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解释循环是哲学的突出特征,哲学解释循环的自我超越则是哲学发展的集中体现。哲学作为理论形态的人类自我意识,每个时代的哲学都以人类面对的时代性问题而凸显了人类存在的某个环节、部分或方面,从而构成具有时代特征的哲学"主导原则"。哲学"主导原则"的历史转换,深化了哲学对自身的基本问题的理解,并以理论的方式表征了人类存在方式的历史变革和哲学对崇高的追求,从而实现了哲学解释原则的自我超越即哲学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谢纳 《长白学刊》2011,(4):38-42
在20世纪文化思想的震荡转型中,空间的理论研究突破了线性的时间束缚,以令人瞩目的方式成为当代学术思想界备受关注的热点题城,人们将其称为"空间转向".空间转向作为当代文化思想范式的转型,是提问方式、思维方式、言说方式和解释方式的转换变革.从哲学思维方式上看,人类的空间理论反思大致可描述为:以认识论哲学为基础的空间认识论;...  相似文献   

3.
王栋 《求索》2011,(7):135-137
戴维森的真值条件意义理论是为自然语言建立意义理论的一次思想试验,其理论主旨是要从语言哲学视角为语言的解释提供一种说明。戴维森的意义理论并不是要说明一个表达式意谓什么的具体理论,而是提供关于意义理论的一个标准。本文从考察戴维森意义理论的哲学渊源入手,深入分析其真值条件意义理论内在的逻辑发展轨迹。戴维森赋予"真"初始的不可定义的哲学属性,解决了"意义"与"真"的相互依赖关系;另外,戴维森"彻底解释"的理论视角表明了戴维森意义解释理论的第三人称进路,他否定语言之外存在独立的概念图式或范畴,为我们探索语言的解释和意义理论的建构提供了一种可资参鉴的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4.
对于公共行政学的"范式"转换问题,学界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解释.早在"范式"理论产生之时的科学哲学家中就已出现"范式大战",公共行政范式之争实际上延续了这种争论.探源这种争论有助于在公共行政的理论研究中开阔视野,摆脱"言必称库恩"的束缚,理解公共行政史多元解释的意义,把握公共行政中的真理与价值及后现代公共行政问题,推动公共行政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王智慧 《传承》2010,(18):42-47
思想政治教育原理创生的前提和基础是思想政治教育(学)概论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主干学科与分支学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从社会哲学范式到人学范式的转换催生了包括研究对象论在内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理论的全面自觉。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是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基础,二者共同构成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我们应以"二个对象"为中轴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原理。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哲学、史学、管理学是原理不能承载的。要加强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研究并补充进原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是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方法在人学研究范式中占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6.
基于对西方法哲学范式的现代转换与当代发展的简要回顾,以及市民社会理论范式现代价值的说明,本文阐释了行政程序作为现代控权机制的市民社会基础,并对行政程序价值体系进行再思考。最后,在公共管理的视野中,就我国“行政程序法”的制定提出若于思考。  相似文献   

7.
范式转换与思想政治教育原理的创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教育原理创生的前提和基础是思想政治教育(学)概论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主干学科与分支学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从社会哲学范式到人学范式的转换催生了包括研究对象论在内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理论的全面自觉.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是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基础,二者共同构成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我们应以"二个对象"为中轴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原理.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哲学、史学、管理学是原理不能承载的.要加强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研究并补充进原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是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方法在人学研究范式中占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近代思想史是一个已经形成了某些学术流派和有众多科研成果的领域。冯契的《中国近代哲学的革命进程》、李泽厚的《中国近代思想史论》、李华兴《中国近代思想史》等著作代表了学术界对近代思想史构架的几种主要解释“范式”。然而郭国灿著《中国人文精神的重建》一书却另辟蹊径,从材料到理论框架都有新的发现与突破。 首先,郭著提出了一个关于近代思想史的新的解释“范式”。如果说李泽厚是突出近代思想史的三大社会思潮的递嬗转换,冯契突出从古典哲学向近现代哲学转变、李华兴着重思想史的叙述的话,那么,郭著则从“人文精神的重建”即中国人的观念转型这个角度切入,从而以“戊戌”至“五四”作为一个基本时段建立了“人文重建”的近代思想史的解释范式,即将中国近代思想史的发展历程视为一个“人  相似文献   

9.
文化哲学表现为两种理论形态,即作为文化学元理论的文化哲学和作为以"文化本身"的追问为本体的文化哲学.前者作为各种"在场"文化理论的哲学反思,能够给出关于文化的各种定义和理论,但对"文化本身"的追问却无能为力.对"文化本身"的追问表现了对文化反思的现象学理论态度,实现了文化哲学研究的"现象学转身"和范式转换.文化哲学的"现象学转身"要求我们摆脱各种在场文化理论和概念的束缚,让"文化本身"这一"现象学原点"通过"现象学还原"凸显出来,让文化本身作为存在本身的发生之域、存在真理的发生之域、存在历史的发生之域、存在的现身之域.文化哲学的"现象学转身"通过"现象学还原"实现了面向文化本身的范式转换,通过"文化本身"的追问来理解存在的现象学发生.  相似文献   

10.
科学的发展,首先体现在范式的转换上。范式是一门学科成为科学的必要条件和成熟标志。经济理论的发展,也突出体现在范式的转换上。对经济学范式转换的前提、方式与条件进行哲学解读,对于促进经济学范式的转换,推动经济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本身所蕴含的研究范式,具有总体性的特点。"中国化"的研究范式,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基本内涵、理论诉求和实践指向,综合性地包含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实践性、民族性和时代性的特点,体现了实践活动和理论逻辑的内在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路径选择就是对"中国化"范式的确认和多维度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传统科学哲学从研究文献和研究逻辑出发,注重科学知识,而缺乏人文因素,是一种典型的知识论哲学。科学的本质与核心在于其思想,人的创造科学知识的文化过程是哲学研究理应予以重点关注的问题,这是文化论哲学的研究理路。文化论哲学将科学看作为一种文化,并将人看作是科学文化之根。为此,从知识论到文化论将成为科学哲学研究范式的重要转型,这种转型将带来一种新的科学哲学范式,即科学文化哲学的生成。  相似文献   

13.
张艳玲 《传承》2010,(36):80-81
通过在对西方科学哲学对认识论问题上各个学派观点的梳理及观点之间的历史继承性和批判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将"范式"理论与之前的理论进行了比较分析,进一步挖掘历史主义学派科学哲学的"范式"理论的地位和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社会哲学思想包含两个维度:作为科学方法论的唯物史观维度和立足现实并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批判维度。马克思社会哲学革命的实质在于以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分析和批判社会现实问题。从社会哲学维度界定马克思的社会历史观,从而实现马克思社会哲学思想研究的范式转换,是马克思思想走向当代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5.
在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中,许多学者试图探索其表现形态的创新。当文化哲学被引入马克思主义哲学,或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文化哲学品味被发掘出来以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解释体系得到了丰富和完善。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市民社会理论与文化哲学存在两点契合,这促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表现形态上被赋予了文化哲学的韵味。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教科书哲学的发展和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重要载体,也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和创新的重要突破口。从学术形态、政治形态、大众形态相统一的视角看,作为"范式"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方面功不可没,但无疑也需要重新反思其利弊得失,从而沿着马克思开辟的哲学道路不断发展。深入研究作为"范式"的马克思主义教科书哲学,揭示其深层理论困难,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近代中国哲学学科的建立,并不仅仅是名称的改换,还需要相应研究范式的确立。然而,胡适、冯友兰等学者借助西方哲学建立的中国哲学史研究范式,在新世纪前后遇到了激烈的讨论,需要建构立足于中国哲学自身的研究范式。对此,学者们做出了很多的努力和尝试,其中张立文先生所提出的"自己讲"和"讲自己"的研究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其在此路径上提出的"和合学"理论更是对中国哲学现代转生的重要实践。  相似文献   

18.
郑敏希  赵玲 《求索》2011,(3):126-127,11
现代哲学出现了重视身体经验哲学之趋势。二十世纪初,为了批判传统哲学抽象的实体观,怀特海将"事件"作为宇宙基本单位,把传统哲学中精神实体对物质实体研究转变为对世界即事件综合体的关系研究,为解释认识和世界之构成提供了更为具体直观的"实在"。二十世纪中期梅洛庞蒂的"身体哲学",以批判认识过程中抽象、主客二分的认识方式为目的,从身心交融、主体与客体相互转换的身体主体出发,突出身体经验在认识中的地位,实现了更为彻底的主体哲学转向。  相似文献   

19.
作为理论范畴,法政治哲学是指对法与政治关系中重大问题的哲学思考与追问,是关于法政治现象的认知、评价及政治法律制度的价值取向等构成的观念系统;作为学科概念,法政治哲学则指由哲学、法学、政治学三门学科交叉渗透而形成的新兴边缘学科。法政治哲学与法哲学、政治哲学、法政治学之间既有密切联系,又有明显区别。邓小平法政治哲学是法政治哲学的子范畴,是邓小平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法与政治关系中重大问题进行哲学思考与分析的产物,是邓小平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实践经验教训的哲学抽象与概括。  相似文献   

20.
金保 《前沿》2008,(7):34-36
在哲学史上,西方哲学基本问题发生了四次转换,中国哲学基本问题发生了两次转换。从而说明哲学基本问题不是思雏和存在关系问题。文章从哲学的功能、人脑的机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方面剖析,认为哲学基本问题是人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