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雏鸭VE-硒缺乏综合征笔者1995年7月诊治一群雏鸭微量元素硒和维生素E缺乏综合征,10日后痊愈。发病情况某专业户购雏鸭520只圈养,用小米、麦夫皮、玉米面混合饲喂,6月15日发现21只雏鸭发病,25d后病鸭增至81只,共死亡25只。病鸭呈瘫痪状态,...  相似文献   

2.
1997年4月8日,个体养鸭户张某从孵化站购进雏鸭500只,饲养至30日龄时陆续发病,共死亡325只,确诊为雏鸭巴氏杆菌病,剩余的175只雏鸭经药物治疗后痊愈。临床症状急性病鸭全身衰弱,寒战,怕水,独蹲,闭目昏睡,发热,羽毛松乱,两翅下垂,缩头弯颈,...  相似文献   

3.
1997年我们在开展鸭病毒性肝炎(DH)流行病学调查过程中,在江阴市青阳镇、郊区扬名乡发现两起临床症状和DH相似,但用特异性抗血清治疗无效的病例,后经病原分离、鉴定,诊断为鸭嗜水气单胞菌病。1 发病情况和主要症状1997年5月,郊区扬名养鸭场一群23日龄的雏鸭(共496只)发病,第1d死亡26只,即用DH超免疫血清治疗,第2d死亡14只,以后每天死亡5~20只。经用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治疗,疫情得到控制。至40日龄共死亡鸭184只,死亡率为37.1%。1997年9月江阴市青阳镇某养鸭专业户的5…  相似文献   

4.
1986年4月15日~5月20日哈尔滨市阎家岗农场养鸭场笼上育雏鸭16560只(北京鸭),死亡2782只,其中失明饿死756只。 (一)发病经过 经观察所接5批雏鸭均无眼病,吃食、饮水和精神尚好。因为寒冷封闭笼上育雏鸭,头5天笼内温度高达28~32℃,加之雏鸭密度过大,笼下鸭粪发酵产生大量氨气,由于氨气熏蒸腐蚀而引起雏鸭眼外伤,进而眼瞎。  相似文献   

5.
20 0 3年 5月 ,福建省罗源县某野鸭场 18日龄野鸭出现眶下窦肿胀、失明 ,剖检见纤维素性心包炎或典型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和气囊炎病变。并从病死鸭眶下窦中分离出大肠埃希氏菌 ,经实验室鉴定其血清型为O57,以该菌株通过滴鼻接种北京雏鸭进行动物回归试验 ,成功复制出与自然  相似文献   

6.
本地3日龄麻鸭30只,系1988年8月11日从本县农场孵化房购买,发病前一直放牧,体况良好。10月上旬,放牧鸭群时发现有部分鸭子只随群游走,不采食,也不下水觅食,病鸭急剧消瘦,呼吸困难,经检查发现病鸭的下腭处有胡豆大到鸽蛋大小的瘤状肿。初为1~2只鸭,3~4天发展到14只。诊断为鸭鸟蛇线虫病。  相似文献   

7.
雏鸭大肠杆菌病的诊治李玉杰(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兽医卫生防疫站161000)某肉鸭养殖场饲养35日龄肉雏鸭1900只,于1996年6月21日开始发病,初期每日死亡2~3只,场方用磺胺嘧啶饮水未见效果,每天死亡增至20~30只,前后共死亡246只,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1999年 7月间 ,江苏省镇江某养鸭场肉鸭发生了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验 ,诊断为鸭疫巴氏杆菌病 ,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后疫情得到控制。1 流行病学调查该鸭场在 1997年秋对原鸡场改造消毒后开始饲养肉鸭。 6月下旬曾将近百只菜鹅寄养在该场催肥 ,同期购进苗鸭 70 0 0只 ,7月上旬开始陆续发病 ,中旬达到高峰。每日死亡近百只 ,至 7月 15日共有 5 783只发病 ,死亡 3 2 17只 ,发病率为 82 .6%,死亡率为 5 5 .7%。发病死亡的主要是 10 2 0日龄的雏鸭 ,1周龄以内和 3 0日龄以上的鸭没有发病。2 临床表现发病初…  相似文献   

9.
茵龙二黄汤治雏鸭病毒性肝炎1996年8月1日,上山陇方某饲养的1000只蛋鸭3日龄开始发病,且发病急剧,传播迅速。病雏鸭精神萎顿、呆立、不食、羽松蓬乱,双目闭合,呈昏迷状,排稀粪,死前双腿向后伸直,头颈向背后弯曲,痉挛性抽搐,呈现角弓反张姿势而死亡。...  相似文献   

10.
鸭病毒性肝炎主要发生于3周龄以内的雏鸭,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是目前危害养鸭业的一种主要传染病。 (一)流行情况 据县兽医站统计,全县有40多群雏鸭发病,死亡15000余只。如广洋乡兰亭村养鸭专业户王某1985年4月18日购回1030只雏鸭,7日龄时开始发病,仅3日共死亡700余只。鸭主未消毒场地,又购进1600只雏鸭,3日龄发病,最后基本死光。调查在鲁  相似文献   

11.
1997年12月,虎林市太和乡某养鸭场饲养的1000只金定鸭,发生了以喘气、流鼻涕和呼吸时发生罗音为特征的传染病,经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观察及实验室检验,确诊为鸭败血霉形体感染。1发病情况某养鸭场8月初从辽宁引进雏鸭,在3月龄前一直发育良好,成活率为9...  相似文献   

12.
1985年1~2月,辽宁、吉林等省部分地区鸭群发生一种疫病,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观察、病理解剖、实验室检查和免疫学试验,确诊为鸭瘟。 (一)流行病学调查 据文献记载,鸭瘟是我国南方鸭群的常发病,北方罕见。辽宁、吉林等省为发展养鸭事业,于1984年12月从长江以南大批引进种鸭,之后鸭群发病,并大批死亡。1985年1~2月为发病死亡高潮。经调查梅河口市某养鸭户原有由哈尔滨引进的康贝尔鸭45只,后与南方新引进的50只康贝尔鸭混群,于混群第6天原群鸭出现死亡,经各种药物治疗均不见效果,于第13天原群45只全部死光。某乡政府引进一批南方鸭,由厦门装车时为3700只,一路上大批死亡,到梅河口市时只剩2900只,运到单位后死亡继续增加,直到注射鸭瘟疫苗后才逐渐平息,于注苗后10天停止了死亡,死亡率达50%左右。据不完全统  相似文献   

13.
20 0 4年 1月 2 4日 ,湖南省武冈市家畜疫病防检站接到该市某孵化兼养鸭专业户张某报告 ,称其所饲养的 4 30 0只鸭 ,从 1月 2 0日起陆续死亡 ,已达 130 0只。为了解病鸭发病、死亡原因 ,进行合理的疫情处理与科学防治 ,笔者进行了临床诊断、病理剖检、实验室检验和流行病学调查。1 发病情况该专业户于 2 0 0 3年 10月 1日开始从事鸭苗孵化 ,并从孵化的鸭苗中留种饲养。 2 0 0 4年 1月 2 0日 ,该群鸭开始出现发病、死亡 ,至 1月 2 4日 ,其所饲养的 4 30 0只鸭有 330 0只发病 ,死亡 130 0只 ;发病率为 76 .7% ,病死率为 39.4 %。2 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4.
1997年9月,江西省永修县某养鸭专业户的鸭群发生一种以呼吸困难和腹泻为特征的疾病。经流行病学调查、病理剖检及实验室检验,诊断为鸭伪结核病。1发病经过1997年9月10日,该专业户从南昌县某孵鸭场购入刚出壳的雏鸭2000只,养至9日龄时,个别鸭开始出...  相似文献   

15.
(一)发病经过 1987年3~4月,富民某鸭场及昆明某鸭场从外地分别引进狄高鸭5000余只,北京鸭1800余只,前者先后发病3000余只,发病率为60%,死亡1200多只,致死率40%;北京鸭发病1000余只,发病率55.56%,死亡200余只,致死率20%。在10~15天曾使用过鸭瘟疫苗免疫,四环素、土霉素治疗,均未得到控制。 (二)临床症状 病鸭食欲减少、呼吸困难、喘气、拉黄绿色稀粪。后期废食、精神沉郁,翅膀下垂、羽毛松乱、缩颈、眼半闭、呆立不动、呼吸加快,胸腹起伏明显,达80次/分以上。有的不时发出呜叫,声音沙哑,抬头伸颈,张口呼吸、眼鼻有浆液性鼻液,排黄绿色稀粪,头向上向后弯曲,因呼吸困难,窒息而死。  相似文献   

16.
禽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埃希氏菌引起的一种条件性传染病,近几年在集约化养鸡场发生较多,但鸭群发生此病在我区还很少见。1997年9月13日玉田县某鸭场暴发此病,确诊后经及时防治,很快控制了疫情。1发病情况该鸭场购进雏鸭2000只,实施旱养,至92日龄开始发...  相似文献   

17.
曲霉菌病是由曲霉菌引起的一种以侵害呼吸器官为主的真菌性疾病 ,主要特征是在肺等部位形成肉芽肿结节。各种禽类均可感染发病 ,雏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 1999年 5月 ,河南省光山县某养鸭专业户饲养的樱桃谷肉雏鸭陆续发病并大批死亡。根据其流行情况、临床表现、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查等 ,确诊为雏鸭曲霉菌病。1 发病情况某养鸭专业户于 1999年 5月 11日自本地一家孵化场购进1日龄樱桃谷肉雏鸭 80 0只 ,6日龄开始发病 ,当天死亡 4只 ,继之发病率和死亡率持续上升 ,11日龄时达高峰。截至 14日龄时共发病 3 2 6只 ,发病率达 40 % ,死亡 17…  相似文献   

18.
漳州市某养鸭专业户分9栏饲养29日龄雏鸭1600只,1998年4月11日晚,在65kg雏鸭饲料中拌喹乙醇125g,饲喂7栏共1300只雏鸭,另2栏300只由于喹乙醇不够而只喂普通雏鸭料。次日上午发现,饲喂喹乙醇的7栏鸭死亡300多只,倒地抽搐、濒死的...  相似文献   

19.
从河北省某肉鸭场的鸭疫里氏杆菌病发病鸭中分离出鸭疫里氏杆菌 (Riemerellaa natipestifer ,RA)菌株。对该菌株采用液体、固体两种方法增菌培养后制成油乳剂灭活疫苗 ,以 0 .5mL/只剂量经皮下免疫 7日龄雏鸭 ,并在河北省某发病肉鸭场进行了田间试验 ,表明该疫苗免疫效果良好 ,保护率达 90 %以上  相似文献   

20.
鸭鸟蛇线虫病也称鸭丝虫病,虫体寄生在鸭皮下结缔组织,多发于下颌部位,以瘤样肿胀为临床特征。此病在我国台湾,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浙江、贵州等省有过流行。1985年8月16日,我们在门诊上发现了此病,随即进行了调查和研究。 (一)发病情况 戴楼乡牌楼村张某于1985年8月4日从外地购进30日龄鸭一群,8月6日发现其中一只下颌皮下有一肿胀物,类似症状的病鸭与日俱增。8月19日检查159只鸭,皮下肿胀者有87只,感染率达54.7%,无一死亡。即日,病鸭隔离在陆地上治疗,其余鸭仍在原地放牧,一直未见新病鸭出现。同群饲养的6月19日孵出的鸭60只和邻近地区牧养的雏鸭无类似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