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媒体看贵州     
正贵州成为西部第一个实现县县通高速的省份2015年12月31日,贵瓮高速公路正式通车,同时,贵州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5128公里,全省88个县市区全部贯通高速公路,贵州也成为我国西部地区第一个实现"县县通高速"的省份。近年来,贵州实施"县县通高速"计划,高速公路路网建设迅速推进。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天堑变通途。贵州高速公路四通八达,昔日路难行的面貌一去不复返。高速公路的建设使得贵州快速融入长江经济带、  相似文献   

2.
公路记忆     
正一部公路变化史,就是一部贵州发展史。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就是一曲曲奋进的高歌!"要想富,先修路。""封闭的贵州已经成为历史。"2015年年底,贵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5128公里,实现县县通高速。在西部12个省区市中,贵州是首个实现县县通高速的省份。路,曾经是贵州人圃临的"老大难"问题。回首"行路难"的艰辛岁月,贵州人多会感概万千。沧海桑田。贵州翻天覆地的变化,路的擅变,即为见证。1926年,贵州修建第一条公路。1927年,贵州购进第一辆汽车。1949年,贵州公路总里程不到4000公里,实际通车里程不到一半。1964年,贵州实现县县通公路、通汽车。1986年,贵黄高等级公路开工,拉开全省  相似文献   

3.
徐元芳 《当代贵州》2014,(34):52-53
正贵州移动4G客户数达到100万名,在全省率先实现4G网络乡乡通,以超常规的"贵州速度"完成1.5万个4G基站建设,成为贵州唯一一家实现4G网络乡乡通的通信运营商。11月18日,贵州移动在"4G客户跨百万暨4G网络乡乡通"新闻通报会上正式宣布:截至目前,贵州移动在全省率先实现4G网络乡乡通,以超常规的"贵州速度"完成1.5万个4G基站  相似文献   

4.
正贵州从顶层设计入手,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将高速公路建设与农村公路建设相结合,将交通建设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将交通发展与脱贫攻坚相结合,助力乡村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经济发展,交通先行。近年来,贵州大力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成为西部第一个实现"县县通高速""村村通沥青(水泥)路"的省份,2017年起更是大力推进"组组通硬化路"建设。在这一过程中,贵州一张蓝图绘到底,走出了一条和谐、绿色的交通建设新路。施工便道打通百姓出行路  相似文献   

5.
张明 《当代贵州》2015,(9):48-49
<正>大龙经济开发区着力打好"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三大攻坚战,园区建设呈现出"一月一小变,一年一大变,三年大跨越"的可喜变化。贵州大龙经济开发区地处贵州东大门,位于铜仁市玉屏县,是名副其实的"黔东门户",沪昆高铁、湘黔铁路、沪昆高速、铜大高速、320国道穿境而过;是贵州"东联"发展战略桥头堡和西部大开发的前沿阵地、万山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原地升级转型基地和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  相似文献   

6.
正贵州作为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减贫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创造了脱贫攻坚"省级样板"。其做法对于全国打赢脱贫攻坚战和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从近几年贵州的做法看,最突出的是实施了大规模的道路建设,实现了"县县通高速、村村通公路、组组通硬化路"的巨大成就。从国内外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经验看,  相似文献   

7.
正贵州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要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越到关键时候越要响鼓重锤。在2019年脱贫攻坚"春季攻势"中,贵州脱贫攻坚再战告捷——18个县(市、区)退出贫困县序列;蔬菜、茶、食用菌、中药材等12项特色优势产业在规模化发展上取得突破;"五个体系"全力保障188万易地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农村饮水安全、通组路硬化  相似文献   

8.
水利滋黔     
<正>贵州降水丰富,但喀斯特地貌造成地表水渗漏严重,加上水利建设历史欠账较多,导致"地下水滚滚流,地上水贵如油"。工程型缺水,只有用水利工程破局。2011年10月26号,随着大型工程卡车倾泻的巨石源源不断倒入三岔河牛场乡平寨河段内,贵州最大水利枢纽项目——黔中水利枢纽工程如期实现截流,一代又一代贵州人的梦想,离现实越来越近。2013年10月28日,贵州省水利建设"三大会战"启动暨夹岩水利枢纽工程动工仪式在毕节举行,标志着贵州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前期工作进入新的阶段。水利建设  相似文献   

9.
正从"连峰际天兮,飞鸟不通"到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县县通高速;从山水守望到"阔步云端"并成为中国首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贵州正在撕掉贫困落后的标签,"不事声张,悄然崛起"。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在审议过程中呼吁,贵州在某些领域必须先行。讨论焦点在于两方面:一是贵州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贫困地区跨越发展样板;二是贵州如何践行好新理念,在大数据产业发展等领域持续领先?  相似文献   

10.
正贵州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自然景观奇特,民族风情浓郁,发展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随着高铁"大十字"贯通、县县通高速等基础设施持续完善,贵州旅游服务环境不断优化,全域旅游建设成效凸显,旅游业发展实现"井喷式"增长。旅游市场的持续升温及其对当地经济的强大拉动力,让旅游扶贫成为贵州各地脱贫攻坚的新抓手。近年来,贵州把乡村旅游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途径,以大力发展全域旅游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获批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贵州正"临空崛起",深耕临空经济。从实现县县通高速到走进高铁时代,地处内陆的贵州与世界走得更近、靠得更紧。如今,随着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获批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贵州正"临空崛起",深耕临空经济。临空崛起5月17日,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成功获批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  相似文献   

12.
<正>截断黔山云雨,高峡出平湖。贵州首个大型水利枢纽工程——黔中水利枢纽工程将正式下闸蓄水。早在上世纪5 0年代,水利专家就提出"引乌江上游三岔河之水润泽黔中"。如今,这个承载着贵州水利人半个世纪梦想的生命线工程终于梦圆,黔中大地有望告别水困。如此浩大的工程不是贵州水利建设的终点,而是吹响了贵州水利"三大会战"的冲锋号角,贵州水利建设再次提速。水利建设与民生息息相关。对于因水受困、  相似文献   

13.
正"要致富,先修路",道出了交通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紧密联系。贵州作为我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减贫人数全国第一,创造了脱贫攻坚"省级样板"。在此过程中,"县县通高速""村村通硬化路""组组通硬化路",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说,贵州"组组通"硬化路三年大决战为广大贫困地区的人民架起了通向全面建成小康社  相似文献   

14.
<正>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贵州"弯道取直"突围重峦叠嶂,正走在一条通往世界的新路上。如果把县县通高速、融入高铁路网等构建立体交通体系的举措看成是贵州经济突围的"强攻",那么,集中力量加快重点开放创新平台建设,则是实现"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的"智取"。开放,作为贵州加快发展的关键一招,既需要观念创新,更需要平台落地。贵州对话世界,既有"走出去"的主动,亦有  相似文献   

15.
20多年前,著名经济学家、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提出"贵州现象",探索中国欠发达地区的滞后症结以及如何通过制度设计和政策调整均衡过分悬殊的地区差距。在贵州"十二五"完美收官,经济增速连续5年居全国前3位、地区生产总值迈入"万亿俱乐部"、在西部率先实现县县通高速、全面建成小康决胜阶段之际,当代贵州全媒体全国两会报道组在北京对胡鞍钢教授进行了独家专访。  相似文献   

16.
正新中国成立70年来,贵州新建成公路通车里程超过19万公里,是建国初期的100倍还多。这几年,贵州先后在西部率先实现了县县通高速、村村通沥青(水泥)路、村村通客运和组组通硬化路。从通县、通乡直到通达每一个30户以上的村民组,贵州的公路建设从极端落后走向了西部领先,铺就了贵州人民的康庄大道。  相似文献   

17.
正"融合"是贵州大数据发展的主题。大数据像一棵"智慧树",向贵州经济社会各领域最大延伸、深度融合——运用大数据助推实体经济。高速发展的大数据产业已成为贵州经济增长的重要来源,国内外大数据企业纷纷落户贵州,一批本地重点企业得到培育成长,贵州正逐渐成长为"世界的大数据中心"。运用大数据助力乡村振兴。推进"大数据+黔货出山"。建成37个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60个县  相似文献   

18.
水之策     
杨骏  晏青  彭奇伟 《当代贵州》2009,(15):18-18
黔中水利枢纽工程是继百色水利枢纽之后,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又一大型水利枢纽工程. 黔中水利枢纽工程由水源工程、灌区工程:贵阳市供水工程、安顺供水工程组成,计划总投资约60亿元.丁程分两期,今年10月开工建设的一期工程,颁计2015年建成.一期工程总投资51.2亿元,包括水源工程、灌区及贵阳供水一期工程.水源工程坝址选在三岔河中游六枝特区与织金县交界的平寨,总库容10.92亿立方米,坝后电站13.6万千瓦.整个工程将涉及贵州中部贵阳、安顺、六盘水3市、黔南州和毕节地区的12个县(市、特区).其中灌区区域为六枝、普定、镇宁、关岭、西秀(不含安顺市区)、平坝、长顺7个县(区).灌区国土面积为101.59平方公里,2007年总耕地面积为505.2万亩,总人口287.8万人,粮食生产总量96.3万吨,GDP为144.0亿元.  相似文献   

19.
正黔山巍巍,贵水泱泱。2018年1月28日零时,乌江上游三岔河水从六枝一路向东,穿越普定、平坝、长顺等7座县城,奔流148公里,顺利抵达贵阳市,标志着贵州首个大型水利枢纽工程黔中水利枢纽一期工程总干渠试通水成功,具备投入使用条件。几代贵州水利人"引乌江上游三岔河水润泽黔中"的梦想终于成真。贵州,中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  相似文献   

20.
《理论与当代》2020,(2):I0001-I0004
2019年8月29日,贵州“一号水利工程”——夹岩水利枢纽及黔西北供水工程大坝提前4个月封顶,标志着夹岩水库主体工程建设进入后续阶段,为枢纽工程建设全部竣工奠定了坚实基础。2019年,贵州水利大事喜事连连,纳入国家172项目的黄家湾水利枢纽工程大坝封顶、马岭水利枢纽工程下闸蓄水,71个大中小型骨干水源工程开工建设,280余万农村群众实现饮水不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