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孙中山总结了中国古代对外开放的历史经验和近代闭关锁国、被迫开放的历史教训,对近代以来初步形成的对外开放思想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孙中山认为,西方各国的兴起都是实行对外开放使然,中国欲求强于世界,必须实行对外开放。孙中山以互助为“开放主义”的理论基础,主张吸收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坚持维护国家主权等基本原则,是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思想的先驱。  相似文献   

2.
彭敏 《党史文苑》2004,(6):18-20
本文从法治思想、宪政理想与司法改革实践三个层面阐述梁启超对中国近代法制的作用与影响,认为梁启超宣传以西方民权学说和民主原则为基础的法治思想与宪政主张是中国近代法制启蒙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改革司法制度、倡导司法独立的主张和实践对于中国法律思想和法制的现代化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1840年以来的近代中国,一直在寻求着摆脱贫弱的出路。在探索中,中国人逐渐转向西方,学习富强和进步的技术和制度,这是一个同时吸收西方思想滋养,寻求和选择信仰的过程。但终因其不能给中国找到真正的出路,而萎缩和丧失了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在近代中国后来居上,成为最有生命力的思想资源,在中国人的反复比较选择中,在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和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对比中,显示出科学性和对中国人的亲和力,最终被确定为中国人民的主流信仰。  相似文献   

4.
蒋国宏 《理论学刊》2014,(1):105-108
张謇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同时也是一位管理思想家。他对近代中国的吏治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并在汲取西方近代管理学说的新鲜元素和对中日两国的吏治状况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阐发了丰富而独特的吏治观点和主张。张謇的吏治思想不仅极大地丰富了中国传统行政管理思想的宝库,而且对今天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也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5.
田田叶 《世纪桥》2012,(11):28-29
林则徐是我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在晚清统治岌岌可危、国家民族面临重大生存危机之时,在经世致用思潮的影响下,林则徐开始以不同于以往的视角看待西方世界,开始思考有效的救国救民方略。他关注现实,注重实效,尝试了解西方、学习西方、变通自己,开始了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步伐。这些行为有着明确的目的性和功利性,即壮大自己而“制夷”,在“制夷”中得以振兴富强。但是,近代经世致用思想是中国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等传统思想的内在发展,作为统治阶级,作为君主专制统治的维护者,林则徐的思想又不可避免处于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框架中,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也有着明显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为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进行了艰苦的理论探索。他考察和研究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和近代西方社会的政治制度、人事制度后,提出了一系列见解与主张,形成了自己的人事思想。  相似文献   

7.
划清学习西方先进东西同崇洋媚外的界限薛宝生学习西方先进东西是我国改革开放政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早在194O年,毛泽东同志就指出,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主张要引进外国的先进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8.
在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的历史转型期,近代知识分子以认知活动和实践活动表达了自己的选择,体现了近代中国社会新陈代谢的必然性,展示了民初中国政治法律思想发展进程的变革主流.激进民主主义者主张用西方法律文化改造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从而建立起新型的法律文化.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下,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以敏锐的目光洞察近代中国法制变革的病灶,进一步推进了政治法律思想观念的更新.  相似文献   

9.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离不开对外来先进文化的吸收。近代以降中国思想文化史之最基本主线,是中国文化吸收西方文化中先进的因子,通过比较和选择。由不自觉到自觉,由被动到主动地创造性转换为当代中国思想文化形态的过程。检讨反思这一过程的经验和教训,是吸收外来文化有利因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一个基本认识前提。一、中西文化冲撞交汇的分期中国自古以来是以强大厚重的文明态势傲立于世界。但到了近代,这个古老的文明已显老态衰颓迹象。西方世界却开始了一场震古烁今的大跃迁。当西方工业文明随着大西…  相似文献   

10.
略论五四时期的东方文化思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玲娟 《理论学刊》2004,13(9):98-100
五四时期的东方文化思潮肇端于“中体西用”论,国粹主义是其重要的思想资源。时代的焦虑和“西方的没落”使得东方文化思潮应运而起。出于对中国近代所走过的西化道路模式的痛切反省,它主张以东方文化之长解西方文化之弊,力图为中国寻求一条超越西方模式的健全的近代化道路。虽然东方文化思潮有着内在理论缺陷,但它在谋求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化的转型方面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宝贵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近代的中国,是一个灾难深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外受帝国主义列强的野蛮侵略,内有封建阶级的残酷统治。从一八四○年鸦片战争失败起,先进的中国人,纷纷寻求救国的真理。可是,他们都没有给中国找到出路。洪秀全是近代中国最早向西方国家寻找革命真理的先进人  相似文献   

12.
高航 《世纪桥》2014,(2):64-65
严复是中国近代逻辑思想史上的第一人,也是近代逻辑史上译介西方逻辑学中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为引进并普及西方逻辑学做了大量工作。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语言学理论为参照,以严译著作典籍为依据,探讨严复是如何跨越中西方的语言文化障碍,实现中国传统逻辑思想与西方逻辑的融合,并对后世逻辑学和其他学术思想产生深刻影响的。  相似文献   

13.
二、孙中山对外开放经济思想渊源孙中山的开放思想是广泛吸取中外各种各样的社会经济思想,随着对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展的认识和对帝国主义本质认识的加深而发展的。首先是从中国近代早期改革派经济思想中取得了丰富营养。封建地主阶级改革派林则徐,于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在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的斗争中,开始认识到中国的军舰、枪炮已“非外夷之敌”。因而主张学习西方国家技术,“制炮必求极利,造舰必求极坚”。(林则徐《密陈夷务不能歇手片》,见  相似文献   

14.
曾晖 《廉政瞭望》2015,(2):29-31
"洋五毛"们帮我们打破对于西方的迷思,又说服更多人纠偏对变革期中国的评价。他们能在"水很深"的国内网络舆论场占据一席之地,能在"五毛"与"公知"的缠斗中异军突起,着实有其过人之处。近代中国人迷信西方,或是对西方的崇拜由来已久。自林则徐、严复"开眼看世界"以来,近170年历史中,中国"有识之士"向西方取经,前赴后继。洋务运动的"师夷长技"、文化激进派全盘西化的主张、向苏联老大哥学习、"走出去引进来"的改革开放……长期以来的"西学东渐",都是基于外强我弱的  相似文献   

15.
郭合芹 《世纪桥》2012,(19):26-2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在提升大学生爱国主义素养教育中意义重大。通过进行历史教学使学生认识和学习传统社会中士大夫经邦济世即经世思想;了解和学习近代先进中国人的爱国思潮;知道近代站在时代前沿的大学生承担了唤起公众责任心的任务;了解学生运动中表现出来的普世性的全球价值观,即近代世界观;了解中国历史中的先进性和落后性;引导学生分析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成因。在引导大学生客观看待中国历史的时候,培养大学生理性爱国的理念。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是先从舰炮练兵术引进,再到制度引进,进而到思想文化更新的变革趋势。中国近代化纲领,就是中国文化进行变革和再建的纲领。它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近代中国反帝反封建之文化革命任务的前半部分,即通过思想文化启蒙从国家、器用观念,向近代国家观念、民族主义、民主意识等的转变,这种历史文化观念的转变是近代中国反帝反封建之文化革命的历史使命所不可或缺的前提和基础。从文化学意义上讲,中国历史实际上是一部文化冲突、整合与发展的历史。  相似文献   

17.
严复对教育革新的倡导及其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平汉 《世纪桥》2002,(6):60-61
严复是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也是一位卓越的教育家。为了寻求国家民族独立、民主和富强,他努力引进西方先进文化,主张“智、力、德”三者兼备的人才观,提出了一系列教育改革的精辟见解,描绘了中国近代教育的科学体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8.
凌志 《党史文苑》2010,(7):43-45
毛泽东对于学习外国的先进科学技术具有丰富而系统的思想。主张首先向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学习,这是由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决定的;最主要的是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学习,因为它们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提出了向外国学习的方法,即不能不加分析不加选择地盲目地照搬照抄。而应该有批判有借鉴地学习。  相似文献   

19.
世界历史进程表明,国家的政治近代化需要一场政治思想领域里以近代国家观念为核心的深刻革命或启蒙。在西方,文艺复兴后思想家们倡导的近代国家学说,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形成起过重大的导向作用。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家族王朝”统治导致近代意义上的国家意识非常淡薄,19世纪后期才逐渐从西方思想家们那里引进了近代国家理论。梁启超、孙中山是对该理论关注较多并着力宣传的人物。受西方启蒙思想家们的影响,他们在天赋人权、人民主权、民主共和、维新国民等近代国家理论方面具有大体相同的认识,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起过不同程度的推动作用。但比较而言,孙中山在各方面表现得要更彻底、更持久、更具先进性,尤其是他提出的政党政治、五权宪法、权能区分、以法治国等主张,大大丰富了近代国家学说,其意义不可低估。本文着重就梁启超、孙中山在近代国家思想的几个重要方面予以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20.
在对待西方文化问题上,毛泽东坚持"洋为中用"的原则,主张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基础上辩证的利用西方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服务.毛泽东有关西方文化的思想对我国当前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