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行政处理质疑张伟国行政处理,是指除行政仲裁外,我国行政机关以调解或作出决定的方式解决民事争议的活动。我国行政机关素有解决民事争议的职能。目前,除劳动争议由行政仲裁解决外,其他大量与行政管理密切相关的民事争议,如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纠纷、自然资源权属纠纷、...  相似文献   

2.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保证公正、及时地仲裁经济纠纷,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 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 第三条 下列纠纷不能仲裁: (一)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 (二)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 第四条 当事人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纠纷,应当双方自愿,达成仲裁协议。没有仲裁协议,一方申请仲裁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  相似文献   

3.
试论行政机关的居间裁决及其可诉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论行政机关的居间裁决及其可诉性肖时龙行政机关的居间裁决,是指行政机关在其主管的行政管理的某一区域内,以第三者的身份对民事争议进行裁决和处理的活动。在我国的行政执法中,有三种不同的裁决,即行政处罚裁决、仲裁机关的裁决和行政管理的裁决,行政机关的居间裁...  相似文献   

4.
<正>《技术合同法实施条例》无论是内容还是立法技术上都是比较成功的。在合同的争议解决方法上,《技术合同法实施条例》有下列新颖之处: 1.突出了科技领域的特殊性,强调科委与专利机关在合同争议解决中的权威性。《实施条例》第118条规定,仲裁机关对涉及技术成果权属以及技术成果完成者权利的争议,应当委托有关科委或者专利管理机关作出结论后裁决。该条例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查处无效技术合同时碰到类似情形亦作了类似的规定。这是中国合同立法第一次明确强调专门机关对公正解决合同纠纷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证公正、及时地仲裁经济纠纷,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制定本法。第二条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第三条下列纠纷不能仲裁:(一)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二)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第四条当事人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纠纷,应当双方自愿,达成仲裁协议。没有仲裁协议,一方申请仲裁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第五条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仲裁协议无效的除外。第…  相似文献   

6.
劳动行政复议与劳动争议仲裁,两者都是解决劳动领城中的争议的重要法律程序制度,共有某些相似的特征,但是实质上它们又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法律制度。两者之间存在着以下八点根本性区别: 一、处理对象不同。劳动行政复议处理的对象是劳动行政争议,必须是劳动行政机关与劳动行政管理相对人之间因劳动行政管理行为而引起的争议。劳动争议仲裁(以下简称劳动仲裁)处理的对象是劳动争议,必须是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之间因履行劳动合同或因开除、除名、辞退职工等劳动权利义务事项而引起的争议。前者是劳动行政争议,须以劳动行政机关的具体劳动行政行为为前提;而后者是劳动争议,并不以劳动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为前提。二、主体地位不同。劳动行政复议解决的是非平等主体即劳动行政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争议;而  相似文献   

7.
我国仲裁协议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石小申所谓仲裁协议制度是指当事人申请仲裁机构裁决,必须以双方达成的仲裁协议为依据。世界各国对仲级机关管辖权的规定不尽相同,大致可以分为二种类型:一是大多数国家仲裁机关以当事人合同中的仲裁条款或发生争议后约定的仲裁协议作为合...  相似文献   

8.
赵生祥 《现代法学》2007,29(2):149-156
对于可以仲裁的争议事项,祖国大陆和我国台湾的仲裁立法有着不同的规定。大陆1994年《仲裁法》将可仲裁事项限定为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并明确规定了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和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不能仲裁;我国台湾“仲裁法”则将可仲裁事项界定为依法可以和解的争议。海峡两岸可仲裁事项的差异,表明了两岸对争议事项可仲裁性的不同认识,也表明了两岸对当事人自主选择民事纠纷解决方式的不同态度。相比之下,我国台湾“仲裁法”对可仲裁事项的界定,更准确地反映了适宜仲裁的争议事项的范围,更充分地尊重了当事人的仲裁自治权,因而值得祖国大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行政诉讼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和其他具有某些司法职能的机关(准司法机关),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照法定的程序(司法程序或准司法程序)以解决因当事人不服行政机关决定而产生的行政争议的活动。在我国,行政诉讼主要包括依法专门设立在行政系统内部的区别于其他一般行政机关的行政裁判机构(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经济合同仲裁委员会等)对行政争议的裁决和人民法院对行政案件的审理和判决。  相似文献   

10.
不服行政机关的“仲裁”是行政诉讼还是民事诉讼张昌州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意见》)第六条规定:“行政机关居间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民事权益争议作调解或者根据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11.
第一章总则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一条为保证由公平的仲裁庭及时、有效地仲裁纠纷,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制定本法。第二条仲裁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的仲裁,适用本法的规定,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仲裁地没有确定,或者仲裁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之外的,下列各条仍予适用:(一)第十八条、第十九条;(二)第八十三条。第三条当事人有权和解的任何财产性纠纷,可以提交仲裁解决。下列纠纷不能仲裁:(一)婚姻、家庭、继承、收养、抚养、赡养、扶养、监护纠纷;(二)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争议。第四条当事人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纠纷,应当达成仲裁协议,但法…  相似文献   

12.
一、商事调解与仲裁的结合(一)关于调解的一般概论调解是第三者在争议当事人同意或邀请的情况下,就他们之间发生的纠纷,从中进行斡旋协调或予以说服,促使争议当事人双方达成和解的一种解决争议方式。为便于研究,我们将当事人同意调解的协议称之为调解协议,将对争议最终解决达成的协议称之为和解协议。诉讼之外的和解协议,实际上当事人就他们之间的契约或非契约发生的争议,通过合同性质的协议予以确定,因此,和解协议就是当事人之间的一份新合同。商事调解根据不同的标准可有不同的分类。如按机构来分:有个人调解、机构调解、行政机关调解、法…  相似文献   

13.
目前,对于知识产权有效性争议能否提交仲裁,是一个存在争议的问题。随着争议事项可仲裁性范围的进一步扩大,可仲裁事项与公共政策的脱离,知识产权有效性争议的可仲裁性正被一些国家所接受。应当在解决行政机关公权力与非公力救济方式仲裁裁决之间的矛盾基础上,允许仲裁庭在一定条件下对知识产权效力作出裁决。仲裁裁决只在当事人之间有效,而且仲裁庭不宜直接作出知识产权无效的裁决,当出现知识产权明显无效情形时,可以采用权利不得滥用原则裁决权利人不得行使权利。  相似文献   

14.
任何一个合同争议提交仲裁机构仲裁 ,必须要有将这个合同争议提交仲裁机构仲裁的意思表示 ,即仲裁协议 (条款 )。仲裁庭对一个合同争议作出裁决时 ,必须而且只能在当事人双方签订的仲裁协议 (条款 )所明确指称的合同法律关系的范围内进行。因此仲裁协议 (条款 )所明确指称的“合同”二字———是指反映这个合同法律关系的书面载体 (合同文本 ) ?还是这个书面载体 (合同文本 )所反映的合同法律关系 ?笔者认为应当是后者。  相似文献   

15.
技术合同当事人对将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的争议,在想得到国家强制力保护时,可以采用诉讼或仲裁方式予以解决。其中,仲裁是相对诉讼而言的,它不象诉讼的提起那样“任意”,但又具有当事人一方不履行裁决义务而另一方申请强制执行的效力。根据国家科委1991年6月25日发布的《技术合同仲裁机构仲裁规则(试行)》第9条的规定:“仲裁机构受理技术合同争议,应当依据当事人在合同中订立的仲裁条款或者事后达成的书面仲裁协议。”可以认为,技术合  相似文献   

16.
《北方法学》2022,(1):104-116
PPP协议争议解决,司法逻辑起点落脚于PPP协议法律属性。在公私法融合治理视角下,PPP协议本质上系民事法律关系与行政法律关系互相交错、民事权利义务与行政权利义务难以完全分离的混合合同。PPP协议与特许经营协议并不等同,通过仲裁解决相关争议仍具现行法律基础。若PPP协议争议非因政府行使行政优益权等行政行为引发,或者争议内容属于财产权益等纯粹民事权利义务,则可以纳入仲裁受理范围。PPP协议争议诉讼亦应按争议内容分流,行政一并解决相关民事争议诉讼程序可适用于混合型PPP协议争议案件的审理。  相似文献   

17.
小议外贸代理中仲裁条款落空风险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有鉴于以仲裁方式解决进出口合同中纠纷具有不可替代的便捷性和可执行性,在国际贸易中,合同当事人越来越多地倾向于在合同中约定仲裁条款,约定将双方之间可能产生的纠纷提交特定的仲裁机构解决。当事人以仲裁方式解决争议必须在合同中载入仲裁条款。在原外经贸部《关于对外贸易代理制的暂行规定》所确定的外贸代理制度下,作为代理人的外贸公司与作为委托人的国内客户之间的代理合同,一般采用国内诉讼方式解决纠纷;而外贸公司与作为第三方的外商之间的外贸合同一般以仲裁方式解决纠纷。这样,三个当事人以两份合同相互连接,但解…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检察》2007,(6):35-35
由中组部、人事部、解放军总政治部联合印发、2007年10月1日起实施的《人事争议处理规定》,明确了仲裁的受案范围:实施公务员法的机关与聘任制公务员之间、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与聘任工作人员之间因履行聘任合同发生的争议;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之间因解除人事关系、履行聘用合同发生的争议;社团组织与工作人员之间因解除人事关系、履行聘用合同发生的争议:军队聘用单位与文职人员之间因履行聘用合同发生的争议;  相似文献   

19.
对劳动争议案件仲裁前置原则的反思和重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79条规定:“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1993年7月6日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6条也曾作了类似的规定。理论界有人将上述规定归纳为处理劳动争议案件的“仲裁前置”原则,即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应申请劳动争议仲裁机关先行处理。对仲裁裁决不服的,才可以向人民法院…  相似文献   

20.
论我国知识产权争议多元化解决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知识产权争议解决较大程度上仅依赖单一的诉讼途径,导致司法不堪重负,解决的出路在于积极发展各类诉讼外争议解决机制,包括突破知识产权争议可仲裁性的限制,挖掘仲裁的优势;强化知识产权调解的效力,发挥民间调解知识产权争议的作用;改革行政处理机制,优化行政机关解决知识产权纠纷的职权等。各争议解决机制之间既相对独立、可供选择,又紧密对接、协调共存,形成以诉讼为最终解决手段和保障的多元化争议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