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相连于哈耶克重要问题的《法律、立法与自由》一书,可以获知哈耶克的“法律、立法与自由”研究中隐含着两条截然不同的分析路径一是在试图教导立法一脉理论主张下的研究,二是经由引介其知识观所主张的重构发现法律一脉的阐释。在邓正来的论文集《规则·秩序·无知》一书中,论及哈耶克问题的解释路向大体上是基于教导立法这一脉理论来的。因此,另一条可能性的哈耶克解释路径就能从重构发现法律这一脉理论的路线开始。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不管是西方自由主义发展进程中,还是社会政治哲学领域,毫无疑问,哈耶克是一位极具影响力的人物.本文通过三个部分阐述哈耶克视野中的自由,首先,将阐述哈耶克自由主义的内涵;其次,根据哈耶克理论体系,阐述哈耶克自由主义在整个哈耶克理论体系中的地位;最后,本文将简明地探讨哈耶克自由理论所提供给我们的若干启发.  相似文献   

3.
哈耶克是一位反对计划经济和极权主义的保守自由主义的典型代表。哈耶克站在捍卫古典自由主义的立场上,对计划经济下的社会方方面面给予了全面的剖析和论证。其中对各种弊端和严重的后果不乏有彻头彻尾的指责和极度的污蔑。我们当然应该以批判的眼光来研究哈耶克的理论,但哈耶克对计划经济弱点的揭露和对个人自由的坚决维护同样是值得我们反思的。哈耶克以自由主义为出发点从不同侧面分析了何以计划经济与个人自由水火不容。本文的目的就是探寻哈耶克这一理论框架和思路,对其保守主义思维和理论得出一些看法和意见。  相似文献   

4.
刘小平 《河北法学》2007,25(8):6-11
在对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一书的文本分析中,哈耶克混合了自由的道德论证和自由的社会论证这两种不同的论证理路;而正是在这两种论证路径之难以融合的重大张力下,哈耶克最终混淆了两种不同的法律规则观,从而导致了哈耶克法治理论的内在矛盾.  相似文献   

5.
"自生自发秩序"这一概念是由冯.哈耶克在其一系列著作中归纳论述。哈耶克的自由主义思想对中国现阶段及未来的发展具有一定理论和现实意义,通过在哲学、法理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层面宏观的理论把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洞见哈耶克自由主义思想,从中辨析自由建构逻辑,内容取向。  相似文献   

6.
自由主义是产生于 17世纪的一种政治理论和思潮 ,它对西方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自由主义理论中最核心的概念就是自由。哈耶克作为约翰·密尔以来第一位全面阐述、捍卫自由主义的理论家 ,对自由理念、自由主义的经济学都有重大贡献 ,尤为重要的是 ,哈耶克代表了一个新时代 ,代表了自由主义在二战后的复兴 ,为此探讨一下哈耶克的自由观不无益处。一哈耶克在《自由宪章》的前言中就指出 :古老的真理要想在人们头脑中经久不衰 ,就必须用各个时代人们自己的语言和概念将其重新表述出来 ,如果不这样做 ,它的意义就会逐渐丧失。对于自由这个理念 …  相似文献   

7.
赵明 《现代法学》2004,26(3):174-179
在政治哲学谱系中占有重要位置的哈耶克自由主义理论是与二十世纪国际政治格局、尤其是与极权主义和计划经济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性影响有关。正是对二十世纪“各种形式的集体主义”政治情势和意识形态的敏锐启动了哈耶克自由主义思想的开展,而对政治情势和意识形态的学理诊断则是哈耶克所担负的哲学使命和知识职责。研究哈耶克自由主义理论的方法应是哲学式的,而评判立场则不能以我们置身其间的政治情势和意识形态作为择取的标准。  相似文献   

8.
康乐 《研究生法学》2002,(4):113-117
通过阅读哈耶克的《法律、立法与自由》(三卷本),我在两个方面深有体会:一是宏观方面,即从整体上对哈耶克自由主义理论的认知和把握;二是具体方面,也就是哈耶克本书法律观中的很具特色的大社会与私法的关系。而这两部分内容是有内在联系的,在宏观方面我归纳出了哈耶克本书理论的前提,工具,发现和观念,在这些前提性认识的指导之下,大社会和私法的内在联系就可以推导而出。  相似文献   

9.
哈耶克方法论个人主义的研究(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 引论 :问题的提出与论述步骤哈耶克于 1 945年出版的《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IndividualismandEconomicOrder)论文集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1〕 因为根据我对哈耶克 5 0年代以后论著的研究 ,我发现 ,哈耶克这部论著中的许多观点都构成了他此后观点的出发点 ,尽管他在此后的讨论中对它们做出了重大的修正。〔2〕 在这些重要的观点中 ,一如哈耶克这部论文集的书名所示 ,“个人主义”可以说是其间最为重要的观点之一 ,因为它不仅构成了哈耶克自由主义理论的方法论论证模式 ,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标示出了其自由…  相似文献   

10.
由于哈耶克的法律理论是完全为他关于自由的社会理论服务的 ,所以既显得独树一帜 ,又有些极端。他提出的关于传统可以自发演化出保证自由的法律的理论自身具有许多不可克服的矛盾 ,并且这种理论并不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对于像中国这样的转型国家来说更谈不上理论说服力。哈耶克提出的内部规则的三个特征实际上将法律与道德禁忌等同起来了 ,完全经不起实证的分析。另外 ,哈耶克提出的对分析实证主义法学的批判也完全是一种自然法学式的批判 ,因此也不可能对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构成实质性威胁  相似文献   

11.
哈耶克从有限理性与演进理性的认识论出发,经由社会秩序的二分理论阐述、知识观概念的转换与"规则"研究范式确立以及自由理论的建构,最后达致其法律理论的提出与建构。"正当行为规则"与"否定性"是其法律理论的核心范畴。理解哈耶克法学思想的关键与前提在于对其理论构建的逻辑路径与核心范畴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法律理论是哈耶克社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价值论则是其法律理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其价值论的基本理论,包含所有的价值——自由、秩序、平等乃至正义,在其理论逻辑内的特点意义上是和谐的;哈耶克不但承认价值的客观性,更将法律建立在一定的元法律之上,揭示其在价值论方面的独特主张。  相似文献   

13.
哈耶克的理论以其论战式的理论建构风格和否定性的进化认知方法对其论战的对手———唯理性主义构成了强大的冲击。然而,以批判的路径进行建构,是否可以成为普适之经验,应是值得探讨的学理问题。主要探讨以下两方面:其一,哈耶克的否定性认知方法,是否足以回避其批判对象之弊病;其二就哈耶克的标志性社会理论,尤其是自由秩序而言,在本书所指的两类秩序中,作为规则的秩序之进化,究竟是为受何者规定之变革,以及其对于处于以制度移植为代表特征的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社会所具有之意义。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和哈耶克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两大思想家。在国人心目中,马克思和哈耶克的区别极为巨大,可谓冰炭不同炉,薰莸不同器。但同为大思想家,两人实际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在我国,对马克思的研究已颇成规模,但对哈耶克的研究只是刚刚开始。在少数关于哈耶克的研究著作中,邓正来先生的翻译、阐释和评论最为人所称道。本文有两个目的:一是对马克思和哈耶克的思想进行比较,粗线条地说明两人思想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二是对邓正来先生的哈耶克研究做一点个人的评论。一大致说来,马克思和哈耶克的相似之处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两人都是博大精深的思想…  相似文献   

15.
在哈耶克的社会发展观中,中心论题是人类合作之扩展秩序,这个秩序又被归结为自生自发秩序,而自生自发秩序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自由、竞争和规则,其基本含义就是在一般性规则之下通过社会主体之间的自由竞争以推进社会秩序的演化。其中,自由是核心,竞争和规则都是建立在自由的基础之上,因而三者在某种程度上又是等同的,共同构成了一个三位一体的自生自发秩序理论。同时,哈耶克强调的竞争是基于自由市场的竞争,规则则是基于一般契约的法律,哈耶克毕生都在阐发市场竞争和抽象法律这两个基本机制是如何保障自生自发的社会秩序不断扩展的,因此,哈耶克的扩展秩序研究体系又可形象地归结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它为我们理解哈耶克的社会发展观以及探究社会秩序的扩展基础等问题提供了基本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6.
法律推理是一种实践理性,是法律思维的核心环节.理性本身存在缺陷,哈耶克认为,理性作用是有限的,但在法律推理中的价值不可小觑.理性仍然是司法判决中的决定性要素.哈耶克关于划分内部规则和外部规则在法律推理的理论中的意义是不同的.本文着重论述外部规则在法律推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普通法与自由主义理论》一书中,尽管斯托纳追溯了美国司法审查的普通法渊源,但是他并未能揭示出普通法与美国司法审查之间的内在理论联系;根据哈耶克的理论.认为两者间的理论关系在于它们对正当行为规则的遵循,进而对司法审查的普通法分析所可能面临的批评进行了申辩.  相似文献   

18.
邓正来教授集八年哈耶克研究之大成而推出的一部力作《规则·秩序·无知 :关于哈耶克自由主义的研究》 ,于 2 0 0 4年 3月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为了庆祝这部哈耶克研究扛鼎之作的出版 ,推动学术对话和批评的深入进行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于 3月 5日召开了学术书评会 ,吉林大学文科各院系近百师生出席书评会。书评会由张文显教授主持 ,特邀评论人刘少杰教授、张贤明教授、马春文副教授、黄文艺副教授从不同角度做了主题评论 ,特邀嘉宾邓正来教授对他们的评论做了回应性评论。经特邀评论人同意 ,本期刊载其中的三篇书评。  相似文献   

19.
(上接本刊 2 0 0 2年秋季号 3 3 9页 )(二 )哈耶克对集体主义的批判一如前述 ,真个人主义所提供的乃是一种试图使社会经济现象和社会政治现象得到人们理解的社会理论 ,而不是一套有关孤立个人的权利主张或者任何一套有关个人性质为一理性体的假设 ,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 ,哈耶克却并没有因此而转向采纳一种与伪个人主义同属谬误的方法论“集体主义” ,亦即我在本文开篇所论及的那种方法论“整体主义”。尽管哈耶克认为 ,各种社会环境和文化框架始终会对个人行动产生影响 ,因而个人从内在的角度来看乃是一种社会存在 ,但是他却依旧坚持主张 ,…  相似文献   

20.
手里拿着一本厚厚的《规则·秩序·无知———关于哈耶克自由主义的研究》(邓正来著,北京:三联书店,2004年),尽管书中的内容笔者已经比较熟悉,甚至其中有些文章还反复阅读过多遍,但仍旧感觉要表达一点什么。之所以有这种感觉或冲动也许是因为,该书的研究对象哈耶克(F.A.vonHayek,1899-1992)是笔者最为喜爱和崇敬的20世纪的伟大思想家,加之笔者本人对哈耶克的著作以及相关研究文献有一些了解,所以见到关于哈耶克的文字总会产生一种亲近,并希望从中寻找一些共同关注的话题。一众所周知,哈耶克是一个涉猎面极为宽泛的思想家,他除了作为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