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 毫秒
1.
美国共产党前领导人威廉·福斯特曾指出:“在30年代日本进犯和蹂躏中国时期,党竭力反对罗斯福输送废铁和其他军需品到日本去的政策。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领袖毛泽东、周恩来和朱德,曾于1937年分别致函美国共产党,对这种支持表示感谢。”(福斯特:《美国共产党史》,世界知识出版社1957年11月版,第450页)译者在阅读白劳德所著的《人民阵线》一书时找到了这三封信。白劳德于1934~1944年担任美共总书记,他于1927~1928年作为泛太平洋工会书记处书记在中国工作过两年,发表过许多关于中国革命的文章。毛泽东在1945年7月29日《给福斯特同志的电报》中…  相似文献   

2.
殷真 《前线》1994,(1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已经走过了15年发展历程。今天,我们通过实践已经对改革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的根本性意义有了进一步的深刻认识。这集中表现在邓小平同志这样的论述中:“我们把改革当作一种革命。”(《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81页)“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同上,第113页)“改革的性质同过去的革命一样,也是为了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可以叫革命性的变革。”(同上,第135  相似文献   

3.
1950年2月,毛泽东在访苏回国前夕,特地偕周恩来赴克里姆林宫拜访了斯大林。会见之中,斯大林热情地提了一个建议——为了更好地总结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建议毛泽东把自己写过的文章、文件等编辑成集,公开出版发行。毛泽东表示自己也有此意,只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说过:“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第121页)在二十世纪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在世界矛盾的集中点且以富有哲学智慧闻名的中国,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这决不是偶然的。如果说毛泽东思想  相似文献   

5.
记得斯大林有一句名言:“离开革命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而不以革命理论为指南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斯大林全集》第6卷第79页)尽管斯大林一生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有过严重的过错,然而他精炼概括的这句话却是真理。理论联系实际确实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则...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儿子。他“是从人民当中生长出来的,是跟中国人民血肉相联的,是跟中国的大地、中国的社会密切相关的”(《周恩来选集》上卷第332页)。他为争取中国的民族独立、社会解放和人民幸福,贡献了自己毕生的精力。 毛泽东曾经用热烈的言辞称颂鲁迅,说“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其实,这种性格同样属于他自己。这也是他说自己的心与鲁迅相通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说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那么他自己就是在整个革命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698页)。  相似文献   

7.
解放战争后期毛泽东与斯大林关系探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克敏 《党史纵览》2002,(10):24-27
毛泽东和斯大林是20世纪世界的两位历史巨人,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尤其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最具有影响力的伟大导师。毛泽东和斯大林在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上有共识,也有分歧;有深厚的友谊,亲密的合作,主动的配合,也有矛盾和斗争。期大林及其领导的苏联,对中国革命作过重大的贡献,也发生过严重的失误;有过宝贵的支持和援助,也有过错误的干扰。但总体而言,两人之间的关系,友谊、合作、配合是主流。尤其是解放战争进入到关键时刻,毛泽东和斯大林的关系也达到了历史上最为亲密的程度。  相似文献   

8.
一点补正     
《红岩春秋》编辑部:读贵刊2004年第6期第47至49页所载秦九风、胡红明二位撰写的《澄清几则“周恩来题字”的误传》一文,我认为有必要补充一点。该文的最后一段说:“周恩来虽然担任党和国家领导人时间很长,但题写的报头、刊头却很少,据我所知的只有:中国民航报、淮安日报、民族报、健康报、邢台日报、邯郸日报、冶金报、民族画报、军事科学等几家。”据我所知,周恩来总理还曾为《边疆青年报》题写过报头。《边疆青年报》原名《云南青年报》(我当时担任该报的副总编辑)。《云南青年报》报头的五个字,是从毛泽东分别为《云南日报》和《中国青年  相似文献   

9.
1956年9月,毛泽东对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代表团说,他在见到斯大林之前,从感情上讲他对斯大林就不怎么样。这是为什么?除了斯大林个人性格因素外,主要是因为斯大林在中国革命问题上犯过错误。这不仅仅是指王明问题,抗战胜利后,斯大林在中国革命问题上做的一些事情仍然使毛泽东感到不满。1945年8月,斯大林发来一封电报,毛泽东说斯大林“不让我们革命”;1949年1月,斯大林发来另一封电报,毛泽东说斯大林想搞“南北朝”1945年8月20日,苏联红军驻延安情报组给毛泽东转来一封密电,落款用的是“俄共(布)中央委员会”的名义。当然,谁都知道它出自…  相似文献   

10.
正20世纪二三十年代,毛泽东既未留苏学习过,也未赴苏拜访过斯大林,与共产国际交集不多,对共产国际所知有限。然而,出于对中国革命的关注,共产国际对毛泽东却较为了解,并于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中国红军、中国苏区内受到排挤时,对毛泽东另眼相看。毛泽东在指挥作战上有丰富经验1930年5月以后的一段时间里,斯大林不止一次地与中共驻共  相似文献   

11.
曹操是三国时期著名的爱才惜才的领导人,他“唯才是举、因材授任、赏罚分明”的人力资本管控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曹操人本管理思想对提升现代企业管理能力有诸多启示,它要求我们时下的企业管理者要树立“伯乐”意识,提升“将才”之能;要树立“包容”意识,克服“求全责备”的用人观;要树立“尊重”意识,建立“赏罚分明”的人才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生前多次评曹操,却从未讲过他评曹操的真正用意。当时和后来有不少人对之进行了种种猜测,但均末猜透。陈立旭同志在研究当时我国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基础上,尝试着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如何研究历史问题的原理,对毛泽东评曹操的真实用意进行分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且认为:毛泽东评曹操的深意,包含了至今仍值得注意的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原则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曹雪芹深得魏晋名士之文化情韵.无论是魏晋的阮籍、嵇康,还是封建末世的曹雪芹,尽管表面是那样的放诞、痴狂,内心却清醒地保持着崇高的气节.魏晋风度的魅力更在于魏晋名士们满怀痴情去追求自己的人文理想,在于他们试图去毁灭腐烂的、充满奴性而陈旧的生活方式,从而荡涤出一个非奴性的充满真自由真血性的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他们所执著的全新的生活方式便是其一生践行的诗化人生.同样,曹雪芹亦满怀痴情地执著诗化人生理想.试图以诗化人生、审美人生去矫正以政治、权力、暴力、伦理为重心的浊恶世界,以诗情的世界去反抗充满贪欲和无情的世界.  相似文献   

14.
1965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华东局第一书记、南京部队第一政委、中共上海市委第一书记、上海市市长柯庆施在成都病逝。5月,中共中央决定,原上海市委第二书记陈丕显任上海市委第一书记,市委书记处其他书记分别为曹荻秋、马天水、刘述周、杨西光、王一平、石西民、张春桥、梁国斌等。9月,在上海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曹荻秋当选为上海市市长。  相似文献   

15.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独霸天下的野心更加膨胀,内战乌云在空中弥漫.在与国民党统治集团激烈交锋的东北战场上,一支潜伏在国民党内的共产党的地工小组,深入虎穴,出生入死,智勇双全,为东北的解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政治文化视角入手,从作家的身份认同与创作文本的规范两方面探讨曹禺的后期活动与剧本创作中的一个重要文化特征:政治理性.政治理性导致了曹禺后期创作的艺术魅力消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