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设泛珠三角,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史上的创举,是对科学发展观的重大实践。其关键在于大力发展城市经济,建设区域城市网络,加强省会城市合作,强化中心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2.
仲志余 《世纪行》2010,(2):22-22
<正>(一)尽快制定出台湖北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二)处理好"一个中心"与"一串珍珠"的关系1、继续增强武汉区域城市龙头带动功能。武汉是整个湖北长江经济带的核心城市,也是全国沿长江经济带的一类节点城市。就湖北省而言,武汉似乎  相似文献   

3.
抓住机遇 加快建设义乌国际陆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5月,义乌被ESCAP(联合国亚太经社会)批准为国际陆港城市,成为全省和华东地区唯一,全国首批17个陆港城市之一。不久,中央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后来,国务院又提出建设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战略,并在江浙沪等地区启动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试点。国家战略和试点工作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义乌国际陆港各项工作的开展。最近。  相似文献   

4.
京津冀地区面临艰巨的人口、环境和城市发展转型的任务。从战略共赢的角度看,未来京津冀协同发展首先要解决好区域转型问题,突出以功能调整和建立生态补偿创新机制双转型,加快区域生产力空间结构的优化和增强深化改革形成新的体制机制的基础作用。此次京津冀协同发展之所以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首都功能调整是其"焦点"。北京市近年来率先提出了六个战略调整,首先是调整中心城  相似文献   

5.
从区域经济的角度看,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城市在区域格局中的定位,是其在发展过程中与经济腹地的互动中形成和发展的.武汉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微观、中观、宏观三个不同区域层面的功能定位.明晰武汉在不同层面的功能定位和演变趋势,理顺武汉和区域经济腹地的关系,是促进武汉发展进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正>楼宇经济是以商务楼为载体,通过开发出租楼宇进行招商引资,从而引进税源,增加收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经济形态。发展楼宇经济,可以变平面发展为立体发展,拓宽城市的发展空间。当前,楼宇经济正逐步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新方向和现代都市新的"掘金地"。近  相似文献   

7.
发展特色经济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和动力。分析鄂西北地区农业经济现状、自然环境特点,应知鄂西北优势在"山林"而不在"耕地",在地方"特色资源"而不在"大众资源"。鄂西北特色农业经济发展定位是:发展特色经济,走"绿色农业"之路;发展农产品加工,培养一批现代化龙头企业;加快发展旅游经济,打造湖北的知名旅游品牌;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加快交通设施建设,优化区位经济条件;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鄂西北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魏丽华 《长白学刊》2011,(3):105-108
新型战略性城市增长极,不同于一般意义的城市增长极,是一个融合了经济、社会与环境等多无因素的综合概念,其对于区域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新型战略性城市增长极的培育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诸多难题.深入剖析这些亟需破解的难题,对于制定科学的区域发展战略,转变区域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彭智敏  汤鹏飞 《政策》2012,(10):45-47
改革开放在造就了我国东部沿海三大经济"发动机"的同时,也成就了三个具有世界影响的特大城市群。其经验弥足珍贵,值得我们在推进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建设中认真学习和借鉴。一、三大城市群合作发展的主要经验1、区域范围由小及大。以长三角为例,1982年国务院决定建立以上海为中心,包括苏州、无锡等10个城市在内的上海经济区。随后几年中...  相似文献   

10.
正打造浙西城市带,是浙西地区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选择。浙江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中,有一条"城市带"被长期忽略。这就是东起龙游湖镇镇、西南至江山峡口镇,长约百公里的浙西城市带。这条城市带,无论是对完善浙江区域发展格局,还是推动山区跨越发展,均有重大现实意义。城市带是浙江区域格局优化的重要实践城市带,又称城市群,指在特定地域范围内具有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依托一定的自然环境条件,借助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和综合运输网以及高度发达的信息网络,共同构成的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  相似文献   

11.
多中心与板块经济是中国区域发展的重要特征,中部是区域发展的重要经济板块,承担组织和协调区域经济活动的枢纽作用。中部地区协调发展成为影响中国区域发展的重要经济群,多中心城市与城市群是中部地区崛起与协调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成为影响中部地区综合竞争力与软实力的重要因子。要实现多中心互动、共赢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须以城市群经济体为载体,建立多中心互动与共赢机制,实现多中心协调发展;科学规划与布局,走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可持续发展之路;合理统筹城乡关系,走新型城市化之路;坚持产业集中式发展,培育区域性产业园区或产业基地;构建广域性产学研平台,着力培育自主创新;发挥通道优势,大力发展"廊道经济"。  相似文献   

12.
杨文定 《传承》2013,(8):99-101
通过理清"道""技"概念与关系,界定民族地区城市的概念,归纳和分析民族地区城市交通发展存在的历史、当代实践及学术研究问题,进而在"道""技"视域下从技术本体论、区位中心论、系统论和生态发展理念多方面辩证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对民族地区交通发展问题的解决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2004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促进中部崛起的战略构想。这个战略构想为在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区域政策中处于"沉寂"、"迷茫"的中部地区注入了强有力的政策刺激。这对中部地区而言是一次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实现中部崛起,既需要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同时,更需要中部地区对国家这个战略构想做出及时的、积极的响应。否则,国家的这个战略构想就难以转化为实质性的国家区域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4.
傅才武 《政策》2013,(4):62-65
湖北未来的10年,被称为发展的"黄金十年"。在这个经济结构调整加速、社会发展方式转型加快的年代,文化产业正日益成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被赋予区域发展战略制高点的意义。湖北在构建重要战略支点、建设武汉国家中心城市、实施"一元多层次"战略、推进"五个湖北"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文化资源大省和领衔打造长江中游城市群的优势,完善区域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曾伏虎 《小康》2013,(1):78
盘活区域经济,举休闲旅游之力推动城市升级,已经成为诸多地方政府谋求发展的"快捷方式",但这种"快捷方式"正逐步演变成一种"快餐方式",套路化的模式已经无法给本土休闲旅游资源带来有力支撑。正因此,休闲旅游城市需要打造城市品牌城市品牌需要优质休闲旅游项目的支撑;企业寻求合作、城市运营需要发展契机——休闲旅游经济已经进入产业融合时代。现在的城市旅游,很多都是由政府打造,可因为接待能力等条件限制,在十一期间,很多地方的旅游资源遭到质疑,游客的满意  相似文献   

16.
《群众》2017,(8)
<正>宁杭生态经济带贯穿江苏西南部和浙江西北部,连接南京与杭州两大中心城市,是长三角重要区域,也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宁杭生态经济带建设,对于加快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利于提升区域发展的协调性,为长三角打造世界级城市群提供新的动力。经过长期发展,长三角已经形成沪宁、沪杭、宁杭三个城市发展轴。其中,沪宁、沪杭"两条边"较强,沿线交通基础设施完善,城市连  相似文献   

17.
本刊综述 《创造》2014,(7):20-21
正按照"两片两轴八组团"的总体空间布局,打造滇中城市经济圈。5月28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商务部5部委批复同意《云南桥头堡滇中产业聚集区发展规划(2014-2020年)》。滇中产业聚集区位于昆明市东西两侧,是滇中城市经济圈重要的产业承载区域,是云南省加快建设我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核心区域。规划涉及范围为昆明市的官渡区、安宁市、嵩明县、寻甸县,玉溪市的易门县,楚雄州的楚雄市、禄丰县,曲靖市的马龙县。  相似文献   

18.
集士港镇,地处宁波西郊、鄞西腹地,镇域面积49平方公里,下辖19个行政村、2个社区及2个渔业社,常住人口近8万人,是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浙江省中心镇和宁波市首批卫星城市试点镇。近年来,集士港镇突出围绕"五个坚持",全面推进卫星城市建设,着力打造区域经济发展平台,较好地实现了发展形态由"二元分隔"向"统筹融合"转变,城镇发展由"项目建设"向"功能提升"转变,产业形态由"乡镇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变,增长方式由"要素推动"向"创新驱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正处于新的发展阶段,区域经济从整体角度的协调发展已日益显示出必要性和迫切性。将区域经济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相融合,实行区域整体联动发展,已成为城市获得新的发展机遇、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推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如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以及以京津唐为核心的环渤海地区城市群,已构成全国的一级核心区,成为我国城市密度最高、经济最发达、活力最强劲的经济发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经历了高速发展期,目前部分核心城市已经出现资源紧张和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等现象。文章以泛长江三角洲为实例,以"一核九带"经济模式为切入点,从综合发展、资产投资结构演变角度剖析区域经济的发展特征和未来趋势,通过数据分析探讨核心城市同邻边及外缘城市经济整合规律,为实现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