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诗人莎士比亚的名著《哈姆雷特》,留给世人无尽的遐想和审美冲撞.没有哪位读者的想象不激荡灵魂,  相似文献   

2.
阅读丽江     
旅行,是对一个地方进行的丈量,有时用脚,更多的时候是用心。所以,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行者心中同样有一千个丽江。  相似文献   

3.
<正>“一千个读者眼中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司马光在每个人的心目中也有不同的形象。他是砸缸救人的神童,也是训子以俭的严父;他是刚正不阿的重臣,也是学识渊博的大儒;他与王安石政见不同,两人却被后世合称为“北宋政治双星”……他就像一颗棱角分明的钻石,让后人从不同的角度得到不同的警示与启迪——这正是司马光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4.
记者:祝教授,您好!您的著作《中国共产党人的党性与党性修养》自去年出版后,特别受读者欢迎,今年又出了增订版。您写这本书的初衷是什么?祝灵君:前年,中央党校师资班学员向我提出一个问题:一千个党校教员就有一千个关于党性、党性修养概念的解释,  相似文献   

5.
<正>前些日子热播的电视剧《狂飙》圈粉无数,所引发的公共话题已然超出一部电视剧的承载力。在这个众声喧哗的注意力经济时代,似乎一切都会转瞬即逝,但对于任何一部经典的文艺作品来说,最终沉淀下来的还是作品本身。正如一千个读者眼中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观众喜欢《狂飙》各有各的理由。也许是因为它像《人民的名义》一样,是近年来扫黑除恶题材中少有的大尺度;也许是因为剧中融入了诸多深受人们喜爱的类型片元素;也许是因为全剧不只主角,几乎所有演员的表现都堪称完美。就我个人来说,  相似文献   

6.
接受美学的诞生有其特定的背景,它促使西方文论从"文本中心论"转向"读者中心论",凸显读者的主体性地位。"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话语权逐渐削弱,传播受众的思维方式逐渐转变,网络舆情监测引导的难度逐渐增大。借鉴接受美学理论,高校新媒体运用与管理应突显"读者中心",更新运用理念;审视"期待视野",革新教育内容;呈现"召唤结构",创新管理方法;关注"审美经验",强化接受效果,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当代党员》2014,(6):7-7
读者是媒体的服务对象,也是信息传播的起点和归宿。要使读者与媒体之间产生心理契合,提高接受信息的有效性,媒体就必须贴近读者的心灵。《当代党员》杂志2014年第1、2期的“心灵沟通”栏目,就是一个紧贴读者的关注点和需求点,能与读者心灵沟通、心理互动的好栏目。  相似文献   

8.
王铁宏 《党史博采》2008,(11):33-33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J.LFreedman)和弗雷泽(S.C.Fraser)1966年在做无压力屈从——登门槛技术的现场实验中提出:一个人接受了低层次的要求后,适当引导,往往会逐渐接受更高层次的要求,这就是“门槛效应”。心理学家丁奈(R.B.Cialdini)还发现,当人们拒绝接受一个较小的要求后,认知上的不协调会驱使他们建立新的平衡,因而容易接受一个较小的要求。当小要求与大要求有明显联系,且紧跟在大要求之后提出时,人们更容易接受这个小要求。  相似文献   

9.
沈逸莹 《世纪桥》2011,(13):147-148
信息时代,网络的兴起、多媒体的发展给人们阅读生活带来了多元化的选择,阅读指导成为新时代图书馆面临的重要课题。科学全面的阅读指导必须既符合阅读规律和读者身心发展,又能对读者阅读行之有效的影响,也就是说必须能满足读者的期待视野,同时产生审美距离。运用接受美学思想,以读者为核心,重视读者的主体作用,从受众角度出发进行指导对图书馆开展阅读指导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党课》2011,(3):116-117
所谓信息焦虑症,是由于人们吸收过多信息、给大脑造成负担形成的。人如果在短时间内接受过多而繁杂的信息,大脑中枢来不及分解消化,便会造成一系列的自我强迫和紧张,被称为“信息焦虑症”。  相似文献   

11.
《党建文汇》2013,(10):37-37
家住悉尼、55岁的阿伯特不久前刚丢了工作.可他看上去并没有因此而烦恼.对阿伯特来说.55岁的确是一个尴尬的年龄.还不能领取养老金(65岁),这就意味着他要重新找工作或接受再教育。当然,他的生活不会成问题。  相似文献   

12.
信息社会的今天,新闻早巳是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社会进步,媒体对信息传输的科技手段也在不断进步,发布信息越来越迅捷,越来越丰富。这逼迫媒体所发布的新闻必须通过创新创优来吸引读者的眼球。如何创新创优呢?  相似文献   

13.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输性与渗透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遵从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这就决定了它具有灌输性和渗透性两个特点。灌输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用科学的理论占领人们的思想阵地,体现的是"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渗透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要与日常的业务和管理工作一起来开展,用人们能够接受的方式来进行,体现的是"如何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4.
接受是教育的重要环节。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接受具有以下特点:接受主体具有选择性和反复性,接受客体具有特殊性,接受环境具有复杂性,接受中介具有差异性。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接受心理效应发生具有独特的机制,从信息一注意一感知一思维一整合和记忆到接受与强化。这一机制对教育者具有如下启示:引起接受主体的注意,促发接受主体的感知效应,激活接受主体的思维,引发接受主体的联想,不断唤醒接受主体的记忆。  相似文献   

15.
接受美学理论强调读者在文学阅读中的主体地位,文本的"未定性"呼唤隐在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充实和再创造文本。从接受美学理论视角探究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全过程,不仅能够提升大学生主体的接受度,而且能够不断优化教学效果。当前,高校教师要通过优化教育理念、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发现和培养隐在读者等途径不断提升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正大部分人认为互联网是一股向善的力量。尽管如此,对互联网的质疑声也一直存在。互联网对政治的影响是异常模糊的。传统的政治运动需要领袖,而这往往是网络活动家所排斥的,因为他们视自己的运动为纯草根运动。大部分由互联网推动的骚乱由于缺少可行的战略和明确的方向,很快就消散了。尽管数字媒体提供了多样化的信息、便捷的信息获取渠道和评论机会,但它们鼓励人们只接受符合既有观念的信息和评论。传统媒体呈现给读者的是经过平衡处理后的报道,数字媒体则可能助长政治的两极分化。与此同时,  相似文献   

17.
肖登辉 《学习月刊》2010,(19):21-22
自计算机网络诞生以来.它对人类文明进步和生活品质提高的贡献不言而喻.俨然已成为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独特的超越空间限制的信息交流与资源共享性成为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相互交往的媒介,从而形成一个虚拟的“人类社会”。如今这个媒介已经使网络虚拟世界日益趋近现实世界.由此也就不可避免地带来了现实生活中所存在的种种治安问题.  相似文献   

18.
国内美学界对美术作品的接受问题的研究较为薄弱,既有的研究成果停留于对美术接受的理想状态进行抽象研究,偏离大多数普通接受者的接受实践。从接受美学视角对美术接受进行研究,硌须清醒地意识到原真美术作品与照相复制品的距离,以及由此而来的两种接受状态的差异。就目前国内学界的情形而言,拓展对接受者面对“失真”的美术复制品这种接受状态的研究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9.
军旅作家涂学能新作《开国大阅兵》,在共和国即将迎来60周年华诞之际.由中共党史出版社正式出版.呈现在广大读者面前。诚如作者所言.这是献给祖国生日的礼物。作为本书的责任编辑.我们可以说是先睹为快的最早读者。在此不揣浅陋,就编辑和阅读中的一些感受、认识,与更多读者分享.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20.
职业学校学生大多是初中毕业生.是在高中生的年龄接受着专业技术的教育。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在形成时期。需要教育者用心去引导。当前,受经济全球化浪潮和网络信息的影响,文化的封闭、一元状况已不复存在。因此,职业学校的形势与政策教育者应针对学生思想特点。帮助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认清国内外形势.在多元文化相互交融的环境中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