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权力运行监督不到位是产生腐败的关键。现行领导干部监督机制主要存在管理制度有漏洞、权力运行失控、监督缺乏有效性等三方面的问题。对此,要做好四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完善和有效落实监督规范领导干部各项行为的各项制度;二是减少或避免权力运行“脱轨”的空间和条件;三是合理设置机构职权,形成权力制约关系;四是实现职能监督和社会监督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2.
权力腐败是我国社会肌体上的一个毒瘤。在腐败产生的根源上,学者们往往过于注重政治、经济、文化分析,侧重主体论、环境论、寻租论等论点,忽视了权力腐败产生的伦理道德因素。笔者认为,在现代化进程中,腐败产生的伦理道德根源也应纳入我们研究的视角。从伦理学视角透视权力腐败的根源,一是权力持有者个体道德已经变异,出现了人性蜕变,有了权力腐败的动机;二是整个社会道德出现了多元化,已经具备了容忍权力腐败存在的道德环境。  相似文献   

3.
权力运行不当,缺乏监督制约,必然导致腐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传统的权力运行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的权力结构还在探索、改革之中,加上对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还不完善,致使公共权力失控及滥用现象比较普遍,由此而诱发的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屡见不鲜,严...  相似文献   

4.
黎映桃  胡铁民 《前沿》2004,13(1):160-163
腐败 ,这一全球性的政治之癌 ,在我国日益呈现出复杂多样的严峻趋势。面对这一现状 ,总结中外学者关于腐败问题的多维探讨所提供的经验 ,笔者从公共权力的角度对腐败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腐败滋生的公共权力之源应是 :公共权力人的自利性、公共权力的可获利性以及公共权力的易失控性 ,三者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 ,是一个有机整体 ,因此 ,加强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 ,强化对公共权力运行的监督与约束理当是现时中国治理腐败的更具有根本性、长期性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关于对监督问题的深层思考——从人性缺陷看加强监督的必要性□周永福(一)关于对权力进行监督的问题,目前在理论界已经谈了很多,人们也逐渐接受了这样的看法,权力失去监督将会导致腐败。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对权力失控导致腐败的必然性还认识不足,而仅仅认为只是...  相似文献   

6.
腐败,是执政党的最大危险。腐败问题的背后,往往伴随着公共权力的滥用和异化。从规范、公开和监督入手,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无疑是防治腐败的根本之策。  相似文献   

7.
1.要解放权力。目前,人事权力运行不合理、不规范、不透明等现象还或多或少存在,权力集中、权力滥用、权力腐败等问题还时有发生。必须把人事权力从传统的权力观念、组成构架、功能定位、运行模式中解放出来,做到不争权、不揽权、不  相似文献   

8.
朱晨 《今日浙江》2011,(22):44-44
近日召开的全国加强廉政风险防控规范权力运行现场会提出,要构建以规范权力运行为核心、以加强制度建设为重点、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不断提高预防腐败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这一思路和要求,进一步凸显了信息技术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地位,对于如何运用科技手段提升廉政风险防控效能,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权力与腐败之间的关联,目前已普遍为人们所感受。为什么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会滋生出大量的权力腐败现象?有人认为,权力腐败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也有人认为权力腐败产生于市场经济的不规范。那么到底市场经  相似文献   

10.
法治是现代政党治国理政的根本方式。我国的反腐路径在经历了运动反腐、人治反腐之后,最终必然要走向法治反腐。法治反腐是指通过制定和实施法律,限制和规范公权力行使的范围、方式、手段、条件与程序,为公权力执掌者创设公开、透明和保障公正、公平的运作机制,以达成使公权力执掌者不能腐败、不敢腐败从而逐步减少和消除腐败的目标。反腐法治化首先要求的就是制定规范、严密、理性的"法",其次就是对权力的分立、权力的运行以及对监督主体、监督程序、追责体系进行法治化构建。  相似文献   

11.
权力与腐败相伴而生,有权力就可能滋生腐败,权力缺乏制约和监督就必然走向腐败。反腐败和廉政建设必须重在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监督机制。要以权力制约监督权力,以民主制约监督权力,以法制制约监督权力,规范领导干部的权力运作行为。  相似文献   

12.
权力腐败是目前社会政治生活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党和政府对这一问题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对策与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笔者试就目前社会转型时期反腐败问题谈几点浅见。一、加强权力监督机构建设,完善权力监督渠道,加大对公职人员的监督力度对公职人员的权力运行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是遏制权力腐败的重要环节。针对目前权力监督现状,应从如下方面着手,加强对公职人员的权力监督。1.明确规范与界定现有监督机构及部门的权力与职责,实现监督机构设置及权力运行的法定化、科学化。我国目前的监督机构设置呈现多元化特点,有…  相似文献   

13.
治理小官贪腐现象有两个向度,一是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从源头上遏制腐败;二是加强监督,使腐败无以遁形。这就要做到:解决权力过于集中和权力运行程序不规范的问题;建立严格的财务帐户管理和现金管理制度,解决财务漏洞的问题;与此同时,要开拓民众监督渠道。  相似文献   

14.
反腐败为什么要抓源头?因为扬汤止沸治标不治本,只有釜底抽薪治根本. 从很大程度上来说,腐败的根源是权力失控.官员的权力得不到有效制约,致使权与钱等其它物质不可遏止地变着花样进行交易,无数变化莫测、外貌堂皇内核腥臭的交易行为演绎着腐败行径.  相似文献   

15.
法治的实现必须以对权力腐败的有效遏制为条件 ,权力腐败现象的根治又有赖于法治的建设。权力腐败是指掌握公共权力、担任公共职务的国家公务人员 ,利用其特殊身份 ,违反权力运行的规范要求而滥用职权 ,谋取私利 ,使公共权力产生异化或嬗变的行为。它比任何一种社会现象对实现依法治国的影响都更直接、危害更大 ,成为依法治国的严重障碍。权力腐败直接动摇着实现依法治国的社会政治基础。要顺利实现依法治国 ,必须要有一个稳定的社会政治局面 ,离开稳定 ,一切都无从谈起。当前 ,我国改革进入攻坚阶段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期的深层…  相似文献   

16.
谭春英 《前沿》2005,(7):108-110
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是反腐败斗争的治本之举。从中国目前的情况看,腐败的源头主要在于:社会转型期出现的“规范真空”;权力主体理想信念和道德自律的弱化;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的缺失;是官场“潜规则”的深层制约。因此,要从源头上治理腐败,应当从以下方面着手:第一,要从思想上构筑拒腐防变的牢固堤防;第二,要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保证权力沿着制度化和法制化的轨道运行;第三,要建立健全法治,把反腐斗争纳入法治的轨道;第四,要加强与法治相配套的政治文化建设,铲除腐败滋生的文化土壤。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制约监督权力的基本路径,凸显了制度建设在规范权力运行、防治腐败中的根本作用,对建设廉洁政治具有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权力具有一种特性,在约束不力的失控的情况下,它使权力的行使者倾向聚敛、扩展权力,并通过权力的动用追求自己及其所属集团利益的最大化。由此,权力愈大、愈集中,愈要予以规范和约束。否则,权力的膨胀必然导致随心所欲,为所欲为。防止权力滥用的关键是监督,重点就是不让权力被用来谋取个人或小集团的私利。人民群众监督是公共权力正常、健康运行的基本保证。但  相似文献   

19.
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制约,是预防腐败的关键。首先要针对权力运行中容易滋生腐败的薄弱环节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制约机制。针对权力过于集中容易产生腐败的问题,采取权力分解、交叉管理,以责制权等措施,加强对权力行使的监督制约。同时,还必须坚持办事公开,增强用权行为的透明度,接受群众监督。其次,拓宽监督渠道,加大监督力度。  相似文献   

20.
曹红蕾 《创造》2013,(1):23
"反腐败进入高峰期" 经济发展,大国崛起,利益的诱惑、权力失控、"家长制"复活和法制的滞后,使得腐败孳生有了土壤.有关人士认为,目前中国的腐败已经进入了高峰期.腐败的主要表现开始从"商品流量领域的腐败"向"资本存量领域的腐败",也就是向"权力资本腐败"的演变;如"国企改制中的腐败""农村的圈地运动中的腐败""城市拆迁运动中的腐败""大型建筑工程中的腐败""股市黑金操作中的腐败"和"金融领域腐败",腐败的面大、量大、范畴广、"层次高"、危害严重,使得"反腐败"活动也进入了一个高峰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