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思州石砚:历史悠久思州石砚,中国古代"八大名砚"之一,因砚材产于思州治地(今贵州省岑巩县)而得名,古名蛮溪砚,誉名"黑端",又名金星石砚,简称思砚。清代谢慎修《谢氏砚考卷三·砚说》载:"蛮溪砚,铁网珊瑚斯石也,出于汉之蛮溪。盖夷人佩刀之砺也,琢于山阴之。鉴湖则放翁笔也,质如玉,纹如谷,则黯,龙尾之群,从而潜韫王之季仲也。"鉴湖(古时浙江绍兴的别称)放翁(即宋代陆游的号,曾任夔州  相似文献   

2.
正为保证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岑巩县亚坝安置点将易地扶贫搬迁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旅游产业化相融合,有效解决搬迁群众就业、就医、子女就学等问题。黔东南州岑巩县将易地扶贫搬迁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旅游产业化相融合,为群众解决"后顾之忧"。今年3月31日,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孙志刚来到岑巩县易地扶贫搬迁亚坝安置点调研。孙志刚说,大家住进了新房子,旧貌换新颜,要感谢习近平总书记,感谢党中央。当地党委政府要全面落实易地扶贫搬迁"六个坚持",完善后续保障机制,确保贫困户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  相似文献   

3.
<正>"采茶姑娘茶山走,茶歌飞上白云头……"山岚氤氲,漫山嫩绿的茶园中,不时传来采茶姑娘动听的歌声,这是岑巩县天马镇白岩坪茶场开园采茶时的情景。时下,岑巩2万余亩茶园进入开采季节,气象服务为春茶生产撑起"保护伞"。创新思路促农民增收岑巩古名思州,有着悠久的种茶历史,现有注册知名商标"思州绿茶",省级名茶称号品牌"思州银钩"、"天仙毛峰"等,"思州剑雪"品牌荣获"1995年国际名优食品  相似文献   

4.
农家遍植"摇钱树"走进黔东南州岑巩只,在各个乡镇,依山傍水鳞次栉比或稀疏坐落的民居上,时常有一块牌子映入眼帘。这牌上,最显眼的是三个大字:"信用户"。有了它,就能申请一张在黔东南大名鼎鼎的"摇钱树"信用卡,在岑巩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的任何一个网点,办一笔小额贷款只需不到5分钟。如今,岑巩县已有4.3万多农户成为"信用户"。这牌子,是农家的无形资产,是农家致富奔小康的有力支柱。如今,岑巩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以下简称岑巩县联社)依  相似文献   

5.
国和 《先锋队》2011,(21):54-55
人民领袖毛泽东对于身外之物非常淡薄,惟独一生喜爱文房四宝、古籍、书画、印章。青石砚毛泽东爱用毛笔,终身以砚为伴。他所用的第一方砚台,长19厘米,宽12.5厘米。那是他读私塾时所用。此砚为韶山青石所制,现藏韶山毛泽东纪念馆。毛泽东的一方青石雕花砚为建国之始,大画家齐白石所赠。砚长26厘米,大头15厘米,小头14厘米,厚2厘米,配有楠木砚盒。此砚有齐白石亲手砚铭:"片老真空石也,是吾子孙不得与人,乙酉八十九岁,齐白石记于京华铁栅屋。"  相似文献   

6.
<正>古名思州的岑巩县,是黔东南州乃至贵州省内历史最为悠久的县份之一。但由于诸多原因,岑巩历史文化还存在挖掘和研究不深、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不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效果不明显等问题,使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效应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与思州悠久的历史很不相符。一、岑巩县历史文化挖掘、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现状20世纪80年代以来,岑巩县文化部门及一些本土文化学者认真开展岑  相似文献   

7.
正轰轰轰……6月6日,在黔东南州岑巩县平庄镇背鹅村"组组通"公路施工现场,轰鸣的机器声不绝于耳,施工工人干劲十足,现场一片热火朝天景象。背鹅村是贫困村,11个村民小组,有贫困户69户、240人。长期以来,村里只有一条村民自发投资投劳修建的通组水泥路。群众出行难,资源进不来,农产品出不去,严重制约了村子的经济发展。2017年8月,全省吹响了农村"组组通"公路三年大决战的号角。也就在这时,岑巩县启动了"组组  相似文献   

8.
正岑巩县天马镇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组织实施产业发展,解决了就业问题,增加了农民收入,推动了城市乡村振兴。隆冬时节,记者走进岑巩县,到处一片繁忙的景象:有人忙着"充电",有人忙着翻地,有人忙着冬种,有人整理大棚……他们勤劳的双手拨动致富的序曲,让原本寂寞的冬季充满了生机。西红花铺就致富路1月7日,天空中下着毛毛细雨,岑巩县的气温已降到零度左右,在羊桥乡祝坝村的西红花田地里,村  相似文献   

9.
修建山塘鏖战早魃 8月29日,处暑刚过,烈阳炙烤着黔东南州岑巩县开裂的土地。  相似文献   

10.
袁鹏 《当代贵州》2023,(49):12-13
<正>秋冬时节,黔东南州岑巩县注溪镇周坪村的杂交水稻制种产业基地进入了短暂的冬眠休养期,而在注溪镇的岑巩县杂交水稻种子研发检测中心里,工作人员正在进行选种、检测……一如既往地忙碌。2022年,岑巩县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国家级水稻制种大县”,水稻制种产业覆盖全县1.2万余户农户,跻身全国水稻制种产业第一梯队。  相似文献   

11.
正3月31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孙志刚到黔东南州岑巩县岑峰村扶贫产业园调研,对岑峰村产业结构调整工作给予肯定,鼓励当地干部群众创新产销对接,在产业链、价值链中争取更大份额。走进岑峰村,脆红李、葡萄长势正旺,村里的群众正在地里劳作,或是锄草、施肥,或是剪枝。"我家种的20亩葡萄今年开始挂果,日子是越来越有盼头!"岑巩县思旸镇岑峰村的种植户杨胜成说,为了种好葡萄,村支"两委"不仅带他们到先进的葡萄示范基地考察学习,  相似文献   

12.
<正>岑巩县脱贫攻坚"整县摘帽"誓师大会在新兴隆重召开,组织动员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关于脱贫攻坚重大决策部署,全面吹响决战誓师的总攻号角,进入冲刺冲锋的血拼状态,以夺取"整县摘帽"全面胜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州委常委、副州长沈翔出席大会并作指导讲话。岑巩县委书记杨伟出席大会并讲话。省委党校(行政学院、讲师团)教育长刘正品等省、州帮  相似文献   

13.
正一场网上促销,让"思州柚"的名气更大了,最重要的是,当地农户依靠特色果品种植鼓起了腰包。三斤重的柚子,一元一个?没错!这是黔东南州岑巩县人民政府网站首页上一个十分显眼的广告。一次只能买两个,礼盒装,还包邮。一开始,有人怀疑这是一场骗局,直到收到沉甸甸的柚子才明白,原来这事儿是真的!县委书记提议的"赔本买卖"一元卖柚子,是岑巩县委书记杨伟  相似文献   

14.
正"十三五"期间,岑巩县地区生产总值从2015年的36.56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预计59.79亿元,年均增长8.6%,人均GDP从22779元增加到36522元,年均增长11.1%;全县累计减少贫困人口6.4万人,68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脱贫攻坚蹄疾步稳,乡村振兴奋战正酣。五年来,岑巩县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力打好"三大攻坚战",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岑巩县客楼镇按照岑巩县林下经济"村有百亩、乡有千亩、县有万亩"的工作要求,落实林下思州鸡1个千亩基地和2个百亩基地建设,1个300亩以上林下黄金基地建设和5个林下蜂100亩基地建设。在客楼镇土黄村,五十岁的村民钟占香在家照看孙子,不能外出打工,她说在黄金栽种基地务工,一天80块可以贴补家用。脱贫户陈军说,今年村里发展新产业,我们多了一份务工收入,还可以分红。土黄村以种植传统烤烟产业为主,为多渠道增加群众收入,今年该村流转林地320亩,建立林下黄精种植基地,以"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的运行模式为村民创收。  相似文献   

16.
正一、岑巩文化基本概况岑巩风光秀丽,民族风情浓郁,文物古迹多如云锦,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被誉为"人间天上"的省级风景名胜区——龙鳌河景区;有引人幽思、耐人寻味的晚明佳人陈圆圆墓;有令人费解、有待考证的中木召古夜郎国遗址;有流芳千古、堪称民族工艺一绝获"国之宝"美誉的思州石砚及被誉为"戏剧活化石""东方神秘"的思州傩技傩戏等众多著名的自然景致和人文景观。"十二五"以来,岑巩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紧紧围绕"两加一推"主基调,大力实施"工业强县、城镇化带动、农业产业化"主战  相似文献   

17.
一中国历史上的"盐州",不仅仅是今天的盐池县。自秦并天下北逐匈奴设置北地郡后,"盐州"的名字像走马灯似地换来换去,先是"朐衍",接着是"大兴郡"、"五原郡"、"西安州"、"盐川郡",唐朝时叫"盐州"、明清时叫"花马池",到了现在称作  相似文献   

18.
<正>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这场输不起的硬仗,近年来岑巩县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放在首位,大力实施农村产业革命,以"五个到村到户到人"为着力点,统筹"八要素",活用"五步工作法",扎实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扶贫工作,通过"因户施策""异地置业""入股合作社"等实现未脱贫人口产业全覆盖。  相似文献   

19.
<正>岑巩县是贵州优质大米基地县,全国重点油桐基地县之一,贵州省生猪生产基地县,也是贵州省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岑巩古称思州,历史悠久,文明早孕。始名于唐,置府于明。古思州为楚、黔、滇交通要衢,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首先从这里传播于黔境,是贵州政治、经济、文化的最先发祥地之一。一、新常态下岑巩县经济发展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杨政权 《当代贵州》2013,(36):53-53
又到金柚飘香时节,岑巩县龙江河沿岸4万亩思州柚基地里,金黄色的柚子挂满枝头,果香四溢,游客们于拿剪刀,提着篮子,采摘柚子,不时发出阵阵欢声笑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