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临场分析,是指现场勘查过程中和结束后在现场就地进行的分析,是根据现场勘查、现场访问所获信息对案件有关情况做出的初步分析判断。搞现场勘查不能不分析犯罪活动,搞侦查破案不能脱离犯罪现场和对犯罪活动的分析判断,现场分析贯穿于现场勘查和侦查破案的始终。如果离开了犯罪现场和现场分析,现场勘查乃至侦查破案都将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失误。  相似文献   

2.
犯罪心理现场勘查的两种应用 犯罪现场包括物质现场和心理现场。现场勘查中的心理现场分析。是指对现场的物质痕迹用心理分析的方法加以整理,尽量复现每一现场痕迹产生时的心理状态,刻画出作案人的心理面貌,从而为判断和识别犯罪分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现场勘验检查就是通过刑事案件现场上遗留的痕迹、物证认识和记录犯罪现场的过程,其中现场上遗留的手印痕迹是认识现场的重点特征,现场勘验检查人员在工作中应当注重发现和提取手印痕迹,这就要求现场勘验检查人员在勘验现场、检验手印时采用正确的方法,力求完整、真实记录现场手印。随着科学技术,尤其是DNA技术的进步,现场勘验检查时应当将手印痕迹检验技术与其他学科技术相结合,使现场手印痕迹的证明力更加直观、稳定。同时应当注重加强现场勘验检查人员人身防护,防止显现手印时使用的化学试剂和特殊光线造成人身伤害。  相似文献   

4.
铁路爆炸案件现场重建是侦查技术人员在收集现场信息的基础上,运用各种科学原理,对铁路爆炸案件现场有关问题进行认识和模拟的过程。铁路爆炸案件现场重建的一般程序为:铁路爆炸案件现场信息的搜集与分类;铁路爆炸案件现场的初步分析;铁路爆炸案件现场重建内容的假设;铁路爆炸案件现场重建的形成;铁路爆炸案件现场重建的初步检验证实;形成铁路爆炸案件现场重建的结论。铁路爆炸案件现场重建的形式主要有:铁路爆炸案件现场重建图;铁路爆炸案件现场重建报告;铁路爆炸案件现场重建照片;铁路爆炸案件现场重建实物模型;铁路爆炸案件现场重建沙盘;铁路爆炸案件现场计算机动画重建;铁路爆炸案件现场重建录像(电影)。  相似文献   

5.
由现场勘查的性质反思我国刑事立案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军伟 《法律科学》2005,23(1):71-74
现场勘查是侦查破案的起点和基础 ,是获取侦查线索和犯罪证据的重要途径 ,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我国传统理论、相关法律和司法实践均笼统认为 ,现场勘查的内涵是对现场进行的实地勘验、检查 ,现场勘查的性质是侦查活动。现场勘查之内容应包括现场实地勘验和现场访问 ,从其性质看 ,立案前的现场勘查和非犯罪事件现场勘查也应属于侦查活动 ,但刑事立案制度的存在使其实然性质又不是侦查活动 ,因此立案制度有其不合理性 ,建议将侦查确定为刑事诉讼活动的起点  相似文献   

6.
杀人案件现场分析(以下简称现场分析)一直是我国公安机关法医的一项重要工作。大约1997年前后,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举办了多期法医现场分析培训班,开始探讨、介绍和普及现场分析方面的知识和经验。2001年,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组织召开了首届全国杀人案件法医现场分析交流会,开始有系统、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现场足迹查询比对系统,加强现场足迹的利用意识。方法以现场足迹文本查询、现场足迹图形特征查询和两者复合查询为比对系统的主要内容,并对现场足迹文本字段和足迹图形进行统一的科学界定。结果具有输入、浏览和异地查询功能。结论现场足迹查询比对系统能提高足迹的认定率,提高案件的并串质量和速度,达到破案目的。  相似文献   

8.
现场足迹对侦查破案、确定犯罪嫌疑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从实际工作出发阐述现场足迹的提取、分析和运用。归纳出一些现场足迹提取、现场足迹的分析,现场足迹的运用。  相似文献   

9.
浅谈刑事技术人员如何做好现场勘查防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场勘查是一项十分紧张和繁重的工作,现场勘查中常存在潜在性的危险因素,时刻威胁着刑事技术人员的生命安全。在煤气等毒气中毒的案件现场,残留毒气(煤气)可使进入现场勘验的技术人员中毒;在触电死亡的尸体现场,情况不明时可能再次发生触电事故;在爆炸案件现场,  相似文献   

10.
血迹分析在现场血迹提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雄  丁露平 《法医学杂志》2009,25(6):462-464
对命案现场血迹的研究和分析历来是命案现场勘验及现场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上,对现场血迹的研究分析侧重于对血迹形态及其形成过程的分析和研究,通过对现场血迹的分布规律及形态特征的观察和测量,判断血迹来源与形成机制,进而推断血迹与案件或犯罪事实之间的关系和过程[1]。  相似文献   

11.
庄华 《政法学刊》2009,26(2):101-104
现场勘查工作存在大量潜在危险,然而该问题长期以来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针对爆炸现场、火灾现场、尸体现场和普通现场以及使用刑事技术仪器设备存在的险情进行分析,探讨相应的防护措施,并提出加强现场勘查安全防护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2.
王国民 《政法学刊》2004,21(5):70-74
现场重建是一种案情分析论证的科学方法和证明犯罪的有效手段.为提高我国侦查工作的科学化、现代化水平,有必要在侦查活动中更为充分地运用现场重建技术.要对现场重建的定义及其与几个相关概念、现场重建的分类、功能作用、现场重建的科学基础和基本步骤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3.
“吃透”现场应该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在侦查初始阶段,要了解现场和尊重现场,要立足现场看问题。分析案件、研究侦破方案,都要从现场出发,严禁脱离现场的胡思乱想。我们提倡发散性思维,并非是提倡无客观依据的乱想瞎猜。二是在抓获犯罪嫌疑人后的侦审阶段,审讯人员在开始审讯之前,一定要全面了解和熟悉现场情况,既要了解痕迹物证遗留、提取的情况,又要掌握现场上的细节特征和反常现象,做到心中有数。实际工作中,审讯人员没有“吃透”现场,不会使用现场情况,尤其是不善于利用现场上的一些细节特征和反常现象来  相似文献   

14.
<正>侦破杀人碎尸案件有多种途径,其中藉法医学勘验现场发现、拓展信息破案则是最重要的途径。杀人碎尸案件有杀人现场、碎尸现场、抛尸现场、移尸过程中形成的移动现场和轨迹性的现场。杀人碎尸案的现场勘验是一项以应用法医学技术为主、融汇多学科技术的庞大工程,最常参与的有痕检技术、理化检验技术、影像学技术、警犬学技术,运用和涉及的知识有医学各科、食品卫生、昆虫学、植物学、水文学、地质  相似文献   

15.
侦查员或现场勘验人员在进行现场分析时,可充分利用勘验过程中发现的人的活动痕迹,同时结合人体损伤特征,对人的行为进行分析、还原,达到现场重建的目的。本文介绍了一起出租屋内的死亡案件,现场勘验人员利用现场勘验和尸体检验情况,成功地对现场中人的活动轨迹进行了分析,完成了现场重建,为判断案件性质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犯罪现场勘查中常出现的危险情况作案人在实施犯罪行为后未能及时离开现场,藏匿于现场,对现场勘查人员构成的人身安全威胁犯罪现场勘查是刑事犯罪行为发生后对现场进行的勘验、检查,具有滞后性和相对被动性,不管是当事人还是现场勘查人员往往有一种错觉,认为犯罪行为已经终止,危害结果发生了,已经是安全的现场,现场勘查人员到现场后,往往在思想上比较放松,警惕性低,缺乏应有的保护措施。然而在实际案件现场勘查中,勘查人员为现场中的危险因素所造成的伤亡屡屡发生,不得不引人深思。如在一起入室盗窃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宋某正在实施盗窃行为时,受害人突然回家,宋某来不及逃离现场,就在受害人家中躲藏起来。受害人发现被盗后立即报案,现场勘查人员马上出警对现场进行勘查,当现场勘查人员对现场进行搜查时与宋某遭遇,由于防护不够,受到宋某的攻击。  相似文献   

17.
郝新华 《政法学刊》2001,18(6):71-72
一套好的现场照片,不仅需要较高的拍摄技术,而且需要一定的组合编排,才能使人看后一目了然,如身临其境,使现场照片充分发挥其作用。对现场照片的编排应准确把握现场照相的主要内容,制定出详细的拍摄计划,准确记录现场具体情况,根据现场的的复杂程度采用顺序编排、组合式编排和分层组合编排等方法。  相似文献   

18.
周滨 《刑事技术》2006,(4):47-49
刑事案件现场方位照相是指能反映整个刑事案件现场和周围环境情况,表明现场的地理位置及其与周围事物关系的拍照方法,而为此目的形成的照片就是刑事案件现场方位照片。拍照现场方位照片时,要求取景的范围要大,拍照点要高,尽量显示出现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以及一些永久性的特殊标志并应把现场安排在画面前景或画面视觉中心。现场方位照相应该尽量用一个镜头来反映被拍景物,但受拍照距离和镜头视场限制时,只能采用回转连续照相法和直线连续拍照法进行拍照,在利用传统方法进行操作时,要求调焦距离要相等、在用光、曝光方面一致,但是正片拼接时仍…  相似文献   

19.
在使用计算机和数码相机处理案件的现场照片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 ,如 :相片大小不一 ,处理后的图像模糊不清等等 ,笔者在工作中积累了点滴经验 ,介绍如下。1 数字化现场材料的存储方法用数码相机处理的现场 ,照片要先存储到计算机内 ,然后进行编排。用何种方式来存储现场材料 (照片、现场图、勘察笔录 ) ,本人认为每起案件应当建立一个文件夹 ,文件夹的名称即为案件名称 ,此文件夹内包括现场勘察笔录、现场图、编排好的现场照片三个文件和一个现场原始照片文件夹 ,此文件夹内存放原始的图像 ,以将来便于和编排好的现场照片作对比 ,提供原始…  相似文献   

20.
杀人放火案现场,多数是变动现场,火势越大,燃烧时间越长,现场破坏得就越严重,寻找和发现痕迹物证就越困难。特别是有些作案人进行放火并非主要目的,而是为了破坏现场,毁灭痕迹物证,掩盖其杀人的犯罪行为。另外,加上消防部门的救火行为,对现场的破坏就更严重。遇到这种现场,有的技术人员就产生了抵触心理,认为现场已经被破坏,提取不到有价值的痕迹物证。下面介绍2起在杀人放火案现场成功提取到血足迹的案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