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交往的普遍性是西方学界研究交往理论的共识,他们认为交往的普遍性是实践主体交往行为的基本属性。同时他们也认为交往的普遍性具有区域性,也即交往行为适用于具体社会。但是马克思的交往理论突破了上述理论限制,马克思认为实践主体的交往行为是在生产驱动下的社会行为,因此,随着生产的世界范围的蔓延,交往也随之向世界展开,进而世界历史也随之展开。  相似文献   

2.
张馨元 《世纪桥》2010,(5):39-41
莎士比亚戏剧运用混合主义手法调动多种艺术手段凸现优化人性、追求真善美一体的完美人性,虽然由于受科学的主客观条件的局限而难以兑现,却又是非常吸引人的美好幻想。这正是建立在人性平衡的规律上,戏剧诗人的道德理想及其对善恶界限的划分也正是出于他对人性的质朴的辩证观察。莎士比亚理想的人性,可说是作为个体的人和整体的人在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上的平衡和充分圆满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郑琪  刘勋斋 《世纪桥》2007,(8):65-66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1845-1846年间与恩格斯合作撰写的一部哲学巨著。《德意志意识形态》系统论述了交往理论,科学地规定了交往的内涵,广泛阐述了人的各种交往活动,并深刻揭示出交往及其历史发展与社会结构、人的发展和共产主义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交往理论萌生于19世纪40年代中期,其形成和发展几乎贯穿于马克思毕生的研究成果中,并经过恩格斯的补充。马克思交往理论的内容大体分八个方面。揭示了交往的内涵、交往与人类社会存在厦其发展关系等问题。这一理论具有概括性和实战性两大特点。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学术界对马克思交往理论的研究方兴未艾,取得诸多有益成果,主要体现在对马克思交往理论形成过程的梳理、对马克思理论交往概念的辨析、对马克思交往理论内容的研究、马克思交往理论与哈贝马斯社会交往理论的比较研究、马克思交往理论与对当前时代问题的启示的相关研究等。就目前研究成果来看,已经取得相当成效,但研究中仍然存在着概念界定不明晰,研究系统性不够,研究缺乏创新性等问题。这些不足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人性是人的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的概括和总和。人性总反映着社会、历史、伦理以及情感。弗洛伊德把人描述为“欲望的集合体”.弗洛姆认为人性是“人在社会中生存的规律”.“既有适应性,又有反抗性”.《李尔王》(1605)是莎士比亚创作的第三部主要悲剧.莎翁在李尔王及葛罗斯特伯爵的悲剧中描写了不同人物之间的矛盾与斗争.塑造了不同人性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7.
朱林 《唯实》2010,(11):25-28
法兰克福学派由于深刻揭示资本主义现代工业文明所带来的反人性的一面,其社会批判理论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后工业社会时代,面对西方社会的社会心理病症、社会冲突加剧的情景,传统批判理论陷入困境,在批判理论层面上,社会的症结已经开始由对人性的肢解向间际交往的失落转变。霍耐特承认理论及由此而引起的论争使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实现了现代转向。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交往理论,在本质上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以马克思交往理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一个理论支撑点和方法论,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一个全新的视野,不仅解构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某些不合理之处,而且为探寻思想政治教育的根基提供了学理依据;为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的真实内涵奠定了理论基础;为变革思想政治教育的思维方式开拓了崭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从传统的主客体交往到哈贝马斯的主体间交往,到马克思对主体间交往的进一步探讨,都留给我们很多启示和思考的空间。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和立足点出发就形成了不同的理论,本文将追溯哈贝马斯的“主一主”交往模式,联系马克思关于主体的规定和交往中介的概念,以及当代苏州大学的任平教授从历史观的角度提出的由“主-客”与“主-主”双重统一的“主-客-主”基本构架的交往观,来探寻交往的科学模式及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0.
项松林 《唯实》2004,1(10):12-15
马克思的交往理论展示了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形成世界历史思想、探求人和社会发展进步的思路历程与独特视角,是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重要内容.邓小平的"两个开放"思想既是对当代历史必然性的整体把握,又是对马克思交往理论的积极继承和发展,对这一理论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交往贯穿于人类的历史,是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和存在方式。交往理论是马克思社会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从纵向上以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的基本脉络为出发点,浅析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的丰富内涵,进而联系实际,揭示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社会交往理论是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形成世界交往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社会交往理论的发展路径由提出阶段、丰富阶段、深化阶段共同构成,以人的依赖性为基础的前资本主义社会、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社会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基础的后资本主义社会是其三大演变形态,分别体现了三种不同性质的社会关系,系统研究马克思社会交往理论,对指导社会交往实践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体内涵随时代发展不断丰富。在新时代背景下,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多维理论指引,具有深远的时代价值。"人类命运共同体"蕴含着马克思共同体思想,既在理论层面与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一脉相承,旨在构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的价值关系,又在实践层面继往开来,立足新时代,拓宽了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发展空间,焕新了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4.
中介作为两物之间发生联系的中间环节 ,对事物的运动转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中介的 ,应是与对立两物并不相同的实体存在的第三者他物 ,而不应是运动、关系和过渡等对立两物中某物的自身属性。把中介视为属性 ,则对中介就无法选择 ;只有把中介视为实体 ,才谈得上对中介的选择。因此 ,人与人之间联系的中介应是语言而不应是交往 ,人与自然之间联系的中介应是工具而不应是实践。因为交往、实践是人的属性 ,对此不可选择 ;语言、工具是实体存在 ,对此可以选择。而对语言和工具的选择 ,则决定着人的社会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5.
闫艳 《求实》2014,(11)
时代性的言说语境预示着当今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取向。全球化交往时代的新特点、党中央执政理念"交往维"的凸显以及马克思交往理论的全然观照,使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交往取向"一枝独秀",近年来逐渐成为学界研究和关注的热点。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是交往中的人、交往着的人、要交往的人。离开人的交往去谈人的思想政治教育,等于把人抽象化、简单化,更甚言之,即把人不当人。从交往的视角来观照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是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一个必经阶段。  相似文献   

16.
"交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范畴,在唯物史观中具有独立的地位。但长期以来,大部分学者把它当作是生产关系概念在不成熟时期的代名词。究其根源,是没有在唯物史观的立场上科学地把握马克思交往观的实践内涵。马克思是社会交往理论的创建者,从他不同时期的著作中可以表现出其对交往理论的步步深入。马克思、恩格斯对"交往"现象进行了深刻阐述,发现了交往在人类社会历史的形成、发展过程中具有重大价值作用,并最终形成交往理论。对于交往普遍发展的现代社会,完整准确的理解交往范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湘潮》2021,(5)
正交往概念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马克思对交往主体、交往过程以及交往价值的论述,对现阶段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马克思主义交往思想:构建e带e路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交往概念是指平等的个人、民族、国家之间在物质、精神层面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以达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它涵盖了一切社会关系,不同于日常意义上的交往。首先是交往主体的扩大化——主体由个人扩大到家庭、民族、国家;  相似文献   

18.
马奔  谢慧 《学习论坛》2005,21(6):75-77
在走向现代法治的过程中,认真看待法治与人性问题,对法治的性质及其构建会有更深入的把握。从人性的外延分析,性恶论和性善论两方面的统一,滋长出法的基本精神,即对权力的限制和对权利的保护;在人性的内涵上,人性既有自然属性也有社会属性,两者的冲突以及人的社会本性内部的冲突决定了法治秩序的必要。在法治与人性契合的基础上,建构法治的价值目标便是实现人的本性。  相似文献   

19.
世界交往思想是马克思交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生产力的普遍发展产生了世界交往。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交往理论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更凸显出其不可缺少的分量。世界交往思想的产生与发展是由生产力的充分发展所决定的,是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种新的交往形式。本文从《共产党宣言》中世界交往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世界交往思想及其当代价值展开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0.
张晓敏 《理论学刊》2005,1(12):13-14
一、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内涵马克思和恩格斯始终将人的自由、充分而全面的发展视为人类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和最高境界。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论断:“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P56)马克思关于人的理论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从人们之间的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入手来考察人自身的发展。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规定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特定内涵,人的全面发展主要是指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人的各种能力、人的社会关系、人的个性等方面的自由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