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2010年的世界乱象丛生,乱中生变,乱中求变,深刻反映了21世纪国际战略形势的基本变化趋势。本文根据变与乱相生相克的战略逻辑,通过国际格局与大国关系变化、亚太崛起和国际地缘政治变化、朝鲜半岛乱局、军事安全形势、世界经济变局、中国外交与战略等多种维度,试图对2010年国际战略形势的特点及其变化趋向进行相对全方位的总体认识、分析。文章认为,2010年国际战略形势虽然乱象丛生,但是,变生乱,乱生变,乱因而不一定是坏事。乱与变相生相克正是21世纪国际战略形势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2.
2002年将以国际反恐年而载入史册,国际恐怖与反恐怖斗争步步深入,牵动国际形势方方面面的发展、演变。在恐怖与反恐怖斗争的大背景下,世界乱象环生,但乱中有稳,乱中酿变。 一、恐怖与反恐怖斗争都有发展, 呈长期化趋势 2002年的国际反恐斗争有几个值得注意的特点。第一,反恐斗争由美国主导,大国配合,多数国家参与。国际反恐合作逐步深入,包括全球合作、区  相似文献   

3.
当今乃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海平面急剧上升,高速流动,真伪难辨,大海捞针。但是,"针"依然那么大;数字化阅读超过纸质阅读,致使阅读快餐化、浅表化,"茧房"效应彰显。面对波诡云谲的国际形势,唯有静心、好谋、思危、知彼者方能胜出。2019年的国际形势堪称"世界之乱"。面对这锅粥,默克尔称之为"世界结构四分五裂",布雷默称之为"地缘政治新气候症状"。国际政治"新纸牌屋"的构建,新旧交替,必乱一气。一年前的2019年2月,第55届幕安会主席沃尔夫岗·伊申格尔对时局的表述不失客观:"危机就在于旧世界在死亡,而新世界无法诞生。  相似文献   

4.
环顾当今世界,地缘板块之变、国家转型之痛、发展方式之争、力量重组之显、有效治理之难无不表明,一个全球政治的再平衡时代已然到来。全球主要国家竞相重新审视自身国际环境,积极谋划和实施各自国家安全战略的再平衡,对内进行深层次体制性变革,对外则力求巩固和拓展战略空间,进而"乱中求变、以变促强","变中求稳、稳中求进"。之  相似文献   

5.
2019年拉美15个国家相继爆发了大规模的民众抗议浪潮。有的抗议导致总统辞职、政府垮台;有的抗议引发社会动荡、流血冲突;有的抗议招致全国"宵禁",政府被迫放弃主办重大国际会议。一时间,多国动荡并发,同频共振,乱象丛生,被国际媒体称作"拉美之乱"。"拉美之乱"规模之大、范围之广、影响之深,为最近40年罕见,构成2019年全球乱象的一部分。它既是拉美国家长期积累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矛盾的集中爆发,更反映了百年变局中拉美国家对发展道路的迷茫。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拉美国家希望通过结构性改革,探索出一条适合国情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6.
<正>2009年"国际形势研讨会"于11月21日至22日在北京举行。研讨会的主题是"世界大变革和中国的机遇与挑战"。研讨会由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与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联合举办。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马振岗主持会议,中国国际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国际相互依存的时代,每一个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世界。但是,由于各国具体的历史条件和现实状况不同,各国对外部世界的依存度是不同的。对日本来说,由于其国土面积小、自然资源又极其缺乏,因而对外部世界的依存度是相当大的。然而,这种依存度不是不可以改变的。如果选择的发展战略得当,就会变劣势为优势,降低自身对外部的依存度,提高其他国家对自己的依存度,从而在国际社会中取得主动权。  相似文献   

8.
王正毅 《国际安全研究》2013,(3):3-20,155,156
中国经济崛起是世界体系发展的延续和补充,还是作为一种独特的发展模式对世界体系的终结?这是过去三十多年在国际学术界和国内学术界引起广泛争论的一个学术命题。从世界体系与国家兴衰的关系出发,对世界体系在过去500年形成的三个历史阶段的基本特征进行分析,可以发现:1500-1750/1800年重商主义阶段主要基于"地理大发现"和"殖民主义",1800/1850-1914/1945年的自由主义经济阶段主要基于"工业革命"和"自由贸易",而1945-2030年的混合经济阶段则主要基于"经济全球化"和"制度创新"。在此基础上,"地理大发现"、"国际贸易与金融"、"科学与技术"、"国际制度与机制"是世界体系得以延续500年的四大基本动力。世界体系是过去500年每个国家兴衰的背景,而中国过去30年经济上的成功主要得益于不断融入这个延续至今的"世界体系",所以,中国未来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也主要来自于世界体系以及这个体系对中国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韬光养晦、有所作为"长期指导了中国的对外政策。近些年,世界局势的大变革给中国的对外政策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决定了中国外交必须因时而变,与时俱进,以中国外交的大转型实现中国外交的大发展。中国外交的大转型,是基于国内外历史经验、中国现实发展、国际压力和国际体系变革诉求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而推进的。因此,中国外交的大转型契合国家利益,迎合世界需求,是十分必要的。推进和实现中国外交的大转型,需要在国家领导力、国际合作理念、力量平衡、外交内政协调等方面妥善处理,以使中国外交大转型更加主动,更加系统,更富有成效。  相似文献   

10.
今天的世界,是两类社会,即国际社会与全球社会并存的世界;是两个体系,即主权国家体系与全球体系并存的世界;是两种格局,即国际格局与全球格局并存的世界.其核心是国际体系与全球体系两个体系并存.这种两个体系并存局面使当今世界形势显得纷繁复杂,因而,中国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是历史上任何新兴大国崛起从未遇到过的.我们必须研究两个体系各自的特点、发展趋势及其互动关系,研究它们为世界提供的现实基础,分析我国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来自何方,以便避害趋利,寻求我国外交的着力点,在统筹国内与国际两个大局的同时,统筹国际体系与全球体系两个大局,显示更高的外交智慧和艺术.  相似文献   

11.
当下的世界,正在经历复杂而深刻的历史性变化.究竟如何看待和定义这种"大变局",它是否意味着新的国际战略格局和世界秩序已经形成,国际社会还莫衷一是.笔者认为,判断国际战略格局变迁主要有两个指标,那就是国际主要行为体之问的力量对比和维系国际秩序运转的规制是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这两个层面考察,我们可以看到,冷战结束后形成的"一超多强"格局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一方面,仍没有任何一个大国或国家联盟的综合国力能与美国相匹敌;另一方面,仍没有一套新的国际机制和规则能取代美国所主导的国际规制.  相似文献   

12.
回顾2016年的国际战略形势,世界由于英国通过"脱欧"公投、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叙利亚危机波折不断、恐怖袭击多地泛起等重大事件而显得空前动荡、混乱、不确定。2017年,这些事态将继续发展,冲击效应将进一步释放、扩大。在当前的国际战略中,四大发展趋势日益凸显:多极化将向全新的广度和深度扩展;世界主要战略力量越发紧迫地调整内外战略,努力明确定位,重新厘清优势劣势,力图在未来可能出现的多极格局中谋求有利地位;大国之间的战略博弈将全方位加剧;中国的发展对世界进步的影响持续扩大。这使中国再度面临新形势下如何辩证处理好坚持"韬光养晦"与积极"有所作为"关系这个重大问题的考验。  相似文献   

13.
理论上,"国际体系不是一个静态的实体",它随着国际力量对比、国家间关系和世界政治、经济与安全、战略形势等的变化而不断调整,这种变化、调整累积到一定程度,引起质的飞跃,也就出现所谓国际体系转型.考察国际体系是否出现调整与质的飞跃,是否进入转型轨道,最少要考虑这样几大变量,即:国际主要行为体的力量对比是否出现调整、出现质的变化,并引起国际权力分配和结构的变化?世界领导权是否开始了"周期性转移"过程?原有国际制度(或说国际机制、体制)是否开始发生重大调整?以这些变量来理解G20会议和G20集团的崛起,那种认为国际体系步人新一轮转型轨道的观点是有道理的.  相似文献   

14.
一、前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注发展中国家贫困问题的国外学术界和国际机构已从单纯强调"增长",转而重视"益贫式增长(pro-poor growth)"."益贫式增长"关注增长、贫困和不平等三者间的相互关系,这一术语最早出现在1997年英国的国际发展白皮书、1999年亚洲开发银行(ADB)的报告以及世界银行的世界发展报告中.亚洲开发银行较早给出相关定义,认为"如果增长是吸收劳动(labor absorbing),并伴随着有助于降低不平等、为穷人增加收入和创造就业的政策,特别是,如果增长有助于妇女以及其他传统上被排除在增长及其成果分享之外的群体,则这种增长就是益贫式的"①.  相似文献   

15.
新冠疫情对国际关系的严重冲击需要超越西方主流国际关系理论的新阐释。基于权力具有超物质性的新认知,"复合冲突论"认为国际冲突是权力、制度、观念三者竞争效应叠加的产物,冷战亦不例外。2018年开始的中美贸易战,既是中美关于经济议题的权力竞争,也是关于"中国模式"和"美国模式"的制度竞争,因而实际上成为了美国对华"新冷战"的前奏曲。不仅如此,中美关于国际贸易体系改革的分歧,也呈现出美国联合西方盟友共同围堵"中国模式"的核心特征,从而凸显出中西方之间制度竞争的底色,因而成为了美国对华"新冷战"国际总动员的一个重要抓手。2020年暴发的新冠疫情危机,不仅骤然加剧了中美业已存在的权力竞争,而且还因不同抗疫模式的制度竞争而剧烈地冲击了中美关系,因而成为美国加速对华发动"新冷战"攻势的突破口。"自由/专制"和"先进/落后"的这种西方认知世界的"二元对立"框架,不仅塑造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审视新冠疫情和中国角色的叙事模式,而且还因这种叙事模式受到冲击而进一步强化了西方世界对中国的敌意,因而成为了美国决意对华发动"新冷战"的文化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16.
当前国际金融经济危机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以来,国际金融经济危机恶性循环,呈现"乱、糟、难"特点,前景异常不确定.全球金融形势持续恶化,世界经济加速衰退,国际贸易与投资双双萎缩,世界陷入战后最严重的危机,影响深远,不确定性极大.首先,全球金融徘徊于黑暗隧道中,但类似华尔街金融风暴的第二波危机不会爆发.  相似文献   

17.
有关卢旺达国际刑事法庭的合法性争论由来已久,主要涉及三大问题,即卢旺达局势是否构成对国际和平的威胁;联合国安理会是否有权设立国际刑事司法机构;国际刑事审判是否侵犯了卢旺达国家主权.卢旺达国际刑事法庭审判庭认为,只有安理会才能决定对和平的威胁是否存在,以及何时不复存在,故安理会关于1994年卢旺达局势对国际和平构成威胁的认定是合法的;而根据<联合国宪章>第七章规定,安理会有权决定设立国际刑事法庭,审判国际犯罪,维护世界和平;由于卢旺达提出了成立国际刑事法庭的动议,按照"不得自食其言"原则,卢旺达政府的反对不能对抗安理会决议.所以,卢旺达国际刑事法庭的成立是合法的.  相似文献   

18.
中印俄三个国家都是后冷战时代国际政治棋局上的"棋手",出于国家利益的共同追求和国际战略目标的一致,上述三国在各个领域加强了合作.这种合作不仅符合中印俄的国家利益.而且有利于地区稳定和世界和平.在中印俄三边关系中,具有代表性的是能源领域的合作.  相似文献   

19.
当今国际体系正经历深刻转型,基辛格称其为"四百年未有之变局",并非虚言.哈斯的"无极时代"、梅德韦杰夫的"多极化时代"、萨科齐的"相对大国时代"等等说法,虽是站在不同立场和角度定位"新时代",但都说明对于时代之变与体系之变,各国都深有体悟并开始全力应对.  相似文献   

20.
2000年的世界军事形势表现为总体缓和、局部动荡;"新干涉主义"有所抬头;"新军事革命"悄然兴起.这无疑将会对国际军备控制与裁军领域产生消极影响,给下世纪的世界和平与发展进程投下浓重的阴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