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照 《廉政瞭望》2014,(9):50-51
为官真正需要的,是信仰一个高远理想,却又明白理想不可能一步达成。他知道从这里到理想那端,路很长、很曲折,他愿意有耐心地规划一步步的路线。  相似文献   

2.
引导青年学生把个人理想融入到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积极投身于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是当前青年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要深化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信仰;要注重社会心态的引导,培育青年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创新载体和方法,积极适应理想信念教育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2006年是老诗人苏金伞诞辰一百周年。他那“朴实无华,带有泥土气息,并在朴实中透出清新”,充盈着人民的感与思、爱与憎的诗章,永远为凄者喜爱。他一生追求进步,向往共产主义理想,执著地热爱党,不管经历多少坎坷,遭受多少磨难,都没有动摇他的信仰。这种信仰的坚定性,也永远给读者以启示。  相似文献   

4.
李韬  林经纬 《党建》2013,(6):22-25
自古以来,中国先贤就以"天下大同"即共同社会理想为追求目标。 共产主义理想契合了中国人心灵深处的精神信仰和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基础,与中国自古以来所倡导和追求的大同理想有一定的异曲同工之处。 传统大同理想中闪耀的理想主义色彩,具有不因时代发展而褪色的永恒价值。没有什么比信念更能产生梦想,也没有什么比梦想更能孕育未来。  相似文献   

5.
十八大后,“中国梦”为中国社会的发展赋予了重要意义。当代青年大学生是实现“中国梦”的生力军和中坚力量。“中国梦”使得当代青年大学生理想信仰培育的历史时机更为成熟,给大学生理想信仰带来正向影响,并从思想引领、文化培育、实践成才三个维度系统构建大学生理想信仰培育体系提出了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6.
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充满理想的青年,如果青年人没有追求理想的热忱,是没有前途的。在辛亥先烈群星璀璨的天空中,青年志士之星特别耀眼。“民主共和”花朵之初开,离不开青年人沸腾热血的浇灌。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早年的文字资料表露了他开阔的胸襟和渴望济世安邦的情怀。青年毛泽东的最高理想是探讨宇宙的"大本大源";人格理想是完善身心,自我实现;他的社会理想是"大同"世界。  相似文献   

8.
王培智 《唯实》2002,(12):64-68
孙中山先生是近代中国伟大的民族英雄 ,伟大的爱国主义者 ,他不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 ,而且是学生和青年爱戴、信仰、尊敬的领袖。孙中山生活的时代是中国社会变迁的时代 ,他以自己的人格、理想和革命生涯影响着同时代以及后来的青年。可以说 ,中国青年和青年运动的产生和发展同孙中山的革命有着密切的关系。研究这一课题 ,对于深入了解早期中国青年和青年运动的特点 ,加强对青年的爱国主义教育有着重要意义。一这里说的青年不仅仅是从年龄和生理的自然属性来认识 ,更重要的是从社会属性的内涵来认识。这个内涵就是青少年在进入成人世…  相似文献   

9.
胡开宇 《求实》2002,(12):59-61
传统的儒家道德信仰早已式微 ;中国在社会主义探索中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片面化理解及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低潮 ,导致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危机。马克思主义既是科学也是信仰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现实性和终极理想性的统一 ,必须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信仰。  相似文献   

10.
王久辛近期创作的《致大海》和《大地夯歌》两首长诗,前者体现了诗人在现实社会中救赎民族精神的勇气和理性,以期重铸民族信仰,后者则是诗人在历史的体认中对民族理想和信仰的认同和传承,显示出他对诗歌人文精神的张扬和建构。  相似文献   

11.
赵赓 《世纪风采》2023,(11):34-38
<正>萧楚女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青年运动领导人之一,是中国共产党优秀理论家、中国青年的良师益友、《中国青年》杂志的创始人之一。四一五反革命政变中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他牺牲后,中国共产党和革命群众高度赞扬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革命精神,称赞他是“在青年界最有信仰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12.
青年是国家与社会的未来,青年的共产主义信仰状况是反映整个社会精神状态的一个重要窗口.前不久,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对当代中国青年信仰状况作了一次全面调查.笔者在这项调查的基础上,特意对杭州市500名职业青年进行了重点调查.这500名青年的职业与社会身份分别为青年教师、机关青年、企业青年、个体育年、育年营业员以及大学生.调查结果表明:(1)半数以上的青年认为“目前中国存在信仰危机”.其中个体青年为60.2%,大学生为65.2%,教师为84.1%.数据反映出青年中确实存在信仰危机这一事实.按照设计问卷时的思路,“共产主义理想”的认同程度是反映信仰状况的一个重要参数.从已获得的资料来分析,青年认为的信仰危机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对“共产主义一定会实现”这一理想的认同感的降低.另外,也有一部分青年对“是否存在信仰危机”的问题并不关心,有35.1%的个体育年,24.2%的大学生,10.5%的机关青年,41.2%的营业员对此问题的回答是“不知道”.这一态度既有对信仰问题的不关心成分,也有对讨论较严肃的社会问题的逆反心理,可以说,“游离于社会政治文化生活之外”的心态,仍是存在于当代青年中的一种现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强调要有坚定正确的理想和信念,他说:我们共产党人的根本信仰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世界观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是任何时候都丝毫不能动摇的.一个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如果动摇了这些根本东西,也就动摇了共产党人的根本政治立场,就必然会偏离正确的政治方向.理想是党所要实现的目标,信念是对理想的追求和为理想而奋斗的信心,理想信念是凝聚全党的旗帜.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我们过去几十年艰苦奋斗,就是靠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一切."共产党人选择了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理想,这一选择既是共产党人理性思考的结果,也是共产党人社会实践的证明.  相似文献   

14.
我是来自拉萨的一名学生,我的家乡人们常说:“没有理想的人生就像没有翅膀的雄鹰,永远都飞不上珠峰顶上的天空。”的确,一个人,不能没有理想,因为理想是人生的太阳,是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的基本原理,又批判地继承了中国传统“大同”社会理想的精华,总结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创立了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理论,为马克思主义社会理想的中国化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但由于传统“大同”社会理想中消极因素的影响,也使他经历了严重的曲折,留下了深刻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6.
王甲旬 《学习月刊》2014,(15):48-50
古今中外,有关信仰的讨论长盛不衰,历久弥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时代背景下讨论信仰,具有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实现“中国梦”的重任历史地落在了当代青年的身上.当代青年尤其应当坚定正确信仰。  相似文献   

17.
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是中华民族的魂魄,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正是有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才根本改变了世界历史发展方向,使中国从贫穷落后走向繁荣富强。  相似文献   

18.
《奋斗》2022,(8):68-69
<正>段亚芳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黑龙江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光荣使命,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秉持“厚德博学,强吾兴邦”校训,深化教学改革,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青年学生以信仰之力、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  相似文献   

19.
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归根结底是要推进广大人民群众思想道德水平、科学文化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提升,进而为提升中华民族整体素质奠定基础。推进理想人格的塑造,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目标。要把理想体现为人格,必须把理想转化为信念,即一种信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马克思主义“化”大众的一个重要前提。塑造理想人格,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这一过程即“化理论为德性”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党课》2014,(24):16-16
共产党员无论是想问题、搞研究,还是作决策、办事情,都必须站在党和人民立场上,而不能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这就是共产党人的党性原则。党性的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员领导干部有没有党性,关键看信仰是否坚定、理想是否远大。没有理想,没有信仰,精神上就可能缺“钙”,就可能得“软骨病”,就不可能有坚定的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