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铁路作为近代最具革命性的交通工具,在中国的命运非同寻常。起初,它被当作“怪物”遭到国人拒绝。后虽有洋务派倡导修筑,但清政府内部对是否需要铁路认识不一,致使兴办铁路在很长一段时期处于“无人敢主持”,“两宫亦不能定此大计”的状态。  相似文献   

2.
正邓小平之于新中国铁路建设,倾注大量心血,贡献卓著。从建国伊始领导修筑成渝线,到1953年正式分管铁路;从1961年纠误"大跃进"整顿铁路,到1975年纠误"文化大革命"再次整顿铁路;从上世纪70年代末厘定铁路战略重点,到1992年南方谈话又论交通,邓小平高屋建瓴地为新中国铁路的建设、改革与发展亮出了一系列重要战略策略。在当下铁路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中,回溯邓小平新中国铁路建设的实践和理论,仍深  相似文献   

3.
蒋宗伟 《台湾研究集刊》2007,33(2):91-96,104
台湾铁路的修筑是清末洋务派在台湾开展洋务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时清朝政府内外交困、积贫积弱的情况下筹建这样一项耗资巨大的工程,如何解决资金问题一直是凼绕着丰办官员的中心问题。丁日昌囚无经费可用而末及铁路修筑就憾然离去;刘铭传为筹集筑路资金四处奔走,但最终还是因经费不足而不得不改变原先的工程计划;到邵友濂时,更是面临经费紧张的局而,虽然最后千方百计完成了剩余段的铁路修建,但这与最初的筑路计划相差甚远。为修建台湾铁路而进行的筹集资金活动反映了当时在台湾进行洋务运动的艰辛。  相似文献   

4.
庄妍  王元林 《八桂侨刊》2021,(1):56-61,84
十九世纪中叶以降,巴拿马因修筑铁路、开凿运河的需要,在中国东南沿海贩运大批廉价壮丁抵巴。旅巴侨胞为巴拿马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做出巨大牺牲与贡献。早期巴拿马却歧视、驱赶华民,排华浪潮因政府参与主导而愈演愈烈。清政府面对旅巴保工护侨的态度渐趋积极,通过外交磋商、设领事馆等措施以改善侨胞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5.
滇缅铁路的历史构想及现实意义罗群云南铁路修筑的历史上,曾经有过一条晚清时期便已提出、抗战时期着手修筑过部份地段、后因种种原因而夭折的铁路,这便是滇缅铁路。本文拟就该铁路修筑的历史构想及目前重提这一构想的现实意义做一些分析,以供决策者和同行研究参考。一...  相似文献   

6.
一百多年前,一条伴随着屈辱而生的中东铁路,横穿中国东北,两条冰冷的铁轨,印证了清政府的无能与沙俄的贪婪.车轮碾过岁月,一百年后,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挂牌成立,百年哈铁完成转型,步入现代公司制企业.从中东铁路到集团公司,在龙江百年沧桑巨变中,铁路始终发挥着重要的支撑引领作用.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龙江的新...  相似文献   

7.
中国铁路正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历史时期,机遇和挑战、进步和落后等各种现象同时并存,传统与现代、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矛盾交织在一起。种种问题和矛盾不可避免地会反映到人们的思想认识上,不同看法和意见的长期交织纠缠,影响了人们的统一行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铁路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  相似文献   

8.
晚清甲午战败之后,部分湘绅从封闭自固转而自变图强。学习西艺,兴办洋务成为自变图强的重要途径,其中粤汉铁路就是湘绅致力求成的一项重要事务。湘绅积极参与铁路事务,努力使铁路线定为经湘而不是经赣;通过赎路活动,取得了经办铁路公司的机会;公司却弊端重重,陷入困境,给张之洞增添了再次兴借外债的理由。湘绅率先起来反对清政府商借外债的行为以及铁路国有政策,引发了动摇清政府统治的保路运动。湘绅争求铁路权利和与清政府的复杂互动是这贯串一系列事件的线索,体现出了湘绅在推动晚清这一变局中的作用,也反映了湘绅因应局势所作的艰难调适。  相似文献   

9.
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孙中山先生,为了把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落后中国,改造成一个独立富强的近代强国,曾为中国精心绘制了一幅宏伟的铁路建设蓝图,并在1912年他辞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之职后,即以极大的热情计划在10年内修筑20万里铁路,争取中  相似文献   

10.
叶凤刚 《前沿》2005,(9):272-275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英法将雇佣军作为其实现对华政策的重要工具,积极参与雇佣军活动。清政府出于镇压太平天国的需要,也对雇佣军给与了足够的重视;清政府对雇佣军重视和利用反映了它在借师问题上的立场。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初,中国民营铁路迅速兴起,各地民营铁路公司为修筑本省铁路,采用各种措施筹集资金。在爱国主义的感召下,乡土情结的促使下,海外华侨纷纷认购路股,尤其是沿海各省的华侨。部分华侨还身先士卒,亲自领导家乡铁路建设,为近代民营铁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2.
叶秋江 《当代广西》2011,(12):20-21
黔桂铁路今年70岁;黔桂电气化铁路才满2岁。 名字:千种风情叫传奇 从柳州到贵阳的必经之路,是沿着明代名人徐霞客探险、抗日战争修筑的黔桂铁路,也就是铺满传奇的道路——1944年,在日本鬼子的追击下,黔桂线逃难的人群团队上演了"火车要靠人推的"奇特一幕。  相似文献   

13.
1873年6月29日,日本大使和西方五国驻华公使(英、法、俄、美、荷)以躬身之礼觐见清同治帝。该事件宣告外国使节觐见中国皇帝时行"叩头"之礼开始走进历史,西方国家在外交礼仪层面对古老中国的"强制性改造"取得一个标志性成果。作为当事国之一的英国,从1793年马戛尔尼觐见乾隆帝,到1873年威妥玛觐见同治帝,觐见问题由一个寻求贸易便利外交机会演变成在"合作政策"掩护下企图引导清政府外交政策的工具。英国在觐见问题上的外交策略一方面反映英国政界对中国问题认识的深入过程,另一方面则展现出英国外交官在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过程中利用觐见问题为其本国利益服务的外交尝试。  相似文献   

14.
中日甲午战争后,沙俄以其政治和军事实力为后盾,强租旅大,蚕食和渗透中国东北三省。1895年,沙俄乘清政府无力支付甲午战争赔款之机,以成立华俄道胜银行为条件,贷款给清政府,在金融财政方面取得对清政府的控制权。1896年,沙俄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中俄密约),取得西伯利亚铁路横穿中国东北的筑路权。1898年,沙俄通过(旅大租地条约)和(续约),强租旅大,以“护路”为名,派军侵占中国东北三省。至199O年7月,沙俄侵入旅大的兵员达23.3万人,军舰41艘,鱼雷艇30艘,其侵略中心设在旅顺。沙俄对中国东北和旅大的侵占,严重地影响…  相似文献   

15.
《小康》2009,(5):37-37
第1代 詹天佑 1872至1875年,清政府送120名12至15岁幼童赴美留学。这批幼童成为了近代中国留学之先声。在这批归国少年中.有不少以后成为清末民初的优秀人才.如民国初年第一任总理唐绍仪、清华学校首任校长唐国安、中国铁路第一人詹天佑等。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70年代以后,清政府在设领与护侨问题逐渐重视。但对等的外交权力,清政府的衰落,西方殖民者百般阻挠,致使中国在设领问题上进展缓慢。中法战争后,迫于对越南政治上地位的重视和对侨民提供保护的需要,清政府对在越南设领与法国进行交涉。本文将从中国在越南设领、护侨的背景、过程以及其失败原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2004年4月18曰,中国铁路顺利实施了第五次大面积提速调图。此次提速后,我国新增3500多公里提速线路,主要干线列车时速达到160公里,标志着中国铁路在扩充运能和提高技术装备方面实现新的突破,此次真正意义上的提速将载入中国铁路的史册,对推动中国铁路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提速是铁路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 中国过去经济的落后导致了铁路建设的滞后。从1949年到1991年,中国工农业总产值增长了40倍,铁路  相似文献   

18.
<正>新中国成立70年来,铁路作为国民经济大动脉和助推器,始终在奋力奔跑,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动力和支持,为人民生活带来财富和便捷。中国铁路是新中国发展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一、实现令人兴奋的跨越发展——中国铁路行在哪里70年来,新中国铁路事业实现了令人兴奋的跨越发展,也从多个层面折射出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一)从"路网稀疏"到"四通八达"反映出中国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新中国成立70年间,中国  相似文献   

19.
经过了中法战争的惨痛教训,清政府认识到台湾在海防上的重要性,着力加强台湾建设、巩固海防。几经讨论,清政府于1985年宣布在台湾建省,刘铭传被任命为台湾第一任巡抚,第二年(1986年),在刘铭传上奏清政府的《遵议台湾建省事宜折》中,有省会设置一项,当时刘铭传将省城确定在了彰化的桥孜图(现台中市南区),但由于当时条件限制,实际的行政中心一直在台北。1984年,继任的巡抚邵友濂将台湾的省会正式迁到了台北。台湾的省会设置几经波折,反映了当时特殊的历史环境和社会变迁。刘铭传之所以把台湾的省会定到彰化的桥孜图,是有他的考虑的,“新疆以迪…  相似文献   

20.
杜娟 《小康》2008,(12):58-60
绥芬河是一座不起眼的小城,但影响力很大,知名度很高,被称为"一个创业的城市、是一个创新的城市、是一个和谐的城市。"在中国雄鸡状的地图上,绥芬河位于鸡喙的下方:黑龙江省东南部,再往外一点,就是俄罗斯的远东地区。105年前,当中东铁路全线通车时,它作为中国铁路第一个对外开放的窗口,曾经进入过历史,然而,晚清政府的闭关锁国使绥芬河错失良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