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草原文化作为学术热点其基本概念的界定上尚存在分歧,这种观点主要表现在草原文化与游牧文化的关系方面,一种是将草原文化等同于游牧文化,一种是认为二者有区别。笔者通过辨析草原文化与游牧文化、地域文化和复合文化的关系,认为我国北方草原文化应该是草原游牧文化。  相似文献   

2.
万政钰  刘晓莉 《求索》2010,(8):148-150
我国草原法律法规体系的形成对依法管理草原、维护生态安全、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草原立法缺陷的存在直接影响着草原执法目的的实现。应当完善草原立法的正义价值、逻辑结构和法律责任等内容,从而保障对草原违法行为的行政责任与草原犯罪的刑事责任的有效追究。  相似文献   

3.
王关区  天莹 《前沿》2013,(3):162-166
草原生态系统,是在草原地域的自然生态及其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形成的、独立存在的、具有特殊规律性的运行系统。草原生态文化,是长期以来草原氏族、部落、民族在草原生态系统中所创造并传承的崇尚自然与保护生态环境的物质技术手段、法律制度措施、生产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价值体系等有机结合的总和。草原生态系统是草原生态文化形成的基础和前提,草原上世代生存的人们是草原生态文化孕育、传承与发展的主导。草原类型及其草原生物、草原环境等的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草原生态文化的光辉灿烂、丰富多彩。草原生态系统的基本特性,与草原生态文化的形成、发展紧密关联。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草原位于亚洲草原区的东南部,东起嫩江与西辽河平原,越过大兴安岭山地,经呼伦贝尔高原、锡林郭勒高原、乌兰察布高原,向南达鄂尔多斯高原,总面积7880万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67.49%,是我国北方最重要的草原畜牧业基地之一,也是我国北部重要的生态屏障。 近半个世纪以来.由于社会的变革、人口的增加和生产力的发展,我区草原地区的牲畜头数成倍增长,农垦指数逐年提高,工矿、能源.交通事业迅速发展,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已受到严重的干扰。不少地区的资源利用强度超过了负荷能力,使草原系统结构破坏,功能失调,效率降低,物质循环受阻,平衡态紊乱,草原生态的荒漠化已成为当前生  相似文献   

5.
伊德日克 《前沿》2003,(12):31-34
草原畜牧业是我国农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也是几个少数民族地区的支柱产业。实现小康水平和市场化的主客观目标 ,都迫切要求我国草原畜牧业的现代化发展。为实现现代化 ,我国草原畜牧业首先应该把传统古老的经营方式改变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产业化经营。对此我们必须仔细分析和研究当前现实中草原畜牧业产业化的制约因素 ,才能做到“对症下药”。  相似文献   

6.
董恒宇 《前沿》2005,(9):3-6
内蒙古草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内蒙古草原文化具有世界文化品格,让世界人民都了解熟悉和热爱草原文化。内蒙古要整合草原文化资源,发展草原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7.
草原文化的区域分布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照东  刘俊宝 《前沿》2005,(9):7-10
构成中华文明的草原文化,广义上包括亚洲北方草原、西域地区、青藏高原三大版块。内蒙古草原属于亚洲北方草原。内蒙古草原文化圈包括大兴安岭文化、阴山文化和阿拉善文化。  相似文献   

8.
李加洞 《前沿》2015,(3):15-19,79
随着"一带一路"的兴起,丝绸之路的扩容势在必行,草原丝绸之路经济带已经形成,但国内学界对于丝绸之路右翼-草原丝绸之路经济带问题的研究不足。本文旨在通过考察草原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背景、俄罗斯因素、政策基础和物质支撑力,分析构筑草原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可行性。根据内蒙古在草原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地位和角色,指出内蒙古必须变向北开放为向西和向东开放;应延长草原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东西两翼;谋划一条"哑铃模式"的草原丝绸之路经济带;构筑一条多点、多线汇聚欧亚铁路大通道的草原丝绸之路经济带。  相似文献   

9.
陈改桃 《前沿》2009,(8):134-135
以蒙古族的典型风俗“那达幕”为例透视“草原文化”“天人合一”精神内涵的变迁:从起源意义上讲,宗教意义上的“天人合一”是“那达慕”内涵的草原文化的精神内涵;从现实意义来看,抽象(科学)意义上的“天人合一”是“那达慕”内涵的草原文化精神内涵。所以以科学理性代替宗教信仰体现了草原民族的进步的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草原文化内涵的变迁。但这种进步和变迁能否保证草原原生生态的维持?从这个角度看,如何建立科学意义上自觉自愿的“天人合一”的现代草原文化,成为保护草原生态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蔺继红  旭荣花 《前沿》2012,(1):171-174
草原文化传承与内蒙古地区各个历史时期的出版文献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学术界对其不断的深入探讨和研究,发现在不同的朝代内蒙古地区的文物出版文献作为草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也构成中国出版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草原文化与内蒙古地区的文物考古发现,以及图书文献的编纂印刷、出版、发行之间的联系出发,探究草原文化与内蒙古文物出版文献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11.
伊德日克 《前沿》2004,(12):58-61
面对现代经济的市场化和全球化发展 ,我国草原畜牧业现实的经营方式需要向现代化升级和进化。产业化经营方式是自然或半自然经济向现代化发展、升级的有效途径。本文主要从牧民素质、社会服务体系、政府作用和牧民自身保护体系等三方面 ,探讨我国草原畜牧业的产业化途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新疆有众多的草原,如南山草场、那拉提草原、喀拉俊草原、昭苏大草原……美不胜收。  相似文献   

13.
汪久文 《前沿》2008,(6):F0003-F0003
目前,草原旅游在我国,尤其是在内蒙古自治区正为人们所重视,草原景观与草原人文社会历史方面的资源,也正逐步得到有效的开发。但较之其他一些领域,草原生态系统的旅游还没有得到理论界足够的重视,一些有关草原旅游深度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方面的问题,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在这种情况下,吕君博士的专著——《草原旅游发展的生态安全研究》应运而出,2007年5月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应该说是恰逢其时,恰到好处。无疑,对我国草原旅游事业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唐孝辉  阿荣 《前沿》2011,(23):125-128
草原地役权制度是平衡草原资源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的私法制度。通过草原地役权报酬和草原碳汇交易实现草原经济效益;通过生态功能区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实现经济效益;草原经济、生态效益的实现会间接带来草原社会效益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论草原丝绸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大方 《前沿》2005,(9):14-17
横贯欧亚大陆北方的草原丝绸之路曾对促进中外交流发生过重要作用。从考古学的角度研究考察草原丝绸之路,对于发掘草原丝绸之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唐孝辉 《理论月刊》2012,(2):110-113
草原地役权制度是平衡草原资源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的私法制度,与一般地役权不同,构建草原地役权的逻辑起点是独立地役权。公平、正义价值是构建草原地役权制度的法理基础。草原地役权制度通过草原地役权报酬、草原碳汇交易、生态功能区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利用方式可以实现草原的经济、生态效益,同时也可间接实现草原的社会效益。通过对重新构建的草原地役权制度的法理基础和实践价值进行分析,证成草原地役权制度的存在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高景民 《前沿》2007,(2):158-160
草原生态环境的现状客观上要求对其发展进行综合决策,草原生态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应体现草原生态环境和资源的承载能力,目前草原生态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正朝着具体化、制度化、法制化方向发展。政府在重大决策过程中,对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要综合平衡、科学决策。  相似文献   

18.
郭都达古拉 《前沿》2014,(19):126-128
草原生态经济系统在如今面临着新视野下的挑战以及其自身许多问题,这就要求草原生态经济要有一个全面而又切实可行的理论和实践系统。本篇论文以草原生态经济系统的基本理论为基础,以内蒙古草原为例,用内蒙古草原面临着数量和质量的双重损失等五个方面分析草原生态经济系统,提出了必须正确认识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等草原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9.
曹鸿鸣 《中国发展》2007,7(3):15-18
草原是中国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生态屏障。由于对草原的生态服务功能缺乏全面认识,当前在草原生态治理中存在一些误区。全面认识草原的生态服务功能,有助于走出草原生态治理的误区。该文分析了草原的生产、支持、调节和人文信息等多方面的服务功能,并对解决草原生态治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20.
陈智广 《前沿》2007,(11):39-42
草原畜牧业信息化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为草原畜牧业产供销及相关的管理和服务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并提高草原畜牧业的综合生产力和经营管理效率。草原畜牧业信息化是草原畜牧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草原畜牧业适应市场经济的重要途径;是提高草原畜牧业综合生产力的有力手段;是政府有效管理草原畜牧业的重要途径。草原畜牧业信息化将成为内蒙古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会把内蒙古草原畜牧业推进到其发展的高级阶段,我们要深入探讨草原畜牧业信息化的内涵,采取措施促进草原畜牧业信息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