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刊 《创造》2014,(1):50-53
正"丰富多样、生态环保、安全优质、四季飘香"是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四张名片"。打造成全国重要的"菜园、花园、果园、保健园",是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努力的目标。"放心云南"、"健康云南"、"品质云南"、"人文云南",是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理念优势。"品牌、市场、企业、基地、科技、食品安全可追溯、物流冷链"是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不可多得的发展优势。走过跌宕起伏的特色产业长路,在求变、破局、突围和超越中,云南农业呈现出一抹抹夺目的亮色、一个个耀眼的金秋,为全省经济社会的大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云南特色农业逐渐走出了自己的绿色有机发展之路、市场营销创造之路和高原特色品牌塑造之路。  相似文献   

2.
正蓝天、绿海、红土……这里是云南,是全国的特色"菜篮子",也是我国农产品出口的重要省份之一。改革开放40年来,云南农产品生产和贸易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如今,云南正抓住新的历史性机遇,加快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提升"云"字号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绿色云南,生态  相似文献   

3.
和红卫 《创造》2014,(6):84-85
正发展高原特色农业要利用云南地理优势独特、气候优势突出、物种优势明显、开放优势巨大等条件,打造有优势和竞争力的绿色品牌,增强发展的动力活力,走出具有云南高原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是对云南农业的科学定位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发展高原特色农业。2011年11月召开的省第九次党代会报告指出:"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打造优势特色农产品品  相似文献   

4.
李林 《创造》2015,(9):77-79
<正>"高原明珠秀,水乡好风光,紫溪最美耀爨乡……"近段时期,或在网上,或在微信里,总能听到这样一首描写陆良紫溪湿地的歌谣。听的次数多了,心已被歌中描述的美景吸引,盼望着早日到陆良紫溪湿地看看。初秋时节,有幸到曲靖市开展"庄园经济"课题调研学习活动,当地政府部门列出了参观学习点,陆良紫溪湿地庄园赫然在列。借此机会,期盼已久的愿望得以实现。在麒麟区参观完蔬菜庄园之后,我们一行人驱车向陆良进发。车出陆良高速路出口,美丽的陆良便出现在  相似文献   

5.
杨澄 《创造》2021,29(4):31-32
我主要谈一下自己对打造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全产业链重塑云南旅游业发展新优势的思考. 一、从省情出发正确认识和把握"健康生活目的地牌" 云南的基本省情是"边疆、民族、山区、美丽",边疆是区位省情,民族是人文省情,山区是地理省情.  相似文献   

6.
茶,中国人数千年来不可或缺的健康和精神饮品,最有中国特色的农作物。我国是茶叶生产和消费大国,据统计,目前,城乡居民年消费茶叶1.3公斤,到2020年消费量将增至1.7公斤。巨大的市场需求,呼唤茶产业更大的生产规模、更高的产品品质、更强的企业实力。今年出台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实施优势特色农业提质增效行动计划,促进茶叶等产业提档升级"。世界茶看中国,中国茶看云南。云南是世界茶树的发源地中心,是普洱茶的故乡。茶叶产业是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广大茶叶主产区的支柱产业,更是有望打造成为千亿元产值的大产业。四月春山问茶时,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醇酽香甜的"云南味",看看一片茶叶如何做出数百亿元的"大文章",又如何提档升级,演绎绿色跨越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7.
《时代潮》2000,(5)
云南省省长李嘉廷:云南是不可多得的资源富集区,人均资源占有量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分布着占全国种数近60%的生物物种资源。立足优势资源、形成特色经济是云南必然的选择。绿色经济强省的设想由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工程、绿色旅游精品工程、清洁能源建设工程、环境治理与保护工程和保健型烟草创新工程等八个工程组成。绿色产业群支撑体系和人才、科技、资金、政策支撑体系"五足鼎立",促进绿色理想变为现实。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毛如柏:  相似文献   

8.
正发挥独特资源优势,厚植绿色发展动能,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这"三张牌",是今后一段时期云南经济工作的聚焦点。绿色,不仅是自然的色彩,更是发展的基因。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面对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之考,今年云南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捏紧拳头、聚焦重点,扬长避短、彰显特色,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这'三张牌',形成  相似文献   

9.
"十二五"时期是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努力打造国际活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企业总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人才聚集之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和谐宜居之都的关键时期。当前,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践行"北京精神",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双轮驱动",促进首都文化发展繁荣,增强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为加快推进城市环境建设和精细化管理提供了很好的机遇。  相似文献   

10.
让云南的山更绿、水更清、景更美,不仅仅在于守护,更在于把握自然的法则、释放自然的力量,实现保护与开发的双赢,这才是永续发展的科学路径. 在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实践中,云南16个州市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做强绿色品牌,建设美丽乡村,走出一条生态文明建设与现代农业农村转型升级“双赢”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1.
人文李庄     
"东有周庄,西有李庄"。近年来,位于长江之尾,拥有"中国第一水乡"之称的江南名镇周庄早已声名鹊起。而位于长江之头三江(岷江、金沙江、长江)汇合处的宜宾市李庄,却刚露端倪。令人欣慰的是,李庄正以其特色浓郁的川南民俗、精美奇特的明清建筑、传奇动人的抗战人文佳话,吸引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和海内外游客前来寻秘探胜、观光游览。  相似文献   

12.
今哲 《今日浙江》2021,(19):56-57
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乡村振兴是重要领域.行走浙江,党建引领下的乡村组团发展、共建共享成为一个新趋势.一个个"联合党委""党建联盟",切实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引领推动广大乡村抱团共赢,让乡村振兴的道路越走越宽.  相似文献   

13.
江仕敏 《创造》2015,(9):25-27
<正>风生水起的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正成为人们眼里另一个"印象云南"。都市农庄、精致插花、生态产品……一张张云南高原特色名片齐集亮相,成为刚刚闭幕的第十一届昆明泛亚国际农业博览会最眩目的一道风景。自2011年11月云南省第九次党代会吹响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新号角以来,风生水起的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正成为人们眼里另一个"印象云南"。依托云南低纬高原丰富多彩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优势,围绕建设"绿色经济强省"的总目标,全省以品牌  相似文献   

14.
胡小国 《政策》2012,(4):63-64
建设"中国农谷",是省委、省政府的英明决策,是推动京山县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机遇。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建设"产业之谷、绿色之谷、创新之谷和富民之谷"的部署,抢抓机遇,发挥优势,突出生态特色,坚持"泛农"发展,以新型工业化引领农业现代化,科学谋划、  相似文献   

15.
欧阳小抒 《创造》2015,(4):72-73
<正>有"锁钥南滇,咽喉西蜀"之称的昭通,其地域优势、文化资源为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位于云南省东北部、金沙江下游的昭通是云南连通中原的门户,更是"南丝绸之路"的要冲。这里是中原文化传入云南的重要通道、早期云南文化的三大发祥地之一,凝聚着中国西部人文和自然环境古旧、苍凉、雄沉的特色。在杳杳远去的岁月吱嘎声中,秦开"五尺道"、汉筑"南夷道"留下的马蹄足印依然透着昔日繁华。袁滋摩崖石刻、汉孟孝琚碑、东晋霍承嗣壁画墓、古堂琅  相似文献   

16.
杨志琴 《群众》2014,(10):14-15
<正>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明确提出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贸易投资便利化、有利于在全球范围内吸引和集聚发展要素的体制机制,加快构建具有江苏特色的对外开放新平台。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下,江苏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已进入外贸与外资增长速度放缓、贸易摩擦频发、竞争优势重塑、开放路径转变的"新常态",应抢抓上海自贸区建设契机,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竞争的新优势,探索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7.
本刊综述 《创造》2014,(9):24-24
正"大产业"打破传统产业固化的边界,强调产业包容、产业融合、产业传承和产业延伸。重点发展大生物、大能源、大旅游、大制造、大服务5个万亿元"大产业",是省委、省政府纵观世界经济发展大势、遵循国内外产业发展规律、顺应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结合云南发展实际,于今年8月初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5个万亿元"大产业",有望变成云南发展的新"聚宝盆"。大生物产业大生物产业污染性低、产业链长、成长性好,是创造绿色GDP的"领航产业"。云南生物资源优势明显、产业基础良好、市场前景广阔。目前,全省有70多家科研机构在从事生物资源研发,生物产业创新支撑体系相对完善。  相似文献   

18.
正2015年,中共开封市委、市政府立足开封文化特色,瞄准弥补经济产业化不足的"短板",确定以"文化+"引领城市复兴的战略思路,在全国率先提出"文化+"行动计划,引领古城在新常态下重新焕发生机,实现跨越式发展。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围绕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认真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保证了"文化+"行动计划的落实。  相似文献   

19.
气候、资源、区位三大优势,构成云南特色经济的基础。建设绿色经济强省,建设民族文化大省,建设中国连接东南亚和南亚的国际大通道,是云南特色经济体系的三大目标。  相似文献   

20.
易水 《创造》2015,(12):30-31
在美丽中国版图上,云南无疑是一颗璀璨夺目的"绿色明珠".当澄澈的天空、清新的空气越来越成为一种稀缺资源时,天蓝水碧林绿的云南却握有最具优势的生态资源.2015年新年伊始,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强调指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云南的宝贵财富,也是全国的宝贵财富",明确要求云南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