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传统是各民族逐渐融合而共同创造的。郭沫若先生说:"戎人、夷人、羌人、狄人、苗人。正是汉族的前身,历史上所说的华夏,乃是由他们共同融合而成的。"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古夷人不仅为民族的发展壮大作出积极的贡献,而且也创造了优秀灿烂的文化。尤其是流传至今卷帙浩繁的彝文古籍与汉文古籍一样,同样蕴藏着中华民族的远古文明。彝文古籍采用自成系统的彝文书写,在今天的彝区广泛流传。彝文先民在久远的年代创制的古彝文,汉史志称之为  相似文献   

3.
汉、彝两个兄弟民族,是同源分支而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不断交流融合、互相影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和全国各兄弟民族人民一道,共同创造了中国的历史,共同发展并积累中华民族的文化财富。汉、彝民族和我国各族人民的祖先,自古就生活、斗争在祖国的大地上,同是960万平方公里广大神州的主人。缅怀往古,害看今朝,展望将来,我国各族人  相似文献   

4.
昭通,古称乌蒙,是彝族的发祥地之一。在昭通留下了不少彝族文物古迹,唐袁滋摩崖就是其中之一,它是彝汉文化融合的产物,是一位彝族老毕摩留下的千古绝唱。唐袁滋摩崖,是唐德宗贞元十年(公元794年),唐王派袁滋为册南诏使,恢复一度中断的隶属和好关系。袁滋一行,当年6月由长安经四川来滇,9月29日返回时,在今昭通地区盐津豆沙关路傍岩壁上刊石纪事。对于昭通袁滋摩崖来说,本人认为:它不仅与大理德化碑同称为姊妹碑,而且是彝族文化和汉族文化融合形成的畸变产物,其碑文的书写者是一位彝族老先辈。众所周知,无论是古汉文…  相似文献   

5.
徐飞 《北京观察》2015,(4):22-25
<正>"我们保护的绝不是那建筑物的空壳,不是‘文化空巢’,而是民族文化的记忆、符号、传承。没有了血肉和灵魂,传统村落只是一个旅游区,而不是一个生命体。""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习近平总书记充满诗意的话语,道出了无数中国人对传统村落呈现的田园生活的眷恋。然而,随着社会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村落的面貌急剧变化,衰落、消失的现象日益加剧。加强传统村落保护、维系和传承民族根性文化,已经迫在眉睫。在北京,散落着一个个极具古代  相似文献   

6.
7.
面对传统村落文化生命力的不断消解,挖掘、保护、传承传统村落文化成为当代传统文化发展的重点内容。然而,我国传统村落文化生命力激活与延续面临空心化与文化变迁、乡村旅游带来的伪复兴、景观文化破坏与同化、文化管理缺位、文本媒介缺失等困境,理应有针对性地解决,切勿让传统村落失去文化生命力。  相似文献   

8.
9.
詹贤武 《新东方》2005,(11):27-31
村落所具有的物质化的自然空间和非物质化的文化空间,能够承载村民生活的各种情境,展现其风土民俗和村民认同的社会文化心理。海南村落的发展演变过程受到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和文化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其中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着海南村落的发展规模和空间结构,而自然环境对村落的影响程度也受制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海南村落作为独特的自然条件与社会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产物,有着显著的文化地域特征,而这种文化地域特征往往决定了聚落的规模、宅屋的形式和结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文明生态村的建设为海南传统村落文化逐渐走向现代的生态村落文化,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文旅融合的深入发展,传统村落文化旅游开始兴起,成为找寻绿色清新乡土生活和生动美好乡愁记忆的文化之旅。为进一步挖掘村落文化旅游资源、重构传统村落文化的时代价值,我们需要全面把握传统村落旅游中的制度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促进传统村落旅游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清代西南民族地区的发展与汉族移民的进入密切相关。本文主要探讨清代汉族移民在四川彝族地区的社会经济活动 ,指出汉人在彝区从事的农业、工商业等经济活动 ,加快了彝族社会的发展。汉彝各族在社会经济交流的同时 ,文化上也相互渗透 ,促进了民族间融合  相似文献   

12.
一个民族的文化趋于保守和封闭,就与落后和挨打相纠缠;一个民族的文化走向开放和包容,就与繁荣和富强相联结。 不同文化的碰撞和融合,正以史无前例的裂变速度和规模进行着反应,我们正在创造崭新的人类文化。 中国的前途和希望在于学习和借鉴人类一切先进的文明成果,抛弃民族虚无和妄自菲薄的卑怯,袪除骄傲自大和帷我独尊的心障,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继承和扬弃民族文化,吸收和消化优秀的外来文化。  相似文献   

13.
正作为正在使用和发展中的遗产,传统村落既要保护,又要发展,但不管是对其价值的判断、保护利用方式的探索,还是对乡村振兴的回应,仍需要还原到具体的情境当中去进一步理解。相较于人们所熟知的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遗产概念,传统村落作为被认定的保护对象,正式进入遗产管理体系的时间并不算长。自2012年4月,住建部等四部委正式启动传统村落的调查保护工作以来,至今也不过六年时间。对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 ,“二元对立论”或“传统阻碍论”几乎已成为许多人对“传统与现代”关系的共识。但是 ,在浙江南部的一些宗族村落 ,村落家族文化经受了现代化的洗礼 ,在不断变革中顽强地生存着 ,并与现代化在差异中契合 ,衍生出一些新的文化范式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乡村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文化能够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一种适合于中国的语言范式、补偿性思想资源和精神内涵。通过推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表达优势和精神优势,推进中国传统文化的时代创新,有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16.
张友利 《乡音》2014,(6):20-20
近年来,滦南县政协立足滦南“全国文化先进县,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评剧之乡、中国乐亭大鼓之乡)”的实际,围绕县委提出的打造“中等城市,实力滦南”的奋斗目标,认真履行政协三大职能,积极探索传统文化与旅游文化融合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加入了文化的村庄是长寿的,位于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文山县城西北面的德厚镇乐西村,正是这样一个村庄。这个壮族土支系聚居的村落,方圆十数公里内,竟然层叠了许多“文化机关”,在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的前提下,这种村落文化自由发展了四百多年。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快速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发展,传统村落面临逐渐消亡的境地,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目前,在传统村落保护与活化利用方面存在着保护主体单一化、主体保护意识薄弱、保护与活化模式转型难等问题。传统村落作为历史文化遗存是全社会的共同财富,不能仅仅依靠政府作为单一主体进行保护,而是需要社会各界多元主体的参与,借助各方力量对其进行保护与活化,只有充分发挥政府、开发公司、文化专家、乡贤和普通村民等多元保护主体的作用,才能使传统村落得到可持续性的留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翻译是文化交流的一种手段,更是文化扩散的一种方式。通过译作,把一种文化介绍给另一种文化是翻译的目的,也是交流的意义所在。本文着重例举彝文、汉文、英文三个不同文化群体中有关一些反映颜色、称谓、成语、典故等事物的不同表达,从文化的角度分析文化因素对翻译所构成的困难,意在指出翻译不仅仅是语言转换的操作,更是一种社会活动,是一门调解文化冲突的艺术。  相似文献   

20.
灵水村历经时代的变迁和历史的沧桑,今日虽已失去昔日的辉煌,但它那充满自然气韵和浓郁生活气息的山村环境,依然那么亲切近人、美丽动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