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 毫秒
1.
安倍首相在特朗普就任总统后急切访美,意图在于强化日美同盟的重要性和指向性。尽管日美首脑会谈后宣称将加强双边同盟关系,并深化双边经贸联系,但双方此次会谈仍有分歧,未来两国在经贸关系及驻日美军等问题上依然有发生摩擦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如何应对欧盟贸易保护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6月8日,第五次访华的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提醒中国要警惕贸易保护主义。曼德尔森被外界视为自由贸易主义者、“对华经济开放的坚定拥护者”,他的警示意味着,应对欧盟的贸易保护主义已是摆在中国面前的紧要任务。2005年中欧双边贸易额达到了2100亿欧元。目前,中国是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欧盟则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双方长期合作有着良好前景。但是,在双边关系快速发展过程中,欧盟贸易保护主义的幽灵却总是若隐若现,屡屡发出不和谐音。数月前欧盟掀起的“皮鞋战”硝烟未尽,当前中欧汽车零部件贸易摩擦一波又起。发生这些摩擦的背景,主要是…  相似文献   

3.
1.第九次中欧领导人会晤于2006年9月9日在芬兰赫尔辛基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代表中国出席了会晤。欧洲理事会主席芬兰总理马蒂·万哈宁和欧盟委员会主席若泽·曼努埃尔·巴罗佐代表欧盟出席了会晤。2.双方领导人认为,中国和欧盟在过去10年中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中欧关系也逐渐深化并发展成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双方认为,加强中国和欧盟关系对中欧长远利益、亚欧合作及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3.双方领导人强调了高级别政治对话和各级别磋商对增进理解与信任、扩大共识和提升双边关系的重要性。双方领导人欢迎新近建立的定期战略对话机制。这一机制已被证明是双方就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以及共同关心的双边问题坦率深入交换意见的有益渠道。  相似文献   

4.
邓宗豪  高吉祥 《前沿》2009,(6):24-26
中国与欧盟双方基于自身政治经济和发展战略上的需要,都把对方视为自己对外政策的重点并积极进行政策调整,双方关系全面健康发展并不断提升。回顾中欧关系的发展,虽然这个进程受外部力量的影响十分巨大,但最根本的是中欧各自在进行国际合作的过程中双方考量和界定影响自身利益实现的因素。本文将从建构主义合作理论的角度来探讨目前中欧关系的不断深化和中欧在各个层次上友好合作加强的必然性,分析中欧关系的未来发展潜力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国际间的贸易摩擦日益频繁和激烈,尽管6月11日中国和欧盟就中欧纺织品贸易问题达成协议,暂时“缝补”了双方的贸易裂痕,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近日欧盟裁决,将对中国自行车征收的反倾销税从原来的30.6%增加到48.5%。预计7月底开始实施。消息传出,给剑拔弩张的中欧贸易摩擦火上浇油。7月7日下午,记者同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自行车分会秘书长张培生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中国和欧盟通过对话与合作,使双方关系步入了稳定、务实、全面发展的健康轨道,成为大国关系中,相对稳定、上升的一组关系。 有人说,发展中欧关系双方都需要,是历史的必然,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其一,双方有共同的战略利益。在当前“一超  相似文献   

7.
发展中美经贸关系的战略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美经贸关系是中美关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冷战期间中美共同对付苏联的战略基础消失后,经贸关系几乎成了维系两国关系的最重要的纽带,并且是双边关系中发展最稳定、最迅速、最顺利的部分.随着中美经贸关系的发展,它的意义越来越重要,已经超出了纯经济层面,越来越具有安全战略和外交战略层面的意义.双方通过经贸交往,不仅获取各自所需的经济利益,而且还得到了战略上的利益.经贸关系的发展正在对总体上的中美关系产生越来越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郑永年 《台声》2004,(4):64-65
近年来,中国和世界各地区和国家经贸关系的发展有些令人眼花缭乱的味道。尽管中国和世界三大经济集团即北美、欧盟和东亚的经贸都有很大的发展,但和亚洲国家之间的经贸表现相当突出。去年,所有亚洲国家,无论是东北亚的日本、韩国还是东南亚各国,在和中国的贸易中都有可观的顺差。传统上,这些国家的主要贸易对象是美国,但中国后来居上并且有超越美国之势。在很多亚洲国家的眼里,中国俨然已经成为亚洲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但敏锐的观察家也发现,中国和亚洲国家的关系并非仅仅是经贸关系那么简单。他们感觉到,在发展经贸关系的同时,中国和这些…  相似文献   

9.
欧盟对华援助主要通过中欧合作项目提供资金。《对华国家战略文件》拟定了一项2.5亿欧元的预算方案,以支持2002—2006年期间的欧盟在华合作项目,优先援助中国经济和社会改革、可持续发展和高效治理。欧盟对华援助的政策目标主要是,利用其资金、技术、人力资源等比较优势,帮助中国融入世界经济和贸易体系,加强中欧经贸关系,支持中国的经济与社会改革进程,提升欧盟在中国的形象,加强欧盟的国际地位。  相似文献   

10.
2005年4月,全球纺织品贸易配额限制取消不久,美国和欧盟相继对中国出口纺织品提出设限请求。一时间,中美、中欧纺织品贸易纠纷逐渐激化.成为影响中美、中欧经贸关系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1.
2020年是中欧关系的"大年",双方安排了一系列高层会晤活动。但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和中美经贸摩擦成为影响中欧关系的重要因素。新冠肺炎疫情为中欧合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中欧之间相互援助和支持,在复工复产等方面加强合作,共同擘画疫情后双方合作的蓝图。美国因素的干扰也让中欧关系发展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美欧在对华问题上既有一致性,也有差异性。未来,中欧合作的机遇和潜力仍然巨大,欧洲寻求对华务实合作的动力依然强劲。  相似文献   

12.
夏俊华 《友声》2005,(5):11-12
7月15日,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国欧盟协会与欧盟欧洲委员会驻华代表团在对外友协礼堂联合举行招待会,欢迎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访华。会上,对外友协、中欧协会会长陈昊苏向巴罗佐主席赠送了中欧协会为纪念中欧建交30周年制作的邮册和中文版的《欧洲联盟法典》。当前,中欧均致力于发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并建立了多层次政治对话机制。双方在重大国际问题上进行着有效的沟通与交流。对外友协和中欧协会积极开展对欧盟国家的民间外交,促进中方与欧盟民间友好团体、地方政府组织以及各界友好人士进行交流,推动民间经贸合作,开展民间文化交往,…  相似文献   

13.
冷战结束以来,中欧关系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其原因在于中欧双方在很多重大国际问题上存在共识、经济上互补以及双方没有重大政治经济利益冲突。但是,当前中欧关系面临的一些障碍仍然是我们必须正视并认真思考的问题,比如人权问题、欧盟对华政策的两面性和来自美国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与欧盟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差异主要集中于六个方面:"一带一路"是地缘政治战略还是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是宽泛模糊的计划还是面向世界的合作框架;是为了国内利益国际化还是打造命运共同体;是为了成为全球发展治理的楷模还是为了实现民族复兴;是加剧中欧竞争还是促进中欧合作;是替代性的秩序重建还是补充性的制度规范。这些认知差异根源于中欧双方所持有的"中国意象"的差别。消除欧盟对中国的"意象"以及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偏差,需要中欧双方在双边合作、全球治理以及机制建设等领域开展更广泛的建设性互动。  相似文献   

15.
1.第九次中欧领导人会晤于2006年9月9日在芬兰赫尔辛基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代表中国出席了会晤。欧洲理事会主席芬兰总理马蒂·万哈宁和欧盟委员会主席若泽·曼努埃尔·巴罗佐代表欧盟出席了会晤。2.双方领导人认为,中国和欧盟在过去10年中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中欧关系也逐渐深化并发展成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双方认为,加强中国和欧盟关系对中欧长远利益、亚欧合作及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3.双方领导人强调了高级别政治对话和各级别磋商对增进理解与信任、扩大共识和提升双边关系的重要性。双方领导人欢迎新近建立的定期战略对话机制。这一机  相似文献   

16.
孔刚 《新东方》2013,(1):47-51
欧盟对中国的武器禁运已经实施了20多年。对华军售禁令是欧盟干涉中国内政的产物,既没有合理性,也早就不合时宜。新世纪以来,欧盟曾经考虑过是否取消禁令的问题,但是由于美国、日本等外部因素的牵制,以及在这个问题上欧盟成员国之间的分歧,解除禁令始终未能实现。但是,禁令并不能完全阻断中欧之间在防务领域内的互利合作。随着当前世界经济危机以及欧债危机的发展,中欧合作应对危机的意义越来越大。在此背景下,欧盟尽早解除对华武器禁令也变得越来越有必要。  相似文献   

17.
孙欣  吴文劲  吴文峰 《理论月刊》2006,(10):132-134
作为世界最大经贸集团,中国和欧盟经济互补性很强,经贸发展潜力仍然很大。但中欧贸易过于关注英德法等欧洲大国及大型跨国公司。中国要抛弃大国及大公司情结,大力发展和扩大与欧洲众多中小国家经贸合作和往来,完善产权制度,发展第三产业,政府—NGO—金融机构三位一体建立高效率经济,使中国从贸易大国转变自主创新型科技贸易强国。  相似文献   

18.
中美贸易摩擦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秦法萍 《前沿》2005,(1):71-73
近年来 ,随着中美经贸关系的快速发展 ,双边贸易摩擦也呈现日益加剧的趋势 ,这给两国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研究中美经贸摩擦现状 ,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是力求两国贸易呈现双赢局面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杨志远 《传承》2012,(4):84-85
中欧关系在国际体系中一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自1975年双方正式建交外交关系以来,中欧关系在数十年的发展历程中逐步形成了全方面和多领域的合作格局。双方在经贸及其他各领域的合作也伴随着政治关系的改善而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至2008年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以来,中欧关系又出现了与以往不同的新的历史特征。将首先从金融危机后的中欧关系的变化入手,简要概述2008年至2010年之间对中欧关系产生影响的历史性事件,然后综合这些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对中欧关系发展中的合作与阻碍进行分析,并对其中的问题提出一些个人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经贸一直保持开放性、安全性和多元性。中国对外经贸关系新格局是:一方面,对外经济依存度提高到60%,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可逆转,多元化的对外经贸格局已经形成,中国已经参与到全球化和区域化经贸合作之中;另一方面,出口导向型模式表现出脆弱性,对外经贸关系失衡,海外贸易纠纷和摩擦事件大幅上升,对海外资源的严重依赖导致经济安全度下降。据此,需要对对外经贸政策做出进一步的调整:巩固和扩大已经形成的区域自贸区框架;更加积极推进与周边国家其他多边或双边自贸协议谈判;充分利用WTO,维护中国自身正当权益;对待TPP应以静制动,静观其变。在经济区域化框架下,一些发达国家提出用公平贸易概念来提高加入区域自贸区的标准。这种用发达国家的标准来偷换自由贸易原则的企图值得高度警惕。中国对外经贸关系格局中最大的变化是中日经贸关系降级,这是一种双输的局面,对中日经贸双方和世界经济都是一种伤害。应当优先考虑建立中韩FTA;优先解决妨碍CJK-FTA的政治和外交问题。上海自贸区的设立,将是深圳特区设立以后中国对外开放的又一重大创举,将在中国经济领域深入改革方面起到示范作用,与香港自由港形成南北呼应的效应,共同拉动中国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