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945年7月黄炎,培等人为国共商谈问6题以私人名义飞赴延,安在延安期间与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作了1多个小时的长谈其中与。毛泽东关于历史上兴亡周期率的对话意义深,远黄炎培返渝后出版的。《延安归来》一书记述了,这次延安之行。  相似文献   

2.
1945年,民主人士黄炎培访问延安,曾与毛泽东讨论历史上改朝换代的周期率问题。他说,历朝历代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然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就放松了,控制力也不免趋于薄弱了。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跳不出这种由盛而衰的周期率。他尖锐地问毛泽东,中共诸君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吗毛泽东回答说:我们已经找到新路,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  相似文献   

3.
以史为鉴知先替。政权兴亡的规律是每一个时代的人民群众和权力阶层都深长思之的问题。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中共三代领导人对之都进行了艰辛探索:毛泽东首开“民主新路”,并以人民为本位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但晚年在民主的形式和实现途径上出现了误区;邓小平总结了毛泽东民主探索的经验教训,初步提出了“民主法治”论;江泽民继承并发展了邓小平的民主思想,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根本破译。  相似文献   

4.
1945年7月,党的“七大”闭幕之后,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在延安接待了从重庆来的黄炎培、傅斯年等六位民主人士。黄炎培对主席讲,一人、一家、一集体、一地方乃至一国,大凡初期都能精神振奋,克服艰难困苦,而往后的日子长了,环境渐好,精神渐退,到风气养成,无法扭转,一部历史总是跳不出这种由盛到衰的“周期率”。他直接向主席问道,  相似文献   

5.
卫继周在《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06年第5期撰文指出:今年早些时候,在《瞭望新闻周刊》上见到一篇文章说:只是在十六大之后,“中国共产党对民主认识”才“上升到关系党的生死存亡高度”。笔者以为,此论实在是低估了党早先对民主的认识水平了。更远的不说,毛泽东在60多年前的“窑洞对”中讲的只有民主,“才不会人亡政息”,就已有了这个意思。毛泽东、黄炎培1945年“窑洞对”中,对克服“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之间,毛泽东作答:“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  相似文献   

6.
毛、黄对话就是1945年7月1日,黄炎培、诸辅成、左舜生、冷遇、傅斯年、章伯钧等六位“国民参政会”参政员访问延安时,黄炎培与毛泽东有关民主的那次对话。为了避免转述所可能出现的谬误,现将黄的原照抄如下。  相似文献   

7.
我国近年来公共权力滥用之普遍,危害结果之严重,令人触目惊心,逐渐使人们清醒地认识到,一切缺乏监督制约的公共权力,必定导致腐败。没有监督就没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关键是要加强对公共权力的监督。一、重温著名的延安对话1 945年7月,党的“七大”闭幕之后,抗日战争即将取得全面胜利的前夕,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在延安接待了从重庆来的黄炎培、傅斯年等六位民主人士。当年,毛泽东同黄炎培有一段关于民主监督问题的闻名于世的对话,近六十年过去了,今天重温起来,仍然是发人深省、振聋发聩的。在谈到中国历史发展规律的时候,黄炎培对主…  相似文献   

8.
闻羽 《今日中国论坛》2008,(11):110-111
毛泽东与黄炎培的“延安窑洞对”脍炙人口,流传甚广,至今已逾一个“甲子”了。当年刚开过中共“七大”,毛泽东很有把握,当面快速应对黄提出的中国历史上“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周期率问题:“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解决了在新世纪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意义重大 ,影响深远。本文想就我学习江泽民总书记这篇重要讲话的体会 ,谈几点意见。一是夺取政权难 ,还是巩固政权难。毛泽东同志与黄炎培先生在延安有过历史兴亡“周期率”的讨论 ,所以我们党在建国初期以一种警觉和面临考验的心情看待夺取全国政权 ,认为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把进北京当成“赶考” ,并惩办“不及格”的刘青山、张子善以儆效尤。后来又通过一系列政治运动的办法来“整党内的阴暗面” ,无论客…  相似文献   

10.
1945年,延安。黄炎培与毛泽东探讨:中国共产党能否找出一条新路,跳出历朝历代“其兴也渤焉,其亡也忽焉”的周期率。毛泽东回答:我们已经找到了这条新路,就是民主。中国共产党人用实践证明:这条新路,开创了一个伟大的时代。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征途上,荆楚儿女沿着这条道路奋勇前进,踏出一串串坚实的足迹。历史的跨越,从“海选”说起 2002年9月前后,大规模的“海选”相继  相似文献   

11.
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1940年回国考察延安.一踏上延安的土地就立即感到民主气息如春风拂面.并深深为共产党人所开辟的一代民主新风所打动.预言“假如更多的人象他们那样刻苦耐劳、埋头苦干.我们中国一定可以成为世界第一强国。”从此.他把拯救民族和国家的希望寄托在了共产党身上。1945年7月,黄炎培访问了延安.也同样为延安边区的民主政治建设成就所感奋.把民族复兴的希望寄托在了共产党身上.并非常赞同毛泽东关于用人民民主新路来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思想。傅作义将军在北平和平解放以后曾经跟毛泽东说过这样的话.他最终之所以下决心起义.不仅仅是因为怕北京这个文化古城被战火摧毁而成为千古罪人.根本的原因是共产党搞民主政治让他心服口服。他同时也给毛泽东留下了这样的话:如果50年后共产党搞民主政治搞得还象今天这么好.他就真的折服了。  相似文献   

12.
朴郎尉 《创造》2009,(1):68-69
毛泽东在回答黄炎培的周期率问题时曾这样说:“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个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相似文献   

13.
浅议历史周期率薛建中1945年7月初,黄炎培等六位国民参政员应邀访问延安,黄炎培在和毛泽东谈话时,第一次提出了历史周期率问题。此后,"周期率"作为一个历史命题便被人们接受了下来。半个世纪过去了,这个命题并没有因时间的流逝而过时,仍然有着很强的警戒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我国近年来一些地方因公共权力滥用造成了相当的危害,其结果之严重,令人触目惊心,逐渐使人们普遍而清醒地认识到,一切缺乏约束的公共权力必定导致腐败,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关键是要加强对公共权力的监督。1945年7月,中共“七大”闭幕之后,抗日战争即将取得全面胜利的前夕,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在延安接待了从重庆来的黄炎培、傅斯年等六位民主人士。当年,毛泽东同黄炎培有一段关于民主监督问题的闻名于世的对话,近六十年过去了,今天重温起来,仍然是发人深省、振聋发聩的。在谈到中国历史发展规律的时候,黄炎培对主席讲,一人、一家、一集体、…  相似文献   

15.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前夕,著名爱国民主人士黄炎培访问延安和毛泽东谈话时,提出了“其兴也渤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问题,并希望中国共产党能跳出历史周期率。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这一问题并没有因时间的流逝而过时,相反,却因现实中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变而发人深省。中国共  相似文献   

16.
民主监督是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之一,中国共产党人历来主张民主监督。1945年,民主人士黄炎培问毛泽东:历史上许多政权“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形成了一种周期率,共产党执政后有没有跳出这个周期率支配的新路?毛泽东答道:“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邓小平在1987年10月13日的一次谈话中就曾明确指出:“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当然也要有监督、有制约”,这是“为了更好地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更加重视民主监督。胡锦涛强调,民主执政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的本质要求。民主执政,就是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7月3日中国新闻网《胡锦涛:完善和扩大党内民主加强对权力监督》)相信随着党内民主监督的不断加强和完善,中国的政治文明进程也会加快其步伐;在奔小康的征程上,人民政协履行民主监督职能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李文海 《传承》2012,(7):79-79
清王朝为什么无法跳出“兴亡周期率”呢?根本原因是由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所决定的。毛泽东同志在讲到中国共产党已经找到“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新路”时,强调的是“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  相似文献   

18.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充分发挥政协的民主监督作用 ,对于保证国家政权的长治久安和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具有重大的意义。一、国家权力监督的必要性1945年7月 ,毛泽东针对黄炎培希望中共能找到一条跳出历代政权“其兴也勃焉 ,其亡也忽焉”周期率的新路 ,指出 :“我们已经找到了跳出这个周期率的新路 ,那就是民主 ,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 ,政府才不敢松懈 ,只有人民起来负责 ,才不会人亡政息”。此言 ,是毛泽东对“国家权力必须接受监督、制约”这一从古至今人类政治思想成果和治国经验的肯定认可 ,又是对民主监督是国家政权稳固发展…  相似文献   

19.
1945年,在延安的窑洞里,民主人士黄炎培曾提出一个如何跳出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焉”的周期率问题。当时,毛泽东满怀信心地回答: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个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人民当家作主,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1211名全国人大代表走进中南海怀仁堂,共商国是。这标志着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面确立,开创了我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  相似文献   

20.
1945年,民主人士黄炎培访问延安,曾与毛泽东讨论历史上改朝换代的周期率问题.他说,历朝历代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然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就放松了,控制力也不免趋于薄弱了.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跳不出这种由盛而衰的周期率.他尖锐地问毛泽东,中共诸君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吗?毛泽东回答说:我们已经找到新路,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中外人士访延纪实>云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348页)毛泽东的回答不仅是他个人的观点,而是代表了中国共产党号召人民革命时作出的政治承诺和自身向往的牢固信念--为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供一种长久的、稳定的、法治化的政治体制.为了这一信念,中国共产党做出了艰苦的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