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长江经济带作为我国经济布局的重要发展轴,对促进经济稳定增长、调整区域经济格局以及实现中国东、中、西联动和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长江经济带纳入贵州和浙江二省的原因,借力甘肃与长江的关联性,提出了甘肃省应"立即恳请将甘肃纳入长江经济带战略",同时结合甘肃省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指出了甘肃省应从推动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和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与产业合作等方面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  相似文献   

2.
国际国内的产业转移是塑造中国经济版图和区域发展格局的重要力量。近些年来,受生产成本、需求萎缩、产能过剩等多重因素影响,承接产业转移的区域分化趋势愈发明显,中国的产业转移从金融危机之前的“西进北上”演变为经济新常态下的“长江隆起”。通过简要地构建劳动和土地两要素的梯度优势指标体系,发现要素梯度优势受要素价格和要素可获性两方面的影响,其进一步的发挥和释放推动产业承接需要以地理区位、中心城市和城市群作为支撑条件;根据要素梯度优势以及产业转移的区域分化特征,可将全国区域分为新五大板块:东部发达地区、长江经济带(不含江浙沪)、东北和华北(不含京津)、长江经济带地区、西部人口稀疏区和海南。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从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区域经济增长速度三个指标对长江经济带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情况进行了时序评价,再从理论和实证方面论述了金融支持在推进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上的巨大作用。研究表明,要提高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程度,需增大金融规模、改善金融结构、提升金融效率,促进金融机构的合理布局,致力于形成充分竞争、有效率的区域金融格局。  相似文献   

4.
在两次长江经济带考察讲话中,形成了习近平长江经济带发展重要战略思想。其核心要义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其总体目标是以长江经济带发展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其具体路径是科学处理好五个方面的关系。习近平长江经济带发展重要战略思想是当代中国最鲜活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长江经济带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具有深远的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当前,在推动科技研发发展的过程中,跨区域的协同创新正越来越成为创新发展的新趋势,长江经济带各区域间联系紧密、研发优势互补,有必要在区域科技创新协同发展中率先突破,形成典范,使科技资源得到整合,区域整体竞争力得到提升并探索区域创新合作的新思路。基于此,本研究以长江经济带科技研发创新力为切入点,首先对重点城市进行排名和分层特征总结,建立了研发投入、研发产出、研发人才、研发载体、研发绩效五位一体的分析框架;而后对长江经济带科技研发区域协同的特点和模式进行分析;最终提出长江经济带科技研发区域协同的战略框架,并从区域协同机制的建立和完善、研发载体的区域协同和区域研发布局战略三个子战略展开阐述。  相似文献   

6.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作为中国"4+3"整体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典型的"以线串点、以点带面"型区域发展战略。这种类型的战略能够成功的前提条件是经济带上的中心城市能够带动周边区域发展以及中心城市产业结构间存在差异。首先对长江经济带的成都、重庆、武汉、南京、上海等五个特大城市与其周边区域发展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发现五个中心城市显著地带动了周边区域。其次构建中观层面的产业差异度指数测算了中心城市产业结构的差异程度发现长江经济带五大中心城市的产业结构存在明显差异。最后提出未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推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黔东区情区位以及黔东经济和长江经济带的经济总量、发展要素互补的论述,立足黔东经济在武陵山区率先发展、后发赶超的战略思考,分析黔东经济快速融入长江经济带的机遇与挑战,探讨加快推进武陵山民族团结模范区的黔东经济无缝对接、顺势融入长江经济带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打造中国经济新支撑带,是党中央、国务院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云南积极融入国家战略实现自身发展的又一次历史性重大机遇。推进云南融入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必须着眼国家战略和云南实际,推动创建跨省市协调机制;推动云南与相关省市沿江区域基础设施、沿江产业、社会事业和生态环境的协同发展;探索和推动国家出台"云贵交通与信息走廊区域规划"以发挥云南融入和服务长江经济带的接驳作用。  相似文献   

9.
社会转型时期,长江经济带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前所未有的生态环境问题与治理压力。目前,长江经济带的整体生态治理能力呈现出薄弱、分散和高损溢的现状。长江经济带生态治理环节中每一生态要素的强度及衔接程度决定了其生态治理的整体能力。本文试图寻找一个新的视角,以政治生态学来分析长江经济带生态治理能力的现状,通过选取政治、经济与社会三大生态要素中的六个关键变量,分析长江经济带生态治理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长江经济带生态治理能力提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成都作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城市,在长江经济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文在综合研判成都在长江经济带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明确了成都在长江经济带中的发展定位及主导功能,并提出了融入长江经济带的七大建议。  相似文献   

11.
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颁布,无疑为陆地与海上新丝绸之路开辟了通道。如何依托长江经济带建设皖江示范区新支撑点,变沿江为沿海,促进皖江示范区融入与竞合长江经济带,这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为深入研究,课题组成员,分别对沿江马鞍山、宣城、铜陵、滁州、池州、芜湖、安庆等城市进行调研和走访,在掌握第一手资料基础上,重点分析皖江示范区融入与竞合长江经济带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探寻其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战略定位。从基础设施互通互联、协调机制共生共荣、转型升级分工协作、创建自贸区等不同层面进行探讨,旨在为皖江示范区融入长江经济带一体化发展的机理和途径服务。  相似文献   

12.
面向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十四五”时期,重构中国区域经济格局对实现更高质量、更具效率、更加公平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从国家、区域、城市、县域四级空间尺度出发,以“整体分散,优势集中”为行动指南展望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在国家尺度下,在集中力量缓和东西失调、南北分野以促进国内大循环的同时,以“一带一路”为牵引融入国际大循环。在区域尺度下,打造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粤港澳城市群、长江中游—中原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五大核心增长极,助力沿海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在城市—县域尺度下,抓好国家中心城市、区域中心城市的培育工作,激发县域经济活力。在此基础上,融通国家、区域、城市、县域四级尺度,共同引领“普遍沸腾”。  相似文献   

13.
自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14》39号,文中简称意见)以来,长江经济带覆盖的11个省市根据《意见》不断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铜仁市位于长江经济带上游重要的支流之一乌江水系,融入长江经济带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重大的意义。本文从长江经济带建设、贵州省发展和铜仁市自身条件出发,探讨铜仁市如何更好融入长江经济带。  相似文献   

14.
铜仁市在武陵山区的跨越,既是经济的跨越,更是文化和价值观的跨越。要围绕国家战略,制定和实施"十三五"规划,更好适应新常态,抢抓新机遇,紧扣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两大任务,北进南融,率先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在自身产业发展和推进区域经济合作方面主动出击。加快在武陵山片区率先跨越,实现铜仁经济社会提速转型,后发赶超。  相似文献   

15.
加强长江经济带检务协作,应当以为长江经济带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健康有序的经济环境、绿色发展的生态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为价值目标,牢固树立检务协作意识,以三大城市群为基础加强资源和信息共享,健全规范化管理制度,搭建技术协作平台。  相似文献   

16.
新论荟萃     
正中国确定建设长江经济带11省市入围4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重庆主持召开座谈会,研究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会上,国家发改委负责人汇报了长江经济带建设总体考虑和相关规划。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重庆、云南、贵州等11个长江经济带覆盖省(市)政府主要负责人汇报了对建设长  相似文献   

17.
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是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无论其生态绿色发展还是创新驱动战略等都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在解放思想、助力辽宁全面振兴的契机下,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东北三省考察时的讲话精神,总结长江经济带的发展经验,在地缘位置、区位协同、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国家战略战备等四个方面对辽宁经济新增长点进行探索,以期促进辽宁以及东北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的讲话精神,充分体现了要自觉把经济社会发展同生态文明建设统筹起来,充分利用改革开放40年来积累的坚实物质基础,加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2018年4月24日至28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考察长江经济带发展和经济运行情况,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把脉定向、掌舵领航,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湖北改革发展的使命担当,就是要担负起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中的历史责任,探索生态优先的绿色发展,守护好长江母亲河的生机活力。  相似文献   

19.
“良性非均衡发展”与江苏“江海联动”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海联动”以江苏沿江、沿海为基本发展轴线,以“联动”发展为途径,以资源整合、产业互动、布局拓展为基本手段,在行政区联动、经济带联动、开发战略联动等方面,实现江苏区域经济的“良性非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长江经济带新世纪以来不同时空演变条件下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程度进行了综合分析与判断。研究表明,新世纪以来我国实施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后续攀升动力不足;区内四大板块经济协调程度趋同特征明显,且西部地区后来居上;区内省市之间经济协调程度差距不断缩小,但沿海内陆层次依然分明。为此,提出了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可行路径,即优化资源流动配置,加速推进一体化进程;缩小区际经济差距,促进区域共同发展;发挥落后地区后发优势,努力实现弯道赶超等三条路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