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正花溪大学城将服务作为大数据发展的核心,打造贵安新区大数据服务产业发展特色示范区,实现产城融合的进一步优化升级。花溪大学城作为贵安新区核心职能聚集区五大新城之一,坚持打造以大数据为引领,集软件开发、成果转化、企业孵化、技术服务、人才培训交流于一体的新一代大数据服务产业集聚区。  相似文献   

2.
正2016年11月,贵州金智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新三板"挂牌,这标志着贵安新区实现企业上市零突破。金智网络科技的总经理潘锡锋说:"公司管理层多次来贵安新区考察,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贵安精神’与‘贵安速度’。目前,新区已经迎来大数据产业高歌猛进的‘黄金十年’,正打造全国性的云产业和大数据分析集群。‘良禽择木而栖’,我们选择进驻贵安,借势东风,快速发展。"贵安新区自成立以来,就把大数  相似文献   

3.
正作为贵安大数据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平台,花溪大学城凭借雄厚的教育资源和丰硕的科研成果,正致力于打造贵安新区及贵州数字经济产业发展高地。黔中大地春来早,产业招商比武忙。入驻企业3589家,其中最新入驻企业345家、入驻知名企业1081家——这是4月初,花溪大学城更新的一组招商数据。按照2018年"百企引进"计划,今年,花溪大学城将引进涉及电子信息、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的100家知名企业落户。立足贵安、引领贵州、辐射全国,作为贵安大数据产业发展的重要支  相似文献   

4.
易鹏 《当代贵州》2014,(10):65-65
正贵安新区获批为国家新区,南方大数据产业中心又落户贵安新区,这对于贵安新区乃至整个贵州的发展都是一次重要的机遇。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发展大数据产业有利于守住"生态"与"发展"两条底线,实现既要良好生态又能发展经济的目标。贵州发展大数据产业的出发点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创建一个环境友好,节约资源的新型经济模式。第二,贵安新区作为国家新区需要产业来"装",而大数据产业恰好是一个合适的选择。贵州的战略新兴产业基础  相似文献   

5.
正贵安新区开发投资有限公司把"1+4"作为公司发展的主投方向,"1"即贵安新区城市综合开发运营商,"4"即大数据、大文旅、大健康、新能源和新材料"三大一新",相关产业活力迸发,成为助推新区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大数据,是贵州生长的"智慧树",开采的"钻石矿";大健康,作为大数据产业的"姊妹篇",正逐渐成为贵州省打造的又一张名片;大文旅,作为大生态下文化与旅游的新产物,未来必定会成为一个城  相似文献   

6.
正贵安新区抢抓国家实施大数据战略机遇,积极打造全产业链、全治理链、全服务链的"三链融合"模式。谈及发展,必言大数据;谈及大数据,必言贵安。翻开中国大数据发展"版图",我们发现,贵安新区这片云贵高原上气候宜人、风景秀丽的热土,正在抢抓国家实施大数据战略机遇,积极打造全产业链、全治理链、全服务链的"三链融合"模式。  相似文献   

7.
正贵安新区始终把大数据作为核心竞争力和主导产业进行培育,充分挖掘大数据作为"智慧树""钻石矿"的价值,先行先试、先试先成,实现以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为引领,构建现代新型产业体系的崭新局面,让贵安新区插上大数据腾飞的翅膀。随着即将在贵州举办的2017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的到来,作为国家级新区和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核心区"双战略"的贵安新区,在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先行先试",再次成为全国"数字经济"领域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8.
正桐梓县以重点项目为抓手,大数据产业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目前全县大数据企业已发展到8家,大数据及相关产业总产值超过2亿元。桐梓县按照打造贵州大数据产业人才培训基地、遵义大数据应用产业基地、渝遵大数据产业合作基地、桐梓大数据云应用基地"四大基地"的总体思路,以重点项目为抓手,大数据产业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截至今年4月底,全县大数据企业已发展到8家,大数据及相关产业总产值超过2亿元。  相似文献   

9.
正自2014年1月6日成立以来,贵安新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安新区时提出的"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重要指示,布局以大数据为引领的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大健康医药、文化旅游和现代服务业五大主导产业,为贵安城市开发建设增添了新的动能,使贵安崛起跑出了新的"加速度"。产业,是城市经济的灵魂,发展高端高新产业是城市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的核心动力。自2014年1月6日成立以来,贵  相似文献   

10.
正贵安新区坚持数据、端、芯、云、用"5个聚焦",推动大数据加快发展,真正把试验区变成示范区、大数据变成大产业、大机遇变成大红利。2015年,贵安新区完成信息产业规模总量142.88亿元,同比增加1.6倍。坚持以项目带动产业发展,完善产业配套,培育产业集群,贵安新区大数据聚集效应、规模效应逐渐显现。  相似文献   

11.
正贵安新区积极抢抓"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等重大战略机遇,把新能源汽车产业与大数据产业有机整合,努力打造高端化、智能化、生态化的4.0版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5月8日,首届中国(贵安)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峰论坛在贵州贵安新区举行,与此同时,五龙电动车(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年产15万辆纯电动汽车产业项目也正式签约落户贵安新区。这标志着,五龙集团缔造全球一流电动汽车企业的战略,在贵安新区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围绕五大发展新理念,坚持走  相似文献   

12.
正贵安新区启动建设四年来,基本实现了"一年有框架、两年有效果、三年有形象"的建设目标;但贵安新区在大数据、文化、装备、金融等产业经济发展中同样也出现了不和谐、不清晰、不完善等诸多问题,本文以立足于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为出发点,就贵安新区经济发展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做简要探讨。一、贵安新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贵安大数据产业经济创效能力尚未凸显贵安大数据产业的发展有效地的辅助了智能制  相似文献   

13.
正"按照新区大数据‘聚、通、用’的设计,其最终价值应该体现在应用层面。"贵安新区党工委书记马长青说,以大数据引领经济转型升级、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服务民生社会事业,新区大数据发展在产业、政府、民生等领域不仅取得阶段性成效,更为贵安"智慧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可为‘中国天眼’提供超级计算的运行配套,为贵州近年来引进的阿里、腾讯、百度等互联网企业对贵州本地大数据进行实时计算和分析……"即将正式启动的贵安超算中心,将进一步推动贵安新区引领经济  相似文献   

14.
正智慧社区、智慧医疗、智慧城建……这些实现线上与线下多重渠道相融、只用轻动手指,就能获得"食、住、行、游、购、娱、医"等全方位、个性化体验与服务的重大项目,正是当前贵州泰豪文创置业发展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邱军带领核心团队倾力打造的泰豪E时代"智慧城市"项目,这是泰豪集团联合腾讯打造的全国首个大数据综合体、"智慧园区",贵安新区文化创意产业新地标。  相似文献   

15.
正追求"后发赶超"的贵安新区,锁定大数据建设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综合保税区等多个园区,跑出了发展"加速度"。汽车行驶在贵安新区大数据产业园大道,新能源充电桩随处可见,众多大数据科技型企业相继落户,让这个在三年前还是一片长满杂草的荒地呈现出发展的勃勃生机。作为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的国家级新区,贵安新区肩负着打造西部地区重要经济增长极、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生态文明示范区的重大使命。追求"后发赶超"的贵安新区,锁定大数据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园、高  相似文献   

16.
正面对大数据无限可能的未来,早在2010年,重庆就瞄准云计算产业,启动了"云端计划"。所谓"端",就是打造网络终端产品的制造基地。所谓"云",就是打造云计算数据处理基地。在"云端计划"和"大数据行动计划"的双重推动下,重庆最终要形成千亿级的"云"和万亿级的"端"产业规模。近年来,重庆大数据产业发展如一盘徐徐展开的棋局。从产业链上游的网络基础设施,到中游的数据中心和云计算服务、下游的大数据应用,重庆正在加速实现新的"云端之梦"。  相似文献   

17.
正在贵安新区,大数据是其产业体系中的醒目坐标,对其聚集人气、技术,实现产业兴城具有重要意义。国企助阵贵安大数据产业。中国三大通信运营商——移动、电信、联通均在贵安建立了数据中心。2015年,三大通信运营商一期工程完成,目前可容纳服务器10万余台。民企看好贵安大数据前途。富士康绿色数据中心、华为绿色数据中心、高通、  相似文献   

18.
正贵安新区已经聚集了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龙头骨干型企业,形成大数据产业集聚集群,建成全国数据汇聚应用新高地、产业发展集聚区、创业创新首选地指日可待。2015年2月,贵阳·贵安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区创建工作获得国家工信部批准,首个国家级大数据发展集聚区正式落户。  相似文献   

19.
正贵安新区利用"基金+产业"的方式,针对主导发展的大数据、大健康、大文旅、新能源和新材料"三大一新"产业,采用"双源四驱动"创新发展模式,通过增值服务的方式撬动新区大产业高速发展。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动整个地球"。对于谋求"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产业布局的贵安新区来说,"基金+产业"是个可供选择的"支点"。近年来的实践也逐渐证明,这个支点在促进贵安新区产业集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基金作为新区开发建设的配套性工具,为新区  相似文献   

20.
正2016"数博会"期间贵安分会场活动主要分为三项:Qualcomm(中国)贵州华芯通半导体战略合作及业务发展新闻发布会、2016贵安·全球智能终端产业创新发展峰会暨中国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院士论坛、2016绿色数据中心发展国际论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