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21世纪人类将进入知识经济社会,如何正确认识并创造性地适应社会变化,制定适应变化的继续教育的目标和原则,并努力贯彻实施,使之有力地促进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这既是继续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挑战,也是继续教育事业发展的良好机遇。  相似文献   

2.
一科学技术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 9卷第 3 72页 )人类改造自然 ,创造物质产品 ,满足人类社会物质需要的物质生产 ,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人类社会的历史归根到底是生产力发展的历史 ,是生产力不断改进 ,不断丰富人类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历史。在这个过程中 ,科学技术发展推动生产力发展 ,促进人类社会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不断充裕。科学技术反作用于社会主体 ,并通过社会主体的能动作用 ,变革生产关系 ,使之适应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 ,进而完善上层建筑 ,使之适应经济基础不断改进的需要 …  相似文献   

3.
赵平俊 《新东方》2005,(1):40-44
矛盾关系是宇宙一切关系中最主要的和起主要作用的关系,在利益关系中也不例外,利益矛盾决定并影响着利益关系的一切具体形式。从广义上说,利益矛盾既指利益的外部矛盾,也指利益的内部矛盾。利益的外部矛盾主要是社会生产和社会利益需要之间的矛盾。人们要实现利益和得到利益满足,最根本的就是要进行社会生产,只有不断地生产和扩大再生产,人们才能满足自己的利益需要。同时,这种人们的利益需要又成为生产发展的刺激力和推动力,它刺激并推动生产的不断进行。人类社会的发展,最根本的就是源于社会生产与社会利益需求之间的矛盾运动,  相似文献   

4.
试论不动产证券化之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坤  王勤 《前沿》2005,(8):163-165
不动产证券化是通过某种途径与程序,将原来流通性低的不动产转换为有价证券的交易模式,是解决不动产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不断扩张生产生活需求矛盾的有效途径,其结构形式对不动产证券化制度之设计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不动产物权和不动产相关债权这两种不同性质的权利,分析了两种不同类型的不动产证券化结构。  相似文献   

5.
人类社会在不断的生态适应中产生了人类文化的多样性。文明则是不同文化间在广泛传播中吸收新的规范并不可逆转地被所吸收的东西改变的学习传播模式;文明还是塑造愿望等级并随时空的变化而变化的方式。没有哪个文明是绝无仅有的,所有文明都是混合型的,都是在与其他文明的互动中发展和变迁的,既吸收又给予。人类越快认识到并接受、简化、调控其复杂性,才能越好地寻求共存的方式。广义的生态文明则指人类在改造自然、适应  相似文献   

6.
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综合运用价格调控手段,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仍是“十五”乃至更长时期价格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任务;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并能灵敏反映市场形势变化的价格形成机制和调控机制需要进行不断的探索和不懈的努力;解决上游与下游、长线与短线、生产与生活之间的价格矛盾,理顺重要商品和服务的差价体系和比价。  相似文献   

7.
一、矛盾的提出:矛盾将长期存在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生产则是基础中的基础。人口是一切社会生产与生活的主体,人口生产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生命本源。粮食生产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它是维持人类生命活力不可或缺的必要物质条件。粮食生产与人口生产矛盾产生的根源在...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类工业文明发展到新的历史阶段,人类社会与能源资源、生态环境的矛盾不断积累,来自能源资源、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与此同时,世界一些国家,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都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应对能源资源日益匮乏和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重要途径。经过多年的实践,欧美国家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已取得良好的效果,积累了很多经验,对探索适应我国国情的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和谐社会矛盾是新型社会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江明 《岭南学刊》2006,4(2):25-28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矛盾是人类历史上的新型社会矛盾。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矛盾的斗争性与同一性有新内涵、新变化和新发展;和谐居于矛盾的主导方面,成为和谐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10.
水是生命的源泉,生物生存之命脉,人类灿烂文明之母。自古以来,人类循水而生,傍水而居,与水结下了不解之缘。黄河这条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出现断流,且断流的区间和时段有不断发展的趋势,举世瞩目,使人惊骇。断流的根源是多方面的,形成的因素也是错综复杂的,但...  相似文献   

11.
在征服自然、农业生产大跃进的实际斗争中,出现了一个普遍性的重要问题,这就是农业大跃进的任务与劳动力紧张的矛盾;劳动力合理组织使用与现在劳动组织不完全适应的矛盾.这个问题如果能解决的好,就能够更好地在农业战线上贯彻执行党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就能更好地不断地迅速提高劳动生产率;也就能更好地适应当前农业大跃进形势的需要,有效地不断地解决矛盾,促进全面高速度的农业增产.在农业生产上,解决劳动力紧张,提高劳动效率的出路,一  相似文献   

12.
陈宏滨  李碧云 《求索》2012,(9):246-247
消费是"两型社会"萌动起点。它是人类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的实现与满足过程,其中孕育着"两型社会"的基本矛盾。人类学的视域中,消费是人类的首要活动。"两型社会"消费和生产矛盾运动的逻辑过程包含两个环节,其间充分展示消费和生产矛盾运动。消费和生产的矛盾作为初始动力推动"两型社会"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有些研究动物故事的论著中,往往把动物故事和动物图腾神话的关系说得含糊不清。有的论者认为有些动物故事也就是动物图腾神话,或者前者由后者演变而来。其实,这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体裁,要加以科学的区分。一动物图腾神话与动物故事的思想认识基础,并不完全一致。动物图腾神话乃是人类和自然界的现实矛盾的非科学的反映。人类出现以后,和自然界的矛盾处于不断的互相变化之中,最初,因为工具的简陋和能力的低下,人类在  相似文献   

14.
董欢 《理论月刊》2015,(3):128-131
企业的成长是一个不断适应外部环境变化而做出决策的动态过程.当前,我国盐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盐业产业结构性矛盾不断凸显,这迫切需要盐业企业针对生产经营现状和外部环境的变化积极实施战略转型.本文剖析了企业战略转型的内涵,从变革方向、资源整合、战略管控、持续创新四个维度,构建我国盐业企业战略转型的理论框架,并在此基础上,探析我国盐业企亚战略转型的路径选择,即围绕一条主线—“盐化并举”;系统整合三大资源;构建五大管控体系;抓实四个着力点.  相似文献   

15.
生产与生活是人类实践的基本类型和固有矛盾。人类社会的和谐最终取决于生产与生活的和谐统一。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要求我们必须在生产与生活的统一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6.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哪一样离得开水?个水不仅关系到老百姓的生存与生活,也关系着经济发展的大局和社会健康发展。地球上的水似乎取之不尽,但就人类目前的使用情况来看,只有淡水才是主要的水资源,而且只有淡水中的一小部分能被人们使用。  相似文献   

17.
第一,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使社会生产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变化。这是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必然要求。市场需求变化是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的主要依据,也是企业结构调整的根本方向。既要考虑国内市场,又要瞄准国际市场;既要考虑市场的现实需要,又要把握市场变化的长远趋势。只有以市场需求变化为方向和依据,才能使生产与需要衔接起来,才是产销畅通、有效益和良性循环的生产。我国目前经济结构矛盾突出,最集中的表现就是社会生产与市场需求变化不相适应,造成产销脱节,积压严重,而适应市场需求结构升级的新产品、高档产品却供不应求…  相似文献   

18.
正黄河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源流区脆弱的生态及其退化风险、上游灌区节水与水盐平衡的矛盾、中游严重的水土流失和下游不断抬升的河床。快速增长的社会经济需水以及水沙情势变化,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提出更多新的挑战。随着自然环境的变化和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也正经历着巨大的变化,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问题和各种矛盾日益突出。从流域整体来看,上游植被退化、中游水沙锐减、下游用水紧张、河口三角  相似文献   

19.
一马克思主义认为 ,任何事物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创新是适应事物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需要。如果不创新 ,事物就会停止不前 ,就没有生命力。一部人类文明史 ,就是一部人类不断创新的历史。人类社会的所有进步 ,无一不是追求变革和创新的结果。基于此 ,江泽民同志多次指出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2 0多年来 ,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 ,都是全党全国人民不断创新的结果。同样 ,思想政治工作亦是如此 ,创新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选择。1 创新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力之所在。思…  相似文献   

20.
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天明  张瑞强 《前沿》2009,(5):86-87
由于对多样化的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有限,人类必须改造环境使其适应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此过程中,环境变化的生态学过程并未引起20世纪以前的人类的注意,进入21世纪,环境恶化的苦果使人们意识到,环境是人类的生存之本,发展之道,人类必须与环境和谐相处。本文从生态学角度阐述了环境的多样性和人类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并结合人类改造环境的生态学过程和人类社会在21世纪遇到的环境问题,提出了实现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理论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