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钱江 《党史文苑》2012,(19):45-48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迅速武装干涉,还命令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朝鲜战争扩大为大规模局部战争状况。如何掌控和投入朝鲜战争报道,是新中国成立之初《人民日报》突然面临的情况。《人民日报》第一时间向朝鲜战场派遣记者战争开始前,朝鲜劳动党中央总书记金日成曾来北京,向毛泽东等中国领导人通报朝方作战决心,听取意见。但是,具体到战争哪一天爆发,则是朝方高度机密。担任人民日报社社长只有半年的范长江,和此前几个月担任人民日报总编辑的邓拓对此都没有准备。对这场战争的规模和激烈程度,需要有一个认识和判断的过程。朝鲜战争爆发当日,在《人民日报》夜班值班的总  相似文献   

2.
1919年8月14日,陈毅和其他60余名学子乘法国货船"麦浪"号启程赴法勤工俭学.新的天地在陈毅面前展现了,35年后,他写下《水调歌头·自叙》追怀这段不寻常的经历,其中几句是:  相似文献   

3.
陈毅在广州会议上的崇论宏议真使文艺家们如沐春风.然而,他所谈的毕竟是关于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最关紧要的大问题,因而对诗歌创作的具体问题便无暇顾及了.不过,陈毅终究是诗人,他最关注的文学门类也还是诗.1962年4月上旬,他致信藏克家,提议召开一次诗歌座谈会.4月19日,朱德、陈毅、郭沫若、赵朴初等50多位诗人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欢聚一堂,切磋诗艺.  相似文献   

4.
<正>1958年2月17日,《人民日报》头版标题提出"反浪费反保守"的口号。2月18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反浪费反保守是当前整风运动的中心任务》,拉开了"双  相似文献   

5.
朱德和陈毅同是威名震世的元帅,又都是蜚声中外的诗人,历史上朱德曾两次专门作诗赞颂陈毅。 1940年10月,陈毅和粟裕指挥发起黄桥战役,取得抗战以来新四军最大的胜利。喜讯传到延安,任八路军总司令、中央军委副主席的朱德为战友取得的重大胜利感到由衷高兴。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爆发后,用鲜血谱写《梅  相似文献   

6.
冯锡刚 《党史文汇》2001,(11):21-23
1954年秋,陈毅奉调中央,内定将接替周恩来出任外交部长.10月初,陈毅率团出访东德和波兰.对方了解中国团长是一位诗人,特意安排了对歌德故居的参观和肖邦故居的访问.陈毅读过《浮士德》,因此在诗中提及:  相似文献   

7.
1966年的早春2月,陈毅在繁重的外交事务之暇,去南国休息。尽管“文革”已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但陈毅兴致尚佳,游广州花市,作五言四首,与杨朔的名篇《花城》实有异曲同工之妙:去年花市好,不与往年同。今年花更好,为见开门红。华灯照不夜,歌声喜欲狂。人人争买花,忙煞卖花郎。花市过午夜,春浓风更吹。攘攘人百万,个个买花归。来年花更好,建设亦相同。旖旎春如锦,看花人更红。这组五言兼取旧体和民歌之长,语言晓畅,琅琅上口,体现了作者对于新诗歌探索的主张,是一次较好的艺术实践,可称之为社会主义的新乐府。也…  相似文献   

8.
(1)1960年1月28日《人民日报》登载:中国政府总理周恩来和缅甸政府总理吴努在北京签订了《关于两国边界问题的协定》和《中缅友好互不侵犯条约》,着重解决两国边界未定界问题,从而揭开了发展中缅友谊的新篇章。缅甸总理吴努刚回国,便发来邀请周恩来总理和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陈毅从速访缅的函电。  相似文献   

9.
1928年4月下旬,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余部及湘南各县农军共一万余众,已在湘赣边界的湖南酃县(今炎陵县)沔渡镇集结.刚刚完成掩护湘南起义军东撤的],此时正回师宁冈,就听到了湘南起义军已经到达沔渡镇的消息.毛泽东异常高兴,稍稍整顿,于第二天(4月28日)一大早,率领一团一营一连赶往相距17公里的酃县沔渡,会见了朱德、陈毅.5月4日,红军在宁冈砻市召开了庆祝两军会师和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的大会.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此进入了全盛时期,"朱毛红军"从此声名远播.  相似文献   

10.
《党史研究与教学》1995年第 1期刊登了写于1994年8月8日的拙文《新四军新军部何时成立》,现根据近来所见材料,对拙文作几点补充。 新四军新军部成立于1941年1月25日的根据,除拙文已提到《陈毅代军长就职演讲》、陈毅《论皖南事变及新四军的态度》、赖传珠《抗战四年来的新四军》三个外,还有三个:  相似文献   

11.
1943年夏秋间,新四军政委饶漱石为排挤陈毅而一手策划了"黄花塘事件".11月下旬,陈毅怀着近乎伤感的情绪离开军部,奉党中央之命赴延安.临行之际陈毅赋《留别华中诸同志》五言组诗,一抒胸臆.其中几首曰:  相似文献   

12.
舒云 《党史博览》2021,(5):54-57
1950年10月8日,应朝鲜党和政府的请求,毛泽东命令东北边防军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10月19日,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率志愿军出征朝鲜,10月25日首战告捷.1951年,党中央决定将这一天定为抗美援朝纪念日. 1951年7月10日,朝鲜停战谈判开始,打打谈谈,历时2年.1953年7月27日,《关于朝鲜军事停战的协定》签字.但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并没有撤军,仍严阵以待.1954年4月,志愿军总部发出《关于帮助朝鲜人民进行恢复重建工作的指示》.4月26日至7月21日,中、苏、美、英、法五国外长在日内瓦召开国际会议,讨论和平解决朝鲜和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问题.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南朝鲜当局以及参加朝鲜战争的15国代表与会.朝鲜代表提出《关于恢复朝鲜的国家统一和举行朝鲜自由选举的方案》,其中提到“一切外国军队在六个月内撤出朝鲜”,周恩来发言表示支持.  相似文献   

13.
朝鲜战争爆发后,为了保证作战胜利,使广大志愿军继承发扬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围绕抗美援朝战争,在全国人民及赴朝志愿军中深入开展了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宣传教育。在这一时期,《人民日报》针对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进行了及时的宣传报道,本文主要考察《人民日报》宣传教育的主要内容及其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4.
《人民日报》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长期被视为中国政治、社会走势的风向标,其影响力不言而喻。邓小平曾先后四次为《人民日报》题词,如1947年,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创刊一周年时挥亳:“集中意志,集中力量全力击败蒋介石,争取民族解放和人民解放事业的最后胜利!祝贺人民日报一周年”。《人民日报》海外版1985年7月1日创刊时,邓小平又寄语:“向海外朋友问好!”足见他对这份报纸的厚爱与期许。  相似文献   

15.
20多年前,笔者在参与《陈毅传》、《陈毅文学传记丛书》和《新四军战史》的撰写中,采访、收集了不少陈毅和外国领导人交往的事迹材料,尤其是他和东南亚一些国家领导人的交往往事.他的大度、谦逊、热情爽快,深深打动了那些领导人,彼此结下了深厚情谊.  相似文献   

16.
观点搜索     
<正>《人民日报》首次权威定义"四个全面"释放了什么信号《人民日报》2月25日起刊发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从2014年12月在江苏调研时第一次提出后,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在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在中央政治局会  相似文献   

17.
8月15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要求,省级国家、地人税务机构分设完成.8月17日,《人民日报》头版发表评论员文章,题为《坚决反对虚报瞒报》.文章指出,虚报、瞒报统计数字.是严重违反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违犯法律的.是一种危害极大的腐败行为.各级党政领导和统计部门,必须及时采取坚决有效的措施加以制止.  相似文献   

18.
2月15日人民日报报道,江苏省认真治理公费出国出境旅游,主要做法是:明令禁止,公开曝光;各方协调,共同把关;重点查处,决不手软;建章立制堵塞漏洞.2月17日,人民日报报道,湖北疏导“民工潮”有良方,出省民工半数由劳动部门组织输送.同日,国家计委、税务总局发出《关于务必保持税制改革后物价稳定的通知》要求推进税制改革,保持物价稳定.  相似文献   

19.
1958年10月31日,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第一、二两版发表了毛泽东论《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政治论文;第三、四两版刊登了杨勇上将《中国人民志愿军八年来抗美援朝工作报告》.当时,就有读者反映:"如果看罢毛泽东同志的论文,再看杨勇同志的报告,就会立刻使人感觉到,毛泽东同志所提出的'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天才论断,已经在杨勇同志的报告中得到了彻底的证明.  相似文献   

20.
马玉祥纪念馆位于绥化市青冈县祯祥镇,是为纪念"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马玉祥而建设的专题展馆. 马玉祥生于1931年2月13日,青冈县祯祥镇吉兴村人,1947年7月参军,先后参加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解放大西南战役和抗美援朝战争,先后立大功两次、小功两次,三等功一次.1951年春,马玉祥在朝鲜半岛汉江南岸烈火中勇救朝鲜孤儿的英雄事迹被著名作家魏巍写进战地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并于1951年4月11日在《人民日报》头版发表,毛泽东主席读后立即批示"印发全军".从此,马玉祥成为闻名全国的战斗英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