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余玮 《传承》2008,(11):16-25
当生命受到威胁的瞬间,逃生是本能的反应。但在抗震救灾的过程中,发生在灾区的一个个自救、互救、援救的故事,却与逃生本能相反——他们用自己的生命保护别人的生命,对他人的爱超越了生死,在生死存亡的瞬间,闪耀着无比纯洁和崇高的人性光辉,震撼着每一个人的心灵,让我们禁不住泪流满面……  相似文献   

2.
珍言     
当不幸降临在他人头上时,他们往往都能像智者一样劝慰别人;而当同样的不幸降临自己身上时,人往往很难同样地开导自己。有些缺陷放在别人身上看起来微不足道,不值得一提;但是,这些缺陷若放在自己身上,则很难轻松看待,甚至一生都不能释怀。自己说过、做过伤害别人心灵的事,有可能转眼间就忘得一干二净;而别人说过或做过的伤害自己的事往往一辈子都能记得清清楚楚,目无法原谅。  相似文献   

3.
资料卡片     
令人自毁的心理陷阱求败的性格有些人的性格天生就倾向于自取其败。他们一再地自陷于受欺压、被打击的绝境,而且一筹莫展,就是眼前摆明了有退路、出口,他们还是视而不见,拒绝利用。自恋狂妄自尊大,过于自负,自视过高的人,通常会一头撞入自毁之门。自恋狂惯常需要别人不停地赞美、爱慕,该否定却肯定,为了让对方喜欢自己,常不分青红皂白地答应别人的所有要求。情感幼稚以幼稚的行为引起他人的注意,在工作场合扮小丑以引起他人的注意,如此很难得到他人的尊重,实在是一种打击自己事业的方式。虚幻的期望志大才疏,对自己的才能和潜力不能作出明智…  相似文献   

4.
由于种种负面因素的影响,有些聋生的情感世界越来越贫瘠。他们对人对事,多的是冷漠、敌视、仇恨,少的是友情、温情、亲情。他们心中少有绿色,呈现出情感荒漠化的特征。作为聋校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帮助他们走出冷漠孤独,找到情感的绿洲!一、重视生命教育,勇于对自己和他人负责。有些聋生没有对生命应有的敬畏,对死亡的认识相当模糊。在聋校,聋生自残现象屡有发生;毕业后走入社会,一些聋哑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也非常普遍。他们对自己生命的轻视,必然伴随着对他人(物)生命的轻视;对自己的身体缺乏尊重和珍惜,必然漠视他人(物)的痛苦。这就…  相似文献   

5.
尊重生命     
尊重生命的价值,当然不但要尊重自己的生命,更要尊重他人的生命。在这方面,我要特别强调,人一定要有同情心,要有基本的善良品质。 爱惜自己的生命,这可以说是本能,但人不只有这一个本能,人还应该有另一个本能,就是同情别人的生命,同情一切生命:如果只有前一个本能,没有后一个本能,那就和动物差不多。  相似文献   

6.
人有能力改善自然环境,更有能力改善自己的心境。同样一种生活状况,有的人活得挺惨,而有的人活得挺好,之所以有这种截然相反的人生命运,态度不同而已。同样是遭受挫折。有的人的态度是,我真没有用,天生就是个失败者,事事都不如别人。于是,他们感觉低人一等,抬不起头,从此一蹶不振,庸庸碌碌过一生。而有的人的态度是,我在哪里跌倒了,就要在哪里爬起来。于是,他们矢志不渝,不惧风雨,勇往直前,一步一步向目标迈进。同样是获得成功。有的人的态度是我真了不起,什么都行,天生就比别人强。于是,他们骄傲自大,忘乎所以,结果是停滞不前。而有的人的…  相似文献   

7.
残疾人,是人中最困难的人,也是最不幸的人。他们,或盲,或哑,或聋,或使,或肢残,或截瘫,起居不便,举步维艰。他们,有的靠父母和亲朋养活,有的靠社会和单位救济,有的则沦落十字街头,靠人们的一点施舍生存。他们有强烈的自尊心,想靠自己的劳动生存。想在大干世界占有一席之地,想在他人的面前挺起胸脯,扬起头颅。他们像常人一样,需要家庭,需要朋友,需要多多的关心和深深的爱。大同市的众多残疾人,是不幸中的幸运人。他们不仅得到就业和生存的机会,而且得到了亚多,很多—…·拄双拐的厂长大同市民政福利公司管辖着一个小不…  相似文献   

8.
说到计算机犯罪,浮现在人们面前的就是两个字“黑客”。“黑客”一词是英文HACKER的译音,其原意是指那些有造诣的电脑程序设计者,现在则告指那些利用自己掌握的电脑技术,非法闯入他人的电脑系统,偷闲、篡改或窃取他人机密数据资料,在电脑网络上进行电脑犯罪的人O最早的黑客是50年代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实验室一些大学生,他们迷恋计算机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计算机几乎成了他们生命的一部分,他们像玩24点一样不断地靠克服一个个难题来获得乐趣。这些具有计算机天才的青年所作所为所取得的成就在一定程度上称得上惊世骇俗,所以那时…  相似文献   

9.
公民意识论     
<正> 公民意识有其自身的规定性,它是内在逻辑联系的一组观念群和意识群,包括: 主体意识是指加入政治共同体的个人,明确意识到自己是主权权威的参加者,是以政治权利的主体和国家主人的资格加入社会政治关系的。平等意识是指加入政治共同体的个人,意识到自己与他人一样,都是主权权威平等的参加者,不论是自己还是其他人,除非经过人民的同意并依据正当法律程序,都没有向别人发号施令的权利,法律对所有的人在提供保护和实施惩罚方面是一样的。  相似文献   

10.
诚实使人轻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诚实的人比诡诈的人更放松,因而更有智力。他们没羁绊,也不设防,他们不需要借助更多的辞令、表情,包括身世来解释自己。诚实的人把真话像石头一样卸到了别人的怀里,自己反得轻松。  相似文献   

11.
玉石和人     
我去参观一位玉石收藏家的收藏,他一直说自己收藏的玉石多么名贵、多么珍宝,甚至说玉石是有生命、有磁场,有的会降灾治病,有的会除灾免祸,说得那玉石像是神明一样。  相似文献   

12.
这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这场灾难和战争面前,在人类同非典决一死战的搏击中,不知有过多少惊心动魄的瞬间,有过多少大义凛然的选择。危险面前,我们总能听到令人激动的声音:“我是医生,让我上。”在直面病毒,迎难而上的白衣战士中,也有像共产党员一样冲锋陷阵、无私无畏的统一战线成员。他们以顽强的勇气,一步步地扫清“险雷”,毫不犹豫地用自己的生命去点燃他人的生命。我省统一战线各方面同我们党一道,和衷共济,抗击非典,展示了我们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的强大凝聚力,谱写出一曲新世纪风雨同舟、共渡难关的赞歌。  相似文献   

13.
在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看上去很特别,他们有的听不见,有的看不到,有的行动不便,有的智力出现障碍……可是他们却有着和我们一样的对生活的热情,对生命的热爱,对世界的真诚,他们就是残疾人群体。本期,我们把焦点投向他们,让我们一起走进残疾人的世界,用心与之好好交流。关注残疾人的世界  相似文献   

14.
论年龄     
古稀之年在我们的一生中是一层台阶,跟其它所有的人生台阶一样,它也有自己的外表、自己的环境与温度,有自己的欢乐与愁苦。我们满头白发的老年人跟我们所有的年纪较轻的兄弟姐妹一样,有我们的任务,这任务赋予我们的生命以意义,甚至连病入膏肓的人和行将就木的人,这些尘世的呼唤都已难于送达到他们卧榻的人也都有他们的任务,有着重要的和必要的事要由他们来完成。年老和年轻同样是一项美好而又神圣的任务,学着去死和死都是有价值的天职,这和其它天职一样——前提是对人  相似文献   

15.
认识自己     
人最难的不是认识别人而是认识自己。就好像别人脸上的黑一目了然,自己脸上的污点却难以看到一样,看到自己的优点长处容易,发现承认弱点缺陷却很难。常常去和别人去攀比,想得到人家得到而自己不曾拥有的东西,往往在自贲、失落和忧愁中,让生命的河流悄悄地从身边流逝而一无所获。  相似文献   

16.
《中州统战》2003,(6):20-22
这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这场灾难和战争面前。在人类同非典决一死战的搏击中。不知有过多少惊心动魄的瞬间,有过多少大义凛然的选择。危险面前。我们总能昕到令人激动的声音:“我是医生。让我上!”在直面病毒。迎难而上的白衣战士中。也有像共产党员一样冲锋陷阵、无私无畏的统一战线成员。他们以顽强的勇气。一步步地扫清“险雷”,毫不犹豫地用自己的生命去点燃他人的生命。我省统一战线各方面同我们党一道。和衷共济。抗击非典。展示了我们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的强大凝聚力。谱写出一曲新世纪风雨同舟、共渡难关的赞歌。  相似文献   

17.
李权文 《求索》2012,(6):91-93
《他们眼望上苍》的女主角珍妮寻求自我的历程折射了作者赫斯顿的生活原型。珍妮如同赫斯顿一样经历了三次不同的婚姻,每一次离异后都对下一次婚姻充满了幻想和美好的期待,但都以失败告终。珍妮不是活在现实中,而是生活在他人的言说之中。赫斯顿意在表明,女性要在男人主宰一切的社会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只是"南柯一梦"。  相似文献   

18.
投射效应     
《群众》2020,(12)
正指将自己的特点归因到其他人身上的倾向,即在认知和对他人形成印象时,以为他人也具备与自己相似的特性的现象,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并强加于人。比如,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会以为别人都是善良的,一个经常算计别人的人就会觉得别人也在算计他,等等。这是一种严重的认知心理偏差,辩证地、一分为二地去对待别人和对待自己,是克服投射效应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圆梦     
天有阴晴,人有圆缺。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就在我们的身边,有着这样一群特殊的人,他们有的听不到,有的看不见,还有的行动不便……然而,他们和我们一样,对生命无限感恩,对生活充满热爱,于是,他们在黑暗中探索着光明;在寂静中感悟着音律;在残缺中寻觅着——梦!  相似文献   

20.
在“人道主义”栏目扩版的第一期,作为编辑,选择了这样一组文章刊出,是希望读者朋友都来思考一个问题:当今我们生活的环境里,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关心以及相互间的扶助是太多了还是太少了?也许,是人们对网上信息的真实性的怀疑造成了这样的现状;也许,那些曾奉献过爱心的时刻和情怀被欺骗和谎言无情地捉弄过;也许……但,我们仍然不认为,这就是可以变得冷漠和拒绝给予的理由。生命是胜过其他一切的东西——这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共识。珍爱自己,也包括珍爱他人的生命是人的最基本道德底线。眼看身边的生命遭到危难和威胁,不尽其所能帮一把,扶一手,你自己的良心真能安然?想想如果轮到自己头上,你哭你唤,没人理你,你难道不心彻如冰?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哪个人可以脱离他人而独自存在,所以,在我们还有能力的时候,关注别人、帮助别人,归根结底就是关注和帮助我们自己;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才能最终让我们自己获得珍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