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主持人语     
佘祥林案经媒体披露后,引起了全国人民的震惊.佘祥林虽然没有被判死刑并被执行,但却付出了3995天囚禁生活的代价,其家人也因申诉而经受了诸多磨难.  相似文献   

2.
佘祥林冤案中的侦查错误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凡冤案之形成,无不可以追溯至侦查阶段。因而,检讨佘祥林冤案,亦应关注冤案的起点——侦查错误。从侦查认识、侦查法治两个维度出发,佘案存在着确认死者身源错误、认定嫌疑人错误、侦查取证错误、运用证据错误。为此,我们要更新执法理念,增强科学、法治意识;改革侦查程序,加强执法监督;完善证据制度,确保依法取证。通过剖析,可以深刻地认识到:科学与法治乃是侦查工作的灵魂。  相似文献   

3.
佘祥林案件集中反映了我国刑事诉讼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理念性和制度性的缺陷,尤其是证据制度的问题比较多。在这些方面应当加强立法,倡导诉讼文化理念的变革和更新,加强资金和技术投入,改进和强化刑事侦破的技术手段等。逐步克服传统弊端,避免佘祥林之类冤案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4.
从侦查角度反思佘祥林冤案,值得记取的主要教训有调查身源,确认死者,是侦查错误的起点;刑讯逼供,指供诱供,是铸成冤案的关键;有罪推定,片面取证,使侦查陷入一错到底的误区.通过反思,深刻认识到科学与法治乃是侦查工作的灵魂.  相似文献   

5.
佘祥林案暴露出在刑事侦查的过程中,缺乏必要的法律监督。如何加强人民检察院对刑事侦查工作的法律监督,已经成为了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和迫切的现实问题。应当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建立“以公诉为中心,检察指导侦查”的模式,从多方面加强和完善对刑事侦查的法律监督,在制度设计上避免冤案的重演。  相似文献   

6.
佘祥林冤案大白于天下,司法程序再一次遭到了社会的广泛质疑,而作为审判前程序的侦查程序正当性的缺乏,往往为审判结果上的众多冤假错案种下了祸根。如何从讯问的时间、讯问的地点、讯问的程序、审前羁押、司法救济、犯罪嫌疑人及其律师的权利以及整个刑事侦查模式等方面进行检讨并加强正当侦查程序的法治建构,防止类似事件的再度发生,已成为我国刑事诉讼立法中亟待解决的刻不容缓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错案研究——以虚假供述为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湖北佘祥林案和河南赵作海案等冤案、错案见诸报端,刑事错案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错判不仅损害个人利益,使当事人遭受冤屈,而且损害公共利益,破坏司法公正和社会秩序,甚至会使公众丧失对司法的信念乃至国家政府的信念。当我们将目光聚焦于侦查阶段时可以发现,犯罪嫌疑人的虚假供述往往是导致错案的重要原因。对此,必须从虚假供述产生的原因入手,找出审讯中存在的症结,以减少虚假供述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从"佘祥林案"看我国的刑讯逼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佘祥林错案的发生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笔者认为,佘祥林错案之所以发生,其首要原因在于刑讯逼供.在我国明确禁止使用刑讯逼供时,为何这种野蛮的审讯方法还是挥之不去?笔者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法治社会遏制刑讯逼供,就要求把观念落实到制度上,依靠具体制度来避免刑讯逼供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法律,国家稳定的基石,法治的根本;民愤,只不过是一种民间情绪而已。从表面上,法律是法律,民愤是民愤,二者似乎毫无关系。但从最近的许霆案,到张金柱案、黄静案、刘涌案、佘祥林案,邱兴华案等案件中可以看到,民愤都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民意无意间成了左右审判,铸造冤案的祸因之一,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惕。不怪乎有人质疑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因此,重新审视刑事司法中的民愤似乎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佘祥林"案暴露了我国刑事侦查、审判及国家赔偿程序中的诸多问题.从赔偿法角度考察,该案反映了我国<国家赔偿法>在"确认"前置程序、赔偿标准、归责原则及举证责任等规定方面的不足.我们应反思现行刑事赔偿制度之缺陷,全面革新"确认"前置程序、提高赔偿标准、重置归责原则和举证责任,以期更好的保护申请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1.
无救济则无权利.然而,救济的方式、结果及救济的程序是否存在有法律上的障碍都在一定程度上实质性地决定了这种权利的有无及这种权利边际.1994年通过的<国家赔偿法>多年来一直受到学者的关注,佘祥林案无疑使国家赔偿法中的问题更加凸出,如违法确认、赔偿范围及赔付标准等.因此,探讨这些问题具有极好的务实性.  相似文献   

12.
我国司法长期以来深受"有罪推定"、"疑罪从有"等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刑讯逼供违法取证行为至今仍难以禁绝,严重损害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动摇了人们对司法公正的期盼,也严重危及司法权威的树立和司法机关的形象.佘祥林错案折射了司法者理念上的缺憾,也反映了司法程序上的纰漏.  相似文献   

13.
潘汉年、扬帆反革命集团案被称为共和国历史上第一冤案。其诱因为潘、扬对“特情”人员的利用,直接原因则是高饶事件发生后,潘汉年托陈毅转交中央却被直接送达毛泽东的自述材料。由此,潘扬事件的性质也由工作错误变成了反革命集团案。自1955年4月潘、扬被逮捕到1982年二人被彻底平反昭雪,该案件历时27年,情节复杂。该案件发生的原因有:高饶事件的发生;“左倾”思想的发展;体制不完善;案件本身的复杂性。其带来的现实反思主要是:必须彻底根除中国几千年的人治思想,逐步建立起法治社会;必须坚持依法执政。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早在1 996年一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十分鲜明地提出:“什么叫政治?从根本上说,政治问题主要是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并强调说:“真正掌握和实践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彻底的唯物论,也就从根本上懂得了政治。”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谈到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时强调指出:“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当前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历史时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坚持四个不变,对于进一步加…  相似文献   

15.
和谐社会要想成为可能,一定要切实做到“四个必须”:必须坚持走科教兴国、科技创新之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日益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需要;必须法、德并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必须以人为本,保证个体的全面、自由、充分发展;必须以“仁”为本,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关于建立健全防范刑事冤假错案工作机制的意见》为切入点,分析了转型期刑事冤案的成因,研究转型期刑事冤案的预防机制.从恪守诉讼基本准则,纠正错误的司法理念;完善证据制度,克服司法行政化倾向;建构“庭审中心主义”,防止诉讼程序形式化,以及健全“权利制约权力”的监督机制等四个方面综合研究.这样才能标本兼治、正本清源,真正达到杜绝、减少冤案的再发生,以期更好契合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实施并保障人权.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在第六次全国文代会、第五次全国作代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社会主义文艺是一条重要的战线,承担着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激励人民团结奋进的庄严职责。”江总书记的讲话旗帜鲜明地重申了社会主义文艺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这不仅向文艺工作者提出了要求,也应引起全国人民、尤其是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传统冤案研究的主流逻辑是“如何伸冤”、“冤案总结”和“冤案防范”.对于“冤案总结和防范”来说,从司法场域的运作逻辑入手则是一个独特的视角.冤案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司法场域受权力场域支配,在于我国法院未能实现由传统社会治理工具向现代社会司法控制方式的转化.当今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厘定法院的性质、司法逻辑和功能定位,完善司法场...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推进司法改革,从制度上保证司法机关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建立冤案、错案责任追究制度。”这对中国司法制度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将改变我国司法界长期以来对冤案、错案责任承担不力,导致冤案、错案频繁发生与长期积累的局面。一、冤案、错案及其出现的原因冤案、错案,从广义上讲,凡是不按现行法律处理的案件,都是冤案、错案,不单纯指作为审判机关的法院错判的案件。从主体上讲,可能造成冤案、错案的机关应包括公、检、法三机关,比如一个刑事案件发生错判,参与其中的三机关(当然有的案…  相似文献   

20.
当前,全党全国人民正在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如何使这一科学理论深入人心并成为指导我们行动的强大思想武器?关键是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的过程中必须牢牢把握它的本质。建党82周年之际,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衡量我们有没有真正学懂、是不是真心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重要的标志。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由我们党的根本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