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邢岩  郭敬波 《证据科学》2003,10(2):120-122
<刑事诉讼法>第119条规定:"为了查明案情,需要解决案件中某些专门性问题的时候, 应当指派、聘请有专门知识的人进行鉴定."人身伤害案件中伤者的伤情是确定案件性质和对致害人定罪量刑的主要证据.但由于我国目前证据立法滞后,鉴定标准不完善,导致鉴定结论变更率较大,采信错误鉴定致错拘、错捕、错判的情况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2.
郭敬波 《法学杂志》2001,22(6):47-49
刑诉法第 1 1 9条规定 :“为了查明案情 ,需要解决案件中某些专门性问题的时候 ,应当指派、聘请有专门知识的人进行鉴定。”在司法实践中鉴定结论是否科学直接关系到案件的性质 ,特别是人身伤害案件更是把伤者的损伤程度作为定罪、量刑的主要证据。但由于我国目前证据立法滞后 ,有关鉴定标准和程序不完善等原因 ,导致鉴定结论变更率较大 ,使采信错误鉴定致错拘、错捕、错判时有发生。一、鉴定结论变更原因鉴定结论变更原因除了鉴定人违法违纪、鉴定人业务素质不高出现检查诊断错误及引用标准不当外 ,还有不可避免的原因和立法不完善等因素。…  相似文献   

3.
刑事赔偿回避的范围王建中《国家赔偿法》对刑事赔偿的程序问题作了原则规定。在实施《国家赔偿法》的具体办案程序中,必然要涉及到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即回避问题。在办理错拘、错捕、错判刑事赔偿案件中,坚持严格的回避制度是保障请求赔偿得到及时、正确处理的必要措...  相似文献   

4.
余谍 《法制与社会》2014,(14):131-132,141
本文从一盗窃案件中存在错误的指印鉴定说起,由正反两方面揭示指纹鉴定本身的积极作用及存在的问题。在绝大部分案件中,指纹鉴定作为唯一定罪证据是可行的,但基于对冤假错案的防范而采用"暂时"不采信指纹鉴定作为盗窃案孤证的意见。  相似文献   

5.
王巍 《法制与社会》2013,(9):106-107
2013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刑诉法全面实施,新刑诉法在证据种类、证据采信、非法证据排除等多方面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在此基础上,新刑诉法的实施给司法机关搜集、采信证据、审查起诉案件等刑事司法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研究近三年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商标侵权类案件①,总结出此类案件中普遍存在一关键问题——假冒注册商标鉴定及价格鉴定的采信与法律适用问题。为了给今后此类案件侦破、公诉与审判提出经验和总结,以便理论和实践参考,笔者结合办案实践,对商标侵权鉴定的相关问题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6.
首云翠 《法制与社会》2011,(26):140-141
在审判实践中,越来越多的当事人为向法庭提供充分的证据,自行委托鉴定机构做了鉴定,并作为证据向法庭提交,对这种自行单方委托的鉴定结论应当如何采信,一直是实务界存在争议的问题。证据的采信往往直接导致事实的认定,而事实认定不仅是个案审判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导致错误裁判的主要原因。因此,剖析单方鉴定结论的采信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司法会计鉴定在诉讼活动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司法会计鉴定属司法鉴定,司法会计鉴定结论是法定证据之一,在人民法院受理诉讼案件的审理或执行案件的执行中被广泛采信。司法人员特别是审判人员在采信司法会计鉴定结论时,需要明确采信目的,关注司法会计鉴定结论成立的特定时点、采信基本假设和采信原则。作者通过采信司法会计鉴定结论的典型案例,进一步阐明观点。 自愿接受人民法院委托的社会鉴定机构或鉴定人有义务在庭审中作证、接受质证(答辩),采取正确的方式方法可以为司法人员特别是审判人员实现采信目的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8.
随着佘祥林、杜赔武等冤案的昭雪.受害人纷纷获得刑事赔偿。刑事赔偿因此更加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那么,被错拘、错捕、错判后怎样申请刑事赔偿呢?这里向你介绍有关知识:  相似文献   

9.
逮捕作为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有着不同于立案和起诉的证据标准。但捕后证据变化导致案件结果不起诉,不得不对逮捕环节进行重新审视和考查。本文通过一件不诉案例入手,剖析审查逮捕环节应当重点注意的几个问题,以提高办案质量,降低捕后不诉率。  相似文献   

10.
错判案件是刑事司法赔偿的主要内容之一,目前,在刑事司法赔偿案件中居于突出的地位。由于国家赔偿法规定的赔偿范围的有限性和模糊性,在司法实务中存在很大的争议,理论上对一部分错判案件是否应纳入赔偿范围也众说纷纭。加之错判案件的刑事司法赔偿问题比较复杂,涉及的内容也非常多,故笔者仅选其中几个比较突出且争议较大的问题加以论述和分析。一、错判案件的范围及各国立法例。错判案件,通常应指错误判决的案件。广义的错判案件是指对案件的判决存在事实上的错误,即把本来无罪的判成有罪,有罪的判成无罪,把轻罪判重罪,重罪判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