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全球化是伴随着发现新大陆和开辟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而启动的。社会主义发展史表明:在全球化条件下,一国或几国建设社会主义不仅不能排斥全球化,而且必须积极参与到全球化中去。我们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妥善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相互关系,借鉴人类一切社会的文明成果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成果,这样才能赢得与资本主义发展相比较的优势,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改革,不是简单地照抄照搬资本主义那一套东西,更不是照抄照搬资本主义社会中本身就落后的东西,而是要站在当代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基础上,研究和借鉴资本主义社会中一切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东西,用以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当代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实践经验证明:照抄照搬资本主义那一套  相似文献   

3.
把社会主义信念建立在科学基础上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常樵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重点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一个重要问题,是坚定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信念,强化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意识。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把这种信念和意识建立在科学理...  相似文献   

4.
怎样正确认识民主社会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必须客观公正地科学认识民主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是适应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而出现的,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同时它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本质的不同.对民主社会主义应抛弃极"左"和极右的看法,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吸收和借鉴其有益的方面来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相似文献   

5.
郭培根 《唯实》2001,46(5):54-59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人类文明成果积淀、传承的结果.在一般意义上,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是落后国家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规律.现实社会主义由于"先天不足",在经济、政治和文化上都面临更为艰巨的任务,共时态地横向利用资本主义便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这种利用,不仅包括吸纳资本主义具体体制中那些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先进因素,而且包括直接吸收和适当发展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因素,还包括总结和吸取资本主义进程中的失误和教训.这些都建立在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取得科学认识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6.
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是一个特殊的社会发展阶段.正确认识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必须搞清楚它同理论社会主义、现代资本主义、新民主主义的关系,才能把握它的特殊性,确定它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方位,探索它发展的规律,自觉地建设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7.
李木 《前线》1983,(11)
(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代替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必然性 1.资本主义社会形成的生产社会化必然要求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代替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这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决定的。 2.社会主义公有制不可能在旧社会内部自发地产生。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必须由共产党领导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是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前提。  相似文献   

8.
列宁在社会主义实践中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论述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必须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邓小平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在国际环境和时代特征发生重大变化的条件下,不仅继承了列宁的这一思想,而且使这一思想更加丰富,并得到了新发展.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关于"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的方法论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雁昕 《求实》2001,(3):6-8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迫切需要解决如何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既要利用资本主义文明成果,又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这一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高难度的历史课题.邓小平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提出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正确处理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妥善处理姓"资"姓"社"问题等一系列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10.
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凝聚全党和全国人民力量,实现党的任务的最强大的政治动力和精神支柱.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力量对比发生变化,使我们坚持正确的理想信念遇到从未有过的严峻挑战.面对新形势,只有正确认识世界社会主义事业面临严重挫折的暂时性,当代资本主义有发展潜力的局限性,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艰巨性,才能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