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汤文华  段艳丰 《前沿》2006,(6):207-209
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关键在于解决"三农"问题.大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本文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意义入手,分析了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并提出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具体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就通过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原则和具体途径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3.
浅析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增加农民收入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农村人口素质关系到农民收入的水平,因而要增加农民收入其中关键一条是要大力开发农村的人力资源,紧紧依靠农民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省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就建立健全农民技能培养体系,增强解决“三农”问题的内生力量,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促进农民充分就业为主题进行调研。调研报告认为, “十一五”期间应全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建立健全农民技能培养体系,把大批农村现有的劳动力和新生劳动力培养成新型的农民和现代工业的技术工人,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培养大量的第一线技能型人才。建议“十一五”期间要逐步解  相似文献   

5.
四面八方     
河南省汝州市代表建议助推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上台阶针对人大代表建言市政府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提高农民工素质这一情况,河南省汝州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按照政府主导、学校主办、社会补充、政策扶持、部门监管、农民受益的  相似文献   

6.
为加速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与中国和谐社会建设,探索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有效途径,给农村和农业发展提供人力与智力支持,北京农家女文化发展中心于2006年3月30日至4月1日在北京召开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培训与就业研讨会”,来自各地的近150名致力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研究的专家学者、农村教育与培训工作者和农民代表、妇女工作者参加了会议。全国妇联名誉主席彭珮云、全国妇联书记处书记甄砚以及全国妇联、农业部和北京市有关单位和部门的领导以及国际计划的负责人出席会议并在开幕式上致辞。与会代表主要观点如下:一、开发农村人力资源谁…  相似文献   

7.
汪洋 《现代人事》2000,(7):20-21
延安是农业大市,又是经济欠发达的革命老区。只有认真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建成农业强市,延安的经济才能真正腾飞。而要实现建设农业强市的宏伟目标,根本出路在于大力开发农村人才资源。开发农村人才资源是由我市具体情况所决定的,从其资源状况看,土地、生物和矿产等自然资源较为丰足,而明显的不足和劣势是技术、人才和资金等社会经济资源相对贫乏。  相似文献   

8.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旅游市场开发路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岩 《前沿》2007,(8):190-192
发展农村旅游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开发农村旅游市场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亮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支点,是促进我国旅游经济发展的新起点。开发农村旅游市场应该遵循科学发展观,正确引导农民旅游消费,准确定位目标客源市场,开发适销对路旅游产品,提供优质市场开发服务。  相似文献   

9.
当前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资源困境和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为库 《前沿》2005,(2):63-65
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当前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一系列资源困境: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力度不够, 耕地资源、水资源短缺且浪费严重等等。应对措施主要有大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 保护和利用好耕地资源、水资源,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等等。  相似文献   

10.
何雁 《今日海南》2007,(6):16-16
“上完初中上职中,就业谋职样样通。” 在海南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的农民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据报道,目前保亭三分之一的农户家有职教生。从2002年起,保亭县每年拨专项资金200万元,用于发展职业教育,开发农村人力资源。职业教育的发展,让农民得到了实惠。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促进农村各类技术人员的迅速成长,开发农村人才资源,加强对农民技术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进一步调动广大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逐步建立一支熟悉基层情况、富有实践经验的宏大的农民技术队伍,以适应农村经济向产业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的人才市场建设正面临一个新的高潮。人才市场在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加速人才流动上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但目前的人才市场对农村而言,一是辐射力远远不够,二是缺乏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所需的服务功能。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村所需的各类人才越来越多,农村潜藏着的丰富的人力资源也迫切需要与现代生产经营相结合。 1994年,我区由原益阳市改为资阳区。改区后,城区缩小,郊区扩大,城市人口由20万减至13.6万,农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改革是以农村起步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性问题。农村的发展靠人才 ,农业的希望也在人才 ,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目标 ,关键在于开发农村人才资源 ,加强“三农”人才队伍建设。在1997年召开的全国人事系统为经济建设服务工作会议上 ,人事部长宋德福就提出 ,人事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要突破人事工作陈旧观念的局限 ,把服务领域由国有经济延展到整个国民经济 ,由城市延展到农村 ,把服务对象由传统的国家干部延展到各级各类人才。农村人才资源开发工作摆上了各级人事部门的议事日程。一河南是农业…  相似文献   

14.
一、农村人力资源的现状与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必要性(一)农村人力资源存量大。根据农业课题组2000年的一项研究表明,我国农村劳动年龄人口为55019万人,农村劳动力占全国总劳动力的70.1%,到2005年,全国劳动年龄人口达到84313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年龄人口为60012万人,城镇劳动年龄人口为24301万人,乡村劳动力占全国总劳动力的72%,农村劳动人口成为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此外,中国人口基数大,育龄夫妇多,虽然生育率下降幅度很大,但总人口仍以每年一千多万人的增量继续累进。所以,还有很大一批未来人力资源将转化为劳动年龄人口。  相似文献   

15.
<正>近几十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进城,村庄空心化、农户兼业化问题不断加重,将来"谁来种地"成为现代农业难以绕开的话题。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明确把探索培育农业职业经理人、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新农民作为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重点任务。在这一大背景下,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视察时明确提出,将来"谁来种地"是关系我  相似文献   

16.
新农村建设视阈的农村人才资源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全面开发农村人才资源,变丰富的人力资源为巨大的人才资本,使发展的"包袱"转变为建设的动力,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根本之策。但我国长期以来农村人才资源开发落后,农村人力资源大量积淀,开发面临的问题、困难很多。根据2003年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对人才的新的定位,结合农村人才的分布、主要表现和开发的现状,应从推进"四项工程",营造良好氛围;健全"四项机制",保证合理充分;夯实"四大教育",建立培训体系;构筑"四大平台",实现可持续发展这几个方面理清农村人才开发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浅谈农村小城镇建设何新发农村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逐步形成,增强了农村经济综合实力。农民温饱解决之后,不满足久居农村谋生,把视野瞄向了城市的市场。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目前,全国有剩余劳力1.7亿,其中大约有8000万农民长年外出找活干。据国家体改...  相似文献   

18.
“九五”是云南农村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农业要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农村经济要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转变,农业增长方式要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在“九五”期间,要完成粮食基本自给,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290元以上,660万贫困人口基本解决温饱,实现粮食产、购、销基本自求平衡,多数县级财政收支基本平衡和生态平衡。要实现上述目标,根本在人,特别是农村需要培养一大批具有,定文化素质、科技意识、商品意识和市场观念较强,有开拓精神的新型农民作为智力支撑。开发农村人才资源,提高劳动者素质,是发展农村经济…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我国乡镇政府及其机构显露出种种弊端。在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下,乡镇政府何去何从成了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乡镇政府存在的合理性在于乡村社会对其的“需求”。新形势下,乡村社会对乡镇政府提出的职能诉求有:其一,乡镇政府应扮演政策的发布者和执行者的角色;其二,乡镇政府应扮演新农村建设具体工作的组织者、推动者和操作者;其三,乡镇政府担负着预防和治理农村政治危机的职能;其四,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维度看,乡镇政府承担着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重要任务;其五,乡镇政府还应具有农村公共安全管理职能。  相似文献   

20.
李雪  穆利军 《传承》2008,(10):122-123
我国农村人多地少,农民职业分化是必然的、长期性的;农民职业分化与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息息相关,并引发农村社会变迁。因此,分析农民职业分化的功能,有利于增强对农民职业分化的认识,提高农民职业分化过程中的主动性,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