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金钱琐谈     
在当前商品社会中,金钱是人们进行商品交换的工具,是人们生活赖以维持的血脉。没有金钱,人们衣食住行就没有着落,因此就寸步难行。但是,如何对待金钱,又是两种世界观的分水岭,是思想纯洁还是龌龊,品德高尚还是卑鄙的试金石。如何挣钱,如何花钱,大有讲究,大有学问。能挣钱,会花钱,那是真本事,有能耐。党的十六大,为我们描绘了全面奔小康的宏伟蓝图,因此,不管你是经商、经营企业,不管你是搞科研、搞发明创造,也不管你是搞种植、搞养殖,只要凭自己的聪明才智、高超技艺、出色的工作发家致富,都是天经地义的事,不必像极左时那样谈“钱”而色变。不仅能挣,而且会花,要提高自己物质生活的档次,提高自己精神生活的品位,使自己生活得更舒适,更幸福,目前  相似文献   

2.
财富不愿外露与美国富人们不一样,法国富人们不太愿意谈论自己的财富,尤其是不想公开自己的财富数字。富人们不愿让传媒采访,对自己的财富组成也毫不展示透明度。这种习惯与法国人重视自己私生活的秘密有关,但更与法国文化的重价值、轻金钱,重精神、轻物质的传统有关。长期来法国人在社会生活中看重个人发展、个人自由,衡量工作与事业的成功也将价值放在金钱之前。因此,唯利是图、赤裸裸的拜金主义受人鄙视。近10年来,这一风气逐渐有所变化,这也是经济危机促使人们的心态发生的变化。但即使是今天,人们也还未把金钱放在第一位。最近一项民意测验表明,占多数的法国人(59%)认为人的价值重于金钱。而认为金钱价值优于一切者只占6%左右。因此,具体了解、揭示法国富人们的状况是颇不容易的事。当然,达里还有一个税务的问题:法国是一个福利国家,因此税务很重,而拉丁民族始终讨厌政府的税务。因此就产生  相似文献   

3.
构建和谐校园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是学校各主体之间利益关系的协调。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利益是唯物史观的基本范畴。人们对物质、精神、生活条件的直接需要,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保持社会和谐,必须对不同群体的利益加以协调、整合。就职业院校而言,党的组织对此负有责任,不断探索和改进协调利益矛盾的办法和方式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唐汶 《党政论坛》2008,(16):49-49
现代人之所以不能拥有此刻的、美好的生活,主要是因为我们总是担心时间不够,就像我们总是觉得钱不够一样。学习享受已经拥有的时间、金钱与爱是我们最重要的一课。可悲的是,我们许多人总是在推迟我们的快乐——无限期地推迟。我们总在说服自己:“有朝一日我会快乐的。”我们告诉自己,  相似文献   

5.
现代人之所以不能拥有此刻的、美好的生活,主要是因为我们总是担心时间不够,就像我们总是觉得钱不够一样。学习享受已经拥有的时间、金钱与爱是我们最重要的一课。可悲的是,我们许多人总是在推迟我们的快乐——无限期地推迟。  相似文献   

6.
钱的哲学     
有位作家曾这样妙论金钱与苦乐:口袋里无钱,心里也无钱,这样的人不算苦;口袋里无钱,存折里无钱,但心里装满钱,这样的人最苦;口袋里有钱,银行里有钱,但心中无钱,此为大福。这样的妙语读来让人如醍醐灌顶,心胸豁然开阔。“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钱可以买衣食住行,钱可以求医问药,钱可以送子女上学,钱可以做人情。因此,人生在世,谁也逃脱不了钱字。但是,一个人对待金钱的态度,怎样去挣钱?如何处置满钵的钱?又折射出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的人对金钱看得过重,沦落为金钱的奴隶,他们终日为钱而忙、为钱而累,一切…  相似文献   

7.
自2001年12月11日开始,我国已经正式成为世贸组织的一员。现在有人认为,一旦入世,我们过去所推崇的思想道德建设、两个文明建设等就已成为陈迹,变得不重要了,现在我们一切工作的重点就是一个字──钱,与钱无关的事包括思想道德建设都谈不上与WTO接轨。这种看法是错误的。经济学家厉以宁先生提出过一个观点:钱是一种很单一的物质形式,而经济则在包含了钱的同时,还包含人的思想、观念和社会风貌,更包括了人文环境、道德标准和文明程度。从已加入世贸组织的一百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情况来看,各家的政治环境、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8.
试论理想与金钱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在1985年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讲:“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怎样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呢?一靠理想,二靠纪律。组织起来就有力量。没有理想,没有纪律,就会像旧中国那样一盘散沙,那我们的革命怎么能够成功?我们的建设怎么能够成功?现在有一些值得注意的现象,就是没有理想,没有纪律的表现,比如说,一切向钱看”。邓小平的告诫,切中时弊。当前社会上出现的腐败现象往往与“一切向钱看”有关。因而树立远大理想、正确处理理想与金钱的关系,就成了我们学习邓小平理论的重要课题之一。理想与金钱,实际上讲的就是理想与物质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桑德尔的新著《钱不该买什么》,是一部抨击金钱至上的书。他指出,在“钱几乎可以买到一切”的社会里,金钱侵入了一些它不该主导的领域,导致了市场挤走道德,金钱大获全胜。他举例说,美国加州只需82美元,就可以在坐牢时选择安静的牢房:电视宣传:“50万美元的投资可以换一张美国绿卡”;出门堵车时,“进入快速车道,只要8美元”。而在中国,  相似文献   

10.
潜水员,是指那些潜入水底,摸清底细、情况的工作人员。  “潜水员”的特点是身入,不仅是心入。  “三句话不离本行”,谈到“潜水员”,自然就想到我们政工干部,也应该当“潜水员”,像“潜水员”那样深入得下去,深入到基层,深入到群众中,了解职工思想上的各种想法、看法,职工中有什么难点问题需要领导解决,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做出自己的贡献。  改革开放,利益格局、利益关系大调整,新旧观念碰撞越来越激烈,新旧文化的抗争越来越激烈,群众中新旧生活方式的对撞越来越激烈,新旧体制的对抗越来越激烈,加上群众个…  相似文献   

11.
马德 《党政论坛》2013,(24):31-31
生活中有一种慌乱就是,你不是一个喜欢金钱和权力的人,可偏偏有一笔钱和一个位置摆在了你面前。  相似文献   

12.
我知道,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已经挤压得世俗的人们不堪其累,除了钱之外,人还应该追求点什么。在这个欲望消费逻辑当道的时代,灵魂的放逐使许多人似无头苍蝇,失去了生活的意义和目标。也许黑格尔的话是对的,“存在即合理”。我们也许没必要在这个物欲的时代为人们的精神空虚担一份无望的惆怅和多情的感喟。但我还是想提醒“娱乐至死”的人们:当价值不再,一切只剩下欲望时,生命会变成怎样?  相似文献   

13.
利益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社会现象,追求利益是人类一切社会活动的动因。利益问题一直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核心问题,人类的全部社会活动都与利益密切相关,人们的全部社会关系,都是建立在利益关系的基础之上的。改革实际上就是社会利益再分配的过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实质上就是利益分化和实现利益关系和谐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利益分化成为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鲜明特点。和谐社会的构建与利益分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利益分化时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问题是实现人们利益关系和谐的问题,利益和谐是社会和谐的本质。  相似文献   

14.
精神的突围     
常说真正的生活在别处,但实际上人们的生活大多被束缚在原地。对于现代人,说到底,是被围困感的问题。就像不动声色的尘埃会默默地消蚀明镜的光洁,充满惯性的日常生活在浑然不觉中就麻木了我们自由翔泳的精神舟楫。如果你无意或者说是根本无法与此刻的一切达成和解,那...  相似文献   

15.
古耜 《各界》2010,(10):28-31
与一些作家文人自恃风雅清高,称金钱为俗物有所不同,身为大作家、大文人的鲁迅,偏偏对金钱表现出了足够的理解与重视。如众所知,先生的日记多罗列生活琐事以备忘,而其中就每每写到某月某日因何人何事收入多少、支出多少,可见钱在先生心目中并非无关紧要。先生的杂文、演讲、书信等,更是常常涉及与钱相关的话题,有时甚至毫不隐晦地强调金钱对于人生的重要作用。请看先生在著名演讲《娜拉走后怎样》中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怎样理解做计划要量力而行杨勇目前社会上有些人认为,我们山西省上的几个重大项目,如太旧公路、引黄工程、阳城电厂等等,摊子铺得太大了,战线拉得太长了,应该是有多少钱办多少钱的事,应当量力而行。我认为有多少钱办多少钱的事和量力而行,两者的涵义和内容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7.
追求什么样的富裕?似乎是每个人都能说出点道理的问题,但从时下的某些求富之道来看,着实有一些人陷入了误区。一日追求金钱为富。一大教”、“大亨”这类旧时的俚语黑话,已经成为他们眼中“富裕”者的专用语。似乎一旦拥有了大量的金钱,就被纳入富裕者的行列。南方流传的“一万两万贫困户,十万八万刚起步”之类的民谣,就明白无误地传递着以代为艺的富裕观。由于把钱看成是富裕的全部,不少人把对富裕的渴望换算成对金钱的力狂追求。为了钱可以出卖灵魂肉体,不顾起码的礼义廉耻;为了钱可以造假贩议,不惜残害消费者的性命;为了钱可…  相似文献   

18.
金钱与道德     
谈金钱,谈拜金主义,不能不谈道德。金钱与道德密切关联在任何社会形态中,只要存在着金钱,它就与道德密切关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二者的联系更加紧密。金钱并不排斥道德,钱来钱去都离不开道德的  相似文献   

19.
金钱在当今社会中扮演者十分重要的角色,以前只能标价商品的金钱货币现在已经成了可以量化社会生活的东西,人们对金钱的崇拜和占有的欲望十分强烈。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本是可以进行一种自由自觉和有创造性的活动,然而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造成的人与自身本质的异化,使得人们崇拜金钱,追求物质享受,使金钱成了衡量社会生活的尺度。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分析社会生活的金钱式量化的基础上,指出人们不应该成为金钱的奴隶,而应该学会马克思的金钱观来实现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在社会主义社会阶段积极扬弃人的异化,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20.
《瞭望》1986,(46)
我们的农村工作,总起来看,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还是八个字,叫做深入改革,增加投入。前一个是增加农村经济活力,后一个是增加农村经济后劲。过去我们许多投入,尤其是劳动投入,无效的很多。改革和投入是有联系的,只讲投入,不讲改革不行。而且投入也得改革,用钱也得改革,要尽可能地借助于农村自己的力量,国家在一定限度内给予财政支持。不论群众的钱,国家的钱,怎么花?这个问题大得很,都要有改革的精神。办什么事情都要有两三种办法,选择一种最好的办法。每花一个钱,尽可能地论证清楚,究竟干什么?用在什么方面最有效?所以改革是贯穿一切方面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