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5 毫秒
1.
省内信息     
《今日民族》2016,(2):61-63
正迪庆怒江两州将实施14年免费教育在云南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上,省长陈豪指出,2016年云南将重点加快贫困民族乡整乡推进、人口较少民族和直过民族聚居区整族、整村推进,支持民族贫困地区乡村建设幼儿园,提高民族学校、民族班生均公用经费和贫困生生活补助标准。陈豪表示,云南省还将在迪庆、怒江率先实施覆盖从学前教育到高中阶段的14年免费教育。此前已在怒江、迪庆两州启动实施了职业教育全免费全覆盖试点,此次14年免费教育政策的实施将进一步推动当地的教育扶贫工作。  相似文献   

2.
贵州是多民族省份,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民族地区繁荣经济、促进就业、消除贫困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十二五"以来,贵州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有了长足发展,但仍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需要采取措施,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南涧彝族自治县境内居住着汉、彝、白、苗、布朗、傈僳等21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约11.2万,占总人口数的50.3%。发展路上,为了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南涧县对人口较少民族布朗族实施"整族帮扶整乡推进"行动计划、对生产生活环境恶劣的彝族群众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对居住在山区贫困程度较深的苗族村落实施整族脱贫工作……民族帮扶政策的暖风吹进南涧的村村寨寨,吹出了一个个民族团结、产业初成、民生改善的新农村。  相似文献   

4.
正一条红河,红河州是全国唯一以哈尼族、彝族为主体的民族自治州,全州有11个世居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州总人口的60.40%,民族聚居区占全州国土面积的98%。立体的自然环境和多样的民族文化,让其发展差异性和不平衡性在全省,乃至全国都非常典型。近年来,红河州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在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的同时,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方面发展仍然滞后,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发展能力不足等问题仍然突出。如何直面这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是各级党委、政府和民族工作者的历史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在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指导下,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人民生产生活极大改善,社会事业长足进步。但民族地区依然是全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摆脱贫困、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其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一是民族地区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基础设施仍然十分薄弱。民族地区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丘陵、山地、戈壁、荒漠等不宜集约开发的地带,生存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产业发展缓慢,基础设施薄弱,承载能力差,脱贫基础不牢固,国家虽然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扶贫力度,但地方财政自给率不足,对扶贫开发、  相似文献   

6.
2005年11月2日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刊发了《云南镇沅苦聪人生活依然贫困》一文后,温家宝总理“要认真贯彻对人数较少的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持政策,采取切实有力措施使苦聪人早日摆脱贫困”的重要批示和各级政府、各族人民对镇沅苦聪人(拉祜族支系)的关心和帮助,为镇沅苦聪人早日摆脱贫困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充分体现了党的民族政策的优越性,是我国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生动写照。面对苦聪人社会发育晚,劳动者素质低,科技文化落后,自然环境恶劣,灾害频繁,农业基础脆弱,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生产生活仍然比较困难,脱贫任务十分…  相似文献   

7.
民族和性别平等是人类发展的基本权利之一,关注少数民族妇女贫困问题是实现民族和性别平等的基本要求。少数民族妇女贫困问题叠加了民资妇女和贫困概念,有着特殊的表现形式,产生缘由减贫机制。本文论述了少数民族妇女多维度视角下的贫困,从国家和相关部门整体的扶贫规划和实践出发,评价了2000年以来我国政府对少数民族贫困区域的扶贫政策,从社会性别的视角,对民族地区反贫困政策和措施中的贫困问题进行了评述和对策性研究。  相似文献   

8.
贫困作为一种社会问题,历来是各国政府和学术界十分关注的问题。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全面开展扶贫工作,经过近30年的努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贫困问题又出现了新的特点,即贫困人口大幅下降并越来越集中到中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所以摆脱贫困加快发展成为民族地区必须深入研究探讨的重大课题。本文以固阳县为例,就民族地区如何摆脱贫困加快发展做一点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对民族地区贫困问题产生的原因 ,不能简单归结为自然条件差、生存环境恶劣 ,并由此导致交通闭塞 ,文化、教育落后所致。在国家整体扶贫攻坚规划中 ,从民族地区实际出发 ,制订具有特色的民族扶贫政策和措施 ,走出民族扶贫工作的误区 ,必须重视寻找民族地区贫困现象钝化、贫困状况多样的深层原因 ,必须越过差距 ,高起点总结经验 ,认识到贫困是一个集社会、经济、民族乃至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复杂集合。只有抓住关键问题 ,理清工作思路 ,找准发展方向 ,方能力促民族工作上质量、上台阶。一、民族地区贫困现象的几种表现形式1、积贫积弱的“板结”…  相似文献   

10.
目前,临高县有待脱贫的贫困人口25371人,需要整村推进的贫困行政村23个,还有26728人刚刚越过现行贫困标准线,需巩固提升。这些贫困人口和贫困村庄绝大多数处于边远地区、干旱地区,自我发展能力严重不足,贫困程度较深,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  相似文献   

11.
正"提前两年脱贫",是一场与贫困赛跑的攻坚战,更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攻坚战。这一目标,对于身处贫困大石山区的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来说,担子尤为繁重,但是决心异常坚定:2016年,全县农村贫困人口要减少2.5万人,25个贫困村要实现脱贫摘帽,60个"整村推进"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要达到6000元以上;2018年60个贫困村6.66万贫困人口如期脱贫!"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环江紧盯扶贫产业发展、扶贫移民搬迁、"整乡推进"、村屯基础设施建设等着力点,举全县之力打响精准脱贫攻坚战。  相似文献   

12.
《重庆行政》2014,(4):120-121
正重庆市云阳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人精神和市委四届三次全会关于科学划分功能区域、加快建设五大功能区的意见,始终把扶贫开发作为事关改革发展的大事、事关贫困群众民生的实事,以整村整片扶贫为主战场,以减少贫困人口和增加贫困农民收入为主攻方向,以整村扶贫,扶贫搬迁、产业扶贫和统筹城乡扶贫  相似文献   

13.
真抓实干、开拓奋进、敢为人先,“十一五”全省民委经济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云南集民族、边疆、山区、贫困为一体,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明确提出“决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的战略目标,采取一系列特殊政策措施,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特别是“十一五”时期,成为云南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创新发展的五年,民族经济工作成绩斐然的五年,  相似文献   

14.
试论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对我国民族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问题对当代中国的民族关系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从经济上看,贫困不仅制约少数民族地区的进一步发展,也影响发达地区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从政治上看,少数民族地区贫困会在一定程度上动摇少数民族人民对现存制度和规范的认同,制约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从文化上看,少数民族地区贫困会使民族文化的发展缺乏物质动力,阻碍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相似文献   

15.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反贫困动态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梳理西部民族地区贫困现状特征及反贫困历程的基础上,从社会、经济和生态三个维度着手,构建了扶贫绩效综合评价体系,评估民族地区的反贫困总体成效,并建立了协整方程,从实证角度分析民族地区经济增长的减贫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西部民族地区反贫困总体成效显著,经济增长具有长期稳定的减贫效果,但农民增收速度低于经济增长速度,经济增长仍呈现"亲富"式态势。  相似文献   

16.
张正明 《创造》2016,(8):57-59
楚雄市是一个以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县级市.贫困面广,老、少、穷集中连片,贫困问题和民族地区发展问题相互交织,制约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扶贫开发任务十分艰巨繁重.下面笔者就做好全市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开发工作谈几点思路.  相似文献   

17.
正在重庆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市扶贫办大力支持与精心指导下,云阳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市委四届三次全会关于科学划分功能区域、加快建设五大功能区的意见,始终把扶贫开发作为事关改革发展的大事、事关贫困群众民生的实事,以整村整片扶贫为主战场,以减少贫困人口和增加贫困农民收入为主攻方向,以整村扶贫、扶  相似文献   

18.
怒江州建州45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民族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教育、科技和文化等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各族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但由于历史和自然地理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经济发展水平仍然较低,社会事业发展也不够快,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还在进一步拉大。 怒江州最大的现实问题和主要社会矛盾 怒江州的州情集中反映为“四位一体”和“四低三高”。四位一体是集边疆、民族、高山峡谷和贫困于一体。“四低三高”是社会发育程度低、生…  相似文献   

19.
城市化与贵州少数民族社会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的角度,探索贵州民族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新思 路。80年代以来,贵州经济发展滞缓,尤其是民族地区贫困现象仍然十分严重,其重要原因在于 本身的“内部障碍”。贵州民族地区社会相对封闭,传统社会结构及传统文化观念与现代化格格不 入,束缚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本文通过加速城市化进程,探索从外部导入新的要素,加速贵州少 数民族社会变迁,推动其社会现代化进程,以此带动其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尽管我国反贫工作在近年来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是当前西部民族地区农牧民的反贫压力仍然异常严峻,亟需在学理上得到深入反思。通过对甘肃省甘南州L县的实证调查,本研究对贫困农牧民的贫困现状、致贫诱因和反贫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发现当前贫困农牧民在收入、存款和物资等方面都表现出了明显的脆弱性,其贫困状态的形成主要源于结构性诱因和文化性诱因,且文化性反贫政策的匮乏容易降低反贫工作的整体效能。未来民族地区政府应当进一步保持既有的反贫积极性,结合致贫诱因来构建回应性的社会政策,并在考量农牧民财富积累规律的基础上提升农牧区反贫工作的可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