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正承德二中始建于1950年,原坐落在历史悠久、风景秀丽的避暑山庄东侧,学校占地40余亩。建校时名为"热河省立工农速成中学",1956年,热河省撤销,学校改名为"河北省承德工农速成中学",1971年底改名为"承德市第二中学",1998年加挂河北省第三外国语高中校牌,2002年改名为河北承德外国语学校。  相似文献   

2.
说到郑板桥(1693—1765),人们马上就会联想到他说的"难得糊涂"。其实,这位"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而且当过10余年七品官的"县太爷",一点也不糊涂。他的不糊涂,主要体现在他怀有一颗真正爱民的赤子之心,所言所行都充满了深厚的平民情怀。  相似文献   

3.
正清北京既是中国传统社会的古都鼎盛时期,也为我国都城从传统向近现代国家首都的转变奠定了基础。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清军入关,明朝灭亡,清承明制,继续以北京为首都,历经顺治、康熙、雍正、乾隆等13朝,于公元1912年辛亥革命爆发后,清帝宣布退位。历经268年的清北京,作为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都城,不仅在国家统一、疆域稳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而且推动了多民族、多地域、多宗教文化的交流,对于商业贸  相似文献   

4.
正北京中轴线是我国古代礼制文化和中华文明的象征,它最后定型并达到全盛面貌是在清代中期,尤其是清前期历经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朝对中轴线的恢复与建设,为清代中轴线的辉煌奠定了重要基础。顺治朝的修缮与重建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五月初二,多尔衮率清军进入京师后,为了迎接顺治帝移驾北京,开始了对宫殿的修缮。这是清代建设中轴线的开始。清政权正式迁都北京后,中轴线区域宫殿的修缮陆续展开。立  相似文献   

5.
从江县位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南部,面积3298平方公里。有苗、侗、汉、壮、瑶、水、布依等民族。 从江,系民国30年(1941)永从县与下江县合并时,取两县末尾一字而得名。元代置西山阳洞等处长官司。至元二十年(1283)置福禄永从长官司。明正统六年(1441)废福禄永从长官司,置永从县。清雍正十年(1732)三月,添设永从县丞一员,分驻丙妹;同年移黎平府潭溪吏目驻下江。乾隆三十六年(1771)三月,置下江厅。民国2年(1918)改下江厅为下江县。3年改丙妹县丞为丙妹分县,隶永从县。25年撤销丙妹分县。30  相似文献   

6.
范同寿 《当代贵州》2010,(16):51-51
吴三桂之乱平定后,政局趋稳。康熙十年(1671年)开始,清廷着手对贵州的卫、府、州、县和省际疆界进行调整,先后将一些原辖于邻省的卫、县及府辖地划隶贵州。这样,到雍正时新设六厅后,贵州的省境范围便基本定格了下来。  相似文献   

7.
正剑河县位于贵州省东部,黔东南州中部,与黔东南州台江、三穗、施秉等9县毗邻。剑河县始建于清朝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建置前史书上多以"管外苗族地区"记之。雍正八年(1730年)置清江厅,隶属镇远府,以后称理苗府、军民府、理民府等。民国三年(1914年)改清江厅为剑河县,隶属镇远道,民国十六年(1927年)为省属三等县。1950年剑河解放,成立县人  相似文献   

8.
休闲时光     
《新长征》2007,(2)
我国的四大名园我国的四大名园为:北京的颐和园、承德的避暑山庄、苏州的拙政园和扬州的个园。颐和园是我国现存最完好的古代园林。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内,占地290公顷。原为封建帝王的行宫和花园。金贞元元年(公元1153年),这里修建了金山行宫,明弘治七年(公元1494年),皇室在此修建了园静寺,而后建成好山园。清乾隆年间,经过15年的修建,该园更名为清漪园。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疯狂抢劫并焚烧了园内大部分建筑。光绪十四年(公元  相似文献   

9.
正安素有"黔北古凤"之称.正安县城始建于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古老的县城承载正安人民经风沐雨,创造了无数辉煌的业绩.改革开放给这个古老的县城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0.
陈宪平 《世纪桥》2011,(23):21-23
嘉兴南湖在宋代以后便与杭州西湖、绍兴东湖并称浙江三大名湖。清乾隆皇帝曾六次南巡,八次驻跸并登临烟雨楼,除了在烟雨楼题诗十五首之外,另有公元1781年(第五次南巡后一年),其在热河行宫避暑山庄青莲岛上刚仿建完工的烟雨楼写七律《题烟雨楼二首》,共十七首。值此农历八月十三日子时乾隆皇帝诞生三百周年之际,本文从三方面对乾隆题烟雨楼诗进行浅析,谨以此文为念。  相似文献   

11.
蒋艳 《红岩春秋》2014,(7):26-28
正从明末天启元年(1621年)永宁土司奢崇明父子之乱开始,截至康熙十九年(1680年)"三藩之乱"被平定,前后60年,四川境内的兵灾战乱一直持续不断。在长期战争、灾荒、瘟疫的交相摧残下,被誉为"天府之国"的四川,到了清初,已成为全国遭受战争破坏最为严重的地区。经过这次浩劫之后,清初统计人口,情况严重到令人吃惊:全川仅有五六十万人,甚至有的县仅有两三百人。康熙年间发布了《招民填川诏》,有两个版本,一个是康熙  相似文献   

12.
正据史料记载,康熙末年,吏治腐败,国库空虚,执政根基已然不稳。雍正继位后,宵衣旰食、严饬吏治,终于使国库逐渐充盈,吏治局面极大改善,有"雍正一朝,无官不清"之称。时值从严治党、深化改革的新时代,如何"为担当者担当"已成为各级组织部门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组织部门不妨从"雍正治吏"的经验做法中  相似文献   

13.
<正>1张伯行(1651—1725),河南仪封(今兰考)人,康熙二十四年进士,累官礼部尚书。历官二十余年,以清廉刚直称,康熙曾称誉其为"天下第一清官"。2康熙四十二年,张伯行任山东济宁道,正好碰上灾情严重,粮食歉收,他马上派人回老家河南把家里存粮装船运往灾区,又赶紧制棉衣,以救百姓饥寒。3不久,康熙诏命赈济,张伯行亲自到汶上、阳谷两县,开仓放粮两万多石。康熙南巡时,特意赐匾"布泽安流"奖励。  相似文献   

14.
三都水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隶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珠江上游的支流都柳江穿境而过.三都县是1 941年由三合县、都江县合并而来,在此之前,三合、都江均分别有各自较早的建置.三合县治所在地三合镇,原名三脚屯,清雍正十二年(1 734年)置三脚屯州同,属独山州管辖,民国3年(1 91 4年),改三脚屯州同为三合县.都江县治所在地都江镇,原名上江,清雍正九年置都江厅通判,属都匀府管辖,民国3年,改都江厅为都江县.1 941年,三合、都江两县合并,称三都县,县治设三合镇.1 956年底,成立三都水族自治县.  相似文献   

15.
正圆明园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后经过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和咸丰几个皇帝,共150余年的营造,以其宏大的规模、精美的设计、集中西造园艺术于一体的深刻文化内涵,成为北京西郊清代皇家园林的代表,也是世界园林建造史上的奇迹。人们习惯上所称的圆明园,实际上包括圆明、长春、绮春三园,即所谓"圆明三园"的总称。18世纪的法国耶稣会传教士王致诚称圆明园为"真正的人间天堂",19世纪法国大文豪维克多·雨果称圆明园是"理想与艺术的典范",是一个绝  相似文献   

16.
正张伯行(1651年—1725年),河南仪封(今河南兰考)人,曾任福建巡抚、江苏巡抚、礼部尚书。他为官二十余年,刚正清廉,从不收受礼物,极力反对"以馈赠之名行贿赂之实",被康熙皇帝誉为"天下第一清官"。康熙四十五年(1707年),张伯行被任命为江苏按察使。按照当时的官场潜规则,新任的官员要给巡抚、总督等上司送礼(白银四千两),可这数目等同  相似文献   

17.
荔波县位于贵州省南部,隶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与广西接壤。“荔波”这个地名,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词典·贵州省》记载,系布依语音译,意为“美丽的山坡”。荔波辖境,在元代为蒙、皮、雷三姓土司领地,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设置荔波县,属广西庆远府管辖。此后荔波县隶属几次变更,至清雍正十年(1732年),正式划归贵州省管辖至今。县城最早设在时来境,后迁方村境,乾隆二年(1737年)迁至全亨村(今县城),现县城名玉屏镇,因城外有玉屏山而得名。  相似文献   

18.
张耀 《当代贵州》2013,(12):48-49
六枝六枝特区位于六盘水市境东部。"六枝"之名始于清雍正九年(1731)设置郎岱厅之后。当年6月12日,清朝以郎岱代官司陇氏地、西堡长官司沙氏地、西堡副长官司温氏地,加上永宁(今关岭自治县)  相似文献   

19.
正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中秋,大清的月亮分外圆满。康熙刚收到六百里加急捷报:全面收复台湾及澎湖金马诸岛!而立之年的康熙皇帝当即传旨:普天同庆,放假三日。从顺治到康熙,父子两代揪心四十年的台湾,至此终于收复,大清因此完成统一。康熙元年(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头目揆一手中收回台湾。从此,郑氏却以南明延平王的名义割据台湾。八岁登基的少年天子康熙也从此开始了漫长的统一台湾大业。  相似文献   

20.
大方县位于毕节地区中部偏东北。东临黔西,北 枕金沙,西抵毕节,南隔六冲河与纳雍、织金相望。土 地总面积3502.1平方公里。有汉、彝、苗等民族。 大方之名缘于筑城将官姓氏。明崇祯八年(1635), 副将方国安奉命筑屯军城堡。建成之后,取名大方。元 明两代,均为水西(贵州)宣慰司属地。清康熙四年 (1665)水西宣慰使安坤反清被平西王吴三桂诛杀后,次 年"改土旧流",设大定府于大方城。康熙二十六年 (1687)大定府降为大定州,雍正八年(1730)大定州复升 为大定府。民国3年(1914)改大定府为大定县。1958年 因大定县有歧视少数民族之意,改名大方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