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爱华 《理论学刊》2004,31(2):13-15
列宁最早对无产阶级执政党建设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执政党建设的基本理论,科学地回答了无产阶级政党执政后如何解决党政关系、党群关系及自身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列宁关于无产阶级执政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学说,对所有国家的无产阶级执政党建设都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陈杨 《唯实》2011,(5):9-13
从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到1924年初的短短六年多的时间里,列宁为巩固俄共(布)的执政地位,对无产阶级执政党建设中遇到的一些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重温列宁关于巩固执政党地位的理论,总结列宁关于加强执政党建设的实践经验,对于提升无产阶级执政党的执政意识以及夯实执政基础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列宁执政党建设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执政党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闪光点,为世界无产阶级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起到了灯塔的积极作用。列宁的执政党建设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以及制度建设五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为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加强党的建设提供了思想和行动指南,具有显著的理论和实践指导价值,必将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得到升华。  相似文献   

4.
列宁执政党领导思想,是列宁执政党建设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列宁认为执政党要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从而在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探索中,提出了"新经济政策".这其中的一些思想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的一些思想根源,而且这一思想对我们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然有着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列宁在领导俄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形成了完备性和系统性的党群关系理论。他阐述了执政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必要性,如密切联系群众是无产阶级政党根本宗旨的体现,只有发动广大群众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才能不断巩固新政权、才能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列宁更是从实践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如适时地改变经济政策,共产党员要时刻警惕“执政党的引诱力”,广大干部要认真对待群众来信来访,同官僚主义进行长期不懈的斗争等。新的历史阶段,深入研究列宁关于执政党密切群众的思想遗产对于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坚持群众路线、保持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具有现实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列宁关于俄共(布)如何增强执政意识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祖平 《理论学刊》2006,4(10):12-15
列宁从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开始到1924年1月逝世的短短六年多的时间里,为增强俄共(布)的执政意识,对无产阶级执政党建设中一些重大而现实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艰辛的探索,提出了一些富有远见卓识的思想。重温列宁关于增强执政意识的思想,总结列宁关于加强执政党建设的一些基本经验,对于进一步强化无产阶级执政党的执政意识,提高执政本领,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列宁的《怎么办》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党的建设理论的重要文献,全面论述了新型马克思主义工人阶级政党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提出了党在思想理论建设方面的一系列观点。我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以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为基础,不断加强我国的执政党建设,为丰富我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一定意义上,为邓小平高度赞赏的“列宁思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源头;然而如何更深入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列宁思路”,仍有待于理论工作者的进一步努力。文章从社会主义与现代化二者之间既相互联系又存在矛盾的特定视阈,解读“列宁思路”,认为除了已经为人们正确认识的新经济政策内容外,还包括文化转型、文化建设以及执政党自身建设等方面。加深和拓展这一领域的研究,对于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与建设水平无疑是极为有益的。  相似文献   

9.
宋波 《求实》2006,(Z4):79-80
无产阶级执政党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和列宁在总结巴黎公社和十月革命的经验中,初步提出这一理论的基本原则.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在领导新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斗争中,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和列宁提出的执政党建设理论.  相似文献   

10.
张艳 《求实》2006,(Z4):83-84
无产阶级执政党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和列宁在总结巴黎公社和十月革命的经验中,初步提出这一理论的基本原则.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在领导新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斗争中,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和列宁提出的执政党建设理论.  相似文献   

11.
党群关系是任何一个执政党都必须高度关注的议题。列宁从布尔什维克执政的需要和实践出发,论述了党群关系,并因此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作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的中国共产党,深入研究其蕴含的党群关系思想,并从中探寻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加强执政党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十月革命胜利后,在领导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过程中,列宁高度重视执政党自身的建设,围绕党的建设相关问题进行了一系列思考,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的思想。《给代表大会的信》中的思想是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建设的最后的集中性思考,体现了列宁的赤胆忠心、政治智慧和远见卓识,对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特别是正在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的中国共产党而言,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为了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引向深入,使其真正有力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各项工作,各级领导干部按照中央统一的要求,正在认真学习邓小平经济理论。邓小平经济理论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邓小平同志说;“我们搞改革开放,把工作重心放在经济建设上,没有丢马克思,没有丢列宁,也没有丢毛泽东。老祖宗不能丢啊!”重温列宁关于执政党如何搞好经济建设的思想,对于我们加深理解邓小平经济理论,进一步增强贯彻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列宁…  相似文献   

14.
列宁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社会主义国家治理思想。对列宁社会主义国家治理思想的理解可以从三个维度展开。第一,列宁以历史唯物主义作为理论的基石,努力揭示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规律,并且按照所掌握的规律治理国家,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第二,列宁不断把理论付诸实践,又从实践中重新检验和修正理论,使理论不断得以发展和完善,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第三,在夺取政权之后,列宁带领俄国共产党人大力推动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实现了从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变,具有很强的建设性。  相似文献   

15.
关于列宁时期的党内民主历来富有争议。有观点认为列宁在十月革命后不顾俄共(布)成为执政党的有利条件,仍旧沿袭革命时期的集中制传统;还有观点认为列宁在党内以民主之名行集中之实,集中制彻底取代了党内民主。这两种观点实质是对列宁领导俄共(布)建设党内民主的历史背景、原则和列宁党内民主思想的历史地位等方面的错误认识,因此有必要回应这两种误读,进一步认识列宁关于执政党怎样建设党内民主的思想内涵和理论光辉。  相似文献   

16.
十月革命的胜利,使布尔什维克党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执政党。党执政后,列宁十分注意党的建设,他在主持中央工作期间,运用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基本原理,总结党执政初期的建设经验,比较系统地探索和研究了无产阶级执政党理论,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一、...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大提出加强党执政能力建设的概念及其任务 ,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的重大发展。十六大对加强执政党能力建设理论的阐述和对执政党能力建设的全面规定 ,在理论上具有创新意义 ,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 ,对未来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一定意义上,为邓小平高度赞赏的“列宁思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源头;然而如何更深入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列宁思路”,仍有待于理论工作者的进一步努力。文章从社会主义与现代化二者之间既相互联系又存在矛盾的特定视阈,解读“列宁思路”,认为除了已经为人们正确认识的新经济政策内容外,还包括文化转型、文化建设以及执政党自身建设等方面。加深和拓展这一领域的研究,对于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与建设水平无疑是极为有益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苏联共产党执政后,列宁在严峻现实的考验下,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结合,形成苏共在经济、文化、价值取向、自身建设的基本理论,并进一步总结了执政党建设理论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党课》2012,(9):18-19
列宁不仅是科学社会主义实体形态的开创者,也是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纯洁性建设的开创者。列宁建党和执政时期,是苏共纯洁性积累发展和显著上升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