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日,一位领导同志提出,要认真思考下基层怎样能听到真话、实话、普通群众的话。这体现了党的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是对干部下基层的重要要求。干部下基层听不到真话、实话、普通群众的话,表面上是基层干部群众不想说、不愿说、不敢说,根子还是下基层的干部作风不深入、方法不对头。下基层的干部要善于和乐于拉家常。说群众常说的话、愿意听的话、听得懂的话,力戒官话、大话、套话、空话。自己多说贴心话,才能换来群众的心里话。下基层的干部要脱下西装换"农装"。杨善洲挽起裤腿、戴顶草帽下乡,被群众亲切地称为"草帽书记",值  相似文献   

2.
正听群众心声,察群众所困,看群众需求,区直机关工委"下基层"工作组以"五个结合"为群众送政策、送项目、送技能、送健康、送文化,丰富了下基层活动的内容,给群众带来了实惠。2014年3月11日至14日,区直机关工委书记叶旭带领下基层工作组成员到同心县马高庄乡赵家树村开展下基层活动。一是结合送政策,让村级班子成员增强带领群众勤劳致富的能力和信  相似文献   

3.
时下,似乎有一种怪现象:有少数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为了"联系群众"、"为群众办实事",不惜"集中兵力",动用车辆,前呼后拥地"下基层"。然而,对于"走上门"来反映情况、请示问题、咨询政策的基层群众,却漠然置之、无人问津,每每给"上门"群众的感觉是:"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其实,"联系群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下基层"联系群众和接待从基层"走上门"来的群众,这都是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4.
<正>基层是广阔的舞台,也是培养好干部的土壤。兰辉、李林森、菊美多吉等优秀党员干部,深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最主要的原因是,在他们心中百姓事情无小事,他们扎根在百姓中间。干部下基层,应具备"三种姿态",要放下架子、俯下身子、迈开步子,善于走村串户听民意,乐于深入群众解民忧。干部下基层要"放下架子"。当下,有些干部长期形成的"官  相似文献   

5.
前几天下基层调研,听到几位农村群众在谈论驻村干部的事情,有一位说:"这些驻村干部个个都是好样的,不像以前有的下派干部一样,属于‘飞鸽牌’的,镀镀金就‘飞’走了!"听后感受颇深,这反映了我们干部下基层驻村已经深入民心,并收到了明显的成效。由"飞鸽牌"自然会联想到"永久牌",可见驻村干部要真正赢得民心,真正干出实实在在的成绩,就要争做群众心目中的"永久牌"干部。  相似文献   

6.
"插甸经验"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学习后,干部联系群众更加紧密,但也有个别领导干部思想不能彻底改变,工作找不到方法,走访基层不够投入,表现出身入基层心在单位、住农家炕嫌农家脏、干农家活怨农活苦等现象。我认为学习"插甸经验",要做到走访基层有"三心"。一是虚心,虚心是接近群众的前提。当下,一些党员干部下基层时,给人的感觉是官不大,架子却不小。在农民群众面前,做事派头大,一副官老爷模样,认  相似文献   

7.
从机关走向基层,面对角色的转变、岗位的变化,干部下基层应该怎么干,干什么?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帮助农村解决在同步小康进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加快推进同步小康建设步伐。驻下来,树形象。干部下基层首先要解决思想认识问题。下基层不是镀金,不是走程序,而是与群众"零距离"接触、"心贴心"沟通、  相似文献   

8.
践行群众路线要真正出实效,走进群众心里,就必须念好“勤、实、细、狠”四字诀。访基层群众要“勤”。各级党员干部要“勤”下基层,在基层多听群众“好声音”,轻闻成绩重听意见;多看群众“脸色”,了解社情民意,了解基层群众的需求,读懂群众的心声,真正实现为人民服务。下基层不仅要“勤”,  相似文献   

9.
江志才 《党建》2013,(6):40-40
时下,为了密切党与群众的关系,不少地方都开展“下基层”活动。当然,真正的“下基层”,走到百姓中间,了解群众所思所想,群众是翘首欢迎的。可有的“下基层”却变成了“吓基层”,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正"四下基层"即"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下基层",这是习近平同志1988年在福建任职时对改进干部作风提出的要求。"四下基层"是新时期对党的群众路线的实践和运用,生动体现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观以及"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式。在当前全国深入开展群众路  相似文献   

11.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七次全会上深刻阐述了保持党的纯洁性的重要意义,强调"党员干部要坚持群众路线,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中央政治局今年的工作要点明确提出,各级领导干部要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并使之能够制度化、经常化.中央组织部要求以"创先争优迎十八大"为主题,建立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福建省委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孙春兰书记要求领导干部要下基层、接地气,倾听群众意见,增进群众感情.中央和福建省委的这些要求,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一次座谈会上,一位基层干部动情的说:"做群众工作要摒弃‘压服’观念,树立‘折服’意识。""压服",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逼其就范。有些领导干部平日懒于下基层,却喜欢坐在办公室里"作指示"、"发号令"。"压服"只会"压"而不服,造成干群关系的严重对立。做好群众工作,关键是要建立起领导干部的权威。但领导干部的真正权威,只源于群众发乎内心的"折  相似文献   

13.
领导机关的干部下基层干什么?一是调查研究,二是解决问题,三是总结经验。要了解实际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检验工作实效。一竿子插到底,不打招呼、不搞陪同、不事先指定对象,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多听听群众怎么说,多问问群众怎么看,多请教群众怎么干,力求获得平时难以听到、不易看到、意想不到的新情况,真正抓住制约发展的"结"、群众闹心的"难"、基层工作的"忧"。要解决实际问题、拿出实招新招、给群众带来实惠。围绕推动发  相似文献   

14.
近日,一位领导同志提出,要认真思考下基层怎样能听到真话、实话、普通群众的话。这体现了党的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是对干部下基层的重要要求。干部下基层听不到真话、实话、普通群众的话,表面上是基层干部群众不想说、不愿说、不敢  相似文献   

15.
按照中央提出的"万名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要求,我县开展了"组工干部下基层"活动。通过深入基层,我个人的感受是:组工干部要实实在在为基层党组织、党员群众办实事,搭建党群"连心桥"。  相似文献   

16.
一位基层干部朴实无华的座右铭,常令我感慨万千:"白天走、干、讲,晚上读、写、想"。白天八小时是工作时间,所谓"走、干、讲",当是指下基层搞调研、摸情况;深入基层替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当碰逢矛盾和阻力时,则注意论事实、说道理,讲形势、作动员,千方百计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以消除隔膜,沟通思想,增进感情,从而真正将群  相似文献   

17.
今年以来,各级党员干部纷纷走出机关,深入基层,倾听民声,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基层组织建设年"开展得如火如荼。党员干部下基层只有带着感情下访,诚心诚意办事,方能"接地气"、"增底气"。"诚以待人,无物不格。"党员干部深入基层就是要带着诚意、揣着诚心走近群众,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心与心对话、实打实服务。群众反感的  相似文献   

18.
正作为一名基层党委组织部长,我认为领导干部下基层不可随意,既要"身"入,又要"心"入,要带着真情、放下身段、直面困难,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在基层一线改进工作、转变作风。要"心"下基层,带着真情听民声,深入了解民生所需。人都是有感情的,心与心的沟通、情与情的交流,才能感化人,也最能凝聚人。领导干部下基层要将感情融入工作,真正把心沉下去,用心观察基层实际,  相似文献   

19.
《共产党人》2012,(14):1
按照自治区党委的安排部署,近期,全区开展了机关干部下基层活动。近4万名机关干部下基层,开辟了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推动科学发展的新战略。但在这项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不"刮一阵风"。机关干部下基层最主要的目的是深入基层了解实际,帮助基层发展,帮助群众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在统筹安排时,切不可歪曲了党委政府的本意,把这项惠民、为民、利民的活动当做一场运动,开始声势浩大、轰轰烈烈,中间应付差事、欺上瞒下,最后却偃旗息鼓、不了了之。活动开展既要考虑连贯性,有长期规划,还要确保人员、单位(部门)的相对固定,除因人事变动略作微调外,一般不变动,切忌"刮阵风"、走过场,失去了活动的本意。  相似文献   

20.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8·19重要讲话中指出的:"做宣传思想工作,是为了宣传群众、动员群众、服务群众以及教育引导群众","宣传思想工作的服务对象在基层,工作主体在基层,任务落实在基层。"党的方针政策是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集中体现,是实现党的战略任务的重要保证。推进党的方针政策下基层,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内在要求,对形成共识、凝聚力量,释疑解惑、促进落实,转变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