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作为少数族群传媒,马来西亚华文报纸依托系统而完整的华文教育、长期的报纸品牌效应以及市场和资本的支持,在远离中华文化母体的环境中,延续发展了200多年。然而,目前马来西亚华文报业在族群政治的制约和新媒体的冲击下,面临传播功能被弱化、话语权被分解的危险。希望联盟上台后,族群环境改善,马来西亚华文报业有望迎来一个历史发展的转折点。加快发展华文新媒体,依托原有报纸品牌延伸产业链,推进报业的资本化、市场化,将会为马来西亚华文报纸创造新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2.
跨世纪的马来西亚华人文化廖小健本文所指的马来西亚华人文化(以下简称马华文化),属广义文化范畴,特指马来西亚华人社会中存在的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文化社会现象,如华文教育、华文报刊、华族文化活动等。本文还将关注马来人对中华文化的态度。希望通过对此题目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马来西亚是一个令人流连忘返的国家。华人占全国人口的29%,他们在马来西亚经济、政治和社会文化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马来西亚的国家建设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与其他东南亚国家华人相比,马来西亚华人保留了最为浓重的中华文化特色。你如果想要了解海外华人,那么,你一定要去马来西亚。你如果想知道海外华人是怎样保持和发扬民族文化的,那么,你也一定要去马来西亚。  相似文献   

4.
王志民  万木春 《东南亚研究》2023,(1):130-151+158
海外华侨华人是中华文明及其文化价值观在国际上存续和传播的重要载体,观察和研究华侨华人文化价值观的发展变化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这种文化价值观的发展变化通过各种媒介得以表达和传播,华文报纸广告是其中一种重要媒介。本文通过分析马来西亚发行量最大的华文报纸《星洲日报》的广告形态和内容,发现马来西亚华文广告中最具主导性的5项价值观是经济(划算)、家庭、智慧、健康和集体主义,并据此讨论了马来西亚华人文化价值观的特殊性,提出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华侨华人群体广告传播的针对性研究,找准“求同存异”的价值观平衡点,同时需要尊重传播对象的价值观与社会意识形态,稳健采用符合当地习惯的表达方式进行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5.
马来西亚是一个多元种族和多元民族的国家.在殖民统治时期和独立后,殖民政府和马来西亚政府在教育政策上都实施英文和马来文优先的政策,限制华文和泰米尔文教育,以培养认同及效忠马来西亚的"良好"公民.在马来西亚华侨华人共同努力下,华文教育的发展道路虽然充满了艰辛和曲折,但至今已建立了从小学、中学、大专到大学的完整教育体系.本文指出,华文教育是马来西亚多元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马来西亚教育政策的种族歧视是导致马来西亚种族和民族矛盾的一个重要原因.通过"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民族政策,马来西亚的民族关系将会朝着更为和谐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一 华文教育的发展 马来西亚是东南亚华文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之一。十九世纪大量华人移民的到来,也传进了中国的文化,较早在居留地建立了用方言讲授的华校,这就是今仍存在的私塾,只是形式有所改变罢了。远在一八五四年,海峡殖民地政府就鼓励私人办学校。可是,马来亚从英国殖民统治、成立自治邦到独立和马来西亚成立一直到今日,华文教育  相似文献   

7.
陈冰 《新民周刊》2024,(2):30-35
<正>千百年来,中国与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的联系和交往从未中断过,相同的文化渊源、相似的情感追求为彼此的关系锦上添花。新马泰越自古与中华文化有紧密联系。在西方殖民者到来以后,这些联系有些被掐断。如今,新马泰越与中华文化之互动、交流又有了新的开端。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与“一带一路”的推进,中国与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等国的交流合作取得进一步发展,人员交流更加频繁,经贸合作日益拓宽。  相似文献   

8.
邵建平  刘盈 《当代亚太》2012,(5):138-156,160
东南亚国家中的马来西亚、印尼和新加坡通过国际法院裁决的方式成功地解决了相互之间的岛礁主权争端。在对马来西亚与印尼、马来西亚与新加坡岛礁主权争端案的裁决过程中,国际法院综合考量了有效控制、继承、禁止反言和先占原则。马来西亚与印尼、马来西亚与新加坡通过国际法院裁决解决相互间岛礁争端的经验对中国更好地维护南海主权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在马来西亚多种族社会里,华文教育的生存和发展不是一般的教育问题,它更多的是属于政治问题和社会种族问题。本文试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80年代初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发展的背景和特点、兴衰的原因以及今后的发展前途等问题作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战后数十年,在各种内外因素影响下,马来西亚华人社会发展很快,颇具特色。政治上,华人积极参政议政,不但有自己的反对党,还有执政党和政府部长;经济上,虽然受新经济政策的影响,但仍随着国家经济发展而长足发展;在广大华人的努力下,华人社会目前已建成小学、中学到大专的完整华文教育体系,创办了数十种华文报刊,并经常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在马来西亚文化教育中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晚清政府内外交困,社会不安定使得很多中国知识分子侨寓南洋寻找生路,其中以新马两地为多。邱菽园有着举人功名、丰厚家产和个人学识的优势,加上办报兴学和雅集诗社,很快成为19、20世纪之交新加坡文坛领袖。他曾因巨额援助维新派起义受到政治牵连,又因经济破产备感世态的炎凉。困顿时期的邱菽园依然保持着知识分子的岗位意识,继续培植新加坡本土文化,他的岗位意识越来越在地化,诗文中出现了更多的本土关怀。纵观其一生的诗文创作和文学活动,一方面邱菽园毕竟根在中国,爱国情结是割舍不断的,与同期南来的左秉隆、黄遵宪等人一样,邱菽园的诗文中有着挥之不去的感时忧国情怀;另一方面,其诗文中开始描摹新加坡在地风土人情,也开始经营本土文人的交际圈。邱菽园丰富的文人交游经历及文人间诗文唱和,在在展示着汉诗在南洋地区的传播历程,同时,也勾勒着海外知识分子从花果飘零的无奈到自觉落地生根的移民心路。  相似文献   

12.
东南亚的中国新移民及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自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随着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的改善,有许多中国公民以各种方式移民东南亚。在东南亚的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和印度支那等地区,一个庞大的中国新移民群体正在逐渐兴起。这一群体所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在给当地华社注入新鲜血液和动力的同时,又造成了一些负面的社会问题,并且很可能对东南亚业已落地生根的华人带来巨大的、但依然未知的潜在影响,例如"再华化"。他们既可能增强中国在该地区的政治和经济影响力,又可能对中国的外交与侨务政策提出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随着马来西亚留学政策的转变,中马两国教育交流合作得以广泛展开.中国大陆赴东南亚"跳板国家"--马来西亚的曲线留学,一度成为留学新热点.当代马来西亚中国大陆留学生作为沟通中马文化的载体,在总体素养、留学趋势等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开展对当代马来西亚中国大陆留学生问题的研究,对丰富中国东南亚留学生问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4.
The financial crises of 1997–98 and 2008–09 each had a debilitating effect on Southeast Asian market economies because of the dominance of exports and foreign ownership. However, the 1997–98 financial crisis positively impacted electronics exports, production and employment, due to a booming US economy. The contraction in demand in the US during the 2008–09 crisis reduced electronics exports from Southeast Asia with the exceptions of Indonesia and the Philippines, which were shielded by regional linkages with Singapore, Malaysia and China. Foreign labour repatriation and fiscal stimulus packages helped Malaysia and Thailand rebound quickly from the 2008–09 crisis. In the Philippines, the 2008–09 crisis expanded further the casualisation of labour as retrenched workers from Malaysia and Singapore returned home. State grants encouraged upgrading in Singapore and to some extent in Malaysia, but the liberal approach of Indonesia, the Philippines and Thailand limited them to low-value-added activities. However, Singapore’s and Malaysia’s transnational-based strategy failed to reproduce the technological leapfrogging experience of South Korea and Taiwan. Also, Malaysia’s ethno-patronage policies discouraged upgrading in national firms.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提出东南亚华文教育的性质应该是华裔的母语教育,并分析了其原因,总结了当代华文作为母语教育的目标、内容及与华文被禁前的教学模式的差异。同时还分析了在东南亚地区针对不同教育对象应采取的不同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6.
丘逢甲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爱国人士,由于志向相同,他与新加坡著名华侨丘菽园多有交往,情谊深厚.丘逢甲的爱国思想和对南洋华侨的关心,通过丘菽园及他所创办的<天南新报>传递到南洋华侨社会.1900年丘逢甲受命下南洋宣慰华侨,在南洋各地发表演说,呼吁尊孔教、办学堂,在南洋华侨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论中国在东南亚的软实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中国在东南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这种变化不是靠恐吓和威慑达到,而是通过中国不断增强的软实力来实现的。以东南亚地区为舞台,中国从援助、外交、外贸与投资、机制建设、自由贸易区建设、关税减让、非传统安全合作、教育、留学生交换、中华文化弘扬等方面展示了自己的软实力及其魅力。当这些得到东南亚各国认可,中国的政策和做法得到理解和支持,中国在东南亚的软实力就获得了提升。中国在东南亚地区软实力的提升进一步密切了两者的关系,保证了中国和东南亚的共同安全。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以前的南洋华侨在中外饮食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探讨了20世纪前南洋华侨在中国与东南亚地区之间的食料、食品以及饮食习俗等文化交流中的作用。一方面,华侨通过在南洋地区的生产活动,把中国的传统饮食传播到南洋地区;另一方面,华侨把大量南洋饮食物品传人中国。在中国与南洋地区的饮食文化交流中,南洋华侨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成为饮食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  相似文献   

19.
进入2006年以来,来自东南亚的一些坏消息频频传来,菲律宾发生泥石流,死亡上千人。泰国和菲律宾政府再次面对反对派的严峻挑战。尽管有这些坏消息,但对于大多数东南亚国家来说,2006年可能是一个好年头。经过几年的努力,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已经从金融危机中走出来,重新进入一个新的增长期。在政治方面,大部分东南亚国家已经初步完成了从权威政治体制向民主政治体制的过渡,然而,这种转变带给一些国家的并不是经济发展与人民的福利, 而是更多的混乱。在安全方面,恐怖主义仍然是许多国家面临的严重威胁。在对外关系方面,面对迅速崛起的中国,东盟正在不断调整对华关系,新型的中国—东盟关系正在建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