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3 毫秒
1.
从台湾地名看闽台五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缘”(即闽台之间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六求”(即求紧密经贸联系、求两岸直接“三通”、求旅游双向对接、求农业全面合作、求文化深入交流、求载体平台建设)是继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构想之后,我省因应两  相似文献   

2.
江西省抚州市在全省经济“对接长珠闽、融入全球化、联结港澳台”的总框架下,根据自身独特的区位条件,精心谋划了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开局之篇——“融入”,“对接”。即融入南昌城市群,提高抚州的综合实力和城市竞争力;对接海峡西岸经济区(以下简称“海西”),全力打造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外向型经济格局。  相似文献   

3.
闽台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对接途径与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对接是两岸农业合作的创新模式,“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定位给闽台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的有效对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本文以福建与台湾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的类型和特点作为研究的基础,分析新形势下拓展闽台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对接的重要意义与可行性,提出闽台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对接的可行途径和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4.
陈岱 《人民政坛》2009,(2):20-21
利用两岸“三通”,实现“交流合作”新突破 厦门市经济发展局局长陈津等13名代表—— 利用海峡两岸“三通”实现新突破时机,进一步发挥“五缘”优势,制定出台《福建省促进闽台职业教育合作条例》,按照“同等优先,适当放宽”原则,加强闽台产业对接,完善闽台职业教育合作政策体系,建立两岸职业教育合作的机制,促进阂台职业教育合作交流,实现共赢。  相似文献   

5.
陈日武 《江西政报》2006,(21):43-46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抚州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作出了。融入南昌城市群,对接海峡西岸经浇区,联结江浙粤和港澳台”的重要决策。这一决策体现了进一步发挥比较优势、扩大对外开放的主动性,是与时俱进,加快经济发展,实现抚州在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决策。而抚州工业以对接长珠闽来承接发展。又是市委、市政府总体决策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在ECFA协议签订后特别是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发展闽台文化创意产业对接对于福建推进文化产业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促进意义,有助于提升海西战略软实力。文章阐述了当前闽台文创产业对接具有广泛的现实可能性,从对接形式、对接范围两方面厘清闽台文创产业对接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拓展与深化闽台文创产业对接所面临的制约因素。由此,文章相应地提出几点发展路径以推动闽台文创产业的广泛、深入地对接。  相似文献   

7.
闽台经济合作的技术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棉国 《中国发展》2010,10(1):38-42
该文章回顾了闽台经济合作历经五个阶段的历史沿革,分析了闽台经济合作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了闽台在农业产业、资讯产业、石化产业、电子控制技术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技术选择与加强闽台经济合作,促进经济增长的战略构想,并提出了优化科技资源、改善投资环境以及建立协调机制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1月初的赣东大地,寒风阵阵,细雨霏霏。然而,记者随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组织的人大工作采访团对上饶、鹰潭、抚州三市的人大工作进行集中采访时,却倍感暖意融融。过去的一年,上饶、鹰潭、抚州三市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  相似文献   

9.
文化建长廊 祖国镶金边──建设万里边疆文化长廊的报告崔永胜1994年,在中央转发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要求把万里边疆文化长廊建设成“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1995年,李鹏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求“搞好万里边疆文化长廊建设”。丁关根、...  相似文献   

10.
谢必震 《台声》2000,(10):30-30
8月 29日至 31日,来自北京、上海、西安、广州、厦门、泉州、福州等地的 70余位学者、专家聚首福州,参加了由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主办的闽台关系学术研讨会。福建省副省长汪毅夫、省政协副主席王耀华、省台办主任梁茂淦等领导出席了开幕式。   研讨会收到论文 57篇。与会学者围绕“闽台经济”、“闽台历史”、“闽台文化”等议题,从不同的角度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家认为,闽台地理相邻、血缘相亲、习俗相近、语言相通、经济互补,无论在历史上还是现实中都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加强闽台各项交流与合作,有利于两岸关系发展,有…  相似文献   

11.
重庆江津市为了充分发挥沿江127公里的地域、资源、文化三大优势,打造江津“长江三峡文明长廊”品牌,市文明委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建设江津市长江三峡文明长廊的实施意见》,要求长江及其支流沿线的14个镇实施九大工程,建设“长江三峡文明长廊”。  相似文献   

12.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是农村工作的指导思想。巴南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始终把解决“三农”问题摆在全区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农业,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巴南区建设的“百里生态农业经济长廊”,已成为重庆都市发达经济圈第一生态农业经济长廊;“中坝现代农  相似文献   

13.
最近在福建社会各界,一个热门话题便是进一步推动闽台经贸发展,合力建设“福建——台湾”海峡经济区。海峡经济区形成基础海峡经济区的形成过程是区域经济整合的结果。由闽台两省构成的海峡经济区域,虽然还存在着政治因素的限制,但客观存  相似文献   

14.
秦佛有  蒋燕 《当代广西》2005,(17):49-5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在农村,建设桂北百里生态小康文明长廊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发挥通道经济的集聚效应,起到以点带面的示范作用,最终达到解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问题。”在桂林采访时,负责长廊建设工作的市委副书记黎志逘一语道出了长廊建设的重要战略意义。目前,长廊虽然还处于建设初期,但其发展成效却已是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并享受得到的。而这背后,是当地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结出的硕果。  相似文献   

15.
区位优势是对区位诸要素经济价值的综合描述,归根结底是由区位禀赋要素的经济属性决定的;区位优势具有相对性,随外部竞争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随区域经济空间的自身演化而变迁。闽台经贸关系由初期的繁荣兴旺到继后的萧条衰落,再到近年来的渐入佳境,其兴衰演变历程反映了福建对台区位优势的阶段性变迁。近年来,福建推进“海西”建设,综合区位优势显著提升,为新形势下闽台经贸交流大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6.
陈秋华 《当代广西》2006,(24):20-21
积极推动构建由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两个板块和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一个中轴组成的中国-东盟“一轴两翼”区域经济合作新格局,把我区建设成为中国与东盟的区域性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是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审时度势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一轴两翼”的构想受到了中央的肯定,并引起东盟国家的高度关注。推动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是构建“一轴两翼”新格局的关键,是一篇大文章,是关系广西发展的百年大事。为加强对“一轴两翼”的宣传报道,本刊从这期起,将原来的《对接东盟》和《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建设》栏目整合为《“一轴两翼”聚焦》栏目,通过虚实结合的形式,突出刊发我区抓住机遇实施“一轴两翼”战略构想,尤其是推动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建设的有关文章,敬请广大读者垂注并欢迎社会各界有识之士赐稿。  相似文献   

17.
陈群林  陈茜 《就业与保障》2009,(9):F0002-F0002
闽台一衣带水,两岸血脉相连。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全而推进,职业教育培训交流合作是一大亮点。2005年,福建省劳动保障厅会同省委组织部、省台办等部门,制定了《开展闽台职业培训交流合作,推进职业培训市场化》方案,积极探索打造了闽台职业培训交流合作“五平台”。  相似文献   

18.
刘能 《人民政坛》2009,(6):23-23
“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区域”是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对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定位,闽台交流合作环境建设是实现这一战略定位的重要方面。4月26日至30日,省人大常委会闽台交流合作环境建设调研组赴厦门、漳州、泉州开展调研。5月21日福建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闽台交流合作环境建设情况的报告》。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在中央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福建省各级、各部门不断拓展闽台经贸合作,初步形成了闽台经贸互补互利、共同发展的格局, 福建已成为最具活力的台商投资聚集地,制造业对接是闽台经贸合作的主要领域,服务业已成为台商来闽投资的新热点。尤其是闽东南沿海地区, 与台湾经济落差显著缩小,福建已完全具备与台湾产业进行全方位、宽领域对接的条件。建议中央给予福建更加灵活的对台政策,把福建列为闽台经贸合作试验区,让福建在进一步扩大对台经济合作与交流方面先走一步,在某些领域先试先行。为此建议:  相似文献   

20.
闽台在传统能源结构方面具有相似性,都有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共同诉求,在双方区位、文化、交流合作传统优势推动下,闽台新能源产业合作符合海峡区域经济整合的要求,且具备合作的可行性,有利于扩大闽台产业对接领域,实现互动共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