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2 毫秒
1.
全球化现象受到广泛关注以来,世界的各个方面都在进入全球化时代。全球经济一体化作为全球化的本质与马克思所探讨的世界历史理论所描述的历史过程十分相似。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分析的重点是工业化大生产时代资本对人的压迫,而全球化时代下的世界生产体系和世界金融体系都在发生变化,重新解读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对理解当代政治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这段论述,站在时代和人类文化发展的潮头,为我们在全球化背景下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文化创新是全球化背景下的战略选择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最突出的特征,它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加入WTO,标志着我国开始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也意味着我国与世界要进行全面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确证了马克思在人类历史上首先自觉到全球化作为一个社会发展趋势的存在;表明了马克思通过揭示全球化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之间的内在关系,揭露了资本扩张式全球化的实质及其内在矛盾;分析了全球化对人类文化的影响,进而科学地描绘了人类文化发展的未来方向——共产主义。它开启了人类真正认识全球化的帷幕,并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了全球化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力传承和弘扬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领导集体从世界历史的视野和高度,谋划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路径。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全面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内涵的重要视角,在对世界历史的当代特征把握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和世界意义得以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根本上在于世界历史动力机制的转换,即以西方为中心的资本逻辑向当代新兴国家和民族自主发展、合作共赢的现代化逻辑转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世界意义是基于民族利益与人类利益相统一的科学立场对近代以来霸权主义占主导地位的世界文化进行影响和改造,是人类文化多样性和世界历史必然性相统一在当代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恩格斯把握文化的视域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文化心态建设的基本原理;第二,文化相对独立性启示发展中国家树立文化自觉自信;第三,对历史文化的批判继承是马克思主义者的文化心态;第四,经济全球化时代应推动民族文化向世界文化转变。  相似文献   

6.
万是明 《学习论坛》2006,22(8):53-55
全球化时代文化的个性特征和内在规律决定了文化的特殊作用。文化的民族性能够自我继承并对该社会产生影响,是沟通本民族全体成员心灵的纽带,其核心是主张本民族独立和尊严的爱国主义,全球化时代文化的民族性强化着国家的主权和利益。文化的开放性加强了国家间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推动了各国各民族间的文化艺术交流,加强了国际间科学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加速了国际间的人才流动,拓宽了人才培养模式。文化的多样性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来说具有巨大的价值,推动了文化的共同发展。但也要看到全球化导致了全球文化与民族文化、本土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社会主义文化与资本主义文化的碰撞。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科学实践观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形成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其形成过程经历了三个时期,即马克思科学实践观的理论准备时期、马克思科学实践观的初步建立时期以及马克思科学实践观的形成与发展时期。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不仅有着深刻的理论基础和阶级基础,而且思想内涵丰富,其明确了实践的科学内涵,实践是人类存在的根本方式,确立了实践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本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客观标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形成与发展对于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中国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8.
贺萍 《实事求是》2005,(4):70-72
经济全球化是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它对民族文化影响的结果取决于全球化实践主体—民族或国家对全球化的选择结果。目前,求同趋势和求异要求相辅相成地构成了全球背景下文化发展的基本事实。文化交流、互渗、互补和融合是全球化时代各民族实现现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吴家骥 《实践》2002,(6):16-18
全球化是人类社会进入马克思主义所科学预测的“世界历史“进程以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一种新的形式和过程.全球化的发展对世界各民族国家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冲击和影响.从一定意义上说,江泽民同志关于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思想,是高屋建瓴对全球化影响的敏锐认识和把握,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新的条件下治国方式的创新.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思想,认真学习和研究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思想,尤其是先进生产力代表思想,对我们加强党的建设,使党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都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世纪桥》2016,(6)
自上世纪90年代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以来,世界各个地区、国家和民族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影响,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领域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沟通交往,推进了各地区各国家各民族的历史逐步融入世界历史的进程。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被呼唤出来,为解决全球化问题和指导全球化实践提供了宝贵的理论依据,对当代世界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1.
李金蓉 《理论学刊》2002,(3):117-119
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各民族文化的发展呈现出趋同的趋势,主要表现为生活方式的趋同和市场价值理念的相似。但与经济全球化本身是以多样性为前提一样,经济全球化不可能消除民族文化的差异,各民族国家间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利益冲突,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刺激各民族文化的复兴,民族文化的稳定性及不同于经济的特殊价值,也决定了民族文化差异的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12.
苗伟 《实事求是》2008,(5):16-19
人类通过以实践批判为核心的文化创造活动,创造着人的世界和人本身,不断接近自由全面发展的文化理想,这是马克思的“实践——社会——人”的文化辩证法。深切关注文化时代的文化精神,深化对文化时代的文化认识,这是文化时代的呼唤。走向文化哲学,完成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当代形态的重构,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自身哲学使命和当今时代文化精神的自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文化形式在当代发展的文化逻辑。  相似文献   

13.
主持人语     
正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是"全球化"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源头活水。所谓"世界历史"并不是各个民族历史的简单相加,而是民族之间相互作用的"合力"的系统值。哲学意义上所讲的"世界历史",是指各个民族、各个国家进入了全面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相互依赖、使世界一体化以来的历史。陕西师范大学孟宏斌和任倚步的《马克思"世界历史"语境中全球化的发展脉络:缘起、困境与出路》一文以马克思思想为主要依据,揭示了全球化是世界历史的生产逻辑和资本逻辑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 90年代以来 ,全球化逐渐成为国际社会的一个流行词。不论人们怎样认识和评论 ,全球化显然已成为当代社会面临的重大实际。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发展中国文化事业 ,必然离不开全球化这个大的时代背景和发展趋势。一、正确认识全球化背景下民族文化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全球化是人类之间互动的增强和世界范围内社会关系的强化 ,它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而明显加速 ,当代主要表现为经济、科技、信息的全球化趋势。全球化以经济全球化为动力和基础 ,经济全球化必然要为文化全球化提供物质条件 ,文化全…  相似文献   

15.
程真 《理论学刊》2005,1(12):30-31
列宁曾经指出,不同的社会政治形势会使马克思主义的不同方面分别提到首要地位。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化浪潮的迅猛发展,一度被时光“湮没”的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成了学界关注的热点。马克思从其时代“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事实出发,揭示了“世界历史”产生的必然性和本质,科学地预测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最终趋势。立足当代对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进行认真的解读,对于我们今天全球化背景下的理论和实践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一、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全球化全球化是我们时代最为显著的特征。对于“全球化”,目前有狭义和广义两…  相似文献   

16.
肖毓  张立保 《世纪桥》2009,(9):30-32
当今时代,人类文化发展在全球化中呈现出了文化普遍主义与文化特殊主义两种相互对立的取向。这两种对立都不利于人类文化的发展。从人类文化实践的必然趋向来看文化认同是一种必将超越两极对立的新兴文化样态。文化认同超越两极对立的关键在于世界公民人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对社会发展阶段的科学预测,他认为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增长和交往的不断扩大,各民族一定会进入世界历史阶段。习近平以世界历史理论为基础,顺应世界历史新阶段面临的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和国际安全问题多样化等现实问题,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思想是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实践》2016,(10)
正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生成与变化的文化基础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变化如同其生成一样,是多因集合性的、过程性的。依据少数民族文学发展的特性与规律,无论任何时候,要切实体现或张扬其特有的美学品质,都不能脱离其自身的民族文化生态;而实现民族文化生态优化,则是当代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实现繁荣发展的重要前提与保证。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浪潮,以前所未有的强势影响着世界多方面的格局,其中就包括文化格局。随之而  相似文献   

19.
我们应当承认国际社会存在着共同的利益,人类的文化行为、文化创造具有普遍性、共同性,文化完全可以超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社会制度、意识形态诸层面的分歧,打破时空的种种限制,形成全球文化。可以说,全球文化的产生、形成、发展归结于世界一体化的过程,它是一种时代的产物。世界是相互联系、依存的,整个地球上的人类是一个大家庭,每个民族国家都是其中的一员,人类的文化的交流、渗透因交通运输、通讯联络和现代信息领域的技术革命而构成一个难以分割的共同整体。从另一方面讲,各民族文化当中遇到的问题,其缺陷所造成的现实的文化危机或潜在的文化危机,也呼唤着文化的全球化。  相似文献   

20.
全球化时代是各民族国家普遍交往的时代,不同民族国家间逐渐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织性存在。文化全球化与文化本土化、民族国家主体与人类主体等不同立场和主张的矛盾与碰撞,交织演化为愈演愈烈的文化认同危机,已然成为人们必须面对并破解的时代课题。马克思主义人学、公共哲学、价值哲学等部门哲学的开拓性发展,为理解和把握文化认同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视角、坐标参照、研究范式和话语基础。从人学维度看,文化认同着重关注主体身份以及主体实践,突出了现实的活动的人的核心地位。从公共哲学维度看,文化认同体现了个体与社会的公共性问题,即与社会成员生存体验密切相关的公共精神的形成。从价值哲学维度看,文化认同彰显着主体对自身文化的价值立场和价值倾向,文化认同的核心是价值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