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正阳城位于晋东南太行山以西,町店镇居阳城县城北部。一条芦苇河静静从此流过,见证了当年三四四旅指战员流血牺牲、英勇抗日的光荣历史。1938年4月旅长徐海东、政委黄克诚率该旅配合一二九师粉碎日军对晋东南的九路围攻后在长治一带休整,扩大队伍。战前准备1938年6月底,国民党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卫立煌指挥发起侯马战役。为配合友军在  相似文献   

2.
重返东辛寨     
1939年秋,我由杭大一分校结业后分配到一一五师三四四旅教导营四连任政治教员。当时,旅长徐海东同志已奉调去延安,旅政委黄克诚同志主持工作。整个秋季,教导营的工作在正常进行。大家万万没有想到在这平静中正酝酿着一场大的风暴。1939年冬,蒋介石冒天下之大不韪,顽固推行他的“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方针,发动了第一次全国性的反共高潮。内战一触即发,形势十分严峻。当时,我们教导营奉命在林县山口执行警戒、堵截任务,随着斗争  相似文献   

3.
钟伟是解放军中一位极富个性的将领。被称为中国的“巴顿将军”。1945年11月.时任新四军三师第十旅旅长的钟伟挥师。随新四军三师师长黄克诚挺进东北。1947年2月.新四军三师被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二纵队.刘震任司令员.第十旅被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二纵队第五师.钟伟任师长。  相似文献   

4.
《党史纵览》2021,(6):42-45
正第十一面战旗"铁的堡垒"授旗时间:1940年10月授旗时战斗序列: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教导第一旅第三团第一营第二连批准领导机关: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司令部政治部攻克"模范工事"赢得"铁的堡垒"荣誉称号1940年10月上旬,为配合黄桥战役,时任八路军第五纵队司令员兼政委的黄克诚,奉命率第五纵队主力南进阜宁、盐城,与新四军苏北部队对顽军韩德勤部形成南北夹击之势。攻取盐城时,黄克诚命令暂归第五纵队指挥的一一五师教导第一旅攻打附近的崔家集。教导第一旅对外又称为第五纵队第一支队,而团以下部队番号不变。经过一番考虑,教导第一旅领导把攻克崔家集日军据点的任务交给了第三团。  相似文献   

5.
5抗日战争全而爆发后,徐海东出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旅长,率部先头抵达的687团,参加了平型关大战.  相似文献   

6.
舒云 《党史博览》2009,(2):25-26
在1959年的庐山会议上,时任总参谋长的黄克诚被错误地划进彭德怀“反党集团”中。在1959年8月的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吴法宪揭发黄克诚“本位主义”。不过连吴法宪自己也没有想到,“本位主义”竟成了黄克诚贪污一万两黄金。黄克诚一向两袖清风,他坚决为自己辩护。1980年6月19日,中共中央58号文件《批转总政关于黄克诚同志的复查结论》,彻底否定了“黄金案”,为黄克诚恢复了名誉。  相似文献   

7.
1937年8月25日,根据国共两党谈判达成的协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正式下达命令,红军改编为八路军,下辖一一五、一二○和一二九师。一一五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参谋长周昆,政训主任罗荣桓。该师下辖三四三旅和三四四旅。我被任命为三四三旅参谋长,旅长陈光,政委周建屏。  相似文献   

8.
黄克诚将军的大名和他的卓著战功,我作为一名地下党员,早有所闻。然而最初面见黄克诚将军并聆听其教诲,是1950年冬于益阳地委。黄克诚将军的大将风度、高尚人格、百姓情怀,给我留下了永远难忘的印象。1950年的冬天,天寒地冻。一天,时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的黄克诚将军冒着严寒来到中共益阳地委检查工作,了解社情民意。白天,黄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检查指导工作。晚上,他指示当时的地委秘书长万达找两个本地区的地下党员谈话,听取对当时党和政府在城乡各方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是当时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实施,广大人民群…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10位开国大将之一、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黄克诚,勇于坚持真理,敢讲真话,是位无私无畏、铮铮硬骨的革命者。同时,他对党、对人民、对同志及亲人满腔热忱,他的诗词,就是一个具体的、生动的体现。“但新国泰民安平” 50年代后期,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解放军总参谋长的黄克诚,自始就不赞成全民大炼钢铁或一味报高产、“放卫星”等做法,对  相似文献   

10.
三见黄克诚     
黄克诚离开我们多年了,但他铮铮铁骨、刚直不阿的秉性和实事求是、朴实无华的品格,却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我先后3次见到黄克诚的情景,不时清晰地浮现在眼前。1959年1月3日,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  相似文献   

11.
我们部队是红军改编的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1940年支援新四军,番号改为新四军三师十旅(后兼淮海军分区),现在成长为我军最精锐的机械化部队之一。这支部队继承了红军第四军1929年古田会议确立的优良传统,在抗日战争时期,旅部和各团,都有宣传队。宣传队当时的任务,是扩大我党我军的政治影响,宣传党的抗日救国的主张和政策,发动和争取广大群众参加抗日军  相似文献   

12.
—一五师抗敌稳住晋西南山西军民设防保卫陕甘宁1937年12月11日,115师政治部主任罗荣桓收到八路军总部发来的急电,令他立即率部南下到山西洪洞县马牧村,同已在那里的由林彪率领的115师师部会合,担负起创建以吕梁山脉为依托的晋西南根据地的任务。这时,罗荣桓正在晋察冀边区的平山县洪子店。年底,罗荣桓率队南下,于1938年初到达马牧村,同林彪会合。晋西南是最重要的战略区。太原失守的当天,毛泽东就在给前方将土的电报中指出:“吕梁山是八路军的主要根据地,但其工作尚未展开,第—一五师的第三四四旅、第三四三旅应立即迅速转移至…  相似文献   

13.
1959年7月初,庐山会议召开,时任中央军委秘书长,总参谋长的黄克诚留在北京关照军委的日常工作。 会议开了半个月后,黄克诚却接到了去庐山参加会议的通知。他于7月17日赶到了庐山。 黄克诚到达庐山那天,与会人员已按照要求开始讨论彭德怀的信件。毛泽东让黄克诚上庐山,显然希望黄克诚能对彭德怀进行说服与批评,让彭德怀认错。这一点黄克诚心中也是明白的。在19日开的小组讨论会上,黄克诚却支持了彭德怀的  相似文献   

14.
<正>在我党我军历史上,开国大将黄克诚享有崇高的威望,比他年长9岁的毛泽东都亲切地称他“黄老”。黄克诚不仅文武兼备、战功卓著,对我军的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作出过重大贡献,而且还以刚正不阿、敢说真话著称,堪称共产党人的楷模。严于律己生活从简无论是在艰难困苦的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黄克诚始终保持劳动人民的本色,生活从简,处处为人民群众着想。  相似文献   

15.
一九二九年初,黄克诚和李卜成辗转来到南京,已身无分文。想起曾在衡阳三师读书时的老同学曹日辉(当时已是国民党团长,住在南京),便决定去找他。为了防止意外,李卜成留在外面望风,黄克诚大步跨进曹家大门。不料一进门,就碰上了永兴反动恶霸邓立丰,真是冤家路窄!那一见黄克诚,大吃一惊,“你是黄……”不容邓立丰说下去,黄克诚便开口道:  相似文献   

16.
《湘潮》2016,(3)
正1941年初皖南事变后,八路军第五纵队司令员兼政委黄克诚所部,被改编为新四军第三师,黄克诚任师长兼政委并苏北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同时还担任中共苏北区委员会书记。他带领苏北地区广大军民肩负起了抗击日寇和建设根据地的重任。  相似文献   

17.
胡服东来     
1939年,抗日战争进入敌我相持阶段,硝烟弥漫,烽火连天。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刘少奇化名“胡服”,携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第三四四旅旅长徐海东夫妇等一行20多人,途经西安、洛阳,绕道河南确山竹沟、汝南、项城等地,向安徽进发,指导华中敌后抗日斗争。  相似文献   

18.
长期革命斗争实践使黄克诚加深了对毛泽东的崇敬1922年夏天,黄克诚刚考入衡阳省立第三师范读书,毛泽东就在这年4月从长沙来衡阳宣传革命,他先后在湖南学生联合会厅堂和第三师范风雨操场,发表了关于马克思主义、社会改造、中国农民运动等问题的著名演讲,他还在衡阳发展了蒋先云、黄静源、唐朝英等一批共产党员。黄克诚从同学那里了解到毛泽东演讲的内容,觉得他讲的都是穷苦人的心里话,很受教育和启发。从此,黄克诚便开始阅读《向导》、《新青年》等进步书刊,积极参加第三师范进步学生的活动。黄克诚还发起组织了“永兴县旅衡学…  相似文献   

19.
正艰苦的革命生涯,使黄克诚养成了开源节流、精打细算的节约作风。事无巨细,凡是能"抠"出一厘一毫的,黄克诚就绝对要"抠"出一厘一毫,因此常被打趣为"抠门佬"。长期以来,黄克诚为民、为国、为军队"抠门",留下了不少令人感动的事迹。亲改军帽军服省布料,为根据地人民"抠门"赢"称号"1941年1月,黄克诚被任命为新四军第三师师长兼政治委员,率新四军第三师在苏北抗日。  相似文献   

20.
百花园     
《湘潮》1997,(6)
黄克诚历险在漫长的戎马生涯中,黄克诚没有负过伤,却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1930年7月间,彭德怀指挥红三军团主力在距平江城南20华里的晋坑与国民党何键部交手。战斗开始不久,三纵二支队支队长黄云桥便与部队失去联系。时任支队政委的黄克诚只好一个人指挥作战。敌我混战之中,他发现身后有一支队伍正向他逼近。本来就高度近视的黄克诚,这时由于眼镜片上沾满汗水,视线更加模糊,辨不清对方究竟是什么部队。当他转身迎着那支部队走去时,才模模糊糊看见对方许多黑洞洞的枪口正对着他。他意识到碰到敌人了,便迅速摆手喊道:“别打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