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小平同志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书,总结了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经验,根据我国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怎样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构想”,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指明了航向。本文只是围绕着怎样理解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问题,谈谈个人的点滴认识。 (一)从一般和特殊的关系来理解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根据社会发展规律,各国都要先后进入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是各国人民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在一定的国土之内来实现的。因而社会主义总是  相似文献   

2.
当代,各个社会主义国家都在进行改革,改革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社会主义各国发展的历史进程进一步证明了恩格斯的论断:“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作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马恩全集》第37卷44页)通过对社会主义各国所提出的改革理论和具体实践的比较分析,可以发现以下几方面的共同特点:  相似文献   

3.
文厚泓 《学理论》2013,(28):20-21,41
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科学共产主义理论的一项主要任务。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之后,各国共产党对此做了艰难的探索。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克服了苏东各国共产党在认识论上的失误,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将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范围,从体制层次提升到功能层次和目的层次;将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角度,从客体向度推进到主体向度;将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视域,由内向性、封闭性导向外向性与开放性。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三大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势态下的社会主义实践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4.
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生产方式或社会制度的本质特点是共同的。而各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和社会体制却有所不同.要考察各个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体制上的差别,必须进行多方面的综合分圻,既包括历史因素,又包括现实因素;既包括经济因素,又包括政冶、法律、文化、意识形态等等社会因素、影响各国社会体制的主要历史因素是:(1) 长期形成的独特  相似文献   

5.
师仓 《理论探索》2002,(1):27-28
社会主义的历史性发展 ,极大地加快了人类社会进步的进程。社会主义制度的诞生 ,改变了世界格局。社会主义发展历程 ,深刻体现社会进步的曲折性。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要增强社会主义必胜信心 ,也要善于学习世界各国 ,包括资本主义国家一切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用的东西。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创举。战后以来,东欧各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社会和经济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也经历了曲折和困难,积累了经验教训。当前各国都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面临的任务,进行探索、改革和开创,进一步发挥社会主义的潜力和优越性。不久前本刊特约记者王崇杰、丁永宁在东欧三国采访期间,先后访问了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豪沃希·费伦茨,波兰政府副总理米奇斯瓦夫·拉科夫斯基和民主德国国家计委副主席哈拉尔德·罗斯特。这里发表的是他们谈话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梁丽营 《学理论》2009,(25):68-69
现代中东国家所推行的社会主义是以阿拉伯民族主义和伊斯兰教教义为思想基础的、以阿拉伯民族统一为主要对外目标并争取实现阿拉伯各国统一的具有中东特色的阿拉伯社会主义,其实质上是经过"本土化"的民主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主义各国普遍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对社会主义体制的理论研究也开展起来。近年来,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研究逐步深入,对社会主义思想文化体制的研究也在着手进行。但对社会主义体制的总体研究和基本理论研究还相当薄弱。例如,对于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定义,国内外理论界至今还众说纷纭。至  相似文献   

9.
非洲社会主义是当代世界:尤其是第三世界各种社会主义注派中较为典型的派别,它存在于非洲大陆,但主要又在撒哈拉以南的黑非测各国。非洲社会主义是强调非洲社会的传统价值体系,带有非洲民族特点的社会主义思潮和运动。非洲社会主义与拉丁美洲、亚洲、阿拉伯的社会主义比较起来,是它关于社会主义的“概念”在不断地发展,趋于正确的方向,这更显示出非洲社会主义的新的面貌。研究非洲社会主义种种问题。亦可丰富社会主义学说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模式说”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过去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由于盲目崇信和迫于压力,东欧及中国等几乎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都接受了苏联模式的影响。由于这种模式脱离各社会主义国家本国的具体实际,因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这些国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严重损害了社会主义在世界各国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在这种境况下,南斯拉夫首先挣脱了苏联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各国在认识和处理与资本主义的关系问题上都有过严重失误,探寻其中的原因,重新认识和定位两大主义的关系,对于社会主义,乃至人类文明的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广泛吸取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这是一个国家、一种社会制度求得自身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只有充分极取和合理利用世界各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成功经验,才能不断完善和发展自己。这也就是说,社会主义比起其它的社会形态,应具有更加广泛的兼容性。一、社会主义的开放性就是社会主义的兼容性社会主义的开放性是相对于其地域性、封闭性而言的。马克思恩格斯深刻地指出:共产  相似文献   

13.
苏东剧变对世界共运造成巨大冲击,但社会主义运动并未消亡,各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的追求一刻也未中止。他们在剧变尘埃落定后对社会主义问题的理论思索不断深化,并提出了一些引人注目的观点,为我们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在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上,国外共产党的看法既有一致和相似之处,也有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湖北大学徐善广邓小平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他坚持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原则,科学地总结了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在确立我国经济...  相似文献   

15.
把对外开放作为开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一项基本国策,这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标志。然而,我们万万不可把对外开放仅仅作为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某一个特定时期发展国民经济的权宜之计,或者说,对外开放绝不仅仅是社会主义各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新旧模式转换时期的一种短期行为;恰恰相反,对外开放对于社会主义整个历史阶段来说,是内  相似文献   

16.
冷战后民主社会主义“神奇回归”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冷战后,民主社会主义面临严峻的挑战。在此紧要关头,信奉民主社会主义的各国社会民主党顺应时代发展,对党自身进行变革,积极推进理论创新和政策调整。通过一系列的调整,民主社会主义摆脱了困境,实现了“神奇回归”。民主社会主义的这一发展历程很值得我们进行深思,它持续发展的一些经验确实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郭尉超 《党政论坛》2014,(17):41-43
腐败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一个大问题,反对腐败已成为各国十分关注的一项工作。在我国,反对腐败的斗争更是成为了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成败、关系到人心的向背、进而关系到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18.
苏东剧变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宣告了苏联模式的覆灭,但并非社会主义的"大失败"与"历史的终结"。经过20多年的变革发展,当前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正在"低潮中奋进",谋求复兴。人类社会的发展取向是社会主义,但建设社会主义已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各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实际相结合,探索创新自己的理论主张与实践模式,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呈现出多样性和多元化的发展新趋势。  相似文献   

19.
张迁 《瞭望》2005,(43)
国务院新闻办日前发布了《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全面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不断健全、完善和发展的历程。白皮书开宗明义指出,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要求。各国的民主是由内部生成的,而不是由外力强加的。  相似文献   

20.
改革的浪潮在冲击着旧体制在给社会主义经济带来新的生机活力的同时,总会随之产生一些新的问题.社会主义各国宏观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国民收入超分配”,就是其中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