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族区域自治法》制定的客观依据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宪法制定的《民族区域自治法》,是实施宪法规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法律,是具体保障宪法关于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原则和规定顺利实施的基本法律。这部法律科学地总结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执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三十多年的经验,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典范。它不仅坚持了宪法规定的四项基本原则,而且从我国国情和各民族的实际状况出发,在维护国家统一和保证中央集中领导的前提下,给予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以更多的灵活性。这部法律的公布和实施,对于完善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各少数民族的自治权利,自主地管理本民族的内部事务,加速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和文化教育的发展,维护国家的统一,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必将起到重大的作用并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关于民族自治地方立法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民族自治地方立法现状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始终是我国革命和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处理民族问题、调整民族关系的法律法规在正在形成中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已占有重要地位。(一)从中央立法来说,1982年宪法对民族问题作了比较完备的规定,1984年颁布的民族区域自治法是实施宪法规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法律,是这一制度的具体化。截止1997年底,除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外,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有57个含有民族问题的规定。(二)从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来说,全国有123个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条例已批准生效,此  相似文献   

3.
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以民族文字为工具开展民族语言(母语)和汉语(第二语言)的双语教学,有利于提高民族教育的水平。这一点已为国内外许多教育学家、语言学家所公认。我国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由此看来,推行民族文字是使各少数民族发展和繁荣的实际需要,也是各级党政领导履行宪法规定的光荣任务和政绩表现。  相似文献   

4.
自治权是我们国家的根本法—一《宪法》和国家的基本法——《民族区域自治法》赋予民族自治机关的重要权利。《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国家通过立法给予少数民族以自…  相似文献   

5.
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民族问题和国家政权基本理论原则,结合中国的实际,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纲领和政策。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区域自治就是各少数民族在中华共和国内,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遵循宪法规定的总道路,以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的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族立法取得了重大发展,初步形成了以宪法为基础的、以民族区域自治法为主干的、以含有民族问题规定的其他法律法规为大小分支的民族法体系。在处理民族关系的一些主要方面,我国已经实现了有法可依,从而保证了我国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巩固和发展。一、宪法关于民族问题的规定奠定了民族立法的法律基础宪法关于民族问题的规定主要内容是,确认了党和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一)民族平等政策。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  相似文献   

7.
干部问题,无论对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来说,都是头等重要的大事。对于象贵州这样的多民族省份,更需要有一大批德才兼备、又红又专的各民族出身的干部。 大力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历来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政策,是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宪法规定,国家要帮  相似文献   

8.
中国少数民族文化权利宪法保障之缺失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新中国宪法发展的历程来看,国家非常重视对少数民族文化权利的尊重、保护和实现。但现行宪法仍存在未将保障少数民族文化权利确认为原则,对少数民族文化权利范围确认过窄,同时,对国家尊重、保护和实现少数民族文化权利的义务规定过少,也缺乏对少数民族文化权利进行有效救济的途径等。因此,需要将保障少数民族文化权利确认为宪法原则,扩大少数民族文化权利的范围和国家尊重、保护和实现少数民族文化权利的义务范围,并完善违宪审查制度等。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是我国实施宪法规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专门法律,是国家保障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各项权利的基本法律,也是我国民族工作法制化的鲜明标志。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始终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处理好的一个重大问题。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党解决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策,也是我国宪法规定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法是实施这一基本政治制度的基本法律。贯彻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等法律法规,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我国《宪法》第4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这一规定具体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历来的主张。在整个中国革命的进程中,我们党一贯重视和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原则,并把它作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和处理民族关系的一项根本政策。早在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宣言中,就明确提出了“尊重边疆各族人民的时权利”的主张。一九三四年,  相似文献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各个部分,都贯彻着国内各民族间平等友爱和互助的精神,这是我们宪法的一个极重要的特色。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除汉族以外,还有几十个少数民族,聚居、杂居或散居在广大的国土上。各个少数民族和汉族一样,都是勤劳勇敢的民族。各民族人民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和相互间的团结合作,创造了各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对我们伟大祖国的缔造都有重要的贡献。但是在过去很长的历史时期中,因为反动统治阶级一直实行着民族压迫政策,各民族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少数民族人民的痛苦,较汉族人  相似文献   

13.
全世界有2000多种民族,我国是一个具有56种民族的国家,云南省5000人以上的民族有26种,是全国少数民族成份最多的省份,少数民族人口数居全国第二。多民族是古今中外人类社会普遍的客观存在,有多民族存在,就必然有各民族之间的关系问题。我国宪法规定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但是由于历史的地理的种种原因,要在各民族之间真正建立起这样的民族关系,还需要做长期的艰苦细致的民族工作。什么是民族工作?就是采取倾斜的特殊政策措施促进各民族团结和发展进步的工作。民族工作的目标,就是使各族人民安居乐业…  相似文献   

14.
姚小林 《人大研究》2004,17(9):41-42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历来是我国宪法制定和修改的重要内容 :《共同纲领》和“五四宪法”以宪法的形式初步确认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是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 ,规定了人民主权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普选原则和议行合一制原则。“七五宪法”名义上保留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但在宪法实践上又破坏了这一制度的根基 ,如革委会成为实际上集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于一体的国家机关。“七八宪法”及其两个宪法修改决议案 ,还有 1979年地方各级人大和政府组织法、选举法等基本法律 ,坚持和发展了“五四宪法”关…  相似文献   

15.
有关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政策法规概述《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刑法》...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除汉族以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民族问题历来在我国社会革命中占居重要的位置,少数民族对于革命的态度如何,直接关系着革命的成败。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民族问题是中国革命发展总问题的一部分,少数民族的解放是中国人民解放的一部分,所以,对外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实现民族独立;对内推翻民族压迫剥削制度,实现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就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为  相似文献   

17.
1947年5月1日成立内蒙古自治区至今,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已经52年,《民族区域自治法》也已出台15年。实践证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一个成功的创举,这一重要的政治制度对处理我国的民族问题、调节我国的民族关系、帮助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维护国家的安定和统一作出了贡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长期坚持。随着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中国的民族问题和民族关系出现了不少新的情况。要在新的形…  相似文献   

18.
法制统一是整个国家以及各行政区域保持政治稳定与经济、文化发展的最重要的条件之一。宪法规定,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宪法将法制统一确定为一条基本原则,说明了这个问题的极端重要性。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体现在立法、司法和法律监督等各个方面。我国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从广义上说,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等,从立法上讲法制统一,就是要保持这个体系内部关系的和谐一致。现在国家尚未制定立法法,但有关各级国家机关的立法权限(这里讲的是广义的立法权限)及其监督,已在宪法和有关法律中作了比较明确的规定,这是保持法制统一的依据。从  相似文献   

19.
我国《宪法》第三条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这是党和国家对各民族的极大关怀,是对各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在法律上给予的地位和保障。 为了帮助有语言而尚无文字的少数民族创立文字,建国后,党和政府制定了具体的政策和措施,如批准了前国务院文教委员会、民族语言文字研究指导委员会、中央人民政府民族事务委员会《关于帮助尚无文字的民族创立文字问题的报告》;在中央的领导和关怀下,一九五五年十二月,中国科学院和中央民族学院在北京召开了“民族语文科学讨论会”,拟定了调查少数民族语言的全面规划,帮助需要创立和改进文字的民族完成文字方案的设计工作;国务院于一九五六年三月十日发出《关于各少数民族创立和改革文字方案的批准程序和实验推行分工的通知》和国务院一九五七年十二月十日《对“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讨论壮文方案和少数民族文字方案中设计字母的几项原则的报告”的批复》等等。这些政策和原则都是民族语文工作的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人口最多的是汉族。一九四九年新中国成立以後,中国共产党根据我国历史情况和民族关系以及民族分布情况,制定了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它的基本精神是国内各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在一九五二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过民族区域自治的实施纲要,後来,民族区域自治又作为国家的重要制度,载入了宪法。三十多年来,在实践民族区域自治中,虽然经过一些曲折,但仍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在我国确立。为了保障宪法中关於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原则的实施,在今年五月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六届二次会议中,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以法律形式,把这些原则加以具体化。在这次大会期间,本刊邀请了几位少数民族代表,从不同角度谈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以来的变化,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给他们带来哪些新的自治权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