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诚信与监督     
法国的珠宝金银有一种体制,业内的行话即所谓"签名"。一件由"卡地亚"牌的工匠生产出来的首饰上往往有"卡地亚"的"签名"。比如在戒指内环上刻上Cartier几个字。一旦一枚戒指上有这么几个字,其身价就大大上升。我问一位业内人士,这样一个签名,哪个工匠不会冒签一个?确实,从技术上来讲是再也简单不过了。然而那位业内人士告诉我,法国人不会这么想和这么做,如果做了且被有关部门查出来的话,那就一辈子别再想在这一行业混饭吃了。他查了查有关法律规定后说,一个首饰商要在他自己做的戒指上刻上Cartier几个字冒充卡地亚产品的话,一旦被查出来,将要坐牢14年,罚款几十万(往往罚到你倾家荡产),而且从此在法律上规定再也不允许从事该行业。  相似文献   

2.
前一段时间,中国的艺坛上曾经出 现过一次"韩流"。如今,世界的政坛上, 又出现了一股"弹流"。 何谓"弹流"?云者解曰:就是世界 上出现了审判、罢免、弹劾、质询国家首 脑的潮流。如日本首相小泉、韩国总统 卢武铉、美国总统布什、英国首相布莱 尔等等,都在劫难逃。这个"弹流",真可 谓汹涌澎湃,一浪高过一浪。  相似文献   

3.
当下,"宪政"一词成了学界比较敏感的话题.要使"宪政"问题在有价值的学术意义上科学地加以探讨,必须要对"宪政"概念作为汉语的专门术语其辞源学的意义加以认真考察,同时还要对"宪政"概念"能指"的社会现象做出正确的评估,否则,在学术上简单地抛弃"宪政"一词会引发更严重和复杂的理论问题与政策上的被动. 从法理上来看,要考察"宪政"概念所指向的社会现象,应当明确地区分两个学术命题:一是"宪政"在当下中国是否已经发生?二是已经发生的"宪政"未来发展的目标是什么?前者是指事实状态的"宪政",后者指应然状态的"宪政".  相似文献   

4.
91年前,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普通画舫上,党的"一大"在这里胜利闭幕。几十年来,这艘"红船"静静地停靠在湖面上,接受了2200多万人次的参观。世界上再没有第二条船,能像"红船"这样获得如此多的关注,引发如此深长的思考。"红船"从南湖起航,迎接她的并不是风平浪静的碧波,而是腥风血雨的浊浪。在南湖"红船"上诞生的中国共产党,在与历史风浪的搏击中,日益坚强壮大,激发起扭转乾坤的巨大伟力。当"红船"航行到第15个年头时,在1935年的遵义会议上,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领导地位,从此,中国革命的航船一路劈波斩浪,高歌远航,迎来了天安  相似文献   

5.
《现代法学》2016,(5):185-193
在耶林看来,就功能价值而言,社会组织虽然在一定意义上具有正面功能,但由于其无限扩张的本性,使其内部关系和外部功能都产生了异化,从而在根本上具有负面价值;而从团体—国家关系上来说,团体迟早将被国家兼并,尚未兼并的团体则必须依赖国家的扶持方能正常运行。于是,耶林不仅从根本上否认了团体的正面价值,而且还从终极意义上否认了团体的独立存在。这些观念与耶林的"受益人主体说"及"法人否认说"不同,乃是一套政治学意义上的"社团否认说",与耶林全能国家的政治观念实是"一枚硬币的两面"。  相似文献   

6.
连A带B"、"又A又B"和"一边A一边B"三种近义格式在形式、语义、语用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形式上,除音节的对称性和AB语法单位的不同外,三种格式A、B对动词性、形容词性、名词性成分的接纳所呈现的阶梯状分布差异,直接导致了三者句法功能的倾向以及格式义丰富性的差异。在语义上,前两种格式AB的概念关系关联度越高,越容易进入格式,后一种则相反;三种格式内部逻辑语义关系除都存在并列、顺承外,还都有着各自的特性。在语用上,"连A带B"和"又A又B"多表主客观的融合,而"一边A一边B"只表客观描写;三者焦点信息也不同:"连A带B"在A上,"一边A一边B"在B上,而"又A又B"的则在AB共同构成的语用意义上。  相似文献   

7.
法眼看天下     
网上发贼像 网民遭非议 在厦门房地产联合网"网友精彩话题"一栏中,2月12日,厦门 一位署名karson的网友发布了这样一个帖子:自己被小偷偷了 "DELLD600"笔记本电脑,同时在页面上发布了一个监控录像拍摄 到的画面,画面上是一名大概25至30岁之间的男子迎面走在写字 楼的走廊。发帖者留下手机号码,希望知情者提供信息,捉拿小偷。  相似文献   

8.
我国大陆的预售商品房"按揭"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品房预售是目前房地产采用的一种主要交易方式,人们习惯上称为"按揭"购房。从法律上讲,"按揭"的概念是否正确?商品房预售是"按揭"还是"抵押"?本文从法律的角度对此进行了界定。  相似文献   

9.
开放的"全球化观"与"主体性"中国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基于对中国法学近二十年"全球化论辩"的详尽分析和反思,不仅批判了中国法学论者在研究全球化问题时所持有的那种完全丢失中国自身立场或视界的封闭且被动的"全球化观",同时还阐发或建构了一种以中国"主体性"为基础的开放而非封闭的"全球化观"或"全球化图景"。这一开放的"全球化观"的建构,为中国能够以一种"主体性"的姿态积极参与对全球化进程及其方向的审查和决策提供一种认识论上的可能通道,而要真正建构中国与全球化在本体论上可能关系,我们有必要在本体论层面上引入"全球治理"的问题,并追问在全球治理框架中,中国究竟根据什么样的中国理想图景或世界理想图景去参与重构或重塑全球化进程及其方向的进程这一更为根本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2004年以来,"选拔生"计划在赣南土地上生根发芽,实施这一计划的出发点在于破解"三农"难题,统筹城乡发展。实践证明,该计划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预期目的,且缓解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还适度调整了就业市场的供需矛盾,是一条既有利于大学生成才,又有利于新农村建设的双赢措施。本文结合赣州市近年实行"选拔生"计划的实施情况和实践经验,探索了"选拔生"计划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1.
"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河南省濮阳市爆出一则特大 奇闻:数十名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为了当上劳动模范,竟然 "隐降"职务甚至"调换"单位,以普通劳动者的身份出现在了 "公示榜"上。如此闹剧是如何出笼的?结果又如何呢?  相似文献   

12.
"第一次接待外国游客,看到蓝眼睛、黄头发的外国人,感到紧张,现在已经习以为常了。"沿北京市长安街一直东行,过四环路,即到高碑店村。村口的公园里,一块巨大的石头上用中英两种文字写着"北京高碑店",旁边一座雕塑上刻着"2006年度  相似文献   

13.
1861年,德国法学家耶林在其主编的《耶林法学 年报》第四卷发表了"缔约上过失,契约无效与不成立 时之损害赔偿"一文,提出了缔约过失这一基本概念, 建立了其有名的缔约过失理论。 对于缔约过失责任概念的称谓主要有两种观点。 通说沿用了传统民法上的称谓,即缔约过失责任。新说 则认为,这里的"过失"不仅应包括当事人的过失,还应  相似文献   

14.
"政府浪费"一词不是笔者杜 撰的,而是世界经济论坛(WEF) 2003-2004年度《全球竞争力报告》 中出现的。报告显示中国的国际竞 争力排名继续下滑,比上一年度下 降了4位。而导致下滑的重要原因 在于,中国的公共制度改善指数和 宏观经济环境指数继续出现大幅 度下滑,前者下滑了14位,后者下 滑了19位。有鉴于此,报告将考核 评价指标中的"政府开支"一项调 整为"政府浪费"。说到"政府浪 费",国内外的多类、多项研究报告 及学者的文章早已亳不忌讳地指 出:中国是世界上行政成本最高的 少数国家之一,行政效率则是世界 上最低的少数国家之一。"最高"与 "最低"之间的强烈反差让国人汗 颜;"最高"和"最低"的背后是严重 的"政府浪费"。  相似文献   

15.
"八哥"能模仿人类的声音说 话,因而就成了宠物。北京市东城 区千佛巷,一只"八哥"因为胡乱说 话,把自己的主人说上了法庭。  相似文献   

16.
母诫是金     
近读某杂志上的一篇报道,发人深省,耐人寻味.报道说在一次大会上,一位县委副书记含着眼泪说,中秋节他回家的时候,母亲说了一句令他非常吃惊的话:"儿啊,妈不盼别的,只盼你能平平安安地退休."这位县委副书记不禁问道:"妈,我才30多岁,怎么就说退休呢?"母亲沉默了一会儿,才说:"儿啊,你看电视上,有多少当官的都出事了,我是怕你把握不住呀.如果你贪污受贿,当了贪官,那可给全家人都带灾了!"……  相似文献   

17.
就自由本身而言,自资产阶级革命起,这一名词就已成为每一种政治文件里、每一次革命的口号中、每个公民心头上最为神圣和敏感的词汇。"自由"、"平等"等理念的确立,在人类社会的构成上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因为当这种思想树立之后,人类从形式上便已经彻底告别了等级秩序的构架模式,  相似文献   

18.
肖熔 《法制与社会》2013,(22):246-247
"一事不再罚原则"是指对当事人的同一违法行为不得给以两次以及上同类处罚的规定,这条原则的出现不仅规范了相关的执法单位的执法权力,也给公民的财产以及人身的安全带来了保障。然而,由于"一事不再罚"原则在只在行政法规中有所体现,在其它的法律条文中并不出现,所以给执法人员带来较大的判断难度,也导致实际操作性不强的状况发生。本文通过对"一事不再罚原则"的理论基础进行讲解,充分分析了"一事不再罚原则"在消防执法上的具体运用,为消防行政执法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正为记录生平和工作中的"传奇故事",两人创作了《寻常百姓》一书,以真人真事回顾曾经的"辉煌历程",不想因书中出现"小姐""喝酒"等描述,被他人"对号入座"告上了法庭。一场短兵相接的官司,由此拉开了序幕。不该写出来的"桃色喜剧"  相似文献   

20.
夜读《世界上最精彩的哲学故事》一书,里面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哲学家休谟晚年时,对自己的学生有些放心不下,就把他们召集起来上最后一课。休谟问:"现在我们坐在什么地方?""坐在旷野里。"学生回答。休谟又问:"旷野里长着什么?"学生们说:"杂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