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一九二七年,蒋介石和汪精卫控制的国民党,不顾以宋庆龄为代表的国民党左派的坚决反对,背叛了孙中山所决定的国共合作政策和反帝反封建政策,勾结帝国主义,残酷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从此,在整整十年时间,国民党政府把中国共产党人视为洪水猛兽,屠杀、“围剿”,无所不用其极。中国共产党人被迫同国民党政权展开了一场长达十年之久的艰苦的大搏斗。  相似文献   

2.
宋波 《理论导刊》2007,(9):118-120
解放战争是中国近代革命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也是中国革命力量与反革命力量全面决战的时期。在滚滚向前的革命潮流中,大批国民党将领起义投诚,站到了人民的一边。如此大规模的起义投诚现象在中外战争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因此有必要对这一历史现象进行史实上的梳理,进而探讨其背后的深刻原因及影响。  相似文献   

3.
革命传统教育的基本内涵革命传统,是指中国共产党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中国人民,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中英勇奋斗、艰苦创业所形成的革命精神、优良作风、正确思想和高尚品德。革命传统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和世界先进思想遗产,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的实践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7,(1)
红岩精神是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以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南方局,领导南方国民党统治区广大共产党人和党外仁人志士,在争取民族解放和人民民主的斗争实践中,培育和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这一革命精神因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中央南方局驻地——重庆红岩村而得名,是中国共产党精神宝库中独具风采的璀璨明珠,从而在中国革命精神系统中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5.
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特务机关“中美合作所集中营”所在地。在集中营里关押、迫害、屠杀了叶挺、杨虎城、罗世文、江竹筠等著名的革命志士。1949年11月27日,国民党溃逃出重 庆之际制造了震惊中外的“11·27”大屠杀,被关押在这里的200余名革命者先后被杀害。烈士们为了新中国的诞生和人民的自由幸福,投身于革命洪流,他们在老虎凳、皮鞭、镣铐的淫威酷刑面前,表现了压倒一切敌人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七十周年.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是光辉战斗的七十年,是为中国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英勇奋斗的七十年,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的七十年,也是经过无数艰难曲折走向胜利的七十年. 苦难深重的中国人民为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进行了长期的斗争,但一次一次都失败了.直到中国共产党产生,中国革命才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在强大的敌人面前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领导中国各族人民进行极其严酷的斗争,经过28年的艰苦奋斗,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抗  相似文献   

7.
葛德善 《党政论坛》2006,(10):10-11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前所未闻的长征彪炳史册。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英勇革命的壮丽史诗,今天我们纪念长征胜利七十周年,就是要开掘和运用这一政治资源,激励后人,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弘扬长征精神,再创历史辉煌。  相似文献   

8.
薛驹 《瞭望》1991,(23)
中国共产党建党70年来,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富强,带领全国人民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历尽艰险,百折不挠,取得了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性胜利。在80年代,我国已经提前实现了国  相似文献   

9.
王秉默 《团结》2008,(2):43-46
谭平山是中国近代史上有建树、有影响的民主革命家。辛亥革命时,他追随孙中山加入同盟会,五四运动后,他在陈独秀的帮助下建立广东中共支部。他爱国革命、不断进取,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在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中,在著名的南昌起义中,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然而,中国革命的进程艰难曲折,这位既是早期国民党员、国民党组织部长,又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党员、广东共产党组织的创建人的革命家,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22,(1)
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十三年的伟大革命实践中,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延安革命文化。延安革命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样态,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斗争中长期积淀的精神成果,是中国革命实践的结晶,是中国人民在长期革命实践过程中的文化凝结,是党的独特精神标识,也是中华民族整体的革命记忆,彰显了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和陕甘宁边区人民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和对美好社会的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继承和弘扬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文化,充分发挥革命文化强大的鼓舞作用,对中国人民重拾文化自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20,(1)
太行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是:不怕牺牲、不畏艰险;百折不挠、艰苦奋斗;万众一心、敢于胜利;英勇奋斗、无私奉献。明确太行精神的科学内涵对于加强党的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正>南昌起义"功在第一枪"——敢于斗争"功在第一枪"——南昌起义的主要领导者周恩来用最简洁的语言高度概括了起义的历史地位和伟大意义,而"第一枪"之功则源于中国共产党人敢于斗争的革命精神品格。南昌起义是"为了挽救革命"的英勇壮举,它是在大革命失败后异常严峻的形势下发生的。建党初期,幼年的中国共产党对掌握一支人民的军队缺乏统一的高度敏锐性,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因而,在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虽然  相似文献   

13.
无产阶级领导权是革命的根本问题。放弃无产阶级领导权,导致大革命的失败,是我党历史上一次沉重的教训。本文试图就党在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上的失误及其经验教训,作一点探讨。一党的“三大”宣称国民党“立于国民革命之领袖地位”,首次提出了民主革命的领导权问题。“三大”确认国民党的领袖地位,大致有下列三点原因:第一,与共产国际过高估计国民党有很大关系。共产国际声称国民党是“中国唯一重大的民族革命集团”,  相似文献   

14.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在领导各根据地军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一整套优良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是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长征中,延安精神仍将是激励我们昂首阔步前进的强大力量. 延安精神是中国人民革命精神的集中体现革命精神是革命斗争的产物.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推翻旧世界、开创新世界的革命斗争,是中国历史、也是人类进步历史上极其辉煌的伟大实践,它必然产生光照人间的革命精神.而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武  相似文献   

15.
中国梦,人民的梦,民族的梦,中华儿女梦寐以求。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90多年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为之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英勇奋斗,谱写了一曲曲气壮山河、惊天动地的乐章。方志敏及其《可爱的中国》,就是爱国救国、追寻中国梦的一座丰碑。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7,(7)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琼崖地区,尤其是琼崖黎族的革命给予了高度重视。在这期间,琼崖黎族人民经历了从早期土地革命时期自发的反抗压迫,到白沙起义受挫后主动寻求共产党的帮助,并在解放战争时期积极自觉地协助中共琼崖特委击败国民党顽军的思想转变过程。并在中共琼崖特委的领导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回顾中国共产党建立及团结少数民族发展的历史经验,对于新时期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核心的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科学发展、绿色崛起,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爱国主义实践与沉思○周毅千百年来,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感召下,中国人民为了祖国的独立解放和繁荣富强,前仆后继,英勇奋斗,演出了一幕又一幕可歌可泣的壮丽史诗。那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怎样才算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实践了爱国主义的真谛呢?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  相似文献   

18.
1929年12月11日,广西右江地区掀起了一场红色风暴——举行了百色起义。百色起义,是在毛泽东同志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指引下,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之后,举行的又一次规模较大的武装起义。起义后,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和右江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60个春秋过去了,右江人民一提起这次起义的领导人邓小平、张云逸、李明瑞、韦拔群等,就抑制不住崇敬和怀念之情。在纪念百色起义60周年之际,广西部分红七军老战士,回忆了他们与邓小平共同战斗和生活的往事,赞颂邓小平领导百色起义的历史功绩。  相似文献   

19.
以延安精神为代表的中国革命精神,教育和鼓舞了几代共产党人为争取改变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而奋斗,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也必然有着重要的现代价值。延安精神充分体现出的中国革命精神的核心——为人民服务,今天体现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这是中国革命精神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之本源。我们必须大力继承和弘扬中国革命精神,特别是延安精神,重视挖掘其重要的现代价值,标本兼治,更重视治本,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20.
李大钊是在我国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开创我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又是在我国最早为共产主义事业而英勇牺牲的中国共产党卓越领导人。他的一生只有不到38年的短暂岁月,作为马克思主义者而活动更只有短短八、九年的时光,但他不仅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和宣传方面留下了极为宝贵的精神遗产,还在领导人民革命的实践斗争方面创造了不朽的业绩,他那崇高的道德品质和革命操守更是光采照人,风范长存,永远值得我们怀念和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