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年来,罗甸县紧紧围绕"一枢纽三基地一湖城"的发展定位,剑指全域旅游和大健康产业,着力脱贫攻坚,促进经济增长,以空间问题为核心,加强规划,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协作、人口城镇化、城市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规定。邀请来自北京、重庆、成都的3家设计单位对罗甸县全域旅游规划和罗甸大健康产业规划进行设计,则是最具前瞻性意义的举措。"灵山出美玉,秀水引湖城。"在创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罗甸县紧紧围绕"一枢纽三基地一湖城"的发展定位,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协作、人口城镇化、城市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灵山出美玉,秀水引湖城,罗甸正奔向新的未来。2007年以来,受龙滩水电站水库预控400米高程淹没线约束,罗甸县城建设方案被迫搁置。2012年,罗甸提出了"三年再造一座新城"的发展目标,以惊人的速度迈开了城镇化建设步伐。2015年7月,贵州省委书记陈敏尔到罗甸调研时给罗甸提出  相似文献   

3.
正昔日有贵州"四大旱码头"、黔南"八大古镇"之称的边阳镇是黔南州罗甸县的北部重镇。在行政区划调整过程中,罗甸县按照"一城两区"规划思路,在边阳镇大力实施镇园合一、产城互动,深度推进产业融合,有效整合多种资源,使这个曾经久负盛名商贸重镇重新焕发生机。"边阳镇今天的定位,不仅是当初的商贸‘旱码头’,更要做罗甸融入黔中经济区发展的‘桥头堡’和次  相似文献   

4.
正开放发展,是罗甸县目前最为强烈的发展气息。因水电开发而成为黄金水道的红水河,成就了这个贵州边陲县域难得的通江达海新机遇。在融入"一带一路"、珠江—西江经济带等战略蓝图的潮流中,立足贵州"南大门"这个区位优势,处于全省开放前沿的罗甸县,正在内陆开放型经济建设的道路上弯道取直、后发赶超。在罗甸的开放发展平台中,红水河临港经济区建设在逐步  相似文献   

5.
正地处贵州低海拔地区的罗甸,致力于将养生休闲旅游培育成"金色产业",走出一条打造"大健康养生休闲旅游重镇"的现代旅游业发展之路。西南出海大通道,这是人们赋予千里红水河的时代责任。罗甸,巍巍青山倒映在碧绿的红水河,形成巨幅醉人山水画。水面波澜不惊,游人心旷神怡。这是红水河带给罗甸如诗的柔情。玉石是大自然给予罗甸的又一珍贵礼物。温润的罗甸玉,正如这方水土上30万各族同胞的待客之道,真诚、通透、纯洁、深情。  相似文献   

6.
正罗甸正围绕"一城两区"及产城景融合发展模式,打造贵州南线旅游门户集散地。海南有三亚,贵州有罗甸。在罗甸干部群众眼中,他们与三亚人民享受到了同样的温暖气候。沐浴在四季如春的阳光里,罗甸萌生了雄心壮志:把贵州甚至更多地方冬天到三亚度假的游客,吸引到罗甸来。罗甸的山水温润秀美、养心养生。绮丽蜿蜒向前的红水河,不仅是贵州南下出海大通道,还是罗甸引以为豪的生命河、长寿河。  相似文献   

7.
王孝文 《当代贵州》2016,(29):76-77
正罗甸35万人民发扬苦干实干的"大关精神",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麻怀干劲",全身心投入县域经济建设,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蒸蒸日上。地处贵州南部边陲的罗甸县,长久以来受交通和地理环境等自然条件的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国家级贫困县这顶并不光彩的"帽子"如一座大山般压得罗甸人喘不过气来。近年来,特别是"十二五"期间,全县35万人民发扬苦干实干的"大关精神",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麻怀干劲",全身心投入县域经济建设,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蒸蒸日  相似文献   

8.
李坤 《当代贵州》2014,(24):30-31
正自2006年起,贵州每年举办一届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打造推出9个旅游品牌,形成了"举办一届旅发大会,打造一个旅游精品,助推一地经济发展"的有效模式。8月15日,以"开放引领,改革驱动,与时俱进打造贵州旅游发展升级版"为主题的第九届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贵阳青岩古镇召开。至此,贵州按照惯例每年召开一届的全省旅发大会刚好在九个市州经历了第一个  相似文献   

9.
推进全域旅游,实现"旅游+"融合发展方式非常关键。如何推动旅游与农业、文化、医药等产业的融合力度,形成综合新产能(7如何发挥"旅游+"在脱贫攻坚、同步小康中的作用?近日,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走进园区、乡村、企业,看一看普定如何作答。  相似文献   

10.
随着第七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的日益临近,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多措并举,高标准、高质蛳做好旅发大会的宣传和氛围营造工作,全力为第七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吹好"前奏曲"。截止目前已投入宣传经费2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11.
正罗甸县委、县政府积极引导农户发展经果林种植,实现了"百姓富与生态美"的双丰收,地方农旅观光为全县旅游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边阳:"天眼第一栈"立冬已过十余日,罗甸县边阳镇依旧艳阳高照、温暖如春。边阳原名漂洋,是罗甸县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古镇,以商贸活跃著称,至今留有福建会馆、四川会馆遗迹,被誉为贵州四大"旱码头"之一。  相似文献   

12.
正罗甸县践行新理念,大力发扬"大关精神",鼓足"麻怀干劲",在301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书写了从封闭向开放、从落后向富强的区域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和谐发展的历史篇章。"行驶在大小井特大桥上,远眺是层层叠叠羊场梯田,俯视是如诗如画大小井风景区。"8月16日下午16时,平罗高速公路通州至罗甸段正式通车运营,罗甸县朝着建成贵州省南部交通枢纽的目标迈出了关键一步。2015年8月28日,银百高速惠罗段贯通后,罗甸融入了贵阳一小时经济圈;2018年9月30日,罗望高速全线通车,黔南向西的发展通道贯通……罗甸县逐  相似文献   

13.
正罗甸县坚持"四个轮子"一起转,培优树强特色农产品品牌、走出新型工业化新路、打造新型城镇化康养之城、催生康体养生休闲旅游目的地,支撑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准确把握城市发展定位,在提升城市规划布局、完善功能分区、提高城市治理水平等方面下功夫,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切实提升城市品位;要做好康养城市旅游规划,进一步丰富罗甸城市业态,推动文旅、农旅、体旅等融合发展,着力打造康养城市。"  相似文献   

14.
正位于黔南州的罗甸县,总面积3013平方公里,素有贵州"天然温室"和贵州的"西双版纳"之称,同时还拥有"中国长寿之乡""中国火龙果之乡""水晶之乡""辉绿岩之都"等美誉。罗甸是贵州省蔬菜、水果主要产区之一,有着以茄子、辣椒、番茄、黄瓜等25个品种的早熟蔬菜的商品基地,以及以柑桔、火龙果为主的水果基地。同时也是贵州最好的柑桔基地县,脐橙、大叶果在国内闻名;艾纳香提取的冰片是贵州省名优产品之一,产品远销东南亚  相似文献   

15.
山水相依雅致罗甸罗甸县位于贵州南部边缘,地处黔南西端,北连惠水、长顺两县,西与紫云、望谟两县相邻,东北与平塘县接壤,南以红水河为界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天峨、乐业两县隔河相望,距省城贵阳  相似文献   

16.
<正>贵州之贵在山地,之美在山地,之特在山地。通过深入挖掘和整合贵州山区土地、生态资源以及农业、旅游业发展特点,坚持走突出特色、集聚集约、绿色生态、增效增收的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路子,将山地现代高效农业与旅游业两个产业系统耦合升级,对正处在经济转型和全域旅游发展时期的贵州是十分必要的。在此背景下,贵州有很多农业园区,如三穗颇洞村高效农业示范园区、湄潭金花村茶旅一体"七彩部落"以及罗甸火龙果园区等,先行带动,成为典型的农业+旅游示范园区,为其他农旅园区的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7.
<正>作为2015年全省10个扶贫攻坚示范县之一的罗甸县,正按照贵州省委关于扶贫开发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坚持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重要指示精神,探索一条因地制宜的扶贫开发决胜之路。初夏时节,地处贵州南部、麻山腹地、红水河畔的罗甸县,漫山遍野的火龙果花竞相绽放,脐橙种植园果实盈满枝头,高原千岛湖上水产养殖基地水欢鱼跃,城西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内项目建设热火朝天……这是滇黔桂石漠化片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1986年,罗甸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扶贫工作重点县,全县25万人中,有95%以上的农业人口,人均纯收入只有144元,未越  相似文献   

18.
正刘锋不是贵州人,但和贵州的渊源却不浅,"我对贵州感情非常深厚,近十年时间,因为旅游产业,我前后80余次到访贵州。"刘锋长期服务贵州旅游产业发展,近十年时间,先后主持编制了《贵州省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12)、《贵州省全域山地旅游发展规划》(2017)、《贵州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20)。"与贵州相遇十年,  相似文献   

19.
刘青 《当代贵州》2014,(36):56-57
正践行群众路线,真情帮扶农村,省赴罗甸小康驻村工作队接地气、摸实情、办实事、解民忧,为罗甸县小康共建工作贡献力量,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好评。2014年3月,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和贵州人民武装学院共同组建同步小康驻村工作队,选派七名队员赴黔南州罗甸县,开始了为期一年的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共建小康的驻村帮扶工作。围绕罗甸县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驻村工作队紧紧依靠地方各级党委政府,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接地气、摸实情、办实事、解民忧,本着找准问题、解决实际困难的原  相似文献   

20.
陈高泽 《当代贵州》2013,(26):46-47
以"创新、转型、升级"为主题的第八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要求六盘水展示出一条旅游发展新路径:打造中国避暑休闲城市、山地户外运动基地、山地康体养生度假胜地……为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健康有序的范本。8月18日,第八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六盘水市召开。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克志,省委副书记、省长陈敏尔,省政协主席王富玉,省委副书记李军,国家旅游局副局长杜一力,省领导廖少华、龙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