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猪水肿病是我省猪的一种较为严重的疾病,多发生在生长较快、发育正常、营养状况良好的小猪。病程短,死亡率高。1958年以来,发病的地区和范围都有所扩大。 猪水肿病多集中发生于我省农业生产水平较高、养猪数量最多、养猪饲料条件较好的昌潍、烟台、临沂地区,其它地区也都有另星发生。发病猪多是体重20~50斤左右的小猪,虽  相似文献   

2.
仔猪水肿病在山东省部分地区散发,直接影响养猪事业的发展,为有效的防治本病,各地畜牧兽医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工作,为本病的诊断和治疗已积累了一些经验。但由于本病发病急,早期不易诊断,当症状明显时,其治疗常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治愈率较低。为了提高疗效,摸索出早期诊断的有效方法,根据山东省水肿病第三次科研协作会议精神,我较水肿病科研小组在山东省农科院畜牧兽医所和浙江省农科院畜牧兽医所的大力帮助下于1976年3~4月对我区常见猪种的血液生理值及水肿病猪的血液值进行了测定。现将测定情况及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猪的高热病——附红小体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2年8~9月,在我县高热病猪中发现了猪的附红小体。为了证实和了解附红小体对猪的致病情况和流行,我们分别做了调查和兔体感染试验及回猪感染试验,现将初步结果报告如下: (一)发病情况 自1983年8月15日至9月底先后在本县北湖、西托、南岗大队发生57头病猪,其中仔猪34头全部死亡,致死率100%;成猪12头死亡9头,致死率75%;母猪11头,死亡4头,致死率36.3%。57头病猪中检出附红小体病48头,死亡46头,致死率为95%。  相似文献   

4.
猪的恶性水肿病,是由腐败梭状芽胞杆菌所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在国内少见报道,而在西藏更属首次发现。我队于1978年7月份从一例送检病料中分离到腐败梭状芽胞杆菌,并结合发病情况和尸体剖检变化,最后确诊为猪的恶性水肿病,现将诊断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1970年以来,万县地区先后发生一种呈地方性流行或散发的幼猪水肿病,发病率高,抗菌药物治疗无效,死亡较严重。猪水肿病1932年首先发现于北爱尔兰,我国1956年开始有报道。普遍认为其病原是几种血清型的大肠杆菌,多数菌株具有溶血能力。万县地区幼猪水肿病出现较晚,且多发于边远山区及丘陵地带。为了弄清病原,采取防制措施,我们1980年以来对其进行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6.
我们于1980年3月至1982年8月在人畜地方性氟中毒的重病区,对猪氟中毒进行了诊断与治疗试验,取得了以下主要结果: (一)发病情况 主要见于产后母猪和新生成窝仔猪。三年中在2524头猪中有95头发病,占3.8%;其中母猪46头,占母猪总数195头的23.6%,仔猪49头,占仔猪总数985头的5%。95头病猪中,治前致死率母猪为2.2%,仔猪为48.9%。发病率伴随胎次增加而有升高趋势,1胎次发病头数占发病母猪数的6.5%,2胎  相似文献   

7.
1991年1~8月份,江苏某县发生和流行猪水肿病。我们对该区发生的疫情进行了调查,并分离出1株带987P粘附素的大肠杆菌。发病情况 1~8月份,该县苗猪产地几个乡的仔猪,发生了以水肿和神经症状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发病年龄大多在35~60日龄,断奶前后均有发生,但以断奶后为多,发病后2~3日倒毙。多数病例出现于饲料突然更换之后,平均发病率为10%,病死率60%。临床症状 病猪少食甚至不食,间或拉褐色稀便,少数拉血便。眼睑、皮下水肿,下腹部指压后留下压迹不易复原。叫声嘶哑,对外来刺激如触摸等敏感。后期,呈现四肢乏力,倚墙或伏地,呼吸困难,直至死亡。  相似文献   

8.
仔猪水肿病是由病原性大肠埃希氏菌引起的一种断奶后仔猪急性、高度致死性疾病。从 90年代以来 ,仔猪水肿病的发生日渐增多 ,现已成为早期断奶后仔猪死亡的主要原因 ,给养猪业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因此 ,及早确诊本病并采取针对性的有效防治措施 ,控制本病的发生和流行 ,对保证养猪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 流行特点据我们对胶东地区 10 0多个养猪场的临床调查发现 ,仔猪水肿病虽可见于 10日龄至 4月龄的猪 ,但早期断奶 ( 2 5 45日龄断奶 )后 13周内的仔猪发病率最高。该病一旦在某个养猪场发生 ,则持续几年很难根除。发病规律是同窝仔猪…  相似文献   

9.
猪水肿病是断奶前或断奶后仔猪常见的由某些特定血清型大肠杆菌引起的传染病。根据国内外文献报道,最常见的血清型是:O_(139)K_(82)(B)、O_(38)K_(81)(B)、O_(141)K_(85)(B)。本病的特点是发病快、病程短、死亡率高、呈地方性散发性流行,临床特征是眼睑水肿,后躯(四肢)麻痹,行走困难,叫声嘶哑、惊厥、共济失调。此病在我国东南沿海省份较为常见,目前尚无有效的防制措施,国内一些兽医工作者在临床实践中观察到补硒及VE对预防和治疗猪水肿病有某些效果,为了总结基层的实践经验,探讨硒及VE的作用机理,我们用从猪水肿病血清型大肠杆菌O_(139)K_(82)(B)菌体冻融物中提取的水肿病致病因子(E.D.P),在实验室条件下对补硒及不补硒(低硒)两组猪作了人工复制猪水肿病试验。  相似文献   

10.
对江苏省海安县2003年各乡镇猪水肿病的发病和死亡情况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猪水肿病在海安地区呈零星散发,发病率为0.29%~1.36%,死亡率为0.08%~0.35%。从疑似猪水肿病的病料中分离到22株大肠埃希氏菌,其中12株经血清型鉴定,O1395株,O452株,O55、O93、O9、O101、O119各1株。经多重PCR检测毒素基因和黏附素单抗检测菌毛,发现6个分离株带有SLT Ⅱe基因,其余6株带有STb基因。单独表达F18菌毛的4株,F5 F41的1株,F41 F18的1株,F5 F41 F18的2株。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多数分离株对恩诺沙星、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和壮观霉素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11.
海南外贸食品进出口公司在每年冬春季节饲养的收购当地供港乳猪,大批发生肠炎、肠卡他,造成巨大损失,如该公司二仓库1987~1988冬春季里,月平均收购乳猪存栏数达7000~8000头。乳猪进仓后3~4天,因断乳,体质下降,发生肠炎、肠卡他的高达20%~30%左右,死亡率在1%~2%。发病原因除与长途运输,环境转换,饲料变更,天气寒冷,圈舍潮湿等有关外,我们分析认为还与体内缺硒乳猪自身抗病力较弱有关。据1981~1982年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所对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生猪的血硒和肝硒做的调查资料证明,海南岛为土壤低硒地区;此外我们对供港乳猪的产地调查发现,海南有的乳猪中,存在水肿病,及不明原  相似文献   

12.
我场是湖北省养猪基地之一,自建场以来生猪实行季节性产仔。近年来,在春季产仔的吮乳仔猪中,较普遍发生尾根呈环形坏死和截尾现象,但截尾吮乳仔猪的正常生理反应不见异常。我们于1982~1984年对该病流行病学进行调查,现将其结果介绍如下。 (一)流行病学观察 1.发病情况:仅据在我场刘台和熊桥两个猪场的定点观察,三年内共有春产母猪47窝,产仔364头,发病182头,总发病率为50%。其中截尾者44头,占总发病数的24.2%,尾根呈环形坏死者138头,占总发病数的75.8%,兹将各年发病情况、详列下表:  相似文献   

13.
猪水肿病的病因探讨及治疗钱锋(江苏省泰兴市横垛兽医站225418)近几年来,本地经常发生猪水肿病,死亡率较高,给广大养猪户造成极大危害,笔者通过大量流行病学调查、尸体剖检、病原分离及人工复制试验等对该病有了初步认识,采用中西药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1...  相似文献   

14.
用鸡新城疫苗防治仔猪流行性腹泻仔猪流行性腹泻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一种肠道传染病。以水泻、呕吐和脱水为主要特征。近年来,该病在我区部分乡村、猪场发生和流行,不同年龄的猪均易感染发病,尤以哺乳仔猪受害严重。用抗生素治疗不仅费用昂贵,而且疗效很不理想...  相似文献   

15.
对猪水肿病的治疗,目前尚缺乏较为满意的药物。为此,我们同有关单位进行了治疗药物筛选试验。现报告如下。 材料和方法 (一)试验用猪 选用临床症状较明显的自然发病猪168头,体重一般在20~50市斤,营养良好,分为17个治疗组。凡症状不明显或病情已极度恶化,处于濒死状态以及治疗过的病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 ,猪的水肿病在各地呈上升趋势 ,已成为猪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给养猪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 ,而目前对猪水肿病却缺乏有效的控制措施。为此 ,我们对该病进行了调查研究 ,通过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 ,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1 病因调查病猪食欲不振 ,腹泻 ,眼睑及面部、腹部皮下水肿 ,叫声嘶哑 ,共济失调或瘫痪。我们在泰州、宜兴、盐城等地共调查了45 5 0头仔猪 ,平均发病率为 18.3 % ,致死率为 73 .7%。通过病原分离、鉴定及病因分析发现 ,直接由溶血性大肠埃希氏菌引起的占 63 .9% ,致死率为 81.8% ,发病多为断奶前后仔猪 ;由于硒 VE的…  相似文献   

17.
1998年9月,广西某规模化猪场有8窝断奶仔猪相继发病,前后死亡60多头,经实验室检验,诊断为猪水肿病。根据药敏试验选用高敏药物治疗,控制了疫情。1 发病情况1998年9月初,该场断奶1周左右的仔猪发病,主要症状为拉白色和淡黄色稀粪,大部分病猪眼睑水肿,体温一般为38.0~39.5℃,个别的为40.5℃。病程短的数小时内死亡,部分病程为1~2d,个别猪出现神经症状。该场兽医对发病猪用庆大霉素和氯霉素治疗,未见明显效果。2 病理变化病死猪皮下有胶冻样渗出物,整个肠粘膜明显充血、水肿,肠系膜淋巴结水…  相似文献   

18.
1982年元月,广西浦北县的猪只发生疫病,但因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不典型未能确诊。2~6月,浦北小江猪场流行以无名高热为主要特征的疫病,经系统检查,并与当地过去流行的猪瘟比较,确诊为爆发性非典型猪瘟。(一)流行情况浦北县多年来坚持一年两季猪瘟疫苗免疫注射,但1980、1981年猪只流动较频繁,外来猪源较多,且市场检疫不严,致使猪的疫病流行较多。1982年元月,小江猪场买进盘克杂交仔猪6头,当天即发病,体温40~41°C,经用多种药物治疗无效,3月8日后陆续全部死亡。3月9日,后备母猪死亡2头,急宰1头。3月14日育肥猪栏的80头猪…  相似文献   

19.
我场是饲养地方品种“监利猪”的专业场,1973年爆发猪喘气病,当时,共有生产母猪后备猪110头,其中有明显症状的37头,占34%,1974年发病仔猪280多头,死亡仔猪142头,扑杀病仔猪87头。从1975年开始,采取坚决扑杀病猪、严格隔离消毒等综合防制措施后,收到了较好的效果。1982年底经我省无喘气病猪场鉴定小组第三次正式鉴定通过,确认为湖北省第一个无喘气病猪场。  相似文献   

20.
1990年1月,我省某猪场的猪爆发以高热、败血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经诊断为猪丹毒。在一个猪场爆发猪丹毒,在我省实属罕见。(一)发病概况 1990年1月初,该场猪零星死亡,且逐日增加,至中旬,发病死亡猪突然增加,仅1月11日1天内死亡41头。约15天,发病肥猪317头,发病率22.0%,死亡162头,死亡率11.2%,病死率5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