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房价是当今最突出的“中国焦虑”之一,尽管遏制房价的新政频出,但掺杂其间的复杂利益纠葛,仍使房价的未来走势扑朔迷离。于此情境下,住房已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有必要从政治、法律、人权等角度重新理解其本质。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部分城市房价上涨过快,房价居高不下,新的"地王"不断涌现,房地产泡沫凸现。由于市场失灵和宏观调控政策效果的弱化,直接反映出"高房价"与"买房难"的尖锐矛盾。虽然国家已采取了相应的宏观调控措施,也出台了"组合拳"式的政策法规,但并没有使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的深层次和制度性问题得到合理解决。本文就目前我国房地产市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法律建议。  相似文献   

3.
<正>房价与房租呈现一致性持续上涨态势,高房价、高房租导致一线城市人才流失、抑制居民消费、降低社会幸福度、扩大贫富差距、影响其他产业发展、放大金融风险,影响一国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高房价导致中低收入者的居住条件急剧恶化,特别是刚步入职业生涯,缺乏经济积累的年轻人。近年来,在我国的大中城市,特别是以北京、上海、广州等大都市为代表的高房价城市,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群租现象”,针对这一现象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后果,上海市人大目前正在考虑运用立法的手段来治理愈演愈烈的“群租”问题。其实,在我国城市畸形的高房价条件下,这是一个必然的结果。高房价、低收入将不以我们的意志与法律的规定为转移地将我们的城市、将我们的中低收入者带入一个“宿舍时代”或“同居时代”。  相似文献   

5.
抑制目前的高房价应该掌握高房价的形成机理。我国高房价的生成机理主要包括:投资性需求膨胀推动了我国的房地产行情节节攀升;地方政府的激励与约束因素引致了房价"天价"的形成;自由的房地产市场是高房价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据此,抑制房价的对策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进行投资风险教育,采取经济、金融措施,阻止房地产市场的投资需求进一步膨胀;其次,加大公共财政体制改革,严格土地管理,改变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关系;再次,建立保障性住房制度,加大房地产市场调控力度。  相似文献   

6.
千钧 《现代领导》2010,(4):12-12
针对普通百姓渴望摆脱高房价的困忧以及5年来对政府宏观调控的失望.政府顺应民意,国务院又推出了遏制房价的“国十一条”。并增加建设经济适用房、两限房、廉租房、租赁房等,试图通过保障群众的住房问题.来化解高房价带来的种种民生问题。国家住建部部长姜伟新在谈到未来房价的走势时说.今年的房价肯定是稳定的,总理都说了,不稳定怎么行.肯定行!不行也得行!  相似文献   

7.
黄万华 《长白学刊》2011,(2):99-103
我国城市高房价经济现象实质反应的是政府、房地产开发商、购房者三者之间的权利、利益的不均衡及三者各自的权利与利益的不对等,高房价经济现象背后蕴藏着金融危机与政治社会危机.在制度经济学视野下,制度、规则供给过程中民众权利缺失是导致房地产市场高房价的根本原因.城市高房价所反映的不仅仅是一种畸形的经济现象,其背后反映的是因广大...  相似文献   

8.
叶檀 《同舟共进》2010,(3):21-22
中国房价涨幅之快世所罕见,高房价背后蚁附着几大利益群体,投资性需求超过自住性需求,说明高房价并非由纯粹的市场力量所推动。  相似文献   

9.
高房价与低购买力之间的矛盾是导致我国商品房大量积压空置的根源。规范房地产开发建筑过程中的价格行为 ,使房价“消肿” ,同时增加居民家庭年收入以提高居民购买力水平 ,只有实现双向拓展 ,才能启动已处于疲软状态的房地市场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使房地产业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0.
石霞  简玉婷 《人民论坛》2010,(9):170-171
如果说大中城市高房价影响了居民的安居乐业、影响了农民工成为市民,那么,县城房价上涨,将堵了农民进城最后的路,这将对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有效控制县城房价,让农民进得来,留得住,是城镇化过程中必须引起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周永 《新东方》2000,(5):10-12
高房价与低购买力之间的矛盾是导致我国商品房大量积压空置的根源。规范房地产开发建筑过程中的价格行为,使房价“消肿”,同时增加居民家庭年收入以提高居民购买力水平,只有实现双向拓展,才能启动已处于疲软状态的房地市场,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使房地产业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2.
高房价与新移民青年的城市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移民青年包括知识技术移民与劳动力移民.高房价给新移民青年的城市融合造成了租房居住时间加长、生活质量难提高、提升发展受阻等不利影响.政府应该完善房屋租赁体系与廉租房制度,增加城市新移民青年收入.新移民青年需要建立良好心态,提高谋生技能,增强主人意识,从而跨越房价障碍.  相似文献   

13.
虽然长期对外贸易顺差给我国带来了经济增长奇迹,但同时也给我国经济带来了很大的不利影响,它是我国货币泡沫化、通胀及高房价的主要根源。我国只有走藏富于民之路,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和经济增长方式,更多地通过内需消费来拉动经济增长,走集约型经济增长道路,才能使我国经济步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和摆脱对贸易顺差的过度依赖,才能从根本上避免货币泡沫化和遏止膨胀及高房价。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综合实力的提升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房价持续上涨现象也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房地产开发的不同阶段各相关经济主体的博弈行为导致了市场调节失灵,造成了房价的非理性上涨,抑制房价需要政府通过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对房价进行调整,使之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15.
高房价对大学毕业生的择业观念和择业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居高不下的房价使大学毕业生的择业期望值偏高,希望到薪资较高的大城市就业、在工作稳定的国企和公务员系统就业.但面对大城市高房价的压力,在实际就业流向中,多数大学毕业生选择了逃离一线城市而在中小城市就业.高房价压力导致的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使得大学毕业生对薪资福利待遇表现出普遍性的不满,离职率偏高.  相似文献   

16.
蒋卫武 《小康》2007,(8):66-71
预测房价是升或降,好像变成了“多此一举”的事情。尽管国家一再出台相关政策,呼吁调控“发烧期”的房价。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改善居住环境的刚性需求不断增强,投资者对中国经济长期看好,房价只涨不降,房源供不应求。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伴随着经济的持续繁荣,世界上一些主要国家的房价开始大幅上涨。近5年多来,美国房价的累计涨幅更是达到了50%以上;在房价疯涨的俄罗斯,房产专家预测2006年全俄各地平均房价将上涨25%-30%,莫斯科甚至超过50%。此外,在一些房价涨幅“还算正常”的欧洲城市,比如比利时的布鲁塞尔,从2001年至2005年,房价的年均涨幅也在10%上下。对照国际上的房产热,或许我们可以用十个中国代表性城市房地产的个性化上涨作为对这一现象的注释。  相似文献   

17.
吴朝霞 《求索》2010,(6):90-91
随着我国土地储备实践的深入,人们对该制度在房地产市场的影响方面存在着一些疑虑。实施土地储备制度前的我国城市土地出让价格很低,制度实施后地价差异很大,因此很多人将高地价和高房价完全归咎于土地储备制度的实施,本文运用统计方法检验因果性的"格兰杰因果检验"的方法论证了土地储备制度对房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地价推高房价已是不争的事实 《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出台的目的是部署遏制高房价。而杀手锏是:抑制不合理住房需求,增加住房有效供给,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加强市场监管。具体采取差别化的信贷和税收政策、贷款首付与贷款利率以及暂停发放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贷款。并且对炒房行为发出"限外令"。  相似文献   

19.
房产新政能否见效? 继新"国四条"后,2010年4月,《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即新"国十条")出台,进一步细化、完善新"国四条",遏制高房价。  相似文献   

20.
<正> 住房是民生的根本问题,也是社会稳定的基础。近十年我国的住房房价飞速上涨,就连小城镇的房价也翻到好几千,这样的住房价格上涨与我国80%老百姓的收入不成比例。虽说中国的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但我国的富人毕竟占少数,80%的人的收入还不能支撑快速上涨的房价,即使买得到房也得几十年还债。这样的房价牵动着13亿多人民的心,也牵动着政府和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