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4 毫秒
1.
艰苦奋斗是一种生活状态或者说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精神境界、品德和作风。它有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的内容。简单说一是“艰苦”,二是“奋斗”。胡锦涛同志2002年12月在参观西柏坡时强调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  相似文献   

2.
倡廉者兴     
腐败者亡,倡廉者兴.这是一条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纵观我国几千年的历史,腐败与反腐败的斗争贯穿始终,凡是反腐败成功的朝代,必然兴盛;凡是腐败的朝代,必然灭亡.隋炀帝因“为主贪而丧其国”,“为官贪”而“丧其身”,成为腐败亡国的教训,唐太宗施反腐举措,裁并机构,鼓励农耕,革新政治,出现“贞观之治”的盛世,从正反两个方面证实了“腐败”与“廉洁”关系到一个国家政权的盛衰存亡.目前.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开展反腐败斗争的部署.纪委、监察部门相继出台了反腐败的措施,深得党心民心.  相似文献   

3.
实践“三个代表”,弘扬艰苦奋斗精神,要求我们在思想政治上把“甘于清贫,乐于奉献,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作为安身立命之本。这里,必须在俭与奢的问题上分清是非、善恶、美丑、荣辱,澄清在思想上的一些模糊认识。一是要澄清“过时论”。有些人错误地把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看成是“古板迂腐”,把讲排场、比阔气当作时髦、潇洒。事实上,艰苦奋斗是一种永恒的精神。即使将来我们进入更高级的社会形态,物质财富极大丰富,同样需要我们继续弘扬艰苦奋斗精神,更何况我们现在还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二是要澄清“影响发展论”…  相似文献   

4.
少年斥奸     
边鸿基  杨自明 《求贤》2007,(2):45-45
浩如烟海的朝代史、人物传记,记载了各个朝代的兴衰。从众多历史的碎片中,我们不难验证一个结论:凡是有作为的开明君主,必定是虚杯若谷,善于纳谏,从各种不同意见中提炼治国安邦的良策。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指出:在经济得到可喜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的情况下,我们“应该保持艰苦奋斗的传统。坚持这个传统,才能抗住腐败现象。”(《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90页)这是邓小平高瞻远瞩,总揽全局,对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告诫。但是,令人遗憾的是,现在社会上盛刮着一股奢侈之风。人们之间摆阔气、讲排场、图享受、比风光,似乎成了一种时髦。谁越是一掷千金,挥霍无度,谁就越“荣耀”,越有“英雄”味;相反,谁如果花钱有度,不大手大脚,谁就似乎无能或小气。在这种荣辱观驱使下,一些人花钱不顾家  相似文献   

6.
徐磊 《发展论坛》2003,(11):65-65
艰苦奋斗的内涵十分丰富,不仅有“艰苦”的含义,更有“奋斗”的要求,它强调精神上要振奋,思想上要刻苦,顽强拼搏,永不言败。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很关键的一点是不仅要把艰苦奋斗作为一种生活观来看待,作为一种工作观来落实,更要作为一种思想观来实践。胡锦涛同志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指出:“艰苦奋斗既是我们必须大力弘扬的工作作风,又是我们必须大力弘扬的思想作风,是共产党人应有的政治品质。”牢记“两个务必”,实践“三个代表”,必须大力提倡思想上的艰苦奋斗,以坚定的决心、有效的措施和与时俱进的精神,使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思…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越是有培养前途的干部,越要放到艰苦环境中去”。艰苦奋斗既是一种精神状态,更是一种实践要求。党员干部要在艰苦奋斗中磨砺成长,  相似文献   

8.
·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既是“三个代表”的题中应有之义和基本要求,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途径和基本措施。一、艰苦奋斗贯穿于党80年忠实实践“三个代表”的光辉历程中国共产党80年的奋斗历程,是忠实实践“三个代表”的80年。在不断实践“三个代表”的80年中,我们党始终坚持和发扬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党在异常艰难的初创时期,坚持做到官兵一致,军民平等,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使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长征途中,党领导的红军就是凭着不怕苦…  相似文献   

9.
林炎志 《新长征》2007,(12):25-27
艰苦奋斗作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行为品质,是远大理想和顽强意志有机统一的精神,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的保障,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但是,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快乐教育”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津津乐道,有些人开始认为艰苦奋斗已经过时了,个别人甚至想用“快乐教育”取而代之。这种思想应引起我们重视。历史证明,一切人才的成长之路,成就一切事业的必经之路,无不是艰苦奋斗之路。  相似文献   

10.
余劲东 《党建文汇》2014,(12):46-46
在朝代更替之际,前朝臣子的选择不外乎三种:一是“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一是隐姓埋名、远离政治;最后一种便是入仕新朝。就元明之际而言,入仕新朝的官员有主动和被动之分。  相似文献   

11.
呼唤政德     
呼唤政德张述华现在,评价干部、提拔领导,时兴看重“政绩”,却往往轻视或忽略对“政德”的考核,这种“一好遮百丑”的观点实在是一种偏向。看重政绩应当说无可非议。一般地说,政绩是干部带领广大群众,通过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艰苦奋斗,苦干实干,创造出...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同志指出:“在新形势下,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特别重要。”为什么经济发展了,生活条件改善了,还要提倡艰苦奋斗呢?其一,艰苦奋斗辆神是我们申华民住的传统美福,也是我们党的政治本色。艰苦奋斗精神,就其本质意义上讲,是一种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克勤克俭、吃苦耐劳、坚韧不拔、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风貌,是民族振兴的强大动力。无数事实证明,民族振兴大业,不仅取决于指导路线、方针的正确,而且取决于这个民族是不是具有艰苦奋斗的精神。我们党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并依靠这种力量的支持,才战胜…  相似文献   

13.
劳佐 《党课》2007,(5):26-26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常把艰苦奋斗简单地理解为“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其实,艰苦奋斗更多的时候反映的是一种精神和价值理念。艰苦奋斗作风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倡导和培育的优良作风,是无产阶级政党世界观和政治本色的外在表现,也是战胜敌人、克服困难,取得革命和建设胜利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两年徘徊的局面,开始全面纠正“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解决了近对年没有解决好的工作重点转移问题,把全党带到向“四个现代化”进军的新的历史时期,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一、徘徊中前进的局面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后,党和国家面临着十年内乱带来的严重困难的局面。华国锋代表中央提出抓纲治国战略决策的同时,提出了“两个凡是”的错误主张,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要坚决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要始终不渝地遵循”。这就对在“文化大革…  相似文献   

15.
1989年3月,邓小平同志在总结改革开放十年来的经验教训时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最重要的一条是,在经济得到可喜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的情况下,没有告诉人民,包括共产党员在内,应该保持艰苦奋斗的传统。”深刻理解邓小平同志的这一论述,弄清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艰苦奋斗的必要性,正确认识在新形势下坚持艰苦奋斗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对于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艰苦奋斗是孕育于人类文明历史发展中而由我党着力培育的具有丰富内涵的一种先进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是人类征服…  相似文献   

16.
宇宏 《廉政瞭望》2006,(5):60-60
“香”是味觉的概念。人们对“香”具有一种特殊的亲近感和悦感。一般地说,凡是具有香味的物质,很容易得到人们的欢迎和喜爱,所以自古以来,人们就不遗余和地追求香、赞美香,想方设法地将“香”发挥到至极境地。  相似文献   

17.
《党的文献》2012,(4):9-10
我们的传统是艰苦奋斗。革命是怎样搞起来的?还不是艰苦奋斗搞起来的。现在的人比从前的人“聪明”一些,像五四运动的青年,一二九运动的青年,统统是“傻瓜”,冲锋陷阵,得不到一分钱的福利。战争中的青年,一批一批地倒下去,他们都是“傻瓜”。  相似文献   

18.
近来,有关“推迟退休年龄”的话题引发出很多争议。在中国古代,退休年龄同样是一个敏感话题,有的朝代宽松,有的要求严格。古人管退休叫“致仕”,另有“致事”、“致政”、“休致”等多种说法,意思都是把手中的权力交还出来,退休回家。  相似文献   

19.
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以艰苦奋斗著称于世。“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等。这些警世名言,成为众多仁人志士艰苦奋斗的座右铭;夸父追日、精卫填海、铁杵磨针、愚公移山等古代寓言,无一不表达着艰苦奋斗的精神;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都江堰等巨大工程,则是中国人民艰苦奋斗的历史见证。艰苦奋斗成为中华民族值得自豪的民族精神。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  相似文献   

20.
李晨 《求实》2006,(10):12-14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其中提到“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精神支柱。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我党的进步标志,是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永葆先进性的迫切要求,是建设宏伟事业的现实需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应成为共产党人的一种精神品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