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2 毫秒
1.
张永蓬 《亚非纵横》2014,(6):103-113
中非关系的发展在政治、经济上提升了非洲的能力和地位,同时也在不同程度和意义上刺激和带动了西方国家和其他地区国家重视和发展对非关系。从基本层面看,中非关系对非洲国际地位的提升有三个直接原因:一是作为发展速度最快的新兴经济体、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中国对非洲国家诉求和利益的一贯重视及双方间的互动;二是中国因素刺激大国在非洲竞争,在客观上提升了非洲地位;三是西方对中非关系的无端苛责客观上形成某种“炒作效应”,反而提升了中国与非洲的国际影响力。中非互为推动,从而实现了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2.
王涛  刘肖兰 《西亚非洲》2023,(2):25-48+156-157
卫生问题安全化是全球化时代社会变革的产物。以各类传染病、慢性非传染病为突出表现的卫生安全挑战,在非洲具有多样性、动态性、跨界性与复合性的特点。卫生安全问题损害了民众健康,不利于社会经济稳定与发展,削弱了非洲国家提供卫生公共产品的能力,反过来又引发新的卫生安全挑战。从1963年派遣第一支援非医疗队开始,中非卫生安全合作历经60年发展历程。其中,“非典”疫情显著提高了中国对卫生问题安全化的关注,并将其融入对非合作中;埃博拉疫情则是中非携手应对卫生安全挑战的一场“大考”;中非团结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深化了“中非卫生健康共同体”。中非卫生安全合作立足平等、秉持协商、致力发展,以中非合作论坛机制为指导,会议机制、项目机制共同发挥作用,聚焦非洲亟需、中方力所能及的领域,由此逐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中非卫生安全合作模式。双方在此领域的合作为保障非洲民众安全、促进非洲社会经济发展、化解非洲卫生安全难题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3.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与非洲国家在许多国际会议上开展了长期而卓有成效的环保合作。进入21世纪后,中非在“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召开了“中非环保合作会议”,实施了“中非人力资源环境培训计划”,成立了“联合国环境署中非环境中心”,双边环保合作迅速发展,表明中非环保合作有了实质性的进展。中非环保合作体现了互利共赢,优势互补,中国的环保援助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等鲜明特点。在中非环保合作进入多元化时期,双方应加强沟通。中国企业在非洲投资时应将环保放在突出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西亚非洲所主办"中非经贸合作前景研讨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月 2 3~ 2 5日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与商务部共同举办的“中非经贸合作前景研讨会”在北京亚洲大酒店召开。来自 2 0多个非洲国家驻华外交使节、 2 0余家中国涉非企业的企业家 ,以及来自商务部、外交部的官员和本所的学者共 80余人与会。一早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 2 0 0 0年部长级会议”举行前夕 ,西亚非洲所就曾主办名为“中国与非洲 :挑战 2 1世纪”的研讨会 ,并就如何全面发展中非关系问题进行了广泛讨论。今年12月 ,“中非合作论坛———亚的斯亚贝巴部长级会议”即将召开。 3年来 ,在中国和非洲国家的共同努力下 ,…  相似文献   

5.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非洲八国进行的友谊合作之旅再谱中非共赢新章,进一步深化了中非关系“政治互信、经济互利、文化共鉴”的内涵。其重大意义在于:传达和谐理念,彰显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展示时代意义,促进大国对非洲政策调整。《中国对非洲政策文件》发表一年多来,中国对非洲采取的一系列举措表明,中国已不再仅仅是中非双边关系中的“利益相关者”。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更在参与非洲冲突地区的维和行动及解决达尔富尔人道主义危机等问题上发挥越来越积极的作用。中非双方高层会晤的频率之高,双方的重视程度之高,及参与人数之众均是史无前例的。由此可见,对非洲关系在中国的外交政策目标体系中处于更为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中非交往合作迅速扩大,中非关系战略地位日显重要,并已经超出双边关系范畴而对世界产生多方面影响,成为撬动中国与外部世界关系的一个支点。中非关系的快速发展,要求学术界加强对非洲问题及中非关系的深入系统研究。《非洲研究系列丛书》是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启动的一项重点工程,由国内外知名学者组成编纂委员会,按照“学科建设与社会需求并重”、“学术追求与现实应用兼顾”的原则,遴选非洲研究重点课题,以国别和专题的形式,集为七大系列丛书编纂出版。为充分反映我国非洲研究的水平,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现向学术界公布丛书…  相似文献   

7.
中非友谊源远流长,近些年中非双方互利双赢的经贸合作进一步促进了中非友谊的发展。西方学者从冷战思维出发,对中国非洲政策与实践产生误读,所谓“新殖民主义”、“中国威胁”等鼓噪不休。对此,我们应在理论和实践上积极应对,正本清源,使中非友谊不断得以加强。  相似文献   

8.
周玉渊 《西亚非洲》2023,(3):3-25+155
百年变局的时代张力与中非关系的内在动力之互动深刻影响着当下及未来的中非合作。大变局时代的中非合作正展现出新特征:中非合作的国际环境由宽松转向趋紧,大国对非关系格局由合作互补转向竞争分裂,中非合作面临的内外挑战显著增加,中非合作的战略性规划和中长期发展诉求明显提升。顺应时代变革、引领中非关系持续发展塑造着新时代中非合作的议程:党的二十大后的中非合作正迈向构建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的新征程,非洲新的发展阶段和发展需求塑造了中非合作的新议题,共同利益扩大推动中非在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议题上加强共同行动。与此同时,回应和解决中非合作中不断出现的问题也正成为中非合作的重要议程。由此,面对大变局时代的新问题和新挑战,如何扩大中非在全球层面的“共同点”、破解非洲发展的“痛点”、擦亮中非合作的“亮点”、培育和提升中非合作新“增长点”,已成为中非合作的努力方向以及构建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着力点。  相似文献   

9.
随着近年来中非政治和经贸关系的快速发展,国际媒体、西方政界和学术界有关中非关系的报道和讨论急剧升温,有关中国在非洲搞所谓“新殖民主义”的恶意歪曲也在泛滥。事实上,旨在互利共赢的中非能源合作与西方掠夺式的开采有着本质不同,中国参与非洲油气资源的开发有助于非洲产油国实现石油投资和开采技术的多元化,以及非洲国家在石油工业决策中掌握更多的主动权;建立在取长补短、相互借鉴与合作基础之上的中非经贸关系在促进非洲国家经济发展,提高普通百姓的生活水平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对非援助和贷款则帮助非洲国家建立了许多基础设施项目,并以其灵活和高效解决了许多非洲国家发展经济的燃眉之急。  相似文献   

10.
中国作为负责任的世界大国,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不断开展对外援助,帮助非洲国家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坚持以自身发展带动非洲国家的发展,为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中非合作成果显著,合作领域和范围日益扩大.然而,随着近年来中非合作的不断深入,域外势力对中国在非活动的批评之声甚嚣尘上.一些外国政客、媒体、机构大肆鼓吹“中国威胁论”,污蔑中国是非洲“新殖民者”,称“非洲须当心中国的新殖民主义”,①极力歪曲中国在非活动的目的,指责中国抑制了非洲发展,妄称“中国(在非)的主要利益是获取非洲的自然资源,以刺激自身出口型经济的发展”,②指责中国仅将非洲视为原料产地而加以利用,却没有为其创造就业岗位,未能确保其长期发展.更有甚者以阴谋论的心态看待中国对非援助,污称“中国对非援助弊大于利”.③这些言论和看法对中国在非形象造成了极大损害,并影响到中非之间的合作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