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朱莹 《学理论》2012,(4):75-76
受全球金融危机和城市推力和农村拉力的双重作用影响,大批农民工失业返乡,这对创新我国社会管理水平既是一个机遇,又是一个挑战。在党的领导下整合社会资源,提升农民工自身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是有效推进当前我国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
李荣荣 《学理论》2012,(19):113-114
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农民工继"民工潮"之后,开始出现返乡现象,农民工返乡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是解决农民工就业和三农问题的有效形式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具有重大意义。从农民工返乡创业这一社会现象入手,对影响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原因、创业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金融危机的发生加剧了返乡青年农民工在城市社会受到的被动排斥,而多年的城市打工生活已高度淡化了返乡青年农民工对乡村社会的认同与归属,返乡青年农民工往往会主动排斥乡村生活,在这种双重排斥的境况下,返乡青年农民工极易成为无"根"的游民,乡村认同与归属的缺失极大地增加了返乡青年农民工的游民化风险。因此,必须加快城镇化建设,加大城镇的吸纳能力,促进返乡青年农民向城镇分流,同时积极引导返乡青年农民工的价值观重塑,重构其乡村社会认同与归属,才能有效防范返乡青年农民工的"游民化"风险。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我国的农民工返乡创业教育情况,从如何发挥基层组织的服务职能视角对湖南省芦溪县的农民工返乡创业情况进行了调研。调查结果表明: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强烈,但由于资金、技术缺乏,加上没有受过系统的创业教育与培训,农民工返乡创业率并不高。根据现状并剖析其原因,从如何发挥大学生村官的服务职能,以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提出了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返乡创业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撑,有利于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和管理民主。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国各地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十分重视农民工返乡创业,但目前农民工的返乡创业仍面临启动资金不足,创业环境不够宽松,农民工自身的文化素质偏低等诸多难题。为此,应通过拓宽融资渠道、优化返乡创业环境、强化培训等措施,加快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步伐。  相似文献   

6.
陈熠  廖玲华 《学理论》2010,(23):19-20
从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直至如今形势的好转,农民工返乡后的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其中以返乡农民工就业适应性为主要问题。因此,试从多样化的农村群体的就业影响因素、农民工就业适应性的影响因素等几个方面,较为详细地概况当前学界有关农民工就业适应性影响因素问题的研究现状,并对此作出简要述评。  相似文献   

7.
后危机时代下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契机与困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2008年武汉市返乡农民工就业安置调研数据,深入探究多次经济波动下农民工返乡创业行为,对经济波动背景下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契机、困境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目前经济形势下仍存在阻碍返乡农民工顺利创业的因素,外部障碍主要表现为扶持政策的适应性不强与产业转移的"粘性",而内部阻力在于企业前景不确定下的高风险、创业行为的随机应对性及返乡民工自身创业能力不足。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背景下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契机、挑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农民工返乡创业和"互联网+"热潮的兴起,返乡农民工基于互联网创业将是一大趋势。各级政府相继出台的多项创业扶持政策、日趋浓厚的"双创"氛围以及迅猛发展的互联网应用给返乡创业农民工带来了新机遇,而地方政策滞后、资金短缺和能力不足又给返乡创业农民工带来了多重挑战。有效推进"互联网+"这一新经济形态下的农民工返乡创业,亟需完善依托互联网平台创业的政策体系、人才支撑体系以及服务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9.
《党政论坛》2009,(10):23-23
重点:密切关注农民工节后返城情况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对中国十大农民工流出省市的调研数据显示,截至2008月11月底,返乡农民工有485万人。而根据国家统计局、农业部的调查,返乡农民工占中国流动就业的农民工总数的5%-7%.目前返乡农民工约在8013万人以上。人保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就业的真正挑战将在春节之后到来.那个时候到底有多少人还会出来打工,将是“一个关键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杨家栋 《学理论》2010,(11):21-22
我国近来出现了部分农民工返乡的情况。农民工返乡产生了农村就业、稳定压力加大等负面效应;但更有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等积极作用。正确对待农民工返乡,应充分认识其积极作用,抓住城乡统筹发展机遇,引导返乡农民工创业,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互联网+背景下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成都平原经济区作为四川省的"五大经济区"之一,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对农民工返乡创业起到带头示范作用。在互联网+背景下,成都平原经济区返乡农民工创造了"鸿雁经济"的回流,带动整个四川经济总量的增长。在农村就近创业,有助于实现农民工的个人价值,有助于推进国家、社会的发展,有助于个人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对中国的就业影响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产生了巨大冲击,使得就业形势发生逆转,在去年底导致大批农民工失去就业岗位提前返乡。(一)农民工提前返乡数量估计  相似文献   

13.
农民工返乡的生命历程——以湖北沟村为表述对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湖北沟村为田野,在生命历程理论的视野下描述了农民工从外出务工至最终返乡的长期过程,并对不同出生组农民工的返乡历程进行了比较分析。在社会系统的宏观结构下,农民工个体依循着年龄的层级在一系列生命事件中不断反思自身角色并重新进行定位。但是由于社会化过程的差异,六七十年代出生的第一代农民工能够顺利地实现角色转换,而80后农民工在返乡过程中的调整却要经历较大的波折。  相似文献   

14.
在农民工大量返乡创业与回归问题上,劳务输出地政府缺乏战略规划,服务意识淡薄,没有承担起相应的政府责任。目前返乡创业陷入政府相关服务不到位、创业资金匮乏、用地难等困境,劳务输出地地方政府必须转变观念,采取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成立市县"返乡创业办公室"等具体措施,建立健全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地方政府责任体系。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状况分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融危机的挑战和2000万农民工返乡以及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使农村老年人的养老形势日益严峻,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在对黑龙江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部分地区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对当前基本情况、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李玉明  廖玲华 《学理论》2010,(23):17-18
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对农民工就业问题研究颇多,理论涵盖经济、社会、心理、人力资本等,从不同学科角度来诠释就业行为,基于此,结合当前一些学者的相关就业指标的研究,分别从经济层面、职业层面、社会层面以及文化心理层面四个维度对返乡农民工就业适应性指标进行简要综述、分析。  相似文献   

17.
李克强总理指出,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必须有产业作为支撑,以产业发展带动人口集中。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相互依存,城镇化建设能够培育创业者,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又能促进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通过加强政策引导、积极营造创业氛围、加大金融税收支持力度、完善商业环境和专业基础设施、开展创业教育与培训,来健全促进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体制,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纪志耿 《学理论》2012,(7):23-24
后金融危机时代农民工返乡创业面临着巨大的机遇,沿海和内地要素比价的深刻变动为四川省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提供了资源性契机,四川等西部地区工业用地的低价格、劳动力低工资带来的低成本、能源和资源的低价格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了强劲支持。  相似文献   

19.
新生代农民工返乡置业动因及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城市和沿海城市挤压与农村的推力双重作用下,返乡置业成了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新现象。在打工城市受住房制度上的排斥和与内地城市买房政策吸引是新生代农民工返乡置业的制度动因;乡土情结及家乡亲情的羁绊是新生代农民工返乡置业的文化动因。由此也给家乡政府带来了社会管理上的机遇与挑战,使他们顺利融入城市,让他们有条件地放弃农村利益,从而实现城乡一体化是政府应该着重考虑的问题,也是学术界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此次农民工大规模返乡虽由国际金融危机引发,但同时又是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农民工大规模返乡并未在根本上改变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总体趋势,但其中反映出的新特点及深层次问题更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