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3 毫秒
1.
工会工作法治化建设是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三位一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和推进工会工作法治化建设,是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把握工会工作政治方向的内在要求;是新形势下巩固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客观需要;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保障。工会干部必须树立法治观念,学会从法律角度看待问题、用法治思维分析问题,提高运用法治方式和法律手段解决改革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的能力,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继续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维护司法公正"。司法公正是社会文明进步和法治国家的重要体现,它不仅有利于维护国家的法律秩序和保护诉讼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更有利于增进人们对诉讼的信任、合理解决公民自身的诉求,进而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律师参与民事诉讼活动,在庭审中发表代理意见,是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因此,代理意见的观点是否鲜明,适用法律是否准确,证据是否充分、有力,直接关系到代理的效果和案件的胜败.律师的代理意见也只有本着"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据理驳辩,以理服人,才能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法律的正确实施.  相似文献   

4.
宫玉静 《工会论坛》2006,12(6):108-109
建设中国特色的法治国家,要求国民对法律具有虔诚信仰。培育青少年对法律的忠诚信仰,是中国实现法治的根本。法制教育是培育青少年法律信仰的关键,能使民主、权利、正义、自由等观念深入其心灵,有效地维护其合法权益;法律援助有助于坚定其对法律的信仰,青少年参与立法,能强化其信仰的责任。  相似文献   

5.
法律逻辑是法治社会中法律评价的逻辑起点。哲学从法律逻辑的制度、社会和精神三重空间载体及其功能和可转换性来理解法律,与党中央提出的"依法治国"内在契合。从哲学角度对法律进行反思,尤其对法律逻辑体现了人的"有意义"生活逻辑,法律逻辑体现了法治社会的应然性逻辑和法律逻辑的本质是法治社会的法治逻辑进行思考,才能更深刻地理解法律逻辑要回归到"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中建设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6.
现代国家治理逻辑中,法治边疆的建构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的有机构成。建国以来,边疆地区的各项建设取得了较大发展,但实践中,由于边疆与内地发展不均衡,制约了国家治理水平的全面提升,传统非法治的治理方式以"习惯存在"影响了法律规范的"后天习得"。构建法治边疆应调整立法思路,防范国际风险、增强国家认同,突破法理困局,消弭法律冲突,树立法治权威,寻求法治统一,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7.
目前,食品安全问题在全球引发的危机引起了各国政府以及全世界人民的关注,不论其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是否完善,似乎都存在发生食品安全问题的危险。人们习惯于将普遍性的对某类正当权利的不断侵害归咎于该时期的法律不健全,寄望于通过完善法律体系杜绝侵害行为的发生。但是,法律的作用只限于在适当的范围内影响违法犯罪行为由最低值向最高值发展,即使是法治社会,法律也不是唯一有效的维护国家、社会、公民合法权益的途径,法律的限度随时存在。事实上,任何增加利益相关者幸福的手段都可以纵容或抑制某种行为的发生概率,只在于我们是否知道如何正确使用他们。  相似文献   

8.
一个国家法治建设的好坏,除了要有一个完善的法律体制外,关键还在于其是否拥有一个比较健全的法律职业共同体,鉴于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形成在法治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了解其概念、形成的社会基础以及对法治发展的作用,结合我国法治发展的现状,对我国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建构具有前瞻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民族区域自治是注册"中国"品牌商标的民族政策法律制度,既是依法治国的特殊性治国措施,又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大法治创新,还是法治治理国家的重点性突破,将成为重要的国家治理新体制机制,将开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新征程,自觉蕴涵若干法治内涵:国家构建法治主体内涵,统一追逐法治目标内涵,整体构筑"国家"法治内涵,自治成为法治核心内涵,自律主导法治动力内涵,法治汇集宏观总体法治内涵。  相似文献   

10.
法治思维是我们党在新时期提出的一个有关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新命题。但从法律职业技术层面还是法治理念层面理解它,学者们尚有争议。法治思维如何定性,法治思维是否就是法律思维,与其他思维是一个什么关系,基本内容是什么,正是本文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